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风格特征浅析

发布时间:2020-10-31 07:57: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风格特征浅析

钱彤付晓雪

【摘 要】[ ]流行音乐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在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在历史演进、变革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其风格、艺术特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地流行音乐在发展历程中也是相互影响,交融互补,并以各自在创作风格和演唱风格两方面表现出的不同风格特色,共同勾画出了20世纪90年代华语流行音乐波澜壮阔的景象。

【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期】2011(000)004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流行歌曲;创作及演唱风格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流行音乐的发展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生活沧海桑田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文化消费样式日益增多,流行音乐已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大众审美观念的塑造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表现出了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港台、内地20世纪90年代流行音乐的崛起为当今流行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90年代两岸三地流行乐坛创作风格和演唱风格的梳理和研究,能够有利地把握其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寻找流行音乐影响力的来源及其作用方式。

一、20世纪90年代香港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20世纪90年代香港地区政治经济局势稳定,流行音乐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其经济、文化开放程度较高,在日益繁荣的交流中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响。多元文化在香港地区的融合在标志大众文化的流行乐坛上首先得以展现,表现出了那一时代的独特风貌。

(一)创作风格方面

1.从多元走向融合的歌词题材

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乐坛的歌词创作在题材上呈现出从相对单一到多元再到融合的发展轨迹。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引鉴萌发期。这一时期香港原创音乐作品产量下降。但是将台湾地区的国语歌曲改编成粤语歌进军香港乐坛则成为一股潮流。这种引进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单一色彩,其表现形式在内容上以情歌为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耶利亚女郎》、《梦醒时分》等,歌词的表现形式以粤语为主。

多元繁荣期。经历了短期翻唱之后,香港音乐人开始将目光从台湾回归到本土,注重从自身的现实经历和情感变动中寻求灵感。这种创作观念的转变给香港流行音乐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随之涌现出了一批推崇自由、彰显自我的歌曲,歌词创作出现了多元化的走向。从题材范围看,歌词明显突破了前一阶段以爱情为主的局面。出现了很多以励志、进取、博爱、亲情等内容为题材的歌曲,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这其中以BEYOND乐队最为著名,他们的作品都充分的体现了现实社会与多元的风格。如描写母爱的《真的爱你》;以热爱自由为主题的《海阔天空》等等。同一时期的四大天王以四种不同风格崛起于流行乐坛,这也恰好印证了这一时期歌曲的多元趋势。从歌词的表现形式看粤语歌曲的垄断地位在这个阶段已不复存在,国语歌曲快速发展,出现了和粤语歌曲齐头并进的发展状态。

融合稳定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香港音乐人的视线开始由香港转向大陆,内地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多元的风土人情为歌词的创作拓展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刘德华的《中国人》,这首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所有香港人的共鸣。沾染着台湾音乐风格的香港流行歌曲对大陆的关注终于使两岸三地的歌曲题材在香港这片流行音乐的沃土上实现了第一次融合。从而奠定了香港乐坛歌词题材兼容并蓄风格的基础。

2.与影视联姻的创作形式

90年代,方兴未艾的电影和电视剧产业为流行歌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依托电影和电视剧出场的,例如电影《笑傲江湖》中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黄飞鸿》中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等。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状态,同时这也是流行歌曲从孕育到成长并最终走向独立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即使是流行音乐产业已经成熟且颇具规模的今天,歌曲和影视的联合也依然成为很多歌曲登台的重要途径。

(二)演唱风格方面

1.演唱技巧发展缓慢

90年代流行歌曲带动下的唱片产业蓬勃发展,为了牟取利润,唱片公司极力缩短歌曲的产出周期,加之当时用现代科学技术装配起来的录音棚已经可以有效的弥补歌手演唱中的不足。很多歌手依赖录音棚演唱,录音棚效果的3040年代上海流行歌手的气声唱法再次活跃,致使很多歌手忽视了演唱技巧的训练,直接导致了这一时期演唱技巧停滞不前。仍有为数不多的歌手在演唱技巧方面冲出了藩篱,取得了进步。男歌手中以张学友为代表,他在演唱中注意气息的调整,高声区注重头声状态。女歌手中王菲,林忆莲、容祖儿较为突出。她们在声音的行腔中注意真假声的有效结合,也正因为他(她)们对演唱技巧的锻炼而铸就了长盛不衰的演唱之路。但是,从整体上看香港流行歌手演唱技巧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这也成为与那一时期乐坛繁荣极不相称的异常现象。

2.多样的演出形式

90年代流行歌曲的演出形式纷繁多样,有独唱、对唱、组合、乐队、歌舞一体。其中最具代表的组合是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组成的四大天王。乐队则以BEYOND居冠。1997年由刘德华与那英演唱的《东方之珠》引领了内地与港台歌手同台演出的新形式。

二、90年代台湾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90年代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选择了一条稳行渐进的发展道路。与香港不同,早期台湾乐坛并没有依靠外来影响唤醒本土音乐人的嗅觉,而是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基础上逐步走向繁荣的。作为60年代就开始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程度很高,致使中后期台湾流行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风格的影响。从整体看,9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呈现出从本土化向国际化趋近的发展态势。

(一)创作风格方面

1.歌词本土化

原住民歌曲谢幕。台湾90年代早期,取材于台湾本地社会生活的台语歌曲仍占主要地位,歌词文化底蕴浓厚。内容大多反应人间真情,赞颂心灵美德。揭示人生哲理。随后台语歌曲慢慢淡出舞台,但是它的出现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阶段的发展,台湾流行乐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独立创作功底并且技巧娴熟的音乐人,为台湾音乐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语歌曲登台。90年代中后期国语歌曲风靡于流行乐坛。长期以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自觉自醒创作模式使台湾音乐人保持了从自身挖掘题材的惯性,厚重的传统文化则成为继本地资源之后又一块可供耕耘的音乐沃土。这种影响从古典影视剧和流行歌曲的相得益彰中可以得到印证。如《包青天》中的《新鸳鸯蝴蝶梦》、《新白娘子传奇》中的《千年等一回》、《婉君》中的《婉君》等。这些经典影视歌曲一经推出就响遍海峡两岸。同时走红出一大批歌星,如叶倩文、黄安、高胜美等。在90年代的台湾流行音乐中从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国语影视歌曲占有重要地位。此外,继承了早期台语歌曲真挚纯美风格的国语歌曲也蓬勃发展。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罗大佑、周华健、李宗盛、苏芮、张惠妹等,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诉说了那一时代台湾的生活情状。他们的歌曲实际上表现出了台语歌曲的精髓并在国语歌曲中延续。

2.曲风西化

不断融合进来的西方文化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并没有从歌词创作中显现出来,而是在曲风上初现端倪。1991年庾澄庆和黄大炜分别推出了《管不住自己》和《环游地球——世界报道》两张专辑,向人们展示着原汁原味的欧美音乐精髓。以其独特魅力成为9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的一股新兴力量。此后,伍思凯在他的新专辑《爱的过火》中,抛弃了以往的风格,以浓重的爵士曲风赢得了一片喝彩,从而确立了西化曲风的一席之地。

(二)演唱风格方面

1.演唱技巧注重实力

台湾歌手专注于气息的调整和运用,从而集中地出现了一批高音歌手,如张信哲,林志炫,张惠妹等。同时他们注重借鉴西洋的优秀唱法,如对关闭等技巧的运用等。出于对唱功的追求,很多歌手都以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跻身于实力派之中。这些实力派歌手不仅在90年代的流行乐坛上光辉夺目,直至今日他(她)们的演唱依然能够长盛不衰。

2.融合多种元素的演出形式

在主流的演出形式上和其他地区一样,有独唱、重唱、组合等多种形式。但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演出效果,很多歌手开始将舞蹈、生活场景、有叙事功能的表演等多种元素融合进舞台演出中,使歌曲更具感染力。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虎队的《爱》,这首作品第一个将手语的流行风潮带入大家的视野。这一时期很多演出突破了单纯靠歌手演唱来展现歌曲的形式。

三、90年代内地流行歌曲的创作及演唱风格

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内地的流行乐坛长期以来在压抑沉闷中缓慢发展。经历十年的改革开放后,进入90年代,流行歌曲才真正步入人们的视野,一出现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缺少积淀且长期受压抑,90年代前半期流行音乐的格局多元化,多种类型的音乐异彩纷呈,呈现出一派井喷式的繁荣。后期内地音乐人开始从狂欢中冷静下来,进而从生活的角度审视音乐。爱情歌曲渐增,对社会大主题的关注有所削弱。同时受港台流行音乐影响,音乐样式西化、音乐创作欧美化。

(一)创作风格方面

1.从社会视角到生活视角的歌词题材

90年代初期,内地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行进,流行歌曲的歌词大体以表现广阔社会背景的变迁和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主,前者如《春天的故事》、《亚洲雄风》等。后者的代表则有《好大一棵树》、《祝你平安》等。另外,融入情感元素的军旅歌曲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即使爱情歌曲也是描写了大社会下的小场景,歌词含蓄内敛,如杨钰莹的《我不想说》、陈红的《古老的故事》、江珊的《梦里水乡》等。

90年代中后期,内地音乐人开始将视线收回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中,表达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歌曲增多,代表作品有《为你朝思暮想》、《牵挂你的人是我》、《那就好好过吧》等。随着香港的回归内地与港台地区的频繁交往,歌曲题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音乐创作欧美化。如解小东的《今儿个高兴》是将RAP的部分融入中文的发音的特点。

2.类型化的创作形式

内地歌曲出现了多种形式。偶像型歌手与实力歌手在早期泾渭分明,甜歌、城市民谣、校园民谣、重金属摇滚细化歌路,成为各种创作形式的摇篮。甜歌以杨钰莹为代表。城市民谣有艾敬的《 我的1997》,校园民谣有高小松的《同桌的你》。同时内地流行歌曲也接受了港台影视联合的模式,出现了很多以电视剧为根基的歌曲。如《渴望》中的《好人一生平安》。内地流行歌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多元风格。

(二)演唱风格方面

1.演唱技巧百花齐放

内地流行乐坛的演唱技巧类型多样,有自然的发声和刚劲深沉的发声。从严肃音乐借鉴中得来的演唱技巧,如真假声的转换、跳音技巧、哑音、喊唱等也广为运用。80年代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气声唱法独树一帜。此外,内地的流行歌手不断借鉴西洋唱法和港台地区精湛的演唱技巧,这些元素也融合进了内地乐坛,独具风格。同时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的优秀歌手,如那英、 毛阿敏、黄格选、谢东等等。

从整体上看,由于南北方歌手在音色上的区别。演唱技巧还是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型。北方歌手声音趋于刚劲,如著名歌手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其演唱技巧就是借鉴了京味特点,声音浑厚有力。南方歌手趋于温婉。如著名歌手陈琳演唱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她的特点是以自然的发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歌唱。

2.演唱特点西化

内地同样是以独唱、对唱、重唱、乐队等多种演唱特点为主。由毛宁和杨钰莹演唱的情歌对唱《心雨》红遍大江南北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欧美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歌手演唱特点西化,陈明的《快乐老家》曲风中带有明显的拉丁风格。航天与乐队《我的心是油炸的蚕豆》突出特色是布鲁斯风格的节奏等。

结语

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音乐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貌,但是两岸三地的发展都无一例外的说明流行音乐的成长必然要受到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制约。流行音乐的繁荣取决于一批优秀的音乐人的自发努力和对外部优秀成果的不断汲取,开放的文化交流总是遵循着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流向,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注定先要走模仿的道路,但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在模仿的同时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有序的发展,而创作和演唱风格的多样化也为新的繁荣创造了可能。90年代流行歌曲虽然只是展现了当代流行歌曲的一个侧面,但它所拥有的潜力是巨大的,它的发展在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彤.80年代中国内地流行歌曲崛起的社会动因.乐府新[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4.

[2]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张楠.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的风格差异.社科论坛.

[4]苏海健.大陆港台歌词创作比赛[J].语文学刊.20011.

[5]付林.中国流行音乐20[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朱瑞冰.香港音乐发展概论[M].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

[7]曾慧佳.从流行歌曲看台湾社会[M].台北桂冠出版,1998

[8]文中歌曲作品 来源: 百度网站.http://www.baidu.com.

(责任编辑:胡子希)

付晓雪(1982-),女,硕士在读,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与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0c41682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9.html

《20世纪90年代港台、内地流行歌曲风格特征浅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