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域学习故事一

发布时间:2020-06-16 21:12: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故事名称:彩虹棒棒糖

记录人:杨寅

注意内容:

识别要点:

回应策略:

这次美工区我们主要是玩超轻黏土,利用超轻黏土创造出各种喜欢的东西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允许小朋友把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混合在一起,因为那样多种颜色混合起来作品看起来很脏。大家都在认真地玩着黏土。“老师,你看,我做的汤圆。”“老师,我做的面条。”大家都高兴地向我展示他们的作品。突然,王垣琪指着杨嘉睿说:“老师,你看他,把橡皮泥混在一起啦。”我转头过去看了看他,杨嘉睿并不是搞破坏,他随即说:“看,我的彩虹棒棒糖。”原来他用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超轻黏土,把它们搓成了一个小球,但三种颜色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看起来就好像彩虹棒棒糖一样。“我以前吃过这种彩虹颜色的棒棒糖的。”这时,我并没有直接批评杨嘉睿,而是对小朋友说,是的,几种颜色如果没有完全混合在一起,就会变得像彩虹一样,于是我给大家做了示范,大家都惊叹道:“好漂亮呀!”我也要做这样的彩虹棒棒糖。可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杨雄越把三种颜色全混到了一起,颜色变脏了。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怎样揉才能做成彩虹,不使颜色变脏呢?”孙熙宸拿着自己手上的黏土:“可以这样,拉开合拢,搓圆”大家看了之后好像有了答案。 “可是没有棍子呀,怎么拿呢?”王垣琪带着疑问的眼神问我。这时,旁边的孙熙宸看了看美工区的材料“我知道了,我们可以用吸管来当棒棒糖的棍子”。说完,大家很积极地开始做自己的彩虹棒棒糖。

因为巧合,孩子把三种颜色揉在一起,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称之为彩虹。这都源于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怎样揉才不至于把颜色弄脏,又能揉成彩虹,这个问题孩子们通过操作得出了答案,会思考,会操作。没有棒棒糖的棍子怎么办?孩子们观察周围材料,决定用吸管,吸管是直的,能把棒棒糖穿起来,这是生活经验的迁移。

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次彩虹棒棒糖的巧合,继续让孩子们深入感受,利用类似的操作创造出其他作品,如星球,作为下一次活动的探索。

对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感受超轻黏土颜色混合的奇妙,感受不同方式的混合结果有什么不同,不同颜色的黏土混合,结果怎样。

附:图片实录

学习故事名称:过街天桥

记录人:杨寅

注意内容:

识别要点:

回应策略:

我来到建筑区时,你们已经搭建好了一个房子,贾思睿告诉我:“这是一个城堡,很漂亮”!安安告诉我:“这是两个大门,你知道干嘛用的吗?里面那个是烟囱,可以冒烟……”。八斤则迫不及待地要拉我进去“做客”。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的城堡都被马路围上了,路上有这么多车,我可怎么过去呀?”

安安摸摸脑袋走开了,他先是拿来一个长条积木横放在路面上,又拿回来一个红绿灯,对我说:“可以啦,红灯一亮汽车都停下了,你从小桥上走过来。”我摸摸他胖乎乎的笑脸说:“这个办法真不错呀!行人再也不会担心被车子撞到了。但是,后面的车子可怎么通过呢?”是呢,长条的积木贴着放在公路上,阻挡了汽车的行驶。

在我的质疑声中,贾思睿用旁边同样的两根长条积木晃晃悠悠地立起来,小心翼翼地把横在马路上的积木放在了上面,“哇!过街天桥!”安安拿着小汽车赶忙试试,真的能通过!

安安积极思考,在我遇到困难“不能过马路”时积极帮助我想办法,还找来了交通标志并说出了红绿灯的规则,生活中你也一定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贾思睿我实在惊叹于你的想法,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够把一个平面的“小桥”让它立起来,可以看出你的空间感已经初步建立起立。

对老师:往后我会多给孩子提供建构的材料,如纸杯、盘子、架子等。此外,利用区域活动时间丰富幼儿的建构经验和技能。

对家长:可以带孩子搜索一下不同种类的“过街天桥”,引导幼儿好好思考,为什么“过街天桥”容易倒塌呢?这与材料的选择是否有关系呢?带领幼儿利用家里的材料进行搭建。

附:图片实录

学习故事名称:双面楼梯

记录人:杨寅

注意内容:

识别要点:

回应策略:

区域活动时间到,陈彦希和往常一样选择了最喜欢的建构区,只见他拿起彩色的乐高拼插玩具,要做什么呢,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只见他拿起乐高,一层一层地拼,拼好了一层又接着在此基础上拼第二层,又接着拼第三层、第四层……眼看拼的越来越高,我问他:“陈彦希,你拼的什么呀?” 他自信大方地回答我:“这是我做的楼梯哦。”“那我们怎么上去呢?”我又接着问他。他拿起他的“楼梯”用手指模仿着小脚:“你看,这样上去的。”“哦,是不错哈,”我一边肯定他的作品,一边提出新的疑问:“你放到地上试一下呢?” 刚好旁边有小朋友用积木块搭了一个房子,陈彦希把楼梯放到房子旁,“啪”还没放上去楼梯就倒了,“不行,你这个立不稳。”旁边的丁俊铭连忙说道。陈彦希不服气,他决定再尝试一次,心想要是楼梯靠着房子,就不会倒了吧,而这一次,楼梯还没放好,“咚”的一声,人家丁俊铭的房子就先倒了。丁俊铭生气大喊道:“陈彦希!”陈彦希只好无奈放弃。不过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这个楼梯立起来呢?他自己琢磨着,突然他用乐高在这个楼梯的背后也搭起了楼梯,一层一层的,很快楼梯终于搭好了,他把搭好的楼梯放在地上,高兴起来:“看,老师,我的楼梯立起来了”。“哇,双面楼梯也,你真棒。”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搭建中能大胆创作,想到用乐高来搭楼梯,很有新意。

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迁移到建构中,试图让楼梯投入应用,放到房子旁,不料倒了。你没有放弃,决定再试一次。

你大胆反思自己的楼梯,思考怎样能立起来,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做了一个双面楼梯。来源于生活,超越生活。

对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能大胆探索操作,给幼儿提供了大胆操作的空间。在今后活动中,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通过建构来解决生活问题,大胆创新,建设一些有创造性的建筑。

对家长:平时可以带孩子去户外参观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启发幼儿的美感,提高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给幼儿看一些特色建筑的书籍,拓宽想象力。

学习故事名称:快乐蒙古家

记录人:何丽蓉

注意内容:

识别要点:

回应策略:

结合“小小孩过中国年”这一童创课程,本学期我们班上设置了一个蒙古族的娃娃家,四处挂满了蒙古族的装饰物,还放置了很多蒙古族的美食,宝贝们都特别想来这个区玩。于是我我对他们说:“那你们知道蒙古族是怎样欢迎客人的吗?”这时候陈香羽不太自信地小声说了一句“你好!”剩下的小朋友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要想来蒙古家玩呀,就必须要学蒙古人的礼仪。”我首先给他们提出要求,然后拿起架子上的哈达向他们介绍,这是蒙古族的哈达,如果有客人来了,我们为了表示欢迎就会把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说着我向他们进行了示范:“一边把哈达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一边对他说欢迎欢迎!” 陈香羽见此状,立马积极地说:“我会了!我来当小主人吧!”说完,她立马拿起哈达分别给旁边的几位小朋友挂上了哈达,然后请他们围坐在桌子旁,给每人分发好酒杯,给他们倒酒。

在蒙古家,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哈达,学习蒙古族的礼仪,大家都表现出非常积极。

虽然蒙古家有自己的礼仪,但是孩子们能够把之前在娃娃家学到的怎么招待客人的经验直接迁移过来。

孩子们学着大人的样子进行倒酒,请客,说文明用语。这是生活经验的迁移与运用。

对教师:除了给客人献哈达,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蒙古人其他的礼仪及习惯,让幼儿思考蒙古族的礼仪习惯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对家长:带领孩子通过视频、图书等方式了解各个民族的礼仪习惯,对民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习故事名称:我的小马儿

记录人:杨寅

注意内容:

识别要点:

回应策略:

在建构区中,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建构的拼插玩具,对于他们来说颜色鲜艳,能大胆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搭建。这一次刘思淼和唐述乔同时选择了建构区,把拼插玩具拿到桌面上进行搭建。只见他们一边搭建,一边在“研究”着。不一会儿,大家的作品就初见雏形。唐述乔用玩具搭了一条长长的火车,“轰隆隆、轰隆隆,他开心地开着他的小火车。”刘思淼呢,只见她搭了一个像凳子一样的东西。我不太明白,询问道:“宝贝,你搭的什么呀?” 她告诉我说:“我想搭一只马儿!”“哦?”我有点惊讶。“上次我们玩了马儿跑的游戏,我觉得小马儿好可爱呀。” 她开心地告诉我。“那马儿的尾巴和头呢?”说完,她拿起一个长方形的玩具把它嵌入最上端做成马儿的尾巴。“看,尾巴做好了!”“那头呢?”因为马儿的头很复杂,我正在思考,她会拿什么来当马儿的头呢。没想到,他在玩具堆里找来了一个弯弯的玩具放在长方形的最前端当做马儿的头,就好像马儿弯着头一样。我不经感叹孩子们的创造力,对她大大地点了一个赞。

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认识的马用拼插玩具大胆地表现出来。

每一步孩子都在思考,一边搭建一边在想,不对拆了又重来,大胆探索,坚持不懈。

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象的动物图片,及各种形状的拼插玩具,供孩子去大胆探索创作。

对家长:可以带孩子在家多玩一些乐高之类的玩具,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习故事名称:房子要倒啦

记录人:杨寅

注意内容:

识别要点:

回应策略:

在建构区中,今天的任务主要是搭高楼,看谁搭得高楼最高。只见杨嘉睿和陈香羽两个用拼插玩具,一层一层地往上搭,可是没搭多高,就搭不下去了。“快倒啦!”杨嘉睿紧急地喊。只见两个人用手扶住“高楼”,不想让它倒下去。于是他们准备给房子“加固”。在房子的顶端用了很多的拼插玩具左右地叠起来,可是将要一松手,房子就开始晃动了。“不行,还是要倒。”两个人紧紧地扶住高楼。这时,我走过去询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房子要倒吗?”“因为上面太重了,我们搭得太高了。”杨嘉睿回答说。“那如果下面搭大一点,上面小一点,是不是要坚固一些呢?”我引导他们思考。他们半信半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可是这栋危楼不能一直用手扶着呀,于是他们放开手,决定试一试。这一回,他们慢慢地把下面搭得很大,然后再慢慢地往上搭,在搭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房子比刚才的牢固,直到搭到最后,房子再也搭不下去了。我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看,这次的房子虽然也不能搭到最高,但是不是比刚才的要高”。他们频频点头:“恩恩”。

第一次孩子的操作没什么经验,经过指导,他们感受到只有下大上小房子才牢固。

孩子们爱思考,不一味地听从老师,而是从实践中得到答案。

在孩子的坚持和合作下,最后终于搭建起了他们的高楼。

对教师:交给孩子一些垒高的技巧,让孩子从实践中去感受和发现。

对家长:带孩子去观察现实中的房子,感受房子的结构和造型,积极搭建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9022c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d3.html

《幼儿区域学习故事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