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材选编也要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13-05-26 21:56: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语文教材选编也要与时俱进

  语文教材选编也要与时俱进
  ——也谈鲁迅作品入选教材问题
  重庆市石柱县临溪中学校秦万福
  又要上鲁迅的作品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年单元第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一见到鲁迅的文章我就头疼。鲁迅的文章用词生僻,语言晦涩,篇幅冗长,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本单元第二篇是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真是好文章啊!语言质朴凝练,通俗易懂,结构紧凑,短小精悍,感情真挚。特别是那四次流泪,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教育了多少孩子。我每教一次就感动一次,对父爱就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反观《阿长与山海经》,且不说用词生僻,晦涩难读,单就文章选材和篇幅,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压缩和修改。一二自然段主要介绍阿长的来历和长相,无非是为了突出阿长的低贱,三五句即可。第四件事是阿长给我立了许多的规矩,也大概是作者所不耐烦的,描写也生动详细了点,可压缩。第五件事是关于长毛的故事,也是对她一时产生敬意的故事,不但罗嗦,而且低俗,应该大砍特砍,大量压缩。第七件事是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是详写的部分。在交待事情起因的那个部分,作者介绍了远房叔祖,里面有太太骂他死尸,他称我们为小友等等,纯粹瞎扯淡,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删除。后面交待搜集的其它绘图的书也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省掉。用我的观点看此文从篇幅上至少可以删掉一半。此文不应入选教材。
  再看七年级上册的《风筝》,此文应该算鲁迅散文中最简短的一篇了。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深感慨。让中学生来读,似乎有点浪费青春,入选小学高年级得了。
  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部分关于美女蛇的故事似乎恐怖了点,与乐园关系不大,可删除。三味书屋部分老师读书的有关描写可以不要,孩子们在下面做小动作的情节也可以减省。其原因在于本文主题虽然是对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但更多的是对老师的赞美,他笔下的老师是博学方正,和蔼慈祥的。此文不应入选教材。
  《社戏》一文,教材只是节选了原文的第二部分,是的部分,这样做本来就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此大打折扣,有断章取义之嫌。入选的这部分从选材和篇幅上看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前面三段写平桥乐土,描绘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乡土风貌,初步展示了我与农民孩子愉快相处的情景,为下文去看戏蓄势。我认为语言冗长,可以压缩一半。戏前波折部分也可以压缩一半。赵庄看戏压缩三分之二。此文不应入选教材。
  八年级下册第一篇就是《藤野先生》,这是一篇回忆作者早年留学日本的散文,文中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的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抒写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追述了自己当年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由学医到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明了自己要同封建势力战斗到底的决心。本文以受教 于藤野 先生始末为明线,以弃医从文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为暗线,两条线索互为因果,互相勾连。作者选用了凝练朴实的语言形式,使文章朴实自然,毫无堆砌铺张之感。此文乃好文章,赞成入选教材。
  《故乡》以搬家为线索,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为内容,把现实和回忆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艺术整体,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文章多方面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深刻性,传神的肖像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此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构思都是很可取的,好文章,可以入选教材。

  再看《孔乙己》,此文乃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备受封建教育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终日被人取笑作乐、侮辱欺凌的悲惨命运,沉痛地提出了一个改变人民群众身上昏迷麻木的精神痼疾的严重社会问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善于运用人物的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精炼简洁是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小说不足三千字,却写尽了主人公的一生,并揭示了广阔而深刻的主题思想,充分体现了短篇小说的美学特征。它剪裁得好,是真正的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虽然它写的是横断面,但又有时间的长度。线索单纯,毫无枝蔓。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组织情节,重情节而不重故事。笔墨集中于一个人物,其他人物有的是陪衬,有的是虚写,都不展开。场面也很集中,就在咸亨酒店柜台前,这里虽然只是孔乙己生活的一个侧面,却像把一面镜子放到了反照人物的最佳角度。细节也选得很精,每个细节对刻画人物,深化主题都具有高度的表现力,都能以一当十,甚于细针密缕的叙述,洋洋洒洒铺排的效果。行文措辞,遣词造句也十分简洁朴素,通俗易懂,毫无生僻晦涩之感,真正达到了捶字坚而难移的境界。如果教材选编只选鲁迅一篇作品的话,此文乃当仁不让。
  我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对高中语文教材不熟悉,没有发言权,故不加点评。
  鲁迅何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巨人,反帝反封建的闯将。他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对国民的弱点和劣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批判,他的作品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我是何人,我乃普通教师也,区区小人物一个。我没有资格对鲁迅的作品说三道四。我是太岁头上动土,不知天高地厚。只不过对于一位从教二十七年的老教师来说,我还是有深刻体会的,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在言论自由的今天,我也斗胆甛噪几句。再说,我们应该尊敬名人,但不能迷信名人。如果没有怀疑意识,人类就难以进步;没有批判精神,社会就无法创新。对于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我当学生的时候没有读懂鲁迅的作品,一是我当时的水平根本无法理解鲁迅的作品,二是为了升学,时间不允许我只读鲁迅的作品。我当教师几十年来,对鲁迅的作品也非趋之若鹜。是不是我这个教师素质太差,不够格,非也。我非专家学者,更非鲁迅迷。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职责告诉我应该博学多识。教材所选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多的是,我应该花大量的精力去全面钻研教材,我不可能成为鲁迅迷。学生也不应该成为鲁迅迷。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从《诗经》《楚辞》再到诸子百家,秦汉文学,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特别是近代文学,除了鲁迅,还有郭沫若、老舍、茅盾、巴金、冰心、叶圣陶、朱自清……当代文坛的名家名作也很多。除了本民族的,学生还要了解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莫泊桑、普希金、都德、高尔基、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学生需要广泛阅读,需要全面学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读不懂鲁迅的作品不能说学生的能力太差。鲁迅文章的难读与鲁迅的伟大是无关的,鲁迅文学作品的卓越功绩不等于中学师生都承认其可读性,一个人、一部文学作品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不能等同于其在教学上的地位。从教学角度而言,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岁的中学生,我们不能不适应他们的认知特点,不能不尊重教育规律。 鲁迅 先生生活在二十世纪初,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需要同各种黑暗势力作斗争,他的作品充满了战斗性。今天是二十一世纪了,信息经济时代,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高度进步,今天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时代不同,今非昔比。因此,学生无法体会鲁迅作品中的价值,不喜欢鲁迅就正常了。
  是不是鲁迅的作品过时了,非也。鲁迅的作品不但不过时,而且具有永恒性,他的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流芳千古,永载史册。目前鲁迅的作品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很多,堪称被教科书引用最多的作家。我不反对鲁迅作品入选教材,但也支持教材选编尽量减少鲁迅的作品,兵贵在精而不在多。今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后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温总理高屋建瓴般的讲话令人振聋发聩,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课程教材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研究。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灿若星河,应该多选一些让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作品进教材。教材选编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0bf10ffc4ffe473368ab74.html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材选编也要与时俱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