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介绍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陆游介绍
陆游介绍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祐党籍,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
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麻醉,遂又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陆游在川陕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

题名为《剑南诗稿》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曾将历年所作诗,特别是早年的作品,严加删选,共得2500余首,刊刻为《剑南诗稿》20卷。此书行世后,深得当时文坛赞誉。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又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图大计,宵旰勿怠,并提出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等政治主张。这时宋朝廷已耽于偏安享乐,无意进取,所以陆游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遭到奸佞之徒的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风月轩,以示讥讽。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像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质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农民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字为名,以报活我之恩。在陆游乡居时,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庆元。外戚韩侂胄当政。他斥理学为伪学,罢逐宗室大臣赵汝愚及理学家朱熹等,史称庆元党禁。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侂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泰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对金宣战,因急于贪功,贸然出师,不久即以失败告终。韩亦被杀取首送金议和。由于陆游和韩曾有上述关系,在当时和后来都曾受到一些责难,认为晚节不终。其实,陆游在韩当政时退而复出,主要是为抗敌复国的夙愿所驱使,并无趋炎附势之意。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30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据其《跋诗稿》中所说,他曾42岁以前的诗又去十之九,估计删去总在万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诗作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5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他从军南郑,深入国防前线,充满战斗气息的豪迈生活以及雄奇壮伟的山川形势,不仅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体验和激发了他爱国的思想感情,同时诗风也随之一变,正像他在诗中所说的地胜顿惊诗律壮。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删汰的缘故。这一时期他生活比较平静,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他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渐高,因此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

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如许多反映农村疾苦的诗即属此类。以上所分三期,仅是大致而言,并不能截然分割。其实每一时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语言韵律等方面,也显示了诗人艺术上的功力,从而为后来达到更高的成就准备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这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无怪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在他早年的诗中曾这样写着: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到了82岁的老年,还是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正是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游唱出了那一时代最高亢的歌声。他所写的许多感情激昂、气概宏肆的诗篇,像黄钟大吕一般地震荡人心。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像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发萧萧卧泽中,祇凭天地鉴孤忠。……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晬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集》不过,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像,如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抗战胜利的欢乐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他如在《醉歌》《出塞曲》《神君歌》等诗中,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无怪他又有太白之称。不过陆游的这类诗作仍然带着强烈的现实色彩;或者说是现实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反激。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节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标题是编者加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130f45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6.html

《陆游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