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发布时间:2019-05-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阅读教案
- 1 -






【设计说明 明确目标】
阅读考查以精读能力的考查为主,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其中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的文体,是近几年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而且恰恰是学生容易失分的文体。本节课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把握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形成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本节课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如下:

特点:形散神不散叙事散文分类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想象 散文联想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风格:雄浑或淡雅自然语言:华丽优美或朴素【明确考点 百战不殆】
中考散文阅读,一般有这样几个考点:①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②分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③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用表现手法④分析散文所蕴含的哲理,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⑤赏析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并常以圈点批注形式出现。
根据近年来各地对散文的考查,我认为在备战2008中考时应特别注意: 对关键句的考查仍然是重点;
②对文章写作特色、表现手法的考查将会更灵活;
③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考查将会呈现出更多的开放性,材料比较题就是代表;
④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更加重要。
据此,散文阅读我打算用三个课时集中训练讲解。

第一课时 真题真练 【了解知识 有备无患】 一、散文的特点以及分类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文章的材料和组织形式,“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总是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写景散文这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 2 -
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二、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和 象征、托物言志等。对以上几种手法学生比较熟悉,可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回顾以往所学文章中是怎样运用的?如:《在山的那边》、《海燕》中的象征手法,《陋室铭》、《爱莲说》中的托物言志,《天上的街市》中的联想与想象等。散文的语言特色,则会丰富得多,或朴实或生动;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阅读做题时要细加体会。
【原题演练 知己知彼】
设计依据:最真实的水平,最严谨的训练,何处是得,哪里是失。学生可以凭借这套完整的题目,找到自己在散文阅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做到知己知彼——既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与较薄弱方面,又要了解考题的特点以及主要的考查方式。
具体形式课上当堂完成阅读题目,师生共同研讨,归纳得出这些类型的题目的基本答题思路。以期为第二课时学以致用提供依据。
(2007,济南)阅读下文,回答1——6题。
父亲睡了
①父亲退休以后,顿顿饭喝点酒,天天骑着自行车四处转转,乐呵呵的。那次我带回家九华山的画册,父亲掀来翻去看不够,我猜他是想去九华山看看。 ②那年五一长假,我陪父亲登上了九华山。那是个阳光很好的日子,父亲颇有兴致。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我一直紧紧抓住父亲的手,紧贴着他走。他自然的顺着我的身势,脚步扎实,像有了安全感的孩子。参加工作多年了,我还是头一次和父亲手拉手这么长时间。他的手指又细又硬,如根根小棍,刺得我心酸的有点心疼了。山路上,每每歇息时,父亲总是让我站在里面,他站在外面,用身子当着我,生怕我不小心跌下去。
③晚上,父亲觉得有点不舒服,脑袋发晕,早早就上床了。我说给他做做头部按摩,他便顺从地躺下,枕在了我的双腿上。我哪会做按摩,只是在他的脸部、脖颈、耳根和头心揉来揉去,轻轻的,缓缓的。 。没多一会儿,父亲就睡着了,呼吸均匀,一脸的慈祥。我揉着、看着,想起父亲搂我睡觉的情景……
④小时候我经常生病,父亲心疼,总搂着我睡,读初中时我还跟他睡一个被窝。他喜欢让我枕着他的胳膊,还不时地摸摸我的身子,用胡茬子扎我的脸,亲得没法再亲了。夜里我多少动一下,他就醒了,摸摸我的小屁股,问我想喝水还是尿尿。有一回,我忘了因为什么,父亲冲我大发脾气,我委屈地哭了,就赌气去跟母亲睡。天亮醒来时,却发现父亲正紧紧地搂着我呢。原来半夜时他又把我抱进了他的被窝。他朝我挤弄一下眼睛:“好小子,不搂着你我还真睡不着呢。等到我毕业回家,确是大小伙子了,父亲不好意思再搂我睡觉。有时趁我睡时他会像犯瘾似的搂搂我,他身上的那股烟味酒气很熏人,但我还是假装睡着,品着热茶般浓郁chún( 香的父爱,眼角渗出了泪水……
⑤此刻,看着躺在我腿上瘦弱的父亲,看着他那根根白发和道道皱纹,我的眼睛、鼻子已酸涩不已了:父亲真的老了。

- 3 -
⑥从九华山回来,父亲逢人便说:“儿子带我去安徽旅游了!”他眼神中流露出的兴奋与自豪却平添了我几分内疚与不安,让我意识到陪父亲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也许因为心情好,父亲更贪杯了,而且常常过量。我劝过他几次,他却像犯了错的孩子,嘿嘿一笑:“难戒呀。”有一次,舅舅来,他们两人对饮不停,父亲醉倒了。我哈腰抱他上床,却没费多大劲儿,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没想到却那样轻!而我的心却沉了许多……
⑦父亲枕在我的臂肘( )间呼呼地睡着了,睡的好香好沉。睡梦中,父亲含含糊糊地说:“吃药了吗?”我明白这句话是对我说的。我有糖尿病,每次饭前他都记得提醒我这一句。此时醉倒了的父亲竟在梦中也执著地嘱我吃药。泪润湿了我的双眼,浸湿了我的内心。这一夜,我没怎么睡,生怕手臂的翻动会惊醒父亲;但父亲睡得很好,也许是因为睡在儿子的怀抱里吧。
⑧几年后,父亲得了不治之症,躺进了医院。最后的日子里,他肝疼腹胀,尽管疼痛难忍,也从不呻吟一声,不让儿女心疼着急。只有倚在我的怀里,他才能稍睡一会儿。他说:“躺在儿子的怀里,我就不觉得遭罪了。”可我分明看见有一行泪从父亲的眼角流出来。
36日,父亲躺在我的怀里睡了,静静的,很安详。
⑩他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 (作者:王忠范,文章有删改) 1、在下面的括号内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chún( 臂肘(
[教师解析]此题考查对汉语知识的牢固掌握。平时的积累是解决这类题目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要求学生日常学习中注意字形、字音的准确识记。 2、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仿照下面的句式补写句子。(3分) 小时候,病弱的我睡在父亲宽大的臂膀里,温暖而舒适;
长大后,
[教师解析]此题从形式上看考查仿句,但做完题后发现,这类题目除了牢记上课所讲的仿句要点:遵循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符合文意之外,还要视具体题目而定。比如本题,从文中不难发现,此句填写的是瘦削的父亲在我的臂肘间安详沉睡,只要稍加注意句式就完全可以了。此题难度不大。
3、文章以“父亲睡了”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教师解析]此题考查形式比较普遍。一般来说,有修辞手法或特殊写法的题目比较容易分析,判定手法后,依据所适用手法的主要格式进行即可,《父亲睡了》是一语双关。但近几年中考题考察的无特殊手法的题目层出不穷,例如《小小红帆船》、《我看到了一条河》。师生总结概括此类题的基本思路:看题目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事件(有时需要上升到主旨)看是否有结构方面的作用;暗含的手法及表达效果。上个学期期末考试《后娘让他别再回家》是这类题的典型代表。可以借此温故而知新。

- 4 -
4、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描写父亲神情和动作的语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教师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前文中有对父亲和儿子之间温暖亲情的交待,父亲不忍心为儿子增加负担,儿子则从父亲的举止中猜出了父亲的意图。并且父子二人心照不宣。把握了这些,此题就简单了。对父亲神情和动作的描写,也应该是与之一致的,比如:不时地睁开眼看着我,那神情仿佛在说:“还是儿子好呀”。
5、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作圈点评注。(6分)
提示:第一步:在句中圈出1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做注;
第二步:品评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要求:评注的内容写在“圈点评注”栏内。
[教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散文语言鉴赏能力。此题考查形式比较灵活,答案相对比较宽泛,考生只要能够找出1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分别从该词和该句的意义理解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点评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六分的题目,应该特别注意按分值答题,严格按照题干中的两步走思路,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6、阅读原文和下面的材料,请你说一说文中的“我”和田世国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
材料:田世国是山东枣庄薛城区人,38岁的他毅然位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他因此被评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共同之处: 启发; [教师解析]从实质上说,本题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及本文主旨的考查,只不过形式更灵活,难度也加大了。但是题目总有规律可循,我个人的做题小窍门是数学上的“合并同类项、找交集”,也就是说,寻找文章与所给材料的共同部分,最直观的办法是,用笔标划材料中能反映观点的词语和句子,然后逐一筛选与文章中心相同的部分。同时注意该题目得分值,注意依据分值答题。

第二课时 学以致用 【总结收获 触类旁通】
设计说明第二课时我预期达到的目标:学生依据第一课时,自己在课堂记录本上初步总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经验,把握散文阅读基本题型的基本思路,强化理解;通过练习巩固所得。
具体形式15分钟学生自己独立总结所得。小组内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30分钟共做一篇散文,交流讨论为最主要的方式。注意使用刚刚总结的经验、方法。
(2007,江苏省常州市)阅读《风吹一生》,完成1-5题。
风吹一生
①天真的冷了,连风也受不了了,半夜三更来敲打我的窗户,它们想进来。

- 5 -
这种节奏的敲打声我熟悉,这些风一定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所有的风都来自北方的野地和村庄,我家在城市的北面。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的认识里只有光秃秃的树,野火烧光的草,路边的草堆,孩子们头上的乱发和整个村庄老人的一生。风不认识城市的路,一定是谁告诉了它们我在这里,才会爬上五楼来找我。
②城市里没有风声,没有歪脖子树和草堆供它们存活下去。它们远道而来是为了唤一个人回去,是唤我吧,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从床上起来,打开北向的窗户,黑暗阔大的北风滚滚而来,像旗帜和荒沙一样悬在城市的半空,等着我从钢筋水泥的一块堡垒里伸出头来,与我面对面,告诉我一些风中的人的消息。
③我家乡的人生活在风里。离家的那天,一大早我就看见祖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一种便携可折叠的小凳子)上。天色灰沉清冷,秋天的早上永远是一副将要下雨的模样。风很大,地上的杨树叶子转着圈堆到祖父的鞋子上。我对祖父说,进屋吧,外边冷。祖父说没事,不冷,都在风里活了一辈子了。然后问我坐火车还是汽车。我说火车,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好几遍了。祖父自言自语地把火车重复了一遍,说他夜里也梦见我坐的火车了,跑得太快,怎么叫都停不下来,他就是过来看看,我是不是已经被火车带走了。我让祖父进屋吃早饭,他也不肯,只想坐坐,守在门口的风里。那个早上我离开了家,前往一个远离家乡的城市。祖父拎着小马扎跟在我后面穿过巷子,风卷起的尘土擦着裤脚。我说巷子里风大,回去吧。祖父说你走你的,我想在巷子头坐坐。然后就放下小马扎坐在了路边上。村庄坐落在野地里,村前村后都是麦地,麦地上的风毫无阻碍地从村南刮到村北,沿村庄中宽阔的土路,一次次宽阔地刮过。我走了很远回过头,还看见祖父坐在风里,面对着我的背影,被风刮得有点抖。
④祖父老了。风吹进他的身体。当风吹进一个人的身体里时,他就老了。二十多年来,我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从我记事时起,祖父一直骑着自行车带我去镇上赶集,五天一次,先在集市边的小吃摊坐下,吃逐渐涨价的油煎包子,然后到菜市旁边的空地上看小画书,风送过来青菜和肉的味道。时候祖父骑车很稳健,再大的风也吹不倒。有风的时候我躲在祖父身后,贴着他的脊背,只能感到风像一场大水流过我抓着祖父衣服的手。长大了,自己也能骑车了,少年心性,车子骑得飞快,在去姑妈家的路上远远甩下了祖父。我停在桥头上,看见祖父顶着风吃力地蹬车。祖父骑车的速度从此慢了下去。有一天祖父从外面回来,向我们抱怨村边的路太差,除了石子就是车辙和牛蹄印。祖父说,风怎么突然就大了呢,车头都抓不稳了。但是谁都没有在意。
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⑥一个人就这样被风吹老了。风逐渐穿过人的身体,吹走了黑发留下了白发,吹干了皮肤留下了皱纹,最后,风把祖父带到了另一个去处。我随着一阵一阵的风往前走,走着走着就长大了,最终却走进了没有风的城市,只有祖父和他的小马扎还不时吹进我的梦中。
(作者 徐则臣 选自《视野》,有删节)

- 6 -
1.作者为什么把“风吹一生”作为文章的标题?(2分)
2“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本无形,为何作者会看见它在“东躲西藏”,并知道它对城市“十分陌生”?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3.第四段说,“二十多年来,我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又说“但是谁都没有在意”,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
4.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2分)
5.风慢慢吹大了我,也慢慢吹老了祖父,祖孙二人多年的心灵对话让我们体味到了一种细腻的亲情。可是现实中却有很多老人在城里城外独守“空巢”,亲情的风儿已不容易吹进他们的生活。今晚,风儿又为“我”捎来了故乡的思念,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模仿作者的口吻,将“我”体会到的情义吹进城里城外..的“空巢”,吹向四面八方渴望亲情的心田。(4分) ..

[教师解析引导] 1题,与第一课时的第三个题目方法相同。可考虑的要点有:祖父在家乡的风里生活了一辈子;祖父的一生饱经风霜;还可理解为亲情之风吹拂过祖父的一生;风包含了作者的深情;结构上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我个人的理解,本道题的分值设定有些低,宜于设置4分,提示学生多方面考虑。
2题考察句子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答题核心:写风来找“我”,实则是“我”对家乡和祖父的深切思念。
3题仍需回到原文去理解,结合不同的情感,自然就好理解了。
4.回到原文找答案,仔细分析后文的文字,不难发现这一段都在写祖父老了,老到不能骑车了,老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
5值得关注!因为它紧密联系了社会热点问题“空巢”老人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问题新现象,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整个社会人文素质提升的表现,也是中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体现。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方面的要求更高。


第三课时 赏析美文
【追根溯源 赏析入手】初步把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思路。
设计依据:对于一篇散文而言,要做好文后设置的题目,准确地理解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是散文的核心所在。因此我认为,不论何时,只要掌握了散文赏析的基本思路,就不愁做好题目,因为题目的设置总是离不开语言、写法和情感的考查。而以上这些方面,恰恰正是散文赏析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会学生
- 7 -
从赏析入手迅速地把握一篇文章,正是“授人以渔”的方式。
具体形式第三课时师生一起赏析一篇小散文,在赏析过程中教师率先垂范,随时将自己所掌握的赏析方法适时地与学生分享;第三课时配套作业:就所赏析的文章,请学生自拟3-5个题目,自己组织答案,评选出优秀题目全班讲解
【散文赏析篇目】 《感悟春天》
感悟春天(教师提醒:应该抓住“感悟”二字,判断文体)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教师引导: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教师引导1画线句是一组讲究文采的排比句,..............如果拿掉其中一个,让你来仿写你会怎样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引导2:末句加点句,你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雨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教师引导:...............在朱自清的《春》中,这两个加点句,在那篇文章中是如何体现春的特点的?以横向联系 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教师引导:引用让人眼花缭乱,这一段作者究竟要说什么,你读懂了吗?

借助春天,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教师引导:本段开头写道,“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请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揣摩这句话谈谈你的感悟?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
- 8 -
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教师总体解析】 要赏析好一篇散文,除了上面的跟段工作,还应条分缕析地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整体感知,初步领会主旨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是材料,“神”是主旨。散文的材料虽散,但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这一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文章题目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本文,只要把握住“感悟”二字,就可以顺藤摸瓜,去找文章中表达作者具体感悟的句子,从而初步把握文章主旨。抓住抒情议论句子,也是常用的办法。
二.进一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体现。中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本文由江南的春写起,再由对江南春的感悟,进而思考生活、人生。至结尾,则将四季中的春天与生命中的青春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独特感受。果有比较明显的线索,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三.精心品味散文的语言,把握表达技巧。
散文的语言往往描写细腻、内涵丰富。中考散文阅读命题对内容含蓄、表现力强的语言考查是重点,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第24段画线句都是可以赏析的好句子。其中第二段的画线句,正是借景抒情、托意于物手法的运用。
此外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也往往使散文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中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在作业本上自拟3-5个题目,并试着自己组织答案。我们将选出其中优秀的题目,在全班讲解交流,看哪位同学的题目更科学、更实用!
作业设计依据:掌握赏析方法,是做好题目的前提。但能出好题目,我认为则是学生把握了散文阅读的基本章程,主观拟题的成熟,可以促使他们更有针对性的答题,再做题时思考可以更全面。
通过这次集中复习,我希望可以教会学生的不仅是单纯的应试答题,还有一种赏析的能力,以及更从容的应试心理素质。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25d709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f.html

《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