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1619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词吟诵
作者:于洋
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3
摘要:古诗词吟诵艺术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吟诵诗词的方式。古诗词吟诵中既含有音乐的特性,也具有朗诵的特性,因此这是一种介于音乐与诵读之间的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中国古诗词吟诵的专家,非物质文化传人魏嘉瓒先生吟诵艺术的分析,由此简析古诗词吟诵的音乐特色。 关键词:吟诵 读书 拖长腔 语言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16-03 古诗词吟诵艺术讲究的是声韵,声韵也是一种具有音乐特色的声音艺术。我国很多地方都还保存着这一古老的艺术吟诵,每个地方的吟诵艺术都扎根于当地的方言、戏曲与民间音乐等,彰显的是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魏嘉瓒先生是苏州文化局的一位退休干部,长期生活在苏州,但是他的家乡是江苏徐州,徐州属于淮海地区,讲的方言具有北方特征,所以魏嘉瓒先生的吟诵既有苏州地区吴语的特色,韵味典雅,同时还带有北方的豪爽与激情,独树一帜。 一、吟诵的定义
吟诵一词实际上指的是中国传统读书法,我国古代典籍《尚书·舜典》中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其中的歌咏言指的就是诗词吟诵,而指的就是音乐的发展规律,可见吟诵这种的读书法的历史非常悠久。古时候人们的朗诵被称为读诗”“读书念诗”“念书,而非称吟诵,吟诵是后人予以命名的。在本人采访魏嘉瓒先生时他说:“2009年在北京的紫玉饭店,由一些参与抢救吟诵的专家商讨的这一定义后,才把中国传统读书法叫做吟诵在我国古代的私塾中就已经有吟诵,古人吟诵时总是会拖长声腔,这是为了在诵读时充满音韵,更好的记忆诗文,并且诵读出感情。魏嘉瓒先生说,在古诗词的吟诵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是平长仄短,逢韵拖腔,这就关系到中国文字的音调问题。在不同地方,同一个字的平仄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地方的吟诵也会有不同风格,这主要是受各地的方言影响,但总的规则依然是平声拖长,仄声短促。魏嘉瓒先生表示,吟诵要字字落实,这样吟诵起来才会有节奏感与音乐美,体会诗词中情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吟成乐章。
二、吟诵艺术的特点
古诗词吟诵所表现的是声韵的艺术,吟诵给听众的感觉是抑扬顿挫的,节奏非常明确,在音调上诵读,带有一定的音乐性,所以吟诵是一种介于音乐与诵读之间的艺术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节奏特点
古诗词吟诵的节奏非常简单,这是为了便于诵读,记忆诗文,所以过于复杂的节奏很不利于吟诵与记忆。
谱例1是根据魏嘉瓒先生吟诵的《兰亭集序》所记录的一段旋律。谱例的第10小节至第14小节的吟诵速度放慢,而且节奏宽松,此处就是吟诵的句末拖长声腔。谱例中其他小节的节奏基本都是一字一音,可见句末节奏的延长是为了和一字一音的节奏形成对比。所以吟诵的节奏并不复杂,基本都是一种节奏不断反复,在句末拖长声腔。 (二)旋律特点
吟诵的旋律也是非常简单的,旋律线条的起伏很小,一般而言不超过四度音程。对于吟诵来说,为了方便读书记忆,旋律一般都很简单。
谱例1的第1小节至第9小节的旋律几乎都在大二度音程内波动,由于旋律与节奏没有非常大的变化,因此都是重复,这样使得吟诵及聆听的人能够加深对诗词的记忆。但是一味的重复也会形成单调,变得乏味,所以在诗词的最后一句,旋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渐慢,拖长声腔。这样旋律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吟诵在平淡中添加一些色彩,不至于非常单调,提高吟诵的趣味。
谱例2是根据魏嘉瓒先生的学生,姚红女士吟诵的《楚辞·湘君》所记录的片段。旋律的调式是 E宫系统的 B徵五声调式,虽然在谱例的第6小节出现调式的变宫音d1,但是这只是一个经过音,因此从旋律的框架看,还是属于五声调式。谱例的第1小节至第4小节同样运用了重复元素,第5小节至第6小节的旋律发生了变化,在第7小节至第8小节旋律和开始部分形成首尾呼应。虽然吟诵的旋律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总体上还是较为平淡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基本了解,古诗词吟诵的节奏与旋律都较为简单,其中会出现很多重复元素,旋律的起伏很小,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诵读,记忆理解诗文。但是在每一句诗词的结尾处,声腔似乎都会拖长,且速度变缓,与一字一音的节奏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古诗词吟诵在音乐方面的艺术体现。
(三)旋律、语言与诗词的关系
古诗词的吟诵和戏曲的曲牌体非常相似,一段旋律可以诵读不同的诗词,这种形式与现代的歌曲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旋律在吟诵中不起主导的作用,吟诵的本质就是读书,带着音调读书是为了记忆诗文、理解诗文,所以用同一种旋律吟诵不同的诗文便于诵读者体会诗文的情感。魏嘉瓒先生说,每一个人对同一首诗文的理解与情感理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吟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一首诗文时所用的旋律,会根据吟诵者自身对诗文的理解而产生很大的差异,甚至一个人每一次吟诵的同一首诗文的音调都可能是有变化的。
各个地区的吟诵艺术都扎根于各地的语言,著名的音乐家江明惇先生在《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说到:我国吟诵调的传唱历史很久,形式也很多样,各地都有与自己的方言语音和音调结合紧密的吟诵派别。虽然魏嘉瓒先生是徐州人,但是他长期生活在苏州,所以吟诵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也有北方的豪爽。而他的学生姚红女士一直生活在南方,所以她的吟诵将吴中地区吴侬软语的细致韵腔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三、结语
古诗词吟诵已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很少会去关注这种文化艺术,以至于它开始慢慢消失,不过在全国各地都还有一些抢救和保护吟诵艺术的学者与民间艺术家。通过对古诗词吟诵的简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吟诵实质上是中国传统读书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读书法三个字,本质就是带着音调读书,而且要吟诵地抑扬顿挫、字字落实。虽然吟诵的旋律非常平淡,但是不缺乏音乐性,每一种吟诵的旋律都体现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可见吟诵是一种介于诵读与音乐之间的文化艺术。
(二)古诗词吟诵有一定原则,规定逢韵拖腔,平长仄短,但在遵循规矩的同时,根据每个人对音乐的感觉与诗文的理解,会对吟诵的旋律进行修改,并融入自己的感情,能够更好地吟诵出韵味,这比一般的读书更富有情感。由于吟诵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所以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研究,古诗词的吟诵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三)古诗词吟诵的节奏和旋律都非常简单,节奏基本以一字一音为主,似乎只在每句诗词的结尾处拖长声腔并减慢速度,旋律平淡,多运用重复元素,变化的幅度较小。但是每一次的拖腔都是与一字一音的音型形成对比,曲调的韵味非常独特。江明惇先生的《汉族民歌概论》中提到:吟诵调是文人在念诵诗词、古文时用的歌调,更可体现诗词、古文中的语调、气势、性格风貌和韵味,这体现出了吟诵艺术的音乐性。
(四)一个音调可以套吟多首诗文,古诗词的吟诵不同于歌唱,这样一曲多诗更便于读书。并且古诗词的吟诵与中华语言文化是紧密结合的,不同地区的吟诵会根据各地的语言特色,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北方地区大多是豪爽、铿锵有力的风格;南方地区则体现的是江南水乡细腻、悠扬婉转的风格。
古诗词吟诵是中国语言文化艺术与音乐文化艺术的结合,吟诵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枯燥的古文通过充满韵味的吟诵,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是中华的艺术,是我们民族的艺术,需要我们去保护、流传和发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释:
《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0页。 2018412日,苏州万象书院对魏嘉瓒先生的采访。
③④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参考文献:
[1]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朱立侠.唐调吟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张本义.吟诵拾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295361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3f.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