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发布时间:2020-06-13 04:5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三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课外古诗文题型(一)

1.课前一练

1.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客路青山外,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3 分)

A、(zuǎn)动 (chèng)职 愧(zuò) 随声附(hè)

B、憎(è) (lí)歌 (zhì)痛 强(guō)不舍

C、(cè)隐 峰(luán) (yìn )庇 销声迹(nì )

D、(shǔn)笑 荣(yīng) 干(gù) 踉踉(qiàng)跄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蜂围蝶阵 锋芒毕露 烽火连天 峰拥而上

B 付之一炬 无与伦比 付予使命 郑重吩咐

C 鹤立鸡群 豁然开朗 祸国殃民 磨刀霍霍

D 值得信赖 山肴野簌 万籁俱寂 恼羞成怒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地开怀大笑。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课外文言文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客之 道歉 B.弃居产 捐献

C.此朗之所以于也 同“悒”,愁闷不安 D.不为衰世业 懈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监试异之 莫有从 B.唇齿喻 久,关东兵散

C.监试者其身体壮大 执诣卓 D.天下所仇 监营谒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②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5.从文中看出司马朗是个怎样的人。(4分)

陶庵梦忆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等。②駴駴(hài):惊骇。 ③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殷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王谢:王姓与谢姓自东晋王导与谢安后,便成为江南两大望族。⑤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自挽诗》,每欲 :自杀 B.今日此果报 :触犯

C.以藿肉,以粝报粻 :报应 D.余今大梦将 :醒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己在家破国亡之时,隐居山中,如同野人。只因《石匮书》没有写成,所以还留在人间,但是经常无米断炊。

B.回想自己的平生,享受过的繁华富贵,五十年来,成了一场梦。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

C.西陵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跌跤,把酒坛子打破了。就坐着想:“这是梦吗!”一个书生赴宴,说,这是梦吗。前者希望不是梦,后者希望是梦。

D.文末作者批评文人好名之心难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3分)

⑵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3分)

三.诗歌鉴赏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2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赏析“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的妙处。(2分)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2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四.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40f10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ae.html

《初三中考语文冲刺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