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戏剧文稿原稿

发布时间:2016-11-17 16:36: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1-2]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3-4]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3]  

生旦净末丑,这是近代的说法,而且指的是京剧,一般情况下。对于黄梅戏来说,生旦两种角色相对重要。生角和旦角在黄梅戏中分得很细,至于其他角色,则是按照需要来的。在昆曲独领风骚的明朝过去之后,在京剧风靡全国的满清过去之后,黄梅戏引起普通话的唱腔在现代备受关注。老吾老戏剧坊认为,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乃至于三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黄梅戏的魅力具有成为我国新流行国粹的实力,尤其是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号召力,往往把周边的小剧种打压得喘息不已。

1、正旦:多扮演庄重、正派的妙龄少女,很重唱工,形象要求也高。这类正旦包括《荞麦记》中的王三女、《罗帕记》中的陈赛金等。黄梅戏中的正旦还重唱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有力。经典正旦包括《告经承》的张朝宗、《桐城奇案》的张柏龄等。

 2、花旦:相当于电视剧的女一号,多扮演活泼、多情的少女或少妇,要求唱做并重,念白多用安庆官话,声调脆嫩甜美,表演时常执手帕之类,舞动简单的巾帕花。经典的黄梅戏花旦角色包括《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小辞店》中的刘凤英、《女驸马》中的冯素珍、《天仙配》中的严凤英等。演出整本大戏后,小旦行又细分出闺门旦及专演丫鬟的行当捧托。可以说,旦行是黄梅戏的主要行当,旧有一旦挑一班之说。

3、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在戏中多为配角。如《荞麦记》中的王夫人等。(在武旦即刀马旦方面,黄梅戏的角色细分并没有京剧那样系统!)

4、正生:即须生,有黑白须之分,一般黑须称正生。黄梅戏中的正生重唱念,讲究喷口、吐字铿锵有力。所扮演的角色如:《荞麦记》中的徐文进、《告经承》的张朝宗等。

5、小生:相当于电视剧的男二号,多扮演青少年男子,用大嗓演唱,表演时常执折扇。黄梅戏中的笑声包括《春香闹学》的王金荣、《女驸马》的李兆廷、《天仙配》中的董永等。

6、小丑:黄梅戏中的小丑角色细分小丑、老丑、女丑三个小行。在黄梅戏中,丑行比较受欢迎。为帮助演出,小丑常拿着一根七、八寸长的旱烟袋,老丑则拿着一根二、三尺长的长烟袋,插科打诨,调节演出气氛。扮演的角色如《打豆腐》中的王小六等。

据老吾老戏剧坊了解,黄梅戏从山野田间登上大雅之堂后,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清新婉约、淡雅质朴、温馨飘逸的特色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一朵亮丽的奇葩。1980年代,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被广大观众评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20多年来金花们一直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也承载着黄梅戏的梦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为救李郎离家园……”等超级经典的唱腔就像京剧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和越剧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样,就算是跟流行歌曲比起来,其旋律优美也不逊色!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辛亥革命前后,角色行当分工被归纳为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是:正旦(青衣)、老生(白须)、正生(黑须)、花脸;下四脚是: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行当虽有分工,但很少有人专工一行。民国十九年(1930)以后,黄梅戏班社常与徽、京班社合班演出。由于演出剧目的需要,又出现了刀马旦、武二花行当,但未固定下来。当时的黄梅戏班多为半职业性质,一般只有三打、七唱、箱上(管理服装道具)、箱下(负责烧茶做饭)十二人。行当搭配基本上是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花脸七行。由于班社人少,演整本大戏时,常常是一个演员要兼扮几个角色,因而在黄梅戏中,戏内角色虽有行当规范,但演员却没有严格分行。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等最具代表性。

1.《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内容讲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树下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托塔天王四大金刚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有同名电影和电视剧。



2.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

3.《牛郎织女》牵牛星与织女星暗生情愫,但两人的恋情触怒了王母,王母要惩罚牵牛星。金牛星出来替牵牛星说明,王母非但不予理会,反将金牛星一同贬下凡间。织女星求情不成,被王母锁进云房不得自由。落入凡间的牵牛星和金牛星化身为牛郎和老牛,织女星则终日独守云房寂寞孤苦。一日,趁王母出巡,织女星为散心解忧,与众仙女前往人间的碧莲池戏水。化身老牛的金牛星将牛郎引到池边与织女重逢,二人欢喜无比结为夫妻,在凡间开始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并生了一对儿女。王母出巡回来发现此事,立刻命天将捉回织女,牛郎痛不欲生。老牛安慰牛郎,牺牲自己帮牛郎乘上牛角船,带着两个孩子上天去追织女。牛郎追到织女后,二人决心要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王母不肯成全,气急败坏拔下头上的金钗,在两人脚下划出一道银河,让他们两两相望,仅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可相会。从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银河上空便飞满喜鹊,鸟儿用自己的身体搭出一条鹊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成影片。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王少舫:

  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

  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

  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

严凤英(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昧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

王少舫(他是“生行”的代表人物)

马兰(她曾荣获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戏剧表演“梅花奖”,以及“白玉兰奖”,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

黄新德(国家一级演员)

韩再芬 (获第五届上海“白玉兰奖”、“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称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9789c0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4.html

《广播戏剧文稿原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