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27 23:04: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你觉得唐朝和宋朝有在精神气度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在文学上有什么表现?

回答:

唐朝国家富强而且思想外向,愿意开拓疆土,唐朝还是中国历代灭亡少数民族和国家最多,而宋朝,思想守旧不思进取,重文轻武,文人地位低下。

在文学上,唐朝的诗歌比较豪放大气,唐人是入世的,比如李白的诗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展现了这种气质;而宋朝诗歌有城市化、江南化、女性化的特点,比较婉约阴柔,但是也有豁达的风格。看东坡被贬黄州所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

二、唐诗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轨迹,所谓初唐情怀、盛唐气象、中唐格调、晚唐风韵,选取你印象最深刻一个时段来说说你的理解,你可以举一首诗歌或者一位诗人进行品鉴,也可以谈谈对这个时期风格的看法。

回答:

唐诗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轨迹,所谓初唐情怀、盛唐气象、中唐格调、晚唐风韵,选取你印象最深刻一个时段来说说你的理解,你可以举一首诗歌或者一位诗人进行品鉴,也可以谈谈对这个时期风格的看法。(5分)引“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如果说汉魏诗的特色是以‘风骨’为好,那么盛唐诗的特色则是以’兴象‘为主。什么是兴象?就是结合了内心想法的大自然的景象。“《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先来逐字逐句看这首诗。靠岸停泊在充满雾气的沙洲,夕阳西下,一股乡愁慢慢津上了旅客(孟浩然自己)的心头。有一些诗呢,写景是为了写心情,这种手法被称为”比“,也就是我是为了写我的心情而写的景色。而盛唐诗的特色是”兴“,就是景色触发了我的一些想法,景在先,情在后。这首诗里孟浩然有景生情,称为”兴“。这种情十分的真挚,是真的心有所感,并不是所说的硬生生的套上去的”俗情“。 看后面两句话,虽是写景,又何尝不是在写情。旷野茫茫,天空低低的在头顶,江水清清,月亮在天空中在江水中。独自一人看这旷野,看着明月,孤独思乡。

3

三、宋词有所谓城市化、江南化、女性化的三大特点,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可以举一首词或者一位词人来进行具体分析,也可以说说你赞同或者反对这一点的原因。

回答:

我认为宋词的女性化比较明显,下面以李清照为例。

李清照的现代女性意识更多的是在思想上表现出。

比如词《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小词,描写少女好奇而羞涩的情怀,感情质朴真挚,易安用“溜”、“走”、“回首”、“嗅”四个动作,把一个芳华少女这种情怀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在封建闭塞的古代,女子一般只能藏于闺阁中,要随时表现得大方得体,她们思想保守,没有主观思想。纵使心中有所想,也绝不会让人嗅得半分,更不用说像易安一样如此直接明白得表现少女情怀了。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也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饱满真实的情感是李清照词作的生命。无论是写少女对理想爱情的渴望,还是写少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以及被良辰美景引发的难抑的爱欲,都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源于生命欲求而发出的呼声,表现的是生命的自然本真与丰富饱满。这种情感生活是个人化的,也是众多女性共同向往和追求的,是李清照个人的自我意识的艺术表现,也是女性集体意识的自然流演与表现。

一、宋朝的词人晏几道可谓是一个沉湎在睡梦中的词人,其《小山词》中“梦”字出现了达六十次之多,试结合晏几道的生平经历、词人性格等方面,谈谈晏几道多写春梦词作如此之多的原因。

回答:

1.梦境一词中包含了作者人生如梦,人世无常的深刻人生感悟,甚至也囊括了晏几道梦幻般的人生。他出身名门,幼年受到万般宠爱,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与那些才华横溢的寒士不同,晏几道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却缺少经历风雨的人生历练。

2.晏几道少年曾春风得意,词名早播。由恩荫入官,随着晏殊的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沉浮于生活激流之中,后来竟因郑侠反对新法被拘,牵连入狱。入狱、出狱,对一个贵公子来说,不论身、心,均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这样一位阅世不深的词人怎能承受这样的身世巨变。性格疏狂,纯真简单的晏几道是没办法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他成了不肯向现实低头的“痴人”。

3.词人与社会现实的一种疏离感逼迫着词人寻找另一种方式得到解脱。词人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一个狭小空间里,执着追求一种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审美天地,于是梦幻般的情感世界,成了词人的栖身之所。

4.梦境本身的‘现实世界’通向‘理想世界’的‘桥梁’的特点,也使他一决梦中不可自拔。

题目解析:

1)能够结合晏几道前盛后衰的家境变化,和词人相对偏于懦弱的性格方面来谈的,得基本分3分。

在结合诗人生平、性格特点的同时能够联系具体词作分析的,得4分。

能例举晏几道父亲晏殊去世、好友郑侠入狱、监颖昌许田镇、任开封府推官等几件对晏几道生平影响比较重要的事情,并分析其对晏几道的性格特点的影响,如变得颓唐自任、懦弱自卑、流于及时行乐等,归结到对其词作影响,得5分。

层次条理清晰,语言文字优美,得6分满分。

 

2)其他:纯粹抒发感想,无依据、无诗词佐证的,只能得基准分3分。

条理清晰,能够自圆其说,紧扣晏几道生平性格的,得45分。

感想类作业不得满分6分。

2

二、唐宋文人喜欢写与歌妓的交往,来极尽他们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姜夔《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但是歌儿舞女有时在文人心目中却并没有那么重要,文人兴之所至,往往可以将心爱的歌妓转赠给他人,或者与他人分享。 请结合唐宋时代背景以及相关史实,关于文人与歌妓之间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爱情,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

我认为文人与歌妓之间有真正的爱情。

歌伎的文学创作活动,几乎与歌伎制度的发展成同步演进的态势。歌伎地位低下却才华横溢,她们与唐宋文人士大夫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她们是较 早的觉醒者,有强烈的悲愁和自主意识,她们也留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词,用真情和聪慧,展现了一副别样图景。 唐人尚文好狎”,文人与艺妓的交往酬答在唐宋之际尤为密切。狎妓、蓄妓、携妓等已成为文人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并不认为这类事不道德,反而当作风流高雅的表现和某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些妓女不仅容姿照人,更是“诗词书墨,谈谐歌舞,弄筝拨阮,品竹分茶”无所不能。妓女的这种素质,尽管都是迎合社会时尚的牟利手段,但却与文人浪漫理想中的异性伴侣标准相吻合,这些地位卑微的女人,成了最具“女人味”的一群。 例如。李白同王昌龄、高适、王涣之等人和歌妓们的交往一方面是作为失意时精神的慰藉,一方面也是由于艺术情趣的相投走到了一起。 而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使爱情萌芽。

~以下哪位诗人因为避讳而不能参与科举考试? 李贺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哪个朝代开始实行? 隋朝

~唐代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

位者,以求推荐,我们称这种风尚为_________ 行卷

~著名的省试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谁的作品? 钱起

~①服务方镇 ②科举及第 ③入朝为官,这是多数唐代文人入幕所经历的三道程度,这三者的一般顺序为

②①③

~以下哪位唐代诗人不是“旗亭画壁”这一故事的主人公? 岑参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五十年仕途畅通,被誉为“太平宰相”是哪位宋代文人? 晏殊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一首唐代著名的行卷诗,该诗是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呈现给何人的? 张籍

~杜牧的著名诗歌“东都放榜花未开,三十三人走马回”中的“三十三”指的是 进士及第的人数

~在唐代,除了科举考试之外,还有哪种方式是文人获得升迁的途径 入幕

~唐代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我们称之为 方镇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唐代哪位诗人之手 张籍

~王维的诗歌“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与初唐的哪位诗人的“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虞世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道出了古人离别巨大的情绪感染力,它出自 江淹《别赋》

辛弃疾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写出了人生离别的悲苦、无奈,感情相当浓烈,它巧妙地化用 屈原

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出自谁的作品 苏轼

以下哪两个感觉是从时间的维度入手的人生如萍人生如梦 人生如寄 人生如舟

②③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是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笔下? 王维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是 及时行乐

以下事物与及时行乐最为相宜的是

酒与豁达旷放相联系,最盛于古代的哪个时期 魏晋

杜甫诗中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李白

人生江海一萍浮。世路相期如此水,万里安流体现了以下哪种情感? 人生的漂泊感

槐安国的典故出自哪里? 《南柯太守传》

根据所学课程,人生如逆旅体现了对人生的哪种感悟? 人生的虚无感

歌者的词,是以下哪位学者的观点? 胡适

~学了本节课,你认为王勃后来成为初唐四杰之首,与下面哪个“缘”的关系可能更大 血缘;

初唐并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人不包括以下哪位?陈子昂;

因为溺水而英年早逝的王勃,其墓地、祠庙现在哪个地方越南;

以下王勃的那句名句不是出自于其《滕王阁序》之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学了此课,你认为王勃“人生苦短,盈虚有数”这样一种消极人生观,是受中国古代何种思想的影响? 术数之学;

国外有一位著名诗人,同样不幸地因为自然原因,船覆人亡丧命于海中,英年早逝。是以下哪一位诗人?雪莱;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著名的《满江红写怀》一词,出自于以下哪位爱国诗人?岳飞;

死亡主题入诗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总结,不包括以下哪个小点?

诗人求仙炼丹,放浪形骸于山林之中;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聪慧敏锐、多愁善感,有着比常人更为深重的生命紧迫感,其对死亡的恐惧意识明显的体现在其词集中,以下哪一部是他的词集?《珠玉词》;

除了积极的褒扬态度,诗人在边塞诗中更多流露出了消极态度,其主要原因不来自于以下哪一方面?

边塞生存环境不适宜于人居住;

文人对战争中士兵死难的态度,主要有积极、正面的肯定,对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充满褒扬,以下哪首诗句属于这一类型?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是处于边关的将士们寄情的特殊工具,在边塞诗中我们还经常看到其他什么乐器意象来寄托思想情绪?羌笛、琵琶;

学了此课,你认为“生死意识”、“死亡意识”体现在唐宋哪一类诗歌题材中最为深刻?边塞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道出了古人离别巨大的情绪感染力,它出自江淹《别赋》;

辛弃疾“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写出了人生离别的悲苦、无奈,感情相当浓烈,它巧妙地化用屈原;

“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出自谁的作品苏轼;

以下哪两个感觉是从时间的维度入手的①人生如萍②人生如梦 ③人生如寄 ④人生如舟②③;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是出自哪位唐代诗人笔下?王维;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是 及时行乐;

以下事物与“及时行乐”最为相宜的是酒;

酒与豁达旷放相联系,最盛于古代的哪个时期魏晋;

杜甫诗中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指的是哪位诗人李白;

“人生江海一萍浮。世路相期如此水,万里安流”体现了以下哪种情感?人生的漂泊感;

“槐安国”的典故出自哪里?《南柯太守传》;

根据所学课程,“人生如逆旅”体现了对人生的哪种感悟?人生的虚无感;

“歌者的词”,是以下哪位学者的观点? 胡适;

无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千百年来,对于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有过各种各样的解读,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感伤时事的呕心之作,也有人将其看成天机偶成的诗歌灵感,甚至还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亡佚传奇中的片段诗。你对这首诗歌有什么理解?你可以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或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对这首诗进行审美解读或意蕴阐发。又或者,你可以根据这首无题诗来创作一个微小说或者故事片段,甚至可以把无题诗改写成其他文体(比如宋词体、现代诗体等等)。

回答: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此诗扑朔迷离,意象朦胧,人们对此诗的创作旨意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咏瑟,有人说是悼亡,有人说是写艳情,有人说寄托政治怀抱等等。其实无可指实才正是李商隐诗的独特之处,沉吟时,万念俱出,而又万念俱灭,唯留下那不可言说的幻美真实地存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可惜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诗人以“锦瑟”喻美好年华,以“思”引发“无端”之问,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有这着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一个“晓”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化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一个“春”字点破,使旧有怨恨惆怅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波及奋斗。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起飘逸的烟霞。这里“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是诗人精深艺术素养的体现,更是诗人对意想中美好人生的巧妙回答。而“珠泪”,塑造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形象,远望去犹如泪光闪烁,同时也借用鲛人滴泪化珠的典故。在空旷微明的情境之中,是珠光如泪还是泪洒成珠,已让人浑然不觉,明珠被赋予了哀伤的情愫,借此展现了诗人孤独失落的哀怨形象。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赤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的时光已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悔悟可惜风光不再。    诗中用了五个令人忧伤怀恋的传说,五个情景都是不能攫取、转瞬即逝、令人怅惘。作者是在苦难中追忆曾经的幸福。

题目解析:

1)诗歌解读类:逐句解读,提取典故,进行大意阐释,得基本分3分。

       能结合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并紧扣主题,得4分。

       在结合诗人生平的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得5分。

分析阐释充分,逻辑条理清晰,语言文辞优美,得6分。

2)作文类:体裁符合标准,例如,改变成微小说时不超过一条微博字数140字,改编成故事片段时具有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改变成歌词时要押韵,改变成宋词时要符合平仄……得基本分3分。

           改编具有创意、条理清晰、文辞优美的,酌情得46分。

3)其他类:纯粹抒发感谢,不引证、无依据的,只能得基准分3分。

           言之成理,逻辑清晰,紧扣诗歌,得45分。

           感想类作业不得满分6分。

2

文人贬谪,同时也带动了古代旅行文学的发展,这种人心与自然的交流,常常能诞生一代名作,比如《江雪》,既是一副绝妙的山水图景画,也是柳宗元贬谪心情的绝佳写照。找一找类似的文人作品,配一幅画,再写一段文字,可以是对诗歌本身的解读,也可以代替诗人讲一段心灵独白,形式不限,但要紧扣诗歌。

找一找类似的文人作品,配一幅画,再写一段文字,可以是对诗歌本身的解读,也可以代替诗人讲一段心灵独白,形式不限,但要紧扣诗歌。

回答: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解读:竹林外边两三枝桃花初绽开放,春天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 蒌蒿遍地生长,芦苇的嫩芽刚吐出,恰好是河豚将要浮上水面的时候. 诗意: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苍翠竹幕上点缀着数枝腥红桃花,分外艳丽.春来冰开,群鸭戏水,冷暖只有鸭子首先领略,这是诗人对鸭子感受的揣测.实际上诗人把鸭子人格化了,像人一样知寒知暖,并设身处地为之着想.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材料一: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老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

材料二: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材料三:司空表圣有“棋声花院毕”之句,吾尝独游五老峰,入白鹤观,松阴满地,不见一人,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妙也。——苏轼

唐宋文人痴迷于“品棋”之欢,却常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下棋或成为其表达内在情趣与审美倾向的重要媒介,或成为其行役于世的自我慰藉,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唐宋文人“嗜棋”的理解。

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出自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 材料一中,作者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借客人的提问,说明自己称六一居士的含义,即晚年在家中陪伴一老翁自己的是一万卷书,一干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盘棋,一壶酒。从这个称号的含义,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晚年只赖于这五种物品的孤寂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想摆脱烦扰、凭此安度晚年的乐趣。

材料二抒写作者自己晚年陶醉于五种物品的乐趣。就是当此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炸雷劈破屋柱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大原野奏起九韶仙乐,在涿鹿山前观看激烈战斗场面,也比不上这样快乐舒适。但是目前,作者还苦于不能在这些物品里面尽情亨乐。其原因,一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二是“优患思虑劳吾心于内。”这样使得作者虽没生病而外貌已显得憔悴,虽还没太老而精神却已衰竭,没有什么空暇陶醉于这五种物品了。可见作者对官场生活已十分厌倦,因此急于退休过安闲的隐居生活。 这两则材料是欧阳修借嗜好这五种物品,表露自己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急流勇退的思想。

材料三出自苏轼《〈观棋诗〉序》。苏轼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下棋,饮酒和唱曲。但苏轼有关棋的诗不少却是上乘之作。苏轼下棋,更多着眼于下棋的乐趣,以及下棋时所烘托出的气氛,至于输赢则不放在心上。这则材料里“棋声花院毕”说的是棋声于幽静中烘托出诗情画意,完全符合苏轼所追求的优美意境。苏子之意,其在棋外乎? 由上面可以看出,唐宋文人“嗜棋”,大多跟欧阳修和苏轼一样,他们或以弈棋为雅事,或以棋会雅友,或以棋遣胸怀,或借棋抒性情……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以下棋作为休闲方式之一,或使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释放出来,缓解疲劳,或排遣时光,品味生活。这类人多为官场之人或致仕之士,欧阳修是其中代表;二、把下棋当作修身养性的工具,在棋中思考,参悟棋理参悟人生,希求获得精神上的超脱和升华。这类人多为隐居之士或仕途失意之人 。杜甫、苏轼为其中代表;三、用下棋磨砺斗志,韬光养晦,意图获得重用或东山再起。这类人多位怀才不遇之士,他们空有雄心壮志,万丈豪情,却不得朝廷重用。这类人以陆游、文天祥为代表;还有观棋者,他们有的观棋时置身于棋局中的观棋心态。观棋者与下棋者都心系棋局,沉浸在局势的变化之中,与弈者共同体会荣辱得失,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还有的处身于棋局之外的观棋心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棋者置身棋局之外,对棋局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超然悠闲的品味棋局,可以比当局者领悟到更多生活的、人生的乃至历史的哲理。

2

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将隐士分为六类,其中第三类是“静己以镇其躁”,这类隐者的倾情于自然,不汲汲于名利,追逐内心的闲适安然,王维的《山居秋暝》便是这一境界的写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常被称为“诗中有画”,此诗画面感极强,读罢让人心旷神怡。请大胆地发挥你的想象,结合隐者的心态,给此诗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形式不限。

回答: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3

林语堂《苏东坡传》如此写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的词作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温情,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又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淡然。中国文人的可爱之处往往在于他们拥有一颗天真而丰富的赤子之心。请选择1~2首你最喜欢的苏轼词,阐释苏轼在人生逆旅中的天真性与丰富感,并谈谈对当下现实的启迪。

回答: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小时候印象很深刻的词,我觉得很能够体现他在人生逆旅中豪放派的洒脱态度,整首词内容以小微见丰盛写的是偶然遇雨的情景抒发的是面对人生风雨泰然自若的真性情。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竹杖芒鞋”三句并非实景,而是作者当时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谁怕,有什么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当时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则此际必无披蓑衣的可能。所应玩味的是,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词人想,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政治上的风雨(指贬谪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我这么多年,不就是这样风风雨雨过来的吗?此际我且吟诗,风雨随它去吧!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刚才是带酒冒雨而行,虽衣裳尽湿而并不觉冷。现在雨停风起,始感微凉,而山头夕阳又给词人送来些许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见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8f36833c1ec5da51e2705f.html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