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表现手法

发布时间:2016-04-24 18:25: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中学教学散文的几点要领

首先 要了解散文表现手法

分析文学作品文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它是鉴赏、评价、探究作品的基础环节。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表现手法是散文的表现形式。历年中考经常考查的“主要表现手法”,主要是修辞类、篇章布局类和表达技巧类。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那么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各项具体解说参见《名师大讲堂》P174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其次 领会文章的神韵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的特点,由,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关于作品艺术审美的要求。先哲虽然把作品思想内容的纯正健康作为欣赏的第一要求,但亦不废对作品的艺术审美的关注。注意作品中的“美”“善”关系,认为“美善相兼”是文艺审美的最高境界。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在长期的文艺鉴赏实践中还对文艺作品的艺术审美提出了许多审美原则:主张自然天成,反对刻意雕饰。受道家重视自然,以返朴归真为高的影响,古代文学欣赏亦以清新自然为优,质朴冲淡为佳。赞赏温柔敦厚,鄙薄浅显直露。崇尚“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以为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为至高境界。注重传神写意,轻视摹写绘形。

我们的先辈富于才情,长于创作,一有感触,便形诸笔墨,吐露心声之作汗牛充栋,声色高华之篇云蒸霞蔚,煌煌五千年的文明史,成就了文学创作的泱泱大国。先哲们认识到文学作品具有“其入人心也深,其化人也速”的特珠功能,因而自觉将它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们的道德修养相关联,特别重视作品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注重作品对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深刻影响,当然也很重视作品的艺术技巧,以便它更好地发挥它对社会人生的影响作用,因而十分注重对作品的解读评论,既希望藉此对创作者进行规范,以便创作出有利于政治教化的作品,提高创作艺术水平。同时也企图通过此举引导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内涵及其艺术特点,明确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审美要求,提高对作者的解读能力。

关于欣赏方法:古人提出“知人论世”原则,认为鉴赏评论他人作品,必须了解其人,并弄清楚其人所处的时代,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鉴赏结论。还有博观遍览的要求。文艺作品是作者的心声和情感世界的袒露,受文艺以形象来传意的原则所制,文艺作品在表现意志感情时,常常是隐而不显,含而不露,要把握其主旨,必须反复体会,细细涵咏。认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而对于难读之篇,则应该“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切已致思,则他难晓处涣然冰释矣”。认为只有解读者和作者具有同等水平和学养,才能得作品之“奥秘”。

文艺既有自己的特点,欣赏也必须从这些特点出发。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文艺的眼光来鉴赏文艺作品,而不能以生活或科学、哲学的眼光来看待它。

再者 品味散文的语言

揣摩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或者意蕴丰厚或者运用修辞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

揣摩散文的语言要以作品的题旨、情境为参照系。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鉴赏态度。

关于文艺鉴赏的态度及方法。欣赏是一种心理的审美过程,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于从事欣赏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鉴赏态度: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述,认为鉴赏评价作品要竭力避免三种缺点,一是不要贵古贱今,二是不要尊己抑人,三是不要信伪迷真,乱说一气。四是不要以个人爱好为是非,与己合者则赞扬,与己不合者则贬抑。

此外,古人认为在读书过程中,不仅要能入于作品之内,还要能够出于作品之外。这里所谓的“入”,是指一要进入作品的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共悲,与作品中描述的情景同情共意。二是指要入于作家内心世界,通过咀嚼字句,揣摩作者的良苦用心,发明其深曲隐衷。所谓“出”,则是指鉴赏者决不能完全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情景境界中而失去自我,必须跳出书外,冷静客观地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赏析散文的意境应缘景入情。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物象,融入作者和读者的双重感受后,明确清晰的意象,然后找出意象构成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和意象群之间的内存关系,结合作者情感、创作背景、读者的真切体验,建构起符合文章主旨又体现读者个性的意境来,使读者与作者在一定层面上达到情感的共鸣。写景状物的散文要从景物特征入手。

明确意象,构建意境,读者可以徜徉于美妙超俗的艺术世界,得到舒心惬意的美的享受,美的启迪,做一次灵魂和精神世界的心灵旅游,这就是鉴赏的真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1505b301f69e31433294d0.html

《散文表现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