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函授站采矿类专业-永城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永城职业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大纲 简述编制毕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技术原则,对设计内容的简要评价。 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况 矿区或矿井的位置与交通:矿区或矿井所属省(县,位置之经、纬度,距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附近的铁路、公路、河流航运等情况。 井田地形、地势:属平原或盆地或丘陵地形,区域内的地势,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水库分布,井田内的地面标高及标高差,河流之流量、流速以及历年最高洪水位。 气候、温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和地震。 煤田开发历史,矿区内现有生产矿井、基建矿井及小窑分布,小窑开采范围。 矿井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况。 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筑材料的来源。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内的地层情况:按地层沉积顺序(由老至新叙述地层的地质时代、厚度、岩性及其走向和倾斜的变化,煤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 井田及其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层数目,可采煤层数目,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厚度、层间距离、煤层结构,煤层露头深度和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和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和特征。 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潜水的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对开采的影响,各含水层的特征及对开采的影响,预计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沼气、煤尘与自燃。 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 第二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井田境界 井田四周边界和毗邻矿井名称。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将来是否有扩大的可能性。 井田范围: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和井田面积。 第二节 井田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根据地质报告(精查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进行计算。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计算: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即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将上述所计算的ZZZ按煤层、开采水平汇总。 井田及第一水平高级储量所占的百分比。 第三节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数、日作业班数,每日净提升时数。 确定矿井合理的年产量与服务年限:当设计任务书未给定井型时,可根据年产量、服务年限和储量的合理关系确定矿井年产量。若已给定年产量,则验算是否合理。 计算水平服务年限。 本章附图、附表: 1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分煤层、水平及储量级别列出 2、矿井工业场地安全煤柱计算图(说明书插图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开拓方式概述及评价。 影响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井田开拓 应用方案比较法或其它设计方法来选择井田开拓方案。 井田开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井田再划分; 2、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开采水平的确定; 3、煤层群分组; 4、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布置及煤层间的联系方式; 5、采区(或盘区划分及其要素; 6、矿井提升、运输、通风和排水系统; 7、开拓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第三节 井筒特征 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和基岩性质,井壁厚度和支护材料的选择。 井筒内的布置与井筒装备:确定主、副井和风井井筒断面及井筒装备。 列出各井筒的特征:井口坐标、深度、断面、形状、材料、壁厚、倾角和提升方位角等。 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 井底车场型式的选择。 井底车场轨道线路总平面布置:确定主、副井存在线长度,调车线长度,进行线路联接计算,线路的平面闭合计算。 确定井底车场各硐室的位置、支护材料及特殊技术要求,水仓容量、断面、长度、支护方式。 绘制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第五节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井田两翼的开采顺序、采区的开采顺序。 沿井田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煤层间、水平间、阶段间、区段间的开采顺序。
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采煤工作面数。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采区、工作面分布情况(第一水平煤层配采的正常比例及达到此比例的措施 矿井年产量验算。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 矿区内现有准备方法概述及评价。井田内影响准备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准备方式 设计采区概况位置、边界、范围(采区走向及倾斜长、可采煤层数及层间距、煤层赋存状态、地质特征及储量。 选择采区准备方式,确定下列重要问题: 1、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区段斜长及区段数目。 3、采区上山布置: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和支护形式。 4、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断面及支护形式。 5、采区中巷的布置方式、位置、数目、断面及支护形式。 6、各种联络巷道的布置方式、倾角、断面及支护形式。 7、采区内同采工作面个数及位置。 8、选择采区上、中、下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方式,并说明选用依据。 9、采区硐室:采区煤仓型式、容量、支护形式,上山绞车房、采区变电所等硐室的位置。 10、采区生产系统:运输、通风、供电、洒水系统及选用设备的型号。 本章附图附表: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说明书插图 2、采区上山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3、区段平巷、中巷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4、采区车场线路布置示意图(说明书插图 第五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采煤工艺方式 包括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的破煤、装煤、运输方法及设备选型,工作面支护设计等 第二节 回采巷道布置 包括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概况,工作面轨道顺槽、胶带顺槽、开切眼、轨道顺槽车场和联络巷、其他硐室等的设计。 第六章 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通风 第一节 井下运输 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人车、材料车、平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数量用“排列法”统计。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计算:电机车运输时选择电机车粘重大小,按启动、温升及制动条件进行列车组重量计算,确定列车组矿车数,全矿电机车台数,采用其他运输方式时,对选择的设备要进行验算。 第二节 矿井提升 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确定提升系统。 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主、副井提升容器、钢丝绳、天轮、提升机、电动机的选型计算(提升机一定按最终水平的提升距离选择,钢丝绳可按第一水平选择 第三节 矿井排水 概述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只作第一开采水平的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计算水泵最小排水能力、估算水泵扬程、选择水泵型号和台数、选择吸、排管直径、管材、决定排水管路趟数;计算水泵吸水高度、管路阻力、水泵总扬程、绘制管路特征曲线、确定水泵的工况。 本章附下列图表: 1、井下运输系统及设备配置图 (说明书插图 2、提升系统及设备配置图 (说明书插图 3、排水系统图(说明书插图 4、水泵工况图(说明书插图 第四节 矿井通风 概述选用的矿井通风方法和方式、通风设备型号、通风风流流动路线等 本章附下列图表: 1、通风系统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7a1a6ca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6.html

《河南理工大学函授站采矿类专业-永城职业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