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7 09:5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顾城诗歌的潜意识表现
作者:谢建文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5
[ ] 在顾城的诗歌世界里,到处呈现着生命的纯真质朴,意象的清新美丽,灵性的剔透晶莹,对生命的礼赞与解读。本文拟从家园、灵性、死亡三个方面解读顾城诗歌的潜意识表现。
[关键词] 家园;灵性;死亡
顾城的诗歌,充满纯净明丽的意象、轻快自然的节奏和浪漫童话的色彩,被称为童话诗。在他的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里,到处呈现着生命的纯真质朴,意象的清新美丽,灵性的剔透晶莹,本文拟从家园、灵性、死亡三个方面解读顾城诗歌的潜意识表现。 一、家园
我们阅读顾城的诗歌,可以看出是他使用频率较多的词汇之一,在他的诗歌里不乏小木板房”“净土”“天国这样的意象,表达着作者对家园的渴求。张捷鸿在《童话诗人:别无选择的定位》里谈到:童年经验极大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而作家的创作经历反过来也或多或少的修正和补充了作家的童话经验,很多作家的童年经验本身就带有文学创作痕迹,它既是作家解释创作动因的根据,也是作家对创作血统的验明正身。”[1]诗人对家的向往与渴求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密不可分。在诗人十二岁时,顾城的父亲顾工被下放,顾城也随父亲去了一个叫火道村的村庄。1980年初他所在的单位解体,自此顾城便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310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导致其杀妻后自杀。在作者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总是摇摇晃晃、漂泊不定,因此对家的渴望便成为必然。于是,他以诗歌的语言不断地讲述绿色的故事,构建着与城市和现实对立的彼岸世界,并在那里恣意地自我放逐。诗人是坚守在自然童话里的孩子,拒斥世俗尘雾,超脱滚滚红尘。然而这样的天国乐园终究是梦幻的彼岸,现实世界的诗人唯有拿心灵去建造。但顾城精心构筑的乌托邦,不过是其潜意识脱离现实的局限性追求,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当其脆弱的灵魂无力承受时,便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了一切,包括他的诗歌王国和现实生活。 二、灵性
诗歌是人类情感最有力的文学表现形式,那么作为它的创造者——诗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便是写诗的天赋。顾城便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以近乎完美的天赋构建着自己的文学世界,在创作初期便被冠以唯灵浪漫主义的称号。诗人无所不在的写诗灵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灵动的联想方式。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我希望/能在心爱的智商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2]。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流动,诗人首先通过羽毛、苹果等具象化的存在使情感具体化,但却需要读者不断地揣摩,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心灵世界,使诗歌的丰富内蕴完全释放。其次,灵活的意象思维。顾城的诗中,意象比比皆是,但没有那些精致的让人压抑、密集使人头昏的内部结构和象征体系,没有那种带着反复锻打痕迹的疙疙瘩瘩的意象群,他的意象描写,随意而灵动,澄明而清澈,在简单中表现着世界的丰富。最后,灵异的语言发挥。顾城对语言有特殊的感悟力,他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看似儿童稚语,读后却为之所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司空见惯的词语被顾城组合到一起,就有了新鲜的生命力。 三、死亡
顾城有大量的诗作来解读死亡,并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由恐惧害怕到热烈歌颂,再到宿命的冷静。顾城在十三岁时就写出了生命的美,千变万化,却终为灰烬,诗中虽未出现明确的死亡意象,但灰烬这一意象已暗指死亡。在明白了生命最终要消失的悲哀之后,诗人进一步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在《昨天象黑色的蛇》中通过黑色的蛇这一意象我们能从那对死亡的阴森恐怖的描写中窥见一个少年对死亡的恐惧。而慢慢地当诗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之后转而品味死亡甚至颂扬死亡,在《就义》中诗人借助头发乌黑礼物等意象写出了一个孩子的死亡。没有什么比夺去一个孩子的生命更加残忍,但面对这样的死亡,诗人却我毕竟生活过了,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死亡的态度已比以前超然许多。而到了最后,诗人对死亡的态度最终转向一种宿命的归宿,诗中也越来越热衷于谈论死亡。人世间,他该做的事都已做完:劳动、阅读、写作、恋爱、结婚、生子。最后,他需要一间安静的屋子。在《墓床》里,他平静淡定的述说: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 ……”[3]最终,诗人选择了极端的离世方式,张捷鸿曾说:他的死不同于海子、骆一禾等诗人的诗人之死。他的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深刻的本质的生命的死亡,是典型的从灵魂到肉体的人的死亡。 参考文献:
[1][4]张捷鸿.童话的天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91)。 [2][3]顾城.顾城诗集[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BWX002. 作者简介:谢建文(1975),女, 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500d46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f.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