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6-28 22:44: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现代文阅读理解

《坐》

(美国)HE.弗朗西斯

早晨,那男人和女人坐在一家居民前的台阶上,坐了一整天,一动也不动。

他每隔一阵子就从前门 的玻璃偷看他们一眼。

天黑了,他们还不走,他怀疑他们什么时候吃东西、睡觉、做其它的事情。

黎明时,他们还坐在那儿,坐在那儿任凭日晒雨淋。

起初,只有附近的邻居打电话来问:他们是谁?在那儿干什么?

他不知道。

后来,街那头的邻居也打电话来问。经过那儿看见他们的人都打电话来。

他从未听过那对男女交谈。

接着他开始接到来自市内各个角落的电话,有陌生人和市中的长辈、有专业人员和职员、收垃圾及其他社会工作的人,还有那个每天都得绕过他们来送信的邮差。这时,他觉得必须采取一些行动了。

他要求他们离开。

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坐着,看着,一派漠然。

他说他要叫警察来。

警察骂了他们一顿,向他们解释他们的权利范围,然后用警车把他们带走。

早上,他们又回来了。

这回警察说,如果不是监牢太挤了,就要把他们关起来,其实如果他坚持的话,警察仍得找个地方关他们。

那是你们的问题,他说。

不,实际上是你的问题,警察这么对他说,但仍然将二人带走。

隔天早上他向外一看,那个男人和女人又坐在台阶上了。

他们在那儿坐了好几年。

冬天时,他希望他们冻死。

但是,他自己却死了。

他没有亲戚,所以房子收归该市所有。

那男人和女人继续坐在那里。

该市威胁要将那男人和女人弄走时,邻居和市民控诉该市并提出:那男人和女人在那儿坐了那么久,房子该归他们所有。

请愿者胜诉。男人和女人接管那幢房子。

翌日早晨,全市每一家的门前台阶上,都坐了一对男女。

【品鉴】这篇小小说顺势层层铺垫,结尾陡然突转,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一般而言,读者以为小说的主旨在于鞭挞对有着怪异行为男、女的冷漠,呼唤富人关注无家可归者;读到最后,才知主要是讽喻一种不良的社会怪象,批评人们对一些不良现象纵容,甚至鼓励。那对男女的怪异行为引发了的不满,引发了无聊群众的关注,直至警察出面干预,但结果却出人意外。小说中那对男女的固执行为,这一情节的交代,是一处藏得很好的伏笔,这也表明了一个道理——伏笔宜藏,妙在伏得不注意不显露。这样,出现最后的结果才能陡峭而不突兀。

【思考题目】

1.这篇小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答:那对男女。题目有所提示。选材方面,小说紧紧围绕那对男女安排了、打电话者、警察、所有市民的活动。主题方面,批评那对男女的怪异行为以及由他俩引发的不良社会怪象。

2.小说的结局好还是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答:好。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符合小说结构曲折的特点;作者利用这一结局批评这一怪异的社会现象。如果结局安排警察带走那对男女,那就落入了构思的俗套,毫无新意。

不倒树》

司玉笙

那是双小手。

那双小手捧着一本打开的教材……

蛮七叔看见那本书晃到跟前,一个稚嫩的声音从冰冷的空气中浮起:

老师,这个拼音印错了,花果注成了huagou

这孩子--课本上咋会错呢?!

是错了……”课本再举,几乎碰到了他的鼻尖。

蛮七叔将眼瞪大,视线拐向被教材挡住的那张秀气的透着天真的脸。干裂粗糙的手与冻得萝卜似的手指相撞,一股凉意迅即转成了颤儿闪遍了全身--他在这儿教了近三十年的小学,还是头一次遇上学生挑刺,且是个女孩子。这令他很难堪:一张张简陋的课桌后,二十几双眼睛都亮了。

教材上还会出错么?蛮七叔自言自语地道。接了那教材,拿到门口处细看。看了一会儿,又查查翻得烂糊糊的字典,说:是错了……”说罢,他便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咳着,他的身子弯成了一棵树。

女孩儿叫玲子 ,是邻庄的。玲子每天背着个打补丁的书包早早就到了,扫地擦桌子。鞋上老沾着泥巴。

蛮七叔带了三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班主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偏爱,尤其是玲子。见了玲子,心里还生成一种莫名的感觉,带出三分不安,好似欠了她什么。借口奖励,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钱都是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抠出来的--他还是民办教师。

玲子上到五年级 ,家里人不让她上了。开学几天不见玲子的影儿,蛮七叔倒坐不住了,便买了一个书包、一杆钢笔去玲子家。

进了院,蛮七叔四下里瞅瞅,问:玲子呢?

下河放羊去了……”玲子娘见蛮七叔还夹着书包,脸上就起了一片红:女孩子家,不当睁眼瞎 就中,再上还不是这?

不让她上,不怕毁了她?

有啥法儿?光学费 一个孩子一年下来就抵一只羊……”

蛮七叔说:让她上吧,俺想想办法……”

听得一阵儿羊叫唤,大大小小七八只山羊串着对儿涌 进院子。玲子进来了,手里还握着一本书!

玲子……”

老师!

玲子娘抹了抹眼,说快给老师磕个头……”

于是,玲子背上了新书包。

次年,玲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初中得去镇里上,蛮七叔很难再见到玲子。

又过三年,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

到了这把年纪,蛮七叔身上的老病就显山露水了,不住地兴风作浪。又赶上民转公,集中在县里考试,就趁着去瞧看瞧看病。

从医院出来,蛮七叔折进了一个小饭棚要碗素面。刚坐定,就听到一声老师在耳畔炸响。眯细了眼看,身子又那么颤了一颤。玲子,你咋在这儿?

玲子硬挤出个笑,说:家里急,上完半学期就退了,在这儿帮厨……”

蛮七叔听着,张大嘴直咬,脸色都变了,半晌才说:你是个好学生,还给俺纠正过一个错……”

老师,那不是你的错!玲子喊,突然下跪,怀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抱着蛮七叔送她的那个书包。书包很旧了,也打上了补丁。蛮七叔不知道,书包里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一笔不落。老师,我欠你很多账……”“不欠,不欠,你啥都不欠……”蛮七叔慌着拉玲子,可拉不起来,自己也在剧烈的咳嗽声中矮了下去……

从县城回去后的不久,蛮七叔在一天夜里悄然离世。他走后的第三天,他站过的讲台上又站起了一个人,那人就是玲子。

玲子就像一棵树……

【思考题目】

1.下列对小说情节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蛮七叔翻了字典,发现课本上的注音是错了,这时候他咳个不停,好像寒气噎住了喉咙,此处的咳嗽既说明他身体不好,也表现蛮七叔读错了字音有些内疚。

B.蛮七叔常给玲子两支铅笔、一个作文本什么的,除了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因为心中总有些不安,为没有给玲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不安。

C.玲子考上县重点高中,蛮七叔高兴得自饮了三杯酒,乡村小学很难有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学生,蛮七叔为乡村小学取得的成绩高兴。

D.玲子放羊时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表明她是一个好学的孩子。而她打工时,包里的本子上还记着蛮七叔送她的学习用品账目,表明她记着蛮七叔对她的好,对她的希望。

E.玲子辍学,最终只做了一个乡村教师,这似乎并非是蛮七叔的希望。玲子曾是那样的聪明,却没有继续深造,小说这样的结局令人惋惜。

答:C EC,蛮七叔饮酒,主要是为玲子高兴,她有出息,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当然也不排除为学校的荣誉高兴。E,玲子接过蛮七叔的教鞭,教起乡村的孩子,这没有辜负蛮七叔的希望,蛮七叔地下有知,会很欣慰。)

2.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重要。这篇小说传达出一个乡村学校怎样的困境,请分条列举。

答: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天冷,教室里也很冷,教室和课桌简陋,连一本好字典也没有。学生家里穷,上不起学。有辍学现象。学校没有学历高的老师。老师的待遇差,因为老师少,病了还坚持工作。

3.小说中的蛮七叔具有怎样的品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教学认真,为一个字读错而内疚。关爱学生,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付学费,还常送学生学习用品。带病工作,坚守岗位,为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小说为什么要把老师比喻为树?题目为不倒树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第一问:树站立在田野上是生机勃勃的,绿意盎然的。乡村老师给乡村带来了知识,就像给荒凉的田野注入了清新的绿意,使乡村有了知识的生机。所以,用树来比老师是贴切的生动的。树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倒下。乡村老师有坚韧的性格,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工作,不会轻易退宿。

第二问:题目用不倒树,说明乡村教师都有坚韧的品格,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体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一代代乡村教师在接力,一个倒下了,更多的又像树一样挺立,继续奋斗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

《干涸的眼睛》

[]吉尔贝·塞斯布隆

亿万富翁猛一摔眼镜(近几年来他摔得最重的一次),金边眼镜摔了个粉碎。因为用力过猛,呼吸都显得急促起来。他按了按钮,响起了一个讨好的声音:

先生,有什么吩咐?

告诉吉米,请普雷斯顿 把眼科 医生叫来,亿万富翁说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

普雷斯顿飞快的带来了眼科医生和医生的两位同事,一辆满载着药品的货车尾随而到。三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作了检查,接着他们退到相隔较远的一间屋里,讨论最终的治疗措施。

最后,三人中胆子最大的出来讲话。他咕哝了一通谁也听不懂的术语后说: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药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都对亿万富翁的眼睛不适用,当然也无法消除他的痛苦。解除痛苦的唯一药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

对!只有这自然分泌物,这形成眼泪的无法人工合成的混合物,才能洗涤眼球,治好眼病。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会哭呢?

专家们只好承认无能为力,普雷斯顿举起双臂,无可奈何。

怎样才能使人哭泣呢?……普雷斯顿,去调查一下!

整幢大楼的人都开始读书了。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可他却无动于衷。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的走了。亿万富翁老是抱怨眼睛痛。

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化了妆的女演员,心中揣度着该出多少钱让她们来陪他乘车兜风、或是过周末。他已结过五次婚,是个老手,懂得不同的交往所需要的不同花费。

好不容易收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仍然是空忙一场。因为,他除了其他行业不算,还经营着一家电影制片厂。在给他放电影时,他不由自主的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放了一个半小时电影,他算了一个半小时。当然,在黑暗中,他的眼睛痛得更厉害了。怎么办?

看到亿万富翁紧缩双眉,普雷斯顿和其他人似乎感到了被扫地出门的威胁。他们决定重病用重药。于是,亿万富翁破天荒的第一次参观了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心情十分愉快,大声的说:真是景色非凡哪!你不觉得吗,普雷斯顿?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的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眼睛依然干涸无泪。

事情发展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普雷斯顿想了整整一夜之后,终于在黎明时找到了一帖万无一失的药方。他下令把全国各地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都找来,运气还真不错,他找到的人中,有一个正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普雷斯顿命人将病人抬到他主人的住所。他的主人每天都要在这垂死的人身边呆上片刻。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象)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色,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

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眼睛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他走到隔壁房间里,在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是,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的,染上了一种什么病,卧床不起,受着同样的痛苦。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选自《外国著名短篇小说 选读》,有删节)

【思考题目】

1、作品取名干涸的眼睛有何深意?

答:用干涸的眼睛为题,说明了富翁的眼睛里除了金钱和自己外,别无他物。突出了富翁贪婪占有本质。

2、亿万富翁参观最贫穷区,反而心情十分愉快,并大喊景色非凡

1)景色指什么?

2愉快反映着怎样的心态?

答:(1)指世人的贫穷。/贫穷区人们的痛苦生活。

2)毫无同情心,看到别人的痛苦更增强了对金钱的占有欲。

3、亿万富翁为何参观最贫穷区流不出泪,而看到面目、身材酷似自己的奄奄一息的病人却流了泪?

答:他看到自己,他贪生怕死,一切为了自己。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描写亿万富翁对最悲惨的作品令人心碎的节目最悲伤的电影都无动于衷的几段文字,善于心理勾画,于对比、夸张中展现讽刺色彩。

B、作品反复写亿万富翁眼痛有深刻寓意。眼痛才导致眼睛干涸。反复渲染才能表现主人公痼疾难治,只有等死。

C、作品以亿万富翁虽眼睛完好,却变成一具丑陋的僵尸收尾,与穷人病愈恰恰形成对照,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写作意图。

D、作品从贪婪占有的角度刻画亿万富翁个性,与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悭吝人泼留希金 、葛朗台 相比,同中有异。

E、作品情节流畅,眼睛贯串全篇。高潮安排于酷似的病人终于使亿万富翁流泪。结尾仍扣紧眼睛,使题旨深化,留有回味。

答:BC

《对我一生很重要》

查一路

看着他剖鱼,我无法容忍他慢腾腾的速度。只好用反语 提醒,你的速度太快了,可能是这个菜市场最快的。

他听了,直起腰,忽然眼睛一亮,你也是这么认为啊,刚才也有个人这么说,看来我还真是慢不了!

我听他这么说,差点没笑出声来。

这个卖鱼的男人 ,苍白瘦削、矮小的身子弯得像一张弓 ,好像有重重的心事,言谈间多有抱怨。

当他重新蹲下身,我看到了另一种速度。仿佛神站立在他的手臂上,有一种超乎想象的飞快。好像这种速度,在他的双手蛰伏已久,突然间爆发出来。

随后几天,我从他鱼摊边走过,留心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状态变化很大。他不再向人抱怨,而是埋着头,剖鱼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专业,一招一式似乎都在渲染专业意识。

我再次买鱼时,他很牛气地跟我说,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整个菜市场就我剖鱼的速度最快。他奋力地努着嘴,说,不信你看看,你看看。当他蹲下身子的时候,他停住了手中的刀说,请帮我一个忙。

我能帮他什么呢?我纳闷儿。他说,你能不能把你那天说的话,在我老婆面前再说一遍。我点点头。他站起身,无限醋意地看着老婆和相邻摊位的一个男人聊天儿,忽然大叫一声,拿个塑料袋过来!

词是现成的。我故作惊讶,你这人剖鱼的动作怎么这么快呀?是全菜市场最快的,你太专业了!他蹲下身,用动作配合着我的赞美。眼睛偷偷向一边瞥,享受妻子投过来的欣赏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让我意识到,这男人特别在意妻子对他的看法。

几天后,他见了我,执意要送我几条鱼,我坚辞不受。鱼被重新扔进盆里,哧溜溜向前游去。他叹一口气,你那天说的话,对我一生都很重要。

我跟他开玩笑,我是沙漠中发现了甘泉,荒山里找到了矿脉。

他扫一眼妻子,说,我说的是真话,我老婆总是骂我一无是处,现在知道我很专业啦,对我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多啦!

我劝慰他,我老婆也天天骂我。

他摇头否认,扫一眼邻摊的那大汉,说,不是你说的那种。

我只能同情地拍拍他的肩膀,老兄,别想得太多!

这个瘦小又自卑的男人,我不便去揣测他是否陷入了一场感情危机,或者只是臆想中的妄加猜测,抑或深度自卑导致出悲观结论。但我知道,他确实需要来自外界的某种肯定。

苦弱的心,在黑暗中 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

【思考题目】

1、是什么对一生很重要?对我一生很重要是谁说的?为什么对一生很重要?

答:来自于外界的某种肯定(如赞美)对很重要。

对我一生很重要这句话是卖鱼的男人说的。

因为他的妻子老是骂他,说他一无是处,而他特别在意妻子的看法。他需要别人的赞美来引起妻子的注意,赢得妻子的尊敬。当应他的要求说了赞美他的话后,他的妻子对他的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因此很感激我。

2、卖鱼的小贩是一个怎么样的男人?小说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卖鱼的小贩是一个瘦小而又自卑的男人。文章中用对比法对他进行了刻画。他开始给我剖鱼的速度慢到我无法忍受,当我用反语表达了我的不满之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剖鱼的速度有一种超乎想象的快,而且以后成了整个菜市场剖鱼速度最快的人。作者还精心刻画了卖鱼小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使这个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苦弱的心,在黑暗中泅渡,需要一根意外漂来的横木,或者不经意点亮的渔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怎样的含义?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意思是说一个生活中的弱者或是遭受打击和挫折的人,特别需要来自别人的鼓励、帮助、支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卖鱼小贩的深切同情,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4、此文给你什么启发?

提示:从的角度:围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意思作答。从小贩的角度:一个生活中的弱者或是遭受打击和挫折的人,得到来自别人的鼓励、帮助和支持,就会重拾生活的信心。

 

《虚构的车祸》

崔立

李斯眼看着妻子林丽拿着菜刀扑向情人小梅却不敢去阻止。毕竟,林丽手里拿的是明晃晃的刀啊。林丽的刀落在了小梅身上,李斯就看见一团血红在眼前晃,水一样溅向自己……

李斯轻轻拭去满身的冷汗,原来是一场梦啊。李斯摁亮了灯,看见妻子正平静地睡在身边。李斯却怎么也睡不着,拿了包烟,去了阳台。

阳台外,路灯璀璨。悄然隐在一片夜色中,李斯猛劲地连抽几支烟,依然心有余悸。一边是妻,一边是情人,总有一天要出事的。或早,或晚,只是个时间问题。

与小梅分手?不行不行,李斯脑海里刚闪出这个念头,就很快不住摇头。一想起小梅的温柔,李斯的心就痒痒不已。离婚?要么就离婚,可李斯很快又开始打退堂鼓了。妻如果知道自己外面有女人,是绝对不肯离婚的。妻的个性李斯了解。

李斯刚想到这儿,就看见妻站在自己面前。妻说,干吗呢你,深更半夜地也不睡!又想哪个野女人啦?妻的话呛得李斯哑然。李斯看着妻走进房内,忙把烟掐灭了。其实妻对李斯一点都不好,整天对他大呼小叫的。李斯外面有女人,很大程度上是妻的责任。

妻做的早餐,又是咸,咸得李斯死劲去喝水。昨天也是咸,李斯忍不住,就喊妻,你这早餐,咋又是咸呢?妻被李斯从卫生间叫出来,叉起了腰,瞪了李斯一眼,爱吃不吃,不爱吃老娘还不伺候了呢。说完,夺过李斯手里的早餐,转手扔进了垃圾箱。

下班后,李斯不想马上回家,就在马路上漫无边际地开着车,又想起了妻的蛮横,小梅的温柔。可离婚,总是不现实的问题。妻肯定是不愿意的。除非……妻说过要离婚除非他一无所有了。他一下就有了主意。

李斯把车停靠在路边,用手机拨了家里的电话,听见妻那声嗓门儿很大的后,李斯就装出非常虚弱的声音,说,老婆,我出车祸了,我撞死人了,都是血,我估计这次非赔个倾家荡产不可……你快来啊!李斯以为妻会骂他几句,却一下听见电话被挂断的声音。李斯估计妻这回一定巴不得和自己离婚呢。

李斯正美美想着时,腰间的手机一下就响了,把他吓了一跳。李斯一看号码,居然是小梅。

李斯一下变得温柔起来,说,小梅,是你呀,怎么了?想我啦?

小梅的声音更让人发腻,当然啦,不想你想谁呀。今晚,你来吗?

李斯刚想说来啊,忽然又打住了,说,小梅,我出车祸了,我撞死人了,都是血,我估计这次非赔个倾家荡产不可……你快来啊。李斯以为小梅会安慰他几句,却一下听见阵阵忙音。李斯想小梅一定是赶来了。

等了半天,天已慢慢黑透,却不见小梅赶来。李斯按捺不住打小梅手机,只听见: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又打小梅住所电话,打了半天才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说,你谁啊?李斯刚说,我找小梅。那边就说,没这人,你打错了。李斯蒙了。

李斯刚放下手机想开车时,手机突然响了,李斯一看,是妻的电话。李斯接了,就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问,你是林丽的丈夫吗?

李斯说,是,您是……

男人说,我是交警,你妻子林丽正 在医院抢救,她刚在北安路口出了车祸……

李斯脑子地炸了,他停车的前一个路口就是北安路……

李斯顿时疯了样开车冲向医院……

【思考题目】

1、文章开头的梦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揭示矛盾冲突,暗示婚姻与婚外情的矛盾不可调和;为后文悲剧作铺垫。

2、妻子和情人接到电话后反映有何异同,为什么?

答:都是立即放下电话,但妻子是紧张,马上赶往出事地点;情人是关机,立即躲避。妻子真正关心丈夫;情人逢场作戏,玩弄感情,不负责任。

3、文章最突出的表达技巧有什么?至少写出两点并简析。

答:对比(妻子和情人在自己说谎前和事故后对自己态度的不同;对妻子和对情人的态度);欲扬先抑(对妻子)和欲抑先扬(对情人)的手法。

4、作者将虚构的车祸变成真车祸,为什么?

答:增加悲剧意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花心男人惩罚;揭示小说主题,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你那边什么声音》

肖潇

这一天的黄昏显得特别长,夕阳像是卡在工地的脚手架上了,迟迟落不下来。

老路蹲在工地前面的小卖部里给老婆打电话。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要抢在年前把楼房的第十二层封顶。工头为了在年前完成一期工程验收,要求工人们加班加点,还想方设法缩短工期。这是最后一个施工的下午了,工人们马上就可以回家过年了。蹲在小卖部打电话的老路可以听到工人们欢快的歌声,这些歌声里充满了回家团聚的喜气,他甚至觉得这些歌声像长了翅膀,飞得远远的。

老路进城打工两年了。第一年是一个人,第二年把大儿子也带来了。现在儿子正在十二层的楼顶上忙碌着,那些从楼顶飘下来的歌声里一定有儿子的。儿子天生有一副好噪子,声音嘹亮。

儿子叫小路,今年二十三了。爷俩已经合计好了,今儿散了等包工头把账结了,拿了工钱就搭夜车回家,第二天天黑就可以到家了。回去就再也不出来了,在村里的路边开个修车铺子,靠力气挣几个小钱。开春就让小路把媳妇娶过门,一家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在外头虽说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太累人了。再说了,出门在外,家里也没有照应,不在自己的地盘上怎么活都觉得不是滋味。

老路是刚刚从十二层的施工楼顶上跑下来的。楼下小卖部的老板娘在下面喊:老路,老路,你婆娘打电话来了,快下来接电话!老路才匆匆忙忙下来。

老路一听是老婆打来的,就没命地往楼下冲,冲到楼下气喘吁吁地抓过电话就问:你是在哪里打电话啊?在镇上?太阳都落山了,你还跑到镇上打什么电话?

那边说:都年二十九了,明儿就大过年 的了,还不见你们爷俩回,我着急哩,我一个女人家在家里一点底都没有,心里空空的。

老路说:莫急,今儿晚上把账结了就可以走了,明天一定赶到家。

那就好,你们回来别乱买东西,东西我都买好了,空着手回来就是了,我等着你们吃年夜饭 说着说着,电话那边的人要哭了。

晓得,晓得,你早点回去吧,再等一会儿恐怕就没车了。我还没有散工呢。

那边就问:小路在哪儿?他不跟你在一起吗?

他在楼顶哩,在楼顶忙着活计。这两个月都没有歇,工程赶得急,工头说了,工程不验收就不能结账。不过,这下好了,马上就完工了。老路一抬头,清楚地看见了挂在顶层的那两条巨幅标语,一条是封顶大吉 ”,一条是加快速度,提前完成任务,迎接新年!那两条横幅飘在夕阳里,血一样扎眼。

他还好吧?你们爷俩没什么病吧?电话那边的人哭出声来了。

老路就冲着那边喊:你莫哭了,莫哭了,我们明儿就到家了,你还哭什么?儿媳妇还好吧?小路可是每天都念叨着呢。

好,好着呢,人家姑娘也想着小路哩。这姑娘好着哩,能干又亲近,一点也不认生,比闺女还听话。又帮我磨豆腐,又帮我担水,家里的活计全靠她哩!

那你早点回去吧,太阳快要落了。我不说了,电话费贵着哩!

你们爷俩快点回,快点回!天黑了,你们快点回呀!

好了好了,你快点挂电话,我们马上就可以结账回家了,行李都收拾好了。老路觉得回家的路突然铺到了眼皮底下,他心里乐着哩。

老路正乐呵呵地说着话,突然身后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老路在这惊天动地的巨响中看见十二层高的楼房突然塌下来了,楼顶连同那些歌声和其他各种响声突然塌下来了,就像天突然塌下来了。天突然黑下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接着是一阵死寂,时间不走了,一切都凝固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很久以后,有人尖叫起来了,有人哭喊起来了。救护车、消防车、面包车、小轿车突然就聚拢过来了,它们像乌鸦一样把整个工地堵得水泄不通。老路觉得眼前的这群乌鸦让他眼睛发疼,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世界,除了乌鸦的黑到处都是苍白的一片。他像是倒在一个巨大的病房里了,怎么也走不出去……

那边的人喂,喂地问个不停,老路没有听见。

那边的人不停地问:你那边怎么了?怎么那么大的声响啊?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老路感觉喉咙里堵满了东西,呼吸都困难起来了,半天也说不出半个字来。

那边的人焦急起来了:你怎么不讲话?你那边怎么那么大响声?

老路吃力地抓紧电话,静静地告诉那边说:快过年了,工地上放鞭炮呢,刚刚工头为我们点了好大一个爆竹,我耳朵都震聋了……”

【思考题目】

1、文章两处写到夕阳,试找出来,说说都有什么作用。

答:夕阳像卡在工地脚手架上了,写景,以夕阳老是不落下去这一民工的感觉,表现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艰辛劳累;

两条横幅飘在夕阳里,血一样扎眼”,作喻,鲜明的色彩给人很强的冲击感,设置了典型环境,为下文悲剧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2、文章两处写到歌声,试找出来,说说都有什么作用。

答:蹲在小卖部打电话的老路可以听到工人们欢快的歌声”,写人们欢快的歌声,为能马上回家与家人团聚而高兴,欢乐气氛与后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对比;

楼顶连同那些歌声和其他各种响声突然塌下来了,写楼顶连同那歌声突然塌下来,以歌声反衬灾难,以乐写悲。

3、女人交代你们回来时别乱买东西……空着手回来就是了,有什么含义?

答:家境不好,挣钱不易,节省钱,为娶媳妇要用;女人对丈夫、儿子急切思念,只求平安。

4、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了农民工生活艰辛、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社会现实。

 

《都是人才》

凡怡

李总的公司与许多要害部门有着业务联系,这就要求非常称职的公关小姐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他高薪聘请了不少漂亮女孩,可试用后均达不到要求。她们要么小家子气,要么语言表达欠缺说服力,要么脸皮太薄,要么没有耐心,要么应变能力差……李总为此很是苦恼。

星期天,李总正在家玩电脑,突然听到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一听就明白又是推销的,便没应声。可敲门声却锲而不舍,依旧轻轻地响着。于是,他板着脸打开门,严厉地道:别在这儿敲了,我家什么东西都不需要。他面前站着一位皮肤晒得有点发黑的年轻女推销员,样子很精明能干。她冲李总笑道:先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您怎能说什么也不需要呢?反正已经打扰您了,不妨再耽误您点宝贵时间。你是推销什么的?李总只好问道。

推销员看一眼李总嘴边的胡须说:首先我要送您一只精致的电动剃须刀。不要钱是吗?好的,谢谢了。他知道她在施迂回战术,便将计就计接过剃须刀,准备关门。女推销员急忙用手挡住,笑盈盈道:先生您误会了,是这样的,剃须刀当然免费赠送,但这前提是您必须买一盒这个化妆品。哦!原来不是白送啊!李总装着才明白的样子:可我从来不用化妆品的。您可以给您老婆买呀!她都四十多了,也不需要。那您还可以给您的小情人买呀!像您这么英俊洒脱的先生,不会没有情人吧?

李总把脸一沉:不要胡说,我老婆正在家里,要是她听见了……噢!对不起。不过这更能证明您的优秀嘛!您的夫人肯定为拥有您这样的好老公而幸福骄傲的。先生,您看天气这么热,一个女孩站在这里费了半天口舌,您总该发发慈悲,让我进去喝口水吧?

李总想,让你进来?恐怕你不达到目的是不会罢休的,便吓唬她道:我不会让你进来的,你走吧,不然我就要报警了。不会吧?这怎么值得报警呢?先生,您有钱有势,生活富裕,家庭幸福,悠闲自在,多么让人羡慕呀。不像我们辛辛苦苦工作还要遭白眼,比如现在,您不是正在驱逐我吗?他实在说不过她,便换句软话欺骗她:其实我下岗了,没有闲钱买你这么贵的东西。噢!您下岗了?这说明您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既然不太好,肯定会缺少什么的。比如,降价的日常用品和打折的一些服装等,本公司应有尽有。您想想看,到底缺什么,我明天再送来。

李总简直忍无可忍,他怒吼道:我什么都不缺,除非你给我找个能公关的小姐来,这回听明白了吗?说完强行把靠在门边的她推出去,随即将门关上了。他回到电脑前,回想着刚才的经历不由得苦笑起来。这个女孩,脸皮厚得真可以,不过倒也能说会道,应变能力强,还很有耐心……想到这里,李总突然一拍大腿,对了,我公司就缺这样的人才,何不聘她当我的公关小姐?像她这样百折不挠,毫不气馁的女孩真是少见,而且长得也不差,一定能胜任的。想到这儿,他不由哈哈一笑,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李总相信她还会来的,她的工作不容许她放弃任何微小的机会。再说,她一旦被我公司聘用,岂不比当推销员强百倍?她知道后肯定欣喜若狂,那工作会更卖力的。李总乐滋滋地开始起草聘书……

第二天,那女孩果然又来了。她说:先生您好,不好意思又打扰您了。不过今天我不是来搞推销的,而是给您报喜的。说实话,我敲了无数家门,还从来没遇到像您这样心硬如石的家伙。是这样的,您不是下岗了吗?昨天我把您的表现向公司老总汇报了,我们公司缺少像您这样的守门人,老总已同意高薪聘您担任本公司的门岗负责人……

李总目瞪口呆,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思考题目】

1、小说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文中的李总想要找一位非常称职的公关小姐,年轻的女推销员想替公司寻找一位铁面无私的守门人。结果,双方都成了对方看中的人才。这样的结局幽默诙谐而又耐人寻味。都是人才正是对小说内容的高度概括。

2、李总与女推销员各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请联系文章作具体说明。

答:李总是公司的一名老总,他精明严厉、心硬如石。他听见敲门声,知道是搞推销的,就没开门;无奈开门后,他沉着应对推销员的劝说,始终不为她所动;最后还把推销员赶出了家门,完全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份和对方的脸面。

女推销员能说会道、有耐心、善于应变。她能锲而不舍地敲开李总的家门;她先是向李总推销胡须刀,然后又推销化妆品……面对李总的推托,她能耐心而且有礼貌地劝说,始终没有放弃向李总推销自己的商品,最后逼得李总忍无可忍。

3星期天,李总正在家玩电脑,突然听到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一听就明白又是推销的,便没应声。这句话中的字表明了什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1表明女推销员和李总见过面,李总知道她的身份;还表明女推销员有锲而不舍的公关能力;暗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李总熟悉敲门的声音,能从敲门声判断来者是谁;李总打开门就说别在这儿敲了,我家什么东西都不需要

4、小说的结尾写李总目瞪口呆,张着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李总本想聘请女推销员做自己公司的公关小姐,却没想到自己竟成了女推销员看中的守门人,这是让他没有想到的事,无怪乎李总有这样的神情了。

文章这样的结尾出乎意料,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增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

 

三缺一

吉丕林

三口之家,幸福之家,壁上大幅彩色合家欢 照相:爸爸潇洒,妈妈漂亮,儿子伶俐。此时,正在晚餐。

爸:小宝,比赛开始吧。

儿子见小碗中饭不多,便说:好。

妈:预备——吃。

三人比赛吃饭,爸妈故意落后,获胜的儿子满口含饭,手舞足蹈。

对面左邻阳台上 男人高喊:大林,三缺一

对面右舍阳台上女人大叫:小丽,三缺一。

大林小丽夺门挤在一块。

大林:小宝谁管?

小丽:明天我管。

大林:今晚你管。

小丽:我们划拳。

大林:说话算数。

俩喊拳令划得起劲。外面催声再起。

儿子:爸爸妈妈别争啦,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

小宝真乖!大林小丽左右夹击 给儿子两个感激的响吻,奔出门。

左邻客厅。四男吞云吐雾筑长城

右舍客厅。四女叽叽喳喳砌砖头

电视中,一对男女啃嘴巴,小宝害羞的调台,下面播报晚间新闻……”

右舍客厅。女主人打出一牌:九万。

放炮,我和啦!小丽兴奋地摊牌,庄家炮,开钱。

放炮的女人支出一张拾元票。

左邻客厅。烟雾中的大林眉头紧皱,打出一牌:九筒。

放炮。男主人兴奋地摊牌,杠上花。

大林无奈递过一张伍拾元票。

电视中,一群蒙面杀手杀得血肉横飞,眼皮打架的小宝吓得起身出门,步履蹒跚下楼,出楼门。花园里路灯下,哗哗水声,下水道张着黑魆魆的口……

女人桌。小丽正兴奋地进钱,敲门声响起,小宝探进头:妈妈,我怕……”

妈:去去去,别扰了我的财气,去找爸!关上门。

男人桌。大林又丧气掏钱。门被敲响,小宝探进头:爸爸,我要……”

爸:去去去,正倒霉!去找妈!强行关上门。

昏暗的廊道上,小宝哭着出了楼门。花园里,小宝蹒蹒跚跚,踉踉跄跄;黑魆魆的下水道口,水声哗哗哗;宿舍区狂喊杠上花”“海底捞”“我和了……

黎明。疲惫的大林小丽惊悸地扑进洞开的家门:小宝!小宝!……”

合家欢照片特写。叠映着大林小丽群赌徒扭曲的脸,四周响起震耳欲聋的疯狂叫喊:三缺一!三缺一!……”

【思考题目】

1、写出题目三缺一的多重含义。

答:打牌邀人,四人中缺少一人;幸福的三口之家缺少了一人——儿子。

2、写出吃饭比赛情节的作用。

答:写打牌前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何等幸福,为后文的悲剧作强烈的反衬。

3、写出大林”、“小丽人物形象特点。

答:年轻,生活安逸,好赌,沉湎玩乐,缺乏家庭责任感的现代小夫妻典型形象。

4、写出本文的主旨。

答:通过大林小丽因打牌而家庭残破的故事,批评了社会上沉湎玩乐、打牌赌博的恶劣风气,警示读者要有家庭责任切勿沾染赌博的恶习。

打工仔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 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到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思考题目】

1.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3分)

答:①表现阿贵气度不凡。制造悬念,他怎么的。与后文形成对比。

2.(1)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什么会这样?(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认为修脚下贱,丢了他的脸。

2)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观念陈旧,死爱面子的保守人物。

3.(1)阿贵对修脚是怎么看的?(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认为正当职业,并不下贱。

2)村里人问他在深圳干什么,他为何笑而不言?(不超过10个字)(3分)

答:他知道村人思想保守。

3)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思想解放,技术熟练,孝敬父母,懂得自尊的一代新人。

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陡笔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顶,气病而死。

B、这篇小说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反映了两种思想观念的冲突。作者对阿贵是批评讽刺的,对发爷是赞美同情的。

C、发爷看阿贵替人修脚的一幕,颇有讽刺意味,他先是好奇出神地站了近10分钟,觉得脚趾甲涂上红油,很好看,很新鲜;后来发现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就又打又骂。

D、发爷死后,阿贵在众乡亲面前为他修脚,这表明阿贵在向发爷忏悔,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E、发爷死的这个结局既使阿贵很伤心 又让他获得了解放,这预示了阿贵将有比爷辈更好的命运。

F、这篇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质朴无华而形象生动。

答:BD

 

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思考题目】

1.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

答:是第三自然段内容。

2.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2分)

答:心理描写。

3.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

4.请写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答:其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

《送花》

奥斯勒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一位上了年纪均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大直率,大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 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目】

1(1)文中能表现死了倒好,活着没意思的句子是

答: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

(2)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

答: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

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

答:这个道理是: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答:BC(B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

《一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线。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线?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线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这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了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他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思考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杯牛奶》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答:凯利医生救助曾用一杯牛奶帮助过他的女子。

2一杯牛奶在男孩身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

答:使男孩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因为一杯牛奶缓解了男孩的饥渴,年轻女子的爱心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3.结尾处一杯牛奶为什么能等同于昂贵的医药费?

答:年轻女子以一杯牛奶帮助男孩时的爱心与作为医生的凯利为当年帮助过他的女子支付昂贵医药的爱心同样可贵。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 ,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时间,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按。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话,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科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思考题目】

1、在第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出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典雅的气质。

2、小说为了塑造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答:三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的警报时,从人群中主动挤出,等下一趟;主动帮助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的请求;帮一位姑娘捡起一只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并被有些人称作精神病人。

3、小说题目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4)

答:对比鲜明,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疗治。

4、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 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A、在第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

B、第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答:AC(A项主要是从侧面表现的友善和耐心;C项中坚持带病为大家服务有误。

《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理解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他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呢?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期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思考题目】

1、第二段,作者说: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对残疾夫妻有必要怜悯吗?试作分析。

答:没有必要怜悯,因为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

2、第五段,作者说: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

答:音乐就像焰火照亮天空一样照亮了记忆,勾起我的回忆。

3.第六段,作者说: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答:(1)拟人 。(2)形象地回答了生命的本质。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情,从三十年前对小姑娘的怜悯,到现在对残疾人的怜悯,怜悯之情自始至终贯穿于全文。

B、文章先写作者对残疾人的怜悯,后写对他们的敬仰,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而这种写法没有用于对小姑娘的叙写上,是文章的自璧微瑕。

C、文章意在说明生命的本质。通过对残疾人、小姑娘的抒写,作者用极其形象的语言作了回答: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D、文章先写残疾人,后写小姑娘,最后再写对整个人类的遐思,由点及面,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结果弄巧成拙。

E、第六段所说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一是指残疾人,一是指小姑娘。文章由此生发开去,阐述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答:CE

 

《怕出名的阿呆》

老家在四川的阿呆,五年前通过老乡的介绍,来到南方的一个煤矿,当上了农民合同工 

煤矿里的活,又脏又累。农民工走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阿呆在这里一干就是好几年,连春节都不回家。

由于阿呆安心工作,干活又不惜力气,去年被矿里评为先进。按说,这事无论谁摊上了都会高兴,可阿呆听说让他当先进却急了,立刻去找矿长,硬是把当先进这事给推了。

阿呆不当先进,大伙都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在工友们的眼里,这个阿呆的许多事都让人费解。在矿上,他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甚至竟然放弃了节假日,从不到城里逛街、购物。

不当先进的阿呆还和以前一样默默地干活,井上最苦最累的活他都抢着上。一次,遇到冒顶,连队长都慌了神,阿呆却叫大家不要慌,冷静观察后,他扛起一根4长的木头爬上冒顶面,工友们看到他这么拼命,也跟着干了起来……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战,险情排除了,当月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在矿里引起轰动,矿长当即奖励给阿呆1000元奖余。矿办公室 小吴还专门写了一篇通讯报道《地层深处的勇士》,投到当地报社。

文章见报后,小吴兴高采烈地拿着报纸找到阿呆。不想,阿呆的表现大出小吴的意料,他看了一眼报纸,脸色突变,怒气冲冲 地对小吴吼道:胡闹!谁让你把我的事登到报上的?还上了照片!”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宿舍。

就为这事,阿呆跟小吴闹了好几天别扭,每次一见到小吴的人影他就远远地避开。矿长知道这事后,找阿呆说:人家写你,是瞧得起你,把你当英雄看。不是什么人都能上得了报纸的,我当矿长十多年,什么时候上过报?上报是好事,你这一上报,在我们市、至少在我们公司里你就出名了。再过一个来月就是五一节,没准公司领导看了报后,推荐你当个劳模什么的,那可是你一生的荣耀!”阿呆并不买矿长的账,瓮声瓮气地说:我不想出名,更不想当什么劳模,我只想好好的在这里当我的农民合同工。

好,那你就当你的农民合同工吧。真是胸无大志!”矿长一生气甩手走了。

几天后,矿长的办公室来了两个警察,说是为阿呆的事来的。

原来五年前阿呆在老家的一家货运公司当驾驶员,因酒后驾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一死一伤。出事后,阿呆弃车逃跑,最后通过老乡来到这个煤矿。几年来,当地交警一直在查找他的下落,都没有结果。报上发的他的事迹和照片,恰恰被负责侦破阿呆驾车肇事的交警们看到……

阿呆被带走时,矿里的人都来送他。阿呆一步一步地走到小吴面前,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却见他朝小吴笑了笑,说:小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把我今天这事也写一写,让大家都知道,犯了事应该投案自首,否则躲到天边都不管用。

最后,他又向工友们深深一鞠躬:好兄弟们 ,跟着矿长好好干!只要够不上死罪,我还会回来的。

【思考题目】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写阿呆由于酒后驾车肇事,负罪逃跑,来到煤矿。几年来,他处处小心翼翼,吃苦耐劳,勤恳工作,依然被缉拿归案,形象地说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煤矿里的活,又脏又累,阿呆干活不惜力气,在这里一干就是好几年,从不到城里逛街、购物。他甚至竟然放弃了节假日,连春节都不回家,都是为了躲避抓捕。

C.遇到冒顶,连队长都慌了神,阿呆却叫大家沉住气;他爬上冒顶面,带领工友们苦战两天两夜,排除险情,说明他性格中镇静、从容,并且不顾个人安危的一面。

D.见报后,阿呆的脸色突变,怒气冲冲,跟小吴闹别扭。一见到小吴的人影,他就远远地避开,甚至不买矿长的账,都生动地表现了他思想上的朴实、不图名利。

E.阿呆被带走时说:小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希望你把我今天这事也写一写”“只要够不上死罪,我还会回来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说明他还是想被人了解。

答:AC最正确,E“他还是想被人了解,理解欠妥,应是想重新做人B错在都是为了躲避抓捕,因为其中还有勤劳、踏实一面。D错在其实主要是他怕暴露自己的原因。

2.阿呆并不买矿长的账,瓮声瓮气地说:我不想出名,更不想当什么劳模,我只想好好的在这里当我的农民合同工。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 和心理上的作用。

答:出于恐惧心理,阿呆怕登报后暴露自己的身份和行踪。显现出阿呆的过于憨实,又不敢直言的莽撞粗野性格。有他企图继续隐姓埋名,想逃过法律惩罚的侥幸心理。

3.阿呆的性格刻画为什么真实可信?请你进行辩证的认识评价。

答:他有法律意识淡漠,想蒙混逃罪于法外的糊涂思想,在关键时刻,他能做到临危不惧、镇定从容且挺身而出说明他的勇敢、善良。在工作和生活中,他表现出性格上既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倔强保守的一面。

总之,这些刻画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及生活环境,所以显得真实可信。

4.阿呆起初恐惧小吴报道他的事迹,后来又希望报道。小说这样写阿呆,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可信。你怎么看呢?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①让人感动:阿呆先前怕暴露自己,跟小吴闹事,说明他有想蒙混逃罪于法外的糊涂思想;案发后他有认罪伏法的心态,并且请小吴继续报道他的情况,犯了事应该投案自首,否则躲到天边都不管用,希望被别人引以为戒;愿意重新做人,还想回来工作,对矿山很有感情。这些描写刻画符合人物善良、朴实的性格。

②有些不可信:是小吴将他的事迹及照片见报,导致他被抓;为了逃避法律惩罚,他付出了长期隐姓埋名,含辛茹苦地卖命工作和蛰居生活的沉重代价。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他绝不可能和颜悦色地让小吴继续报道他的情况,更谈不上警诫别人莫要以身试法,表白自己还希望出狱后在矿山继续工作。这种处理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c75aea856a561252d36fe1.html

《现代文阅读理解(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