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

发布时间:2018-07-28 03:44: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第四自然段,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利用学法迁移练习写话。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优美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学习第4自然段,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利用学法迁移练习写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理清条理

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严涛走进了北大荒的秋天,欣赏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聆听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请你们打开课本,说说课文写了北大荒秋天哪些地方的美景呢?生(天空、小河、原野)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北大荒的天空(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

二、品读原野之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理解热闹非凡就是指非常热闹。

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品读课文。大屏出示:

1)、作者写原野上的哪些景物,请用横线画出。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3)、细细体会作者如何写出景物的热闹非凡

3、学生交流并汇报读书感受。

学生汇报原野上的景物:大豆、高粱、榛树

教学

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1)指盛食物用的器皿,形似高脚盘。(2)指双子叶植物结出的果实。我们的祖先根据豆字的第一个意思创造了最早的豆字,它的样子就像高脚盘,后来它发生了变化,变成现在的字。

5、品读大豆和高粱的特点

说说大豆和高粱都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大豆发出哗啦啦的笑声,原野变热闹了。高粱扬起脸庞在乐呵呵地演唱,原野变热闹了。谁来读?感情朗读这句话。

6、品读大豆和高粱的特点

榛树叶子有什么特点,(生发言)这里的可以换成哪些比喻词呢?作者就是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榛树叶子红的特点。指名读,榛树叶子又多又红,怪不得作者说道--学生接着读-——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看到燃烧这个词,想说什么?榛树叶子红得像火,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所以燃烧字旁,师范写,生描红。

7、想象画面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这段文字就是一幅画,会读书的孩子总是能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这美丽的画面。

8、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9、教师总结学法:作者围绕原野热闹非凡这个中心,用了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分别写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这三种景物,还能用上拟人、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把片段给写具体了。

10、拓展延伸,语言运用

当你们看到果园、花园、田野、等地方美景时,一定想用手中的笔把它写下吧,别急,老师带你们去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再来写一写。(出示图片)(出示要求)请你们也用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围绕一个中心,选2-3种景物进行描写,如果还能用上拟人、打比方的修辞手法,那就更棒了。

三、回顾天空、小河之美

师:北大荒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去。师读: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那里的天空(生读第二段),那里的小河(生读第三段),那里的原野(生读第四段)

体味北大荒物产之丰

1、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说说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秋天的北大荒都能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师生配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北大荒的秋天真是美不胜收。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2、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作者写天空、小河、原野这三种景物时,每种景物的特点都写得具体、生动。这种写作方法叫详写。而写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这么多的景物时只是概括的、简单地写出来。这种写作方法叫略写。孩子们,以后写习作时我们也得做到有详有略,这样就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读、感悟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领略到北大荒秋天的美,回家后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背诵下来。今天的作业:1、背诵课文2写字课堂书写豆、燃、烧三个字3、推荐阅读课文《可爱的草塘》。

 

教学反思:

一、品词析句,感悟语言,合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而得言。本节课我没有在文本内容上兜圈子,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让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个中心,写几种景物及特点,还要让学生读懂作者是如何具体写出景物特点的。这时对拟人句、比喻句的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透过文本内容后的接受。我们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中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本节课我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在品读榛树叶子特点时,课文是这样写的榛树叶子红得像火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时,我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倾听学生的读书收获,挖掘了燃烧的含义,巧妙地将识字写字与阅读、表达融为一体,让燃烧一词释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

二、品读文本,以读促悟,展示

读为心声。如果说解带来的是知识,那么朗便是感受,甚至是感悟。朗读赋予文本新的生命,在悟中读,在读中品,以品促读,是本节课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有效方法。借助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本的内涵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在本节课上采用了重点词突破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凸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中的重点词热闹非凡,以此为圆心,让学生细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再来品读大豆、高粱、榛树这三种景物的特点,从演唱”“笑声”“燃烧等词感受的原野的热闹非凡。学生初步理解了本段的构段方式,我是借助对学生朗读指导来突破之一重点。先是突破重点词、句的朗读,其次是在学生有了对拟人、打比方的修辞手法用之精妙的基础上再读,我在引读时给以提示,如高粱在乐呵呵地演唱,原野变热闹了”,“榛树叶子如此红火,原野变热闹了。这样的朗读既有技巧的渗透,又再次将教师对文本的感悟巧妙地与学生交流,此刻学生已经体会到原野的热闹,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三、能力训练,寓法于文,注重

课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以本为本,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也是本节课关注的要点。寓法于文,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写话训练,是巩固学生对先总后分构段方式运用情况的考验,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以先总后分构段方式来组织内容的,是进行学法迁移的好样本。本节课从品读课文一开始,我就注重对段落先总后分这种结构的分析与教学,不管是是从表达形式上的理解,还是在教学内容上引导,甚至从扶到放的背诵指导,我一直注重中段学生对段的整体把握,抓住中心句把握好段落的框架。然后再选几种景物来写。写时也可以用上拟人、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因为平时学生有接触这些修辞手法,所以也能用上,再加上我在课始的读书要求、课中的品读课文、感情朗读这些环节中渗透了学法指导。学生写话练习这种能力训练是将学习收获提升到理性的运用层面,这样的指导是实效性的。

本节课,有些环节的时间安排上,我一直都比较赶,学生精心学习的时间会不足些。展示学生写话只点评一个,我本身想点评3个,又怕时间来不及,就只好匆匆而过,至今还是心存遗憾,它破坏了本节课的整体感和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720e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1.html

《北大荒的秋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