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4-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 《灯笼》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注音及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燎原(liáo yuán 思幕(sī mù) 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 ) B.褪色(tuì sè) 静穆(jìng mù)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C.锵然(qiāng rán) 斡旋(hàn xuán )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 D.倡惘(chàng wǎng) 争讼(zhēng sòng)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 【答案】 B 【解析】A思慕 C斡旋(wò xuán ) D怅惘 2.对病句的修政不正确的项是( A.经历漫长寒冬后进入德国柏林的春季正迎来樱花盛开的时节。 将“德国柏林”和“春季”调换位置。
B.“罗马”主场神奇逆转“巴塞罗那”这场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胜利激起了四分五裂的意大利足球界从未有过的空前团结热情。 将“激起”改为“激发”
C.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稳步提升待遇保障水平,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左右。
删掉“左右”
D.20195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大侦探皮卡丘》讲述大侦探皮卡丘和蒂姆在莱姆市相遇,为了揭开蒂姆之父离奇失踪隐情,携手探案、追击真相。 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答案】B 【解析】删掉“从未有过的”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9哈尔滨南岗区九年级期末调研) 2019感动中国颁奖词:张玉滚——守望乡村教育,一干17年。扁担窄窄,______________
板凳宽宽, _ 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___ __,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A.挑起山乡的未来 稳住孩子们的心 有人看到你的沧桑 B.稳住孩子们的心 挑起山乡的未来 有人看到你的无奈

1
C.挑起山乡的未来 稳住孩子们的心 有人看到你的付出 D.稳住孩子们的心 挑起山乡的未来 有人看到你的拼搏 【答案】A 【解析】“扁担”对应“挑起”,故BD不适合;后一句“沧桑”对应“年轻的心”更恰当,故选A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B.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成就最高。
C《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 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
D“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 【答案】B 【解析】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1-5句连缀成语意连续的一段话,排序正确5.将○的一项是( ..1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之中。
2家是温馨的港湾。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3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4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5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25314 B.42135 C.51423 D.24351 A.○【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阅读本语段可知,文段阐述的中4应放首位,心句是“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故观点句○接下来阐述“家”“爱家”“国家”,最后作结。 二.阅读

2
(一)灯笼
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2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3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4“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5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 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6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7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3
8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9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10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11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12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6.补充所缺的与灯笼有关的情节。
话说灯笼—— ——母亲吩咐——慈母之爱—— —— ——族姊远嫁—— ——献帝灯笼——灯笼下马前卒。 【答案】祖父夜行 乡俗还愿 元宵张灯 朱红描字 【解析】意思接近即可。
7.第一段写“火”似乎与主旨无关,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这段写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情景,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语段作用,结合该段文字内容,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考虑其在全文的作用。 8.如何理解11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案】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解析】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明确其中所包含历史典故,在理解典故基础上,该句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显而易见了。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评价第12段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4
【答案】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后、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是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美好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解析】答此题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其次结合本文中议论抒情句,体会所表达的主旨。 10.分析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2)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3)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 【答案】1)比喻(2)反问 3)排比 反问(4
【解析】掌握各常用修辞方法的概念及形式,据此判断即可。

(二)家有香椿树(2019山东日照中考试题)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莱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

5
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中几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儿时家住,屋后有高大的香椿树,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②移居台北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向朋友要来香椿树苗栽种。
【解析】将问题代入原文检索即可。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菜、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②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激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袢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答案】①句子运用类比的写法,将香椿的气味与香菜、芫菜、芹菜、紫苏等进行比较,突出其香味

6
特殊,以及作者喜爱的程度。②句子写了父亲制作香椿的一系列动作,“洗”“剁”“加”“抄”“拌”表现了香椿的制作简单,又运用夸张手法,称香椿为“人间至极的美味”,突出其味美,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1句运用了类比的写法,因此从这一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2句是人物动作描写,因此要抓【解析】○住关键动词进行赏析,分析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表达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不舍与思念;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
【解析】一般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位于文中的语段,往往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上香椿,父亲去世后每每吃到香椿,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栽种的香椿。香椿已成为父亲的化身,作者栽种香椿的决定,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要结合全文所表现的情感及主旨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778421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c.html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