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范进中举教案
一、导入新课: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二、教学目标:
1、抓住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体会对比的方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正确思考“读书的目的”三、给加点字注音:
作揖(星宿(
攥着(腆着(斋公(行事(带挈(绾了(四、解释下列词语:五、文学常识: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龙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
六、介绍《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忠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七、科举考试: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八、科举考试内容
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九、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十、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中举后两大部分。
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虽来贺喜却数落他。中举前:
范进向胡屠户借钱赴考,被他痛骂一顿。
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中举后: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


十一、

范进听闻中举后是怎样的表现?
行为: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噫!好了!我中了!(2次)
语言:
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

十二、中了举了,生活也好了,地位也高了,可是,范进却突然疯了,为什么?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不禁使他惊喜得发了疯。归根到底,一个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十三、范进形象的典型性、典型意义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
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十四、
发疯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像范进这样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来说,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是封建科举制度。

十五、面对这么的科举,古人感慨良多,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读。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十六、小结: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穷困潦倒,让及第者飞黄腾达。它毒害了一批批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使他们热衷于功名,如痴如狂地坠入追求利禄的圈套,导致官场出现更多的腐败和堕落;也使得他们四体不勤,不务家业,甚至无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家境极度贫寒,陷入困境。
十七、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可以说中举是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判若两人。试着讲讲其变。
十八、思考: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该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对比
项目对范进的称呼说话的态度所带的礼品对嫁女的解释对相貌的评价对才学的评价能否考中对亲家母称呼
中举前
现世宝训斥
狗血喷头
一瓶酒
中举后
老爷贤婿老爷恭维奉承讨好千恩万谢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养到30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也没有这样的相貌才学又好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你家老太太

一副大肠倒运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不是你的文章好……舍与你的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十九形象分析: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问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个”啐“字,把胡屠户的凶相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胡屠户对范进的蔑视程度已经达到极点。
2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从一个”扯“字可以看出胡屠户对中举后的女婿极尽巴结奉承之能事。
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退推让的心理,讽刺意味十足。
4、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二十、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3、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二十一、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项目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饿了两三天饿得看不见茅草棚无盘费去应考无钱打发报录人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
猪油两三回没有早饭米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背米
胡屠户送肉
送酒捉鸡

张乡绅送三进三间房屋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50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


地位
二十二、范进形象
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二十三|
中举前
范进
家境贫寒忍气吞声地位卑微卑怯畏缩随意辱骂粗俗势利厉声训斥蛮横倨傲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不屑一顾
中举后
中举发病地位顿变谦卑恭敬千种夸赞万般讨好阿谀奉承奔走效力热心帮助登门拜访百般拉拢
热衷功名

胡屠户
趋炎附势
众乡邻张乡绅
嫌贫爱富老奸巨滑


二十四、范进中举前后状况的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关系和世态的炎凉。二十五、文章主题
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举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世态的炎凉。二十六、范进与孔乙己比较: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性自我;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着——但这只是对两个人物必要的浅层次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内涵究竟有何差异,两文在写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范进在遭胡屠户训斥后,还诺诺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而孔乙己在酒客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着作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的无力强辩?为何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之下东张西望寻人卖鸡;孔乙己尽管饿得脸色青也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一脸自卑相;孔乙己虽穷困落魄,却自称什么君子固穷有一股自视甚高的傲气。
二、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忙来拜访。为什么范进明知他无稽的攀附之词,还连称却幸得老先生门下?而孔乙己当人们问他你当真识字么,明明是戏弄之词,却认真地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孔乙己浑身透出一股迂阔的腐儒之风;而范进的心灵却熏染着世故圆滑的污浊之气。三、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为何还把自己少得可怜的一点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范进在胡屠户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从此再也不会要他接济,为什么还说若用完了,再来向老爹讨着用
范进是世故虚伪,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孔乙己被扭曲的灵魂中还留存些许善良的因子。二十七、当堂检测:
下面一段话,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入木三分,请认真阅读,仔细揣摩。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里刻画了范进知道自己真得中了句后的疯态。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这段文字的上下文,你看范进发疯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同情呢,还是讽刺?
1、这里刻画了范进知道自己真得中了句后的疯态。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范进这个人物形象?联系这段文字的上下文,你看范进发疯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作者对这个人物是同情呢,还是讽刺?
2、范进中举惊喜得发了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写法,但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的读书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但正如鲁迅说的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就范进这个具体人物来说,他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3、作者对这个人物虽有一定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中举前的描写),但更多的是讽刺;

作者把范进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来写,因而讽刺的矛头更主要的是指向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1c7eb8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9.html

《范进中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