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9-11-02 15:52: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课堂实录)

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乡村四月》。(师板书:乡村四月)

生:(齐读课题)乡村四月.

师:课题中的四月是指农历的四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翁卷。

一、自读自学,感音韵,明诗意

师:同学们,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说说学习古诗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要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

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师:下面,请你们根据这些方法,先自学自读古诗,然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再将不清楚的地方与同桌一起讨论。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视导。)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指名读)指导读准诗人名——翁卷。

(再指名读,生评价。)

师:这位同学刚才读的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刚刚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字音读的很准。特别是“蚕,桑”这两个平舌音,他读的很准。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这位同学确实读的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蚕桑。(生齐读)

师:来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字,“蚕”字上面是个……(生:天)下面是个……(生:虫)对了,上“天”下“虫”就是“蚕”。那么蚕吃什么呢?

生:桑叶。

师:对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桑”字上面因为有三个“又”,这个“又”的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捺。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

师:谁还能给我们读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生评价。)

生:这位同学把那个“了”字读的很好,在这里它读“”,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是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

生:结束。

师: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试读)

(师引导读准节奏)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答案的呢?

生:看书下的注释。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雨如烟”。

师:谁理解了?

生:就是说雨下的很小,濛濛细雨一直下,天空朦朦胧胧,看上去就像有烟雾一般。

师:作者寥寥几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再读诗句,看看你能看到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诗情,悟意境

(一)感悟“景美”

1:我仿佛看到了到处草木茂盛,一片葱郁。

2:我好想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3:我仿佛听见鸟的叫声。

师:请看屏幕上的图,再读诗句第一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山原?

(生口头回答填空:的山原)

师:“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生:山林,原野……

(课件演示,感悟意境,诵读诗文。)

师:诗人用哪个词写出了这样的意境?(绿遍)

(看图诵读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

师:除了绿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这个白色是什么?

生: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白满川”。)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美景(多媒体出示田野风光),哇,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样的景,这样的人,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四月图”。

师:山原,水田都笼罩在雨中,这是怎样的雨啊?

(生口头回答填空:()的雨)

(播放子规的叫声,看图认识子规。)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诗吟诵一下。

(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子规的叫声,闻到了青草的芳香,感觉我就如同在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师板书:景美)

(二)感悟“人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四行诗。

(生自由读)

师:说说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里的人们都很勤劳。

生:我感觉他们都很忙碌。

(师板书:人勤)

师:你从哪读出人们忙?

生:闲人少。

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

(生试读)

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248ce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f.html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