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感悟]

发布时间:2020-01-29 14:44: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感悟」

不知道你们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后,有什么样的感悟?下面给你们分享两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读史是沉重的,如当年明月所写,历史是事实,无论你哀嚎悲戚、呼天抢地、捶胸顿足,都无法改变它的一丝一毫。读此书之前,明朝给我的印象就是锦衣卫、东厂、朱元璋、起义、资本主义萌芽,几个孤零零的词。读完书之后,明朝不止像是一副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更像是一棵树,看着它从扎根、发芽、风吹雨打毅然不倒,最后虫蛀烂根而死。读史也是生动的,如福尔摩斯所说,排除掉一切不可能,剩下的不管多么离奇、难以置信,那就是事实。历史是事实,无数巧合组成的事实,无数选择组成的事实,不论是惊艳到瞠目或是郁啐到结舌,都让人不得不信。这正是历史吸引人的地方。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自高二选择理科之后的八年来读完的第一本正史,从前不爱看历史,觉得它枯燥无味,严肃无趣。当大学毕业,走到人生的岔路口,迷茫不知所措时,我想起了那些前人先烈,试图从他们的决断、思想中获得参考。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志。念研一时,我翻开了东周列国志。它的语言不如明朝那些事儿来的通俗易懂,情节发展也不那么有韵律一般的松弛有度,没有作者主观的安排与组合,东周列国志更像是一本流水账,以尽可能详尽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那段时期的人物、事件,但往往生动形象的形容词副词不比平铺直叙的主谓宾更让人心惊胆战。以不同的手法与语言,篇章与结构,两部巨著都深深的将那两段历史刻在了我心里,每当迷惘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在历史的浊流中,一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却又那么的重要,这两部巨著也深深的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开始客观地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将所有人的行为举止统计归纳出其共通点,惊讶而又不出所料的发现,我们并没有比前人进步。换句话说,进步的,是环境,停滞不前的,是人类;由于环境的发展,对人类劣根性的限制与相互间制衡的多样和增加,使得人类社会较之前更加的和平和谐,但若是换做同样的环境,人类的行为不见得能表现出更加的成熟。正如当年明月所说,以史为鉴,是伟人、圣人才能做到的事,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改革、创造自己的思维殿堂,而普通人,连以史为镜,从先人身上,发掘那些亘古不变、为人赞扬、甘愿继承的思想和品质,并坚持为自己所吸收利用,都是很困难的事。人是偏向于投机取巧的种族,当有捷径存在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去走捷径,而那些带着傻气地坚持着原则、气节、正义、真理、善良、忠诚的人们,留下了千古清名。在如今社会中,不少人认为,千古清名抵不上两顿饭,这怎么会是人类的进步呢?想走捷径的人仍然存在,并且更多了;人性,是不会变的。

但尽管有如此多的反面角色,演绎着人性没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的一面,我仍然钦佩,并向往着那光芒的,那是闪烁着智慧的王守仁、坚忍的徐阶、正直的夏言、睿智的张居正、宽容的朱佑樘、忠勇的戚继光、鞠躬尽瘁的孙承宗、清白的于谦……人性,也是复杂的。在我不明白人性到底是怎样的时候,在无数次听到别人说丑陋的中国人,我愤愤不平却又无力反驳的时候,从历史中,我寻求到了答案。

因为没有通读过中国历史,我不明白明朝的特殊之处,但我从中,隐隐发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殊之处,中国人的特殊之处。从袁崇焕、孙承宗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交涉中,我看见的是中国人的狡黠与机智,从戚继光抗倭中,我看见的是中国人的傲气与傲骨;从徐阶隐忍数十年,终杀严嵩为恩师与众英烈报仇,我看见的是中国人不流于外表、不亚于忍者的坚忍不屈,从朱棣奉天靖难、清君侧、建永乐,虽手段奇特,计策毒辣,登基之后却实现了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诺言,我看见的不止是生于帝王家,不生即死的无奈,更多的是挑战命运的勇气,与承担责任的魄力;从朱佑樘受后宫众人庇护,终避开万贵妃迫害而顺利长大,我看见了隐藏于贪婪、狠毒、残暴中的善良、正义、忠诚。同样,我也从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奸隶小人身上,看见了中国人的贪心、唯利是图、自私和软弱。但是不论有多少人说中国人丑陋,如当年明月所说,四大文明灭绝了三个,只有中国这片土地上仍然居住这这群顽强的土著。

在读明史时,我无数次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自己有这样的血统而自豪。

当年明月说,喜欢明朝,是因为明朝的人们是最有特色的一群人,要么好到极点,要么坏到极点。确实,明朝人是比较容易分出好坏的,英雄如朱元璋、戚继光、袁崇焕、李成梁、于谦、夏言、徐阶等根正苗红的正派模范,狗熊如王振、刘瑾、魏忠贤、温体仁等欺软怕硬的无骨奸隶。针对每个君主与名臣,作者都做了自己的总结。君主有两个标准,好人+好皇帝,在此基础上组合出四种帝王:好皇帝坏人,好人坏皇帝,坏人坏皇帝,好人好皇帝。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简单的好坏都是片面的,因为不止一次看见忠臣反间,坏人从良,总的来说,事物是在变化的,人也在变。而作者,也非常睿智的指出了变化的根据——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总结出一个慧眼识忠奸的技巧:为何人之利?为个人之利,多为小人;为大众之利,多为豪杰。此大众,非党羽,乃万民。魏忠贤之阉党,严嵩之严党,顾宪成之东林党,浙党、楚党,如此多党羽争斗,如此多方利益交织,层数太多,皇帝都无法辨别谁忠谁奸的时候,说党争亡明,也是相当中肯的。为万民之利死,是忠臣,良将,烈士,为一己之私死,是活该。明朝的言官我是很讨厌的,一个个光说话不办事,文字游戏玩得不要太好,但让我佩服的一点是,一个个都很有气节,不怕削职,不怕贬,不怕死,视他人与自己的命如草芥。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虽有矫枉过正,但不乏有诸多逆耳忠言,更有忠臣以死明鉴。这样视生命如粪土的行为,借鉴意义有限,但气节却值得发扬。

在明朝如此多人物英雄狗熊中,我最欣赏的,同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朱棣和徐阶,一个特别能打,一个特别能忍;让我最感动的是整个后宫瞒天过海抚养小皇子朱佑樘,最后培养出一代明君明孝宗——唯一一个达到好人与好皇帝双重标准的君主;让我最难过的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怀疑,虽说功高震主此话不假,但这仍然让我有一种被人辜负了信任的失望;让我最愤怒的是土木堡之变,一个蠢货太监为了一己之私,让万人送命;让我最拍手称快的是崇祯帝收拾魏忠贤,大快人心;让我最唏嘘的是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蓝玉案、胡惟庸案……

明朝历史,只是中国漫长的五千年中的二百多年,它用它独特的气质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将在历史的镜子面前,驻足得更久,久到我明白了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我要用什么方式活下去。

我想无论有多少豪杰好汉,在历史长河中划过一丝涟漪,它依旧奔腾向前。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滴水珠,顺着前人的河道,踏着先烈们的波涛,在保持清洁的同时,在到达大海以前不要被蒸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0ec9c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7.html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感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