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课时天气单元
一、基础知识整理:
1.天气总在不断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天气变化是可以观测和预测的。 2.一般天气包含四个方面:云量、降水量、气温风速风向
3.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风向。
4.气温就是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是重要的记录数据。
测量工具:(正确使用温度的方法)。地点: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发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气温不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也不同。一天中,中午和下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西风就是由西向东吹的风,旗帜会向东展开。 测量工具:风向标.(箭头指的就是风吹来的方向,箭头指向东,就是东风。 可以用8个风向来描述风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6.风的速度就是风每秒行进的距离,单位:米/ 测量工具:风速仪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从0级到12级。(会看旗、树的摆动程度排列风速等级大小)
我们用旗帜分:旗子不动:0无风 旗子微展:1微风 旗子展开:2大风 7.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重要数据。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 测量工具:雨量器 单位:毫米 计时:24小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雨量分为6个等级:小雨<10毫米 中雨 1025 大雨 2550毫米 暴雨 50100毫米 大暴雨 100200毫米 特大暴 >200毫米
8.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小冰晶组成的。
根据云量分:晴:云量 < 1/4 多云:1/4 < 云量 < 3/4 阴天: 3/4 < 云量,甚至遮住整个天空。
9.根据云的形状和在天空中的高低分: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 扁平层状 会变成雨层云 下毛毛雨、大雨、雪 积云:高于层云 棉花堆 通常晴好天气 会发展成积雨云,下雷阵雨 卷云:温度低的高空 纤细羽状 晴好天气 二、科学探究
1.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2.小组制作一份天气日历,以后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测并作记录。 三、简答题:

1.能用网状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会用不同图标表示的天气。见《作业本》第20页。 3.用箭头标出风的方向。见《科学》书第32页。

4.会统计天气信息,并能够分析数据。见《科学作业本》书第25页。

第二课时 溶解单元
一、基础知识整理
1.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分散在水中,不会自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总的物质分离出来。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勺来取。进入水中时的状态:少数颗粒溶解,大部分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扩散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5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6切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溶解现象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之间。如水里的动物就呼吸溶解在水里的空气。一般水里有少量的氧气,碳酸饮料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8.常温下,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所以我们用外焰来加热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这个方法叫日晒法,也滩晒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科学探究实验
1.过滤实验要点:需要材料: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P24 2.怎样加快溶解?
要点:对比实验。记清楚哪些条件相同,哪些不同。P31 3.液体与气体的溶解。要点:研究计划。P30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见《作业本》第6
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材料:量筒、烧杯、水、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4.重复步骤“3”,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5.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填写好记录单。 研究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5.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见《科学》书第15页。 实验三: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洗发水(胶 水)
怎样进入到水先沉入水底并蜷缩在底部 接与水混合 接与水混合 在水面
在水中怎样扩缓慢扩散
扩散较快
扩散较快
不扩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是否溶解
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实验三:回忆课上做过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面粉

食盐 锰酸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不能 不能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没有溶解 有溶解
三、简答题:

1.面粉溶解了吗?(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见《科学》书第18页。

第三课时声音单元
一、基础知识整理: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6.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效果)是不同的。声音在金属、木材、棉线、尼龙绳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金属的传播效果最好、木材第二。
7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
8.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9.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10.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1.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12.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音低
1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的音高不变,轻轻击打时声音一点击打时声音
14.二胡有两根弦,吉他有六根弦,空弦拉的时候,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弦发出的声音低
15.振动物体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大有小,短的、细的、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的、粗的、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16.声音是可以控制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控制声音,减少噪声。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7.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二、科学科学实验:

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

3.控制发声罐的声音。变响的方法。变轻的方法。 三、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棉线、胶管。 2.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四课时 我们的身体
一、科学知识整理:
1.从外形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一般左右对称 2.我们可以通过听、看、触摸来推测身体内部的一些组成部分。 3.身体能做很多工作,而且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人的肢体活动表现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肌肉:保护骨骼,牵引骨骼运动,共600多块。
骨骼: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共200多块,股骨(大腿骨)最长。 关节:使骨骼运动灵活,分活动关节和固定关节。 5.呼吸系统: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使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氮气最多(78%),氧气第二(16%),二氧化碳第三(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脏、血液、血管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同时收集二氧化碳排出。人体需要的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 7.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 牙齿--门齿(切开)、犬齿(撕开)、臼齿(磨碎、咀嚼) (初步消化) 舌头--搅拌。
唾液--湿润、初步分解淀粉。 食道:输送,约0.4米。
胃:进一步消化,充分磨碎,分解食物。 小肠:主要的吸收营养的场所,约5米。 大肠:吸收剩余营养,排出残渣。
8.我们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比平时多,同时需要血液不断输送的全身,所以心跳也会加快。
9.我们用洗耳球模拟心脏跳动:洗耳球--心脏,手一捏一松--心脏跳动,塑料管--血管。 10.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能增大肺活量,使心脏更强健。
11.食物(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 原有状态:一粒一粒,有点干。 短时间咀嚼:变成小碎粒,有些湿。 长时间咀嚼:成米糊状,很湿。 二、科学探究实验:

1.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示描述人体器官的协同关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

2.为什么我们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会增加?写出运动对我们身体的一些好处。 举例说明人体各器官之间存在的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630ba99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1.html

《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