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发布时间:2020-08-24 19:15: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qīlǜchángzhēng七  律 · 长  征 

(jìnxiàndài 近  现  代 )máozédōng 毛  泽  东 

hóngjūnbúpàyuǎnzhēngnán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wànshuǐqiānshānzhǐděngxián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wǔlǐngwēiyíténgxìlàng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wūméngpángbózǒuníwán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jīnshāshuǐpāiyúnyánuǎn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dàdùqiáohéngtiěsuǒhán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gèngxǐmínshānqiānlǐxuě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

sānjūnguòhòujìnkāiyán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无拼音原文

七律·长征

(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背景】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破坏国平易近党反动派的围歼,保留本身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拯救平易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动身,起头了环球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兵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切断,他们奔走风尘,翻过连缀升沉的五岭,冲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超出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达到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事业

【赏析】

赏析: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豪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佳文。这首诗形象地归纳综合了红军长征的战役过程,赞美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勇敢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巨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激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光辉明珠。不管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如此复杂的问题,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此中包含了几多惊险,几多盘曲,几多悲壮,几多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1、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宗明义歌颂了红军不怕艰苦,英勇固执的革命精力,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不凡的历史进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表里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滔滔而下,牵动着全篇,也覆盖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天然之敌若草芥,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增强了果断的语气,具有强烈的豪情。它对红军鄙弃艰苦的革命精神作了凸起和夸大,表示了红军在刀剑丛中自在不迫,应付裕如,无往不堪的铁军风采。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睁开。

从首联起头,全诗就睁开了两条思惟线,机关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不雅的、实际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不雅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如许就组成了强烈的对照反衬,熔铸了全诗浩荡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基了全诗雄壮的基调。

2、颔联、颈联

颔联、颈联四句别离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艰苦的克服,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依照红军长征的线路,拔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域名称,它们都是闻名的天险,高度地归纳综合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在该词中诗人是环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间思想绽开,夸大红军艰苦的鄙弃,是红军指战员心理世界的显现,所以描述红军是隐态的,借山川来反衬红军的豪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力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轻易呈现败笔。但毛泽东却应用得很成功,这不但是他具有挫万物于笔诗才,同时也反应出他的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各种山岭地面,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纯真的山,而是被豪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峻横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重在泥丸”之类的小也就凸显红军艰苦的鄙弃。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大和对照。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消息连系,明暗连系,反衬对照,十分奇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度过金沙江和年夜渡河在长征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这两句所写的战役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两句则是经由过程写景来记事,经由过程记事来表示红军的英雄业绩。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豪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示的是克服艰苦的冲动;“寒”字冷峻严格,传递的是九死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剧变,又是豪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此中,显无限之趣于其外,摇摆多姿,张驰有致。

3、末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初步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主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豪情收缩红军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渡,从仇敌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使人欣喜。而此刻,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成功会师已为时不远,转移的目标已实现,与前面的各种喜悦比拟,它天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全军的欢笑,这是最后成功行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获得了进一步的突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8f227a7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d.html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