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选修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和革命的经历。
2、体会毛泽东伟大的使命感、坚强不屈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
3、体会中国现代革命的艰难过程以及革命先驱者的伟大贡献,增强历史的责任感。
二、重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2.体会少年毛泽东成长的经历。
三、难点
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起毛泽东,对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那么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为什么能成为一代伟人,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
二、介绍作者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本书作者斯诺的姓名是中国人民早已熟知的了。但是,为了未读过和已读过这本书的人们更深刻地了解这本书,对这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的一生经历以及写作《西行漫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作概括性的介绍,也仍然是必要的。
埃德加·斯诺在一九〇五年出生于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年轻时,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以后,他开始毕业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在坎萨斯城的《星报》和纽约的《太阳报》初露头角。往后他在开往外洋的货船上当了海员,历游中美洲,最后到了夏威夷,仍然为美国的一些报纸供稿。一九二八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他到了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信员。一九三〇年以后,他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古、台湾以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在中国西南各省作长时间的旅行,徒步经过云南省西部,到达缅甸和印度,访问了甘地和其他印度革命领袖。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正在上海,目睹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争和一九三三年的热河战争。在这以后,他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在这一时期,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还和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国地下党员有所接触。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

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三、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话题是“少年毛泽东的故事”,然后推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讲一个小故事。
2、老师小结: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
四、研读第一小节《一颗红星的幼年》
请同学把握细节,快速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
示例1: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逃学和跳水事件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如何看待毛泽东的逃学和跳水经历?
(点拨:少年毛泽东八岁的时候,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十三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强烈叛逆性格,正是这种叛逆性格引导着毛泽东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为生生不息的奋斗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
示例2: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的书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岳飞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
(点拨:这些所谓“禁书”这些书不是坏书,讲了一些关于造反的故事,毛泽东很喜欢,为他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为他将来走上革命道路进行了启蒙教育。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第二小节,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革命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研读第二小节《在动乱中成长起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和相关材料内容,整理一篇“少年毛泽东生平与革命经历年表”
示例:毛泽东年谱(18931920
189312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1909年先后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910年17岁秋,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911年18岁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10月,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191320岁春,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191421岁秋,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在校期间,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191825
414日,同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8月,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1926
46日,从上海回到长沙。
5月,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714日,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7月至8月,连续撰写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
105日,母亲文氏病逝,闻讯从长沙赶回韶山。8日,在母亲灵前写成《祭母文》。
12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第二次到北京。在京期间,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192027
56月间,在上海会见陈独秀,同他讨论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8月初,同易礼容等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8月至9月,参加筹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
1125日,致信罗章龙,提出新民学会,“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1月,同何叔衡等组织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21日,至信给蔡和森、萧子升和其他在法会友。信中表明自己接受马克思列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同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冬,同杨开慧结婚
二、完成“思考与探索第二题”,品味语言
请同学从文中寻找、品味用得好、有特色的词语,将它们圈起来,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示例:“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2b146c7e21af45b307a875.html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