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09-30 11:54: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5 童趣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问题研究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年幼的作者由群蚊乱飞想到群鹤舞于空中,这是所谓类似联想;再想到鹤唳云端则是接近联想。这后一种联想又促使他产生了模仿的意愿,于是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再经过凝神细观,果如鹤唳云端,这是年幼作者的错觉,但又是他所追求的目──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画面,很值得玩味。
观虫斗一节与上述过程大体相似,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都属于类似联想,庞然大物的出现,也是错觉;所不同的是这种错觉产生的原因。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刺激而突然产生的,跟鹤唳云端的有意而为不同。
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对加强记忆力和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有益。

练习说明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为什么作者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把文言文学活。凡记叙文都应当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内容大意,这正是学活的办法之一;如果一开始学文言就句句搞文白对详,则无异于堵塞学活之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复述成分应予肯定,只纠正明显的错误。
第一问要放在学生基本成诵后作答(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学生的课余爱好入手,启发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像能力。
解释词语。
1.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必细(仔细(观察其纹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观之。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以丛草为林(4兴正浓(5方出神(6驱之别院
2.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解释时不妨采用讲述大意的办法。示例: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4夏蚊成雷
设题意图是告诉学生可用简单的办法解释文言词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初学文言阶段只能如此,讲多了反而不好。释文可抄在书上,以便积累。
处理此题可有多种方式:或在读课文数遍后让学生试解;或在疏通文意过程中依次作解;在水平较好的教学班也无妨让学生在预习中作解。
参考答案
1(1(脖子、颈项为之强。 (2(果真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趣正浓 (5(出神 (6(赶、驱逐之别院 2(1明察秋毫(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注释 (3庞然大物(体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背诵全文。
背诵此文,须先读得正确并粗知内容大意。为此,教师必须作具体指导:(通过范读和领读使学生能读得节奏分明,并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口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使学生了解各层大意。
要坚持当堂成诵,可以先依次熟各段,最后练习背诵全文;也可以教读一段背诵一段。 有关资料 一、作者和作品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599e6b2102de2bd9705880e.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