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精析

发布时间:2019-03-11 14:07: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描绘画面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技巧点拨

诗词画面描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意象和意境的把握、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诗词所描述画面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描绘诗词画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诗词意象

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自然景象、人和物。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描绘景物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用形容词、修辞手法,多角度来描绘。

2.人物形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杜甫的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也包括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描绘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其个性形象

3.事物形象

所谓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描绘事物形象时要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着重刻画物象的内在品格。

二、诗词意境

所谓“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意境就是欣赏者通过对诗中艺术形象的感受和把握,并经过审美情感的联想和想象后,在头脑中出现的一幅美妙动人、启人遐想的生活画面。理解意境是为了准确地描绘画面

(一)把握意境方法

第一,抓住意象,反复揣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第二,善于联想与想象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读到这句诗时,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自然而然会出现在我们头脑中,这是一种再造想象。然而不止于此,读此诗句,我们也不难想象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就是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象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第三,注意写作背景

在诗词鉴赏中如能充分理解写作背景,则能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饱经离乱。词中的意象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二)意境种类: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静谧、幽清、恬静、婉转、朦胧、明净、优美

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瑰丽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意境常见的表达形式是二个词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华美壮丽、雄健高昂、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悲壮苍凉、沉郁悲凉、孤寂清冷、肃杀荒寒、萧瑟凄清、朴素自然、清新自然、安谧闲静、清新明丽、幽清明净、恬淡闲适、空灵高远、生机勃勃、繁华热闹

三、画面描绘答题技巧

步骤一:反复诵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意境。

步骤:找出诗词句中描写到的所有意象及其修饰语;

步骤:紧扣意象及其修饰语,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形容词、修辞,以及顺畅、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意象连缀成优美的画面。

注意事项:一是抓住意象特征,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绘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营造的意境。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翻译,可以不按照诗句的顺序描绘。

品析炼字

【技巧点拨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词语。一般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推敲,挑选出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景物或表情达意。品味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蕴含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炼字答题切入点

(一)从词性入手

一般来说,诗歌中最关键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也有部分数量词、拟声词以及一些特殊用法的词。

1.炼动词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词炼字的主要内容,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活起来。动词的作用往往能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让表达更为形象生动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使人直观地感受到了蓬勃的春意

2.炼形容词。

形容词的作用是描摹景物更细致,刻画人物更深刻。:“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使环境的荒凉萧索直指人心。另外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如杜甫的“红绽雨肥梅”中“肥”字,将经过春雨之后的梅子的丰满圆润、饱满多汁描绘得形神毕现,呼之欲出。

3.炼副词。

副词的锤炼恰到好处,也可以蕴含丰富的情感,主要从描写对象的范围、程度方面去考虑。如“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又”字是一个副词,结合上联中的“却到家”,可以知道这里“又”暗示作者在时间上不止一次浪迹天涯,字里行间饱含游子的愁苦与无奈。

4.炼数量词。

数词看似枯燥乏味,但若使用得当,也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李白的“一杯一杯复一杯”,三个数量词“一杯”构成反复,极写饮酒之多,表达作者之痛快酣畅情怀。

5.炼拟声词。

拟声词的作用是更好地渲染气氛,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诗人用“萧萧”来描写落叶落地的声音,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秋的荒凉萧索,进而体会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6.特殊词

①炼叠词。

其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通过单字的重复强调,渲染氛围,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用“寻寻觅觅”写出了寻觅之苦,用“冷冷清清”传达了周遭之静,用“凄凄惨惨戚戚”凸显出心境之苦。叠字一用,意境顿出,词人凄凉悲伤的心境也随之跃然纸上。

②炼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把画面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

艺术手法入手

诗歌的艺术手法极为丰富,包括常见的修辞、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映衬、抑扬、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1.修辞。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让诗句更加生动形象或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表现手法。

作者往往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中“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既准确地写出了秋夜天气的清凉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因为月夜独处内心的孤寂凄凉

(三)从情感入手

诗歌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诗人情感的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从上阕中的“伤心”“愁”等词可以看出全诗直接抒发的主人公内心的伤感与愁苦,因此下阕“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结构作用入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在“起、承、转、合”。“起”就是总领全文,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的作用;“承”在内容上紧承“起”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转”就是转折的意思,往往体现在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主题、收束全诗的作用。而诗词炼字主要就锤炼能体现这些作用的关键字词。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中“望”字就起到统领全诗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常见提问方式

1)×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3)×字与×字比较,孰优孰劣?请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

答题时要明确炼字角度,然后把该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具体的解答步骤一般可概括为:含义+手法+景象+表达作用。

第一步:释词义,明手法。结合该字的词性,将字放回到原句中理解其含义,并明确该字运用的艺术手法。

第二步描景象,摹情态。结合该字所在具体诗句分析,该字写出了什么景物特点或者怎样的情景、情态。

第三步点作用,表感情。该字创设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怎样的主旨等。

情感表达

【技巧点拨

“诗言志,歌咏情”,情感是诗歌的根本,是诗歌的生命。把握诗词的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探寻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思想内涵。现在中考常考的有两类,一类是探究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一类是分析某一句所表达的情感。

要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需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策略。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微观切入”即在评价某一句或某一首具体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一、宏观把握——题材内容

(一)思乡怀人类

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常用的意象有鸿雁、佳节、鹧鸪、长亭、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尺素等。

(二)惜别送别类

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送别习俗有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等,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常用的意象有杨柳、柳絮、杨花、夕阳、孤舟、孤帆、流水、长亭、劳歌、灞桥、南浦,黄昏、月夜、古道等。

(三)山水田园类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四)边塞征戍类

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或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常用意象有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大漠、朔风、雪山、长城、征马、鼓角、沙场、吴钩等。

(五)生活杂感类

生活杂感类包括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这类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或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等,如杜甫的《望岳》;或表现对年华已逝,好景不长的感伤,如晏殊的《浣溪沙》;或抒发自身遭遇的感慨,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李白的《行路难》;或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或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观沧海》;或反映离乱、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或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李商隐的《无题》。

(六)咏物言志类

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如王安石的《梅花》。

(七)咏史怀古类

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如杜牧的《赤壁》。

(八)闲愁闺怨类

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温庭筠的《望江南》。

(九)人生哲理类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这类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二是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如杨万里的《小池》,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

二、微观切入——方法技巧

)看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情感。2015年黑龙江大庆中考题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从题目蝉》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来表现自身的高洁清远品格,这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手法。

(二)看作者

在欣赏诗词时,要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等多方面,去寻找解题的方向。如2015年江苏淮安的中考题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的诗歌内容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所以我们只要看见杜甫的诗,就可以大致推断主题。这首诗就是抒发了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以及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三)看小序、注释

诗词的小序和注释往往对诗人情况、写作时间、时代背景或者疑难词语做出解释,在理解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上起到了暗示和指明方向的作用。如2015年山东济南中考题贾至的《春思》: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

这个注释,可以帮助了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同时推测出作者的情感: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四)看意象

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意象本身的通常意涵;其次要注意通过分析意象的结构关系,揣摩意象的有关修饰语,玩味由若干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群的特点,从而体会歌的情感内涵。如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将思念远人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月光,月光脉脉无语却善解人意,牵人相思又给人抚慰。

(五)看关键字、句

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还需要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字词或关键句,尤其要重视诗词的末句。如2015年山东枣庄中考题《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很明显的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

(六)看典故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即在古诗词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看技法

诗歌情感的表达,总是要借助一定的表现技法。诗词的表现技法一般可以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类。

①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②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③表现手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衬哀情)、象征、烘托、抑扬、联想、想象等。

2015年山东潍坊的中考题岑参的《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中的三四句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诗歌内容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悲凄;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悲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闲适之恬淡;

秀美河山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惜春悲秋之愁绪;怀古伤今之感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a8d055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5.html

《初中古诗词鉴赏精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