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一种音乐文学

发布时间:2019-07-01 02:23: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宋词的词的类别

  大致有5种: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

宋词的起源

  曲子词源自民间,俚俗粗鄙乃是其天然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

宋词-狄少英书法作品(6)

俗文学的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且燕乐曲调之来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来自边地或外域的少数民族。唐时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其中部分乐曲后被改为汉名,如天宝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个胡名乐为汉名。《羯鼓录》载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来曲。后被用作词调的,许多据调名就可以断定其为外来乐,如《望月婆罗门》原是印度乐曲,《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胡捣练》、《胡渭州》等调,则明白冠以字。部分曲调来自南疆,如《菩萨蛮》、《八拍蛮》等等。部分曲调直接以边地为名,表明其曲调来自边地。《新唐书·五行志》说:天宝后各曲,多以边地为名,如《伊州》、《甘州》、《凉州》等。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也说: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伊州为今新疆哈密地区,甘州为今甘肃张掖,凉州为今甘肃武威,熙州为今甘肃临洮,石州为今山西离石,渭州为今甘肃陇西,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边州。燕乐构成的主体部分,就是这些外来音乐。二是来自民间的土风歌谣。唐代曲子很多原来是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记笺订》对教坊曲中那些来自民间的曲子,逐一做过考察。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序》说: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又如《麦秀两歧》,《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见闻录》言五代朱梁时,长吹《麦秀两歧》于殿前,施芟麦之具,引数十辈贫儿褴褛衣裳,携男抱女,挈筐笼而拾麦,仍和声唱,其词凄楚,及其贫苦之意。宋代民间曲子之创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乐志》言北宋时民间作新声者甚众,如《孤雁儿》、《韵令》等等。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学特征。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皆更加稳固了这一文学创作特征。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用。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宋词的发展

  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词源》卷下)就是对这方面特征的一个总结。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被后人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的苏轼,其绝大多数词仍属艳科范围。即使是艳情之外的题材,也要受到主流倾向的渗透,或多或少地沾带着的情味宋词创作的主流倾向,正属于被孔子屏弃的淫靡的郑卫之声一流,与风雅篇什背道而驰。它只有表层次上的享乐生活追求,决没有深层的意蕴供回味。所以,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扫其迹。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贪图享受,人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基于这样的立场,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出现较完整.

宋词的高峰

  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言情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词。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之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缘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词至东坡,其体始尊。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是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凡此种种诗化革新,都迅速地改变着词的内质,况周颐因此肯定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蕙风词话》卷二)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艺概》卷四)东坡的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至此,词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质性的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c62cb5ce2f0066f4332234.html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