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18-10-06 06:23: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轼的一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西安美术学院藏曾鲸《苏文忠公笠屐图》,写苏轼远贬海南儋州时,作客黎子云家,归途遇雨,从农户借得笠屐冒雨前行的情景。

曾鲸《苏文忠公笠屐图》纵110厘米,横38.8厘米 1621年作 西安美术学院收藏

画中东坡先生头戴斗笠,足登木屐,双手提衣,目光下视泥泞的路面,移步沉谨,表现出他远在天涯海角,备受艰辛之疲态。

苏轼的文才仿佛是前生修得,21岁以《刑赏忠厚之至论》入仕。论文才,诗文或空灵毓秀,或大气磅礴,或姿态横生,或柔肠百结。论政才,据德固守,勇于精进,一度春风得意。然而好景不长,文才并没有助他平步青云,而是一世辗转,浮萍终岁。人生为何这般?命理不可窥,天机不可泄,世上种种因缘,莫非是冥冥注定?有人讲一个男人的品位在于选择伴侣的眼光,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就能够把握什么样的生活。于此看来,苏轼的生活品位一点也不比他的文才、政绩差。发妻王弗,史载“敏而静”,能“幕后听言”,于无声处辨人心性,帮着丈夫周旋于官场。继室王闰之,温良恭俭,陪他宦海沉浮26年,无怨无悔,想来必是“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侍妾王朝云,12岁进苏门,能歌善舞,“敏而好义,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坡翁称之为“天女维摩”。王朝云34岁诵《金刚经》并作“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止归”偈句以绝,长眠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

苏轼随波逐浪,政途大起大落,传奇一生,岁月悲喜交集,要怎样才可以拂开时光,勘破这位前朝风云人物的心。“苏门四学士”中,苏轼最爱秦少游(秦观)。少游过世后,苏轼一边将自认少游绝篇《踏莎行》题在屏风上,一边喃喃自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数遍之后,掷笔而去,叹声不绝。想来少游以诗人的敏锐与伤情以及对先生的体察与感会,一定能领会东坡的心意吧。他这样评价苏轼:“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其次,则器足以任重,识足以致远;至于议论文章,乃其与世周旋,至粗者也。”就像朱熹云:“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

说到底,苏轼最是随遇而安,在骨子里却有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坦荡胸怀,引为百代一人而已。他还通音律,好美食,精医药,乐散游。于诗文赋记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在朋友相聚时杯盏相交,歌声去远,具“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风度,使人仰慕。他又未逃脱自古才子的宿命,遥望之余却只能为其遭遇而嗟叹。

苏轼在《与侄书》中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灿;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灿之极也。”想来无论是对于文字还是对于人生,以视万事皆悲的心态,这都是他对生命深刻而透彻的领会。于平淡中透视人间百态万象,外儒内道,大彻大悟。以出世的心境入世,以入世的态度出世,无欲无求,无因无果,“平生生死梦,三者无优劣”。通过人生体悟,愈至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日渐流露,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达恬然之境。

假如我们生活在苏轼的那个朝代,试问我们可不可以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不说假如,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当我们于功名利禄求而不得,于具细杂务疲于奔命,于七情六欲心结百转,于蝇头小利勾心斗角,那么,我们要不要用他的人生经历去体会独善其身的那番执著,那般无奈,那份尴尬,那份迷惘,你能不能做到出世而不遗,入世而不迷,不张不屈,不卑不亢,从而证明不枉虚度此生呢?  这些,都是我们读《苏文忠公笠屐图》之后所想到的。 赏析:曾鲸《苏文忠笠屐图》

《苏文忠笠屐图》 局部

此图先勾线条,后晕淡彩。面部刻画细微精致,弱化了光影明暗的对比关系,细腻地烘托出微妙的层次变化。须发丝毫不乱,衣纹简洁流畅,主要采用具有中国风格的“凹凸法”,虽部分汲取西法技巧的营养,又分明符合民族传统审美习惯。

《苏文忠笠屐图》 局部

曾鲸(1568~1650年)为明末清初肖像画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风格对当时画坛人物画有积极的影响。图上有绘者的题诗:

汤嗔如屋谤如山,且看蛮烟瘴雨间。白月遭蟆蚀不尽,清光依旧满人寰。还有大收藏家董邦达所题七言长诗:

苏文忠公笠屐图

白鹤峰前井赤,远徙又化南溟鲲。城南白昼魑魅现,赖有东黎诸弟昆。

腥咸满口无异语,似人慰意聊过门。

竹刺藤梢归路晚,濛濛雾雨天欲昏。

御人不识臧纥圣,抖擞雨具相温存。

天涯禹迹不到处,要使旧撵留新痕。

荷笠俄成牧羊叟,谁怜海上属国孙。

襄童拍手接?倒,庸犬惊吠扶桑暾。

先生招怪每类此,白首幸免长鲸吞。

何人为作野老像,风流不减乘朱。

谪来天仙堕尘网,化身千亿难名论。

我从象外得真相,神交心醉都忘言。

辛酉孟春上浣之吉·董邦达题下钤“董邦达”(白文方印) 、“孚存”(朱文方印);左下角钤:“南皮张氏可园收藏庚壬两劫所余之一”(朱文长方印)。

※ 本文根据陕西西安应一平《清光依旧满人寰——读曾鲸》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收藏》2011年09月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159ed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2.html

《苏轼的一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