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5-14 08:36: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计算

1、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性质:

1

2

3

4

3、化简二次根式:把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完全平方因式移到根号外。例:(字母因式由根号内移到根号外时,必须考虑字母因式隐含的符号)

4、最简二次根式:化简后的二次根式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⑴被开方数中各因式的指数都为1;⑵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将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有以下两种情况:

⑴如果被开方数是分式或分数(包括小数),先利用商的自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再分母有理化;

⑵如果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先将它分解因式或分解质因数,然后把能开方的因式或因数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⑴把被开方数分解质因数,化为积的形式;

⑵把根号内能开方的的因数移到根号外;

⑶化去根号内的分母,若被开方数的因数中有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小数化成分数。

5、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例:。(判断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首先,要看它们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其次,看这些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6、二次根式的加法、减法:⑴化简,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⑵合并同类二次根(即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的系数进行合并)

7、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⑴先完成根号内乘除,再化简二次根式;⑵小数化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⑶字母需考虑取值范围(不要忽视隐含条件)。

8、分母有理化:把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适当的代数式,使分母不含根号,这种计算叫做分母有理化。

第17章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二次整式方程

2、一般式: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开平方法:一般来说,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开平方法。(三种情况: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等于0,没有实数根)

2、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配方法:⑴移常数项;⑵化二次项系数为1;⑶配方,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⑷用开平方法求解;⑸结论。

4、公式法:⑴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⑵写出方程各项的系数abc的值(要注意它们的符号);⑶计算;⑷当时,将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⑸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必解了。

(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一般适用于特殊形式的方程,而配方法、公式法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适用任意方程,其中:公式法计算较繁琐。)

4、一元二次议程根的判别式

1、定义: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即△=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与△的关系:

⑴△=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⑵△=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⑶△=方程没有实数根。

3、由方程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⑴如果说方程有实数根,那么

⑵注意: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要遗漏隐含条件

5、一元二次议程的应用

1、二次三项式的概念:形如(abc都不为0)的多项式称为二次三项式。

2、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⑴首先考虑能否提取公因式;⑵能否运用十字相乘法;⑶最后考虑用公式法。

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⑴审题⑵设元⑶列方程⑷解方程⑸检验⑹写答案

4、根据题意列方程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⑴方程两边意义相同;⑵方程两边单位一致;⑶方程两边数值相等;⑷方程全面地反映了题中所有数量之间的关系。

5、列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类型:

⑴几何类问题(利用几何定理、面积公式等作解题依据,列出一元两次方程,解题);

⑵增长(降低)率问题:如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则第一次增长后为a(1+x),第二次增长后为a(1+x)2

⑶利润(销售)问题:常用等量关系有:利润=售价-进价(成本)、总利润=每件的利润×总件数、利润率=、售价=标价×打折数等;

注意:解应用题时一定不要忘记检验所求的根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第18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关系式(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4、函数图像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0时(即)(k为常数,k0),称yx的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k的符号

b的符号

函数图像

图像特征

k>0

b>0

y

0 x

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x的增大而增大。

b<0

y

0 x

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x的增大而增大。

k<0

b>0

y

0 x

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x的增大而减小

b<0

y

0 x

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x的增大而减小。

注: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k0)中的常数k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 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 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 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7、反比例函数

定义:一般地,形如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还可以写成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也叫做比例系数),分母中含有自变量,且指数为1.

⑵比例系数

⑶自变量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⑷函数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⑴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1 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2 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3 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为常数,)中自变量,函数值,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靠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

⑷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上任意引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

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

的取值

图像所在象限

函数的增减性

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

“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但是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一、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1、证明两直线平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平行线的判断定理及其推论来证明,这是证明两直线平行最基本的方法,关键是找出同位角、内错角的相等关系或同旁内角的互补关系。

2、证明两线段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那么可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时可能缺少直接条件,要证明两次全等;

(2)有时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可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常添的辅助线有:平行线、垂线、中线、连结线段等。

3)如果两线段是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可证它们所对的角相等、等角对等边;

4)证明两条线段都等于第三条线段,即以第三条线段为媒介。

3、证明两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4、证明两直线互相垂直——利用垂直的定义、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5、证一线段等于另一线段的2倍或一半——利用加倍法或拆分法 常常要作辅助线。

添辅助线:由于证明的需要,可以在原来的图上添画一些线,即添加辅助线来完成一些几何证明,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三角形证明题中常见在辅助线做法:利用三角形的主要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二、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垂线的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有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

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c6d4c30c77da26924c5b03c.html

《上海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