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建筑的共存 - 英国老建筑改造案例

发布时间:2019-03-31 21:2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在伦敦,数百年来形成的近乎杂乱的街道并没给现代生活带来过多负面影响,反而为城市增加了历史性、场所感。伦敦街头多为四、五层的传统砖石建筑。许多建筑的外观十分破旧,但室内大都经过了改造。市中心的质量较好的老建筑被成片保留下来,其间穿插着新颖别致的玻璃电话亭。远离市中心的许多老建筑仅保留古典式外墙,室内全部拆除,由钢网架玻璃顶覆盖,外部加建玻璃拱廊。这些由砖石建成的带有柱式、檐口的古典式立面与钢架玻璃顶、玻璃拱廊的组合毫不生硬。从以下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英国新老建筑的共存方式。

大英博物馆扩建工程——整体保留,局部加建法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市中心,这座希腊复兴式建筑是由史莫克于1823年设计、1850年建成的,其主立面是高大的爱奥尼柱廊,中心入口处的山花上装饰着精美的高浮雕。1852年人们决定在庭院中加建一座图书收藏中心,1857年圆形的中心建成但从未对公众开放。自1857年以来,大英博物馆就处于不断地扩建中。尤其是近几十年,参观人数剧增,这对年设计量仅为十万人的老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诺曼为大英博物馆的扩建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保留原有古典式建筑主体,将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玻璃顶的重量由老建筑的内侧墙及圆形图书中心的外侧墙承担。这样不仅将这个著名建筑完整地保留下来,而且增加了博物馆的面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明亮的广场空间。

2000年秋,大英博物馆中已有150年未对公众开放的庭院成为了一个室内广场。这个长约100m、宽约70m、面积约2英亩的广场由一个巨大的钢架玻璃顶覆盖,周围新设置教育中心、展览中心等文化设施,中间的图书室已被精心地重建,作为公共参考图书馆而重新开放。

这是一个用较少的笔墨作出改建文章。没有改建,老馆暮气沉沉;离开老馆,新建部分无法达到现有境界。设计人充分挖掘了原有建筑的潜力,使老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

皇家苏格兰博物馆

新苏格兰博物馆——抽象法

皇家苏格兰博物馆始一座建于19世纪的建筑,位于爱丁堡老城中心。其北面是著名的议会大街,东侧是爱丁堡大学,西面有五条老城的主要道路在此交叉,这些道路的西边是格雷弗赖斯墓园,著名的爱丁堡城堡就在场地的西面约800m处。

为使这里成为苏格兰的文化中心(网上文化中心),新的苏格兰博物馆选址在皇家苏格兰博物馆与格雷弗赖斯墓园之间这块较小的场地中。由于场地在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视觉意义,加之周围的建筑大多已有百年历史且场地狭小,因而这是一个非常难于设计的建筑。

建筑师本森、福赛斯设计了新馆。首先为节省用地,新馆紧临旧馆建造。旧馆的西侧端墙成为新馆的内墙,二者之间由一个玻璃顶覆盖。在室内,这道老墙仿佛成了新馆的展品。

其次为与周围的建筑协调,新馆的北、西立面外贴浅黄色石材饰面,石材的大小与两侧老建筑相同,皇家博物馆那略带倾斜的方石基座部分重现于新建筑的基座中。这里用的饰面石材是由附近开采出来的一种极富质感的砂岩,爱丁堡城中心的建筑大多由这种砂岩建成。

在爱丁堡有大量尖塔、穹顶和角塔出现在大教堂、礼拜堂和城堡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为与此协调,新博物馆也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形体组合:白色粉刷的混凝土内核从入口门厅、侧面的展示空间中升起,直达内凹的屋顶,二者的交接处设置了三条宽1m多的玻璃采光带,采光带下的空间贯穿各层,窄高的空间隐喻着爱丁堡那狭窄的石铺地街巷;顶部为一个露台,它架设在向上翻起的屋顶上。在这里,视线可以无阻挡地欣赏城市景观,同时悬空的屋顶也为爱丁堡城市天际线增加了新的元素;角部的圆柱形石塔,不仅成为北、西立面的连接体,而且成为五条道路交叉口上的标志,其功能虽然并不完全是楼梯间,它仍能让人们联想起爱丁堡城市住宅中的鼓形楼梯间,它与800m外的城堡中的半月形塔楼遥相呼应。

三角形中厅的使用,不仅为新、老博物馆间提供了一个供市民活动的宝贵空间,而且在复杂的基地中自然形成了入口前的缓冲地带。更为巧妙的是,在室内,它使人们的视线集中于格雷弗赖斯墓园。正是在这个地方,苏格兰历史上的重要文件民族圣约于1638年由爱国者签署。此外,在西侧墙上的圣约文件展示柜旁,一扇小窗正对格雷弗赖斯墓园,这表明设计人已将展品、建筑与城市综合在一起考虑。

新建筑外观并未使用任何传统建筑符号,同传统建筑相同的只是建筑的实体量感。光滑的石墙上开着狭槽般的窗口,为人们眺望城市提供了富有诗意的景框。

这一抽象雕塑般的建筑非常别致,由于它使场地、建筑性质等各种客观限制因素的合理解决方案,因而它不失个性又与城市特征协调。对爱丁堡市民来说,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但从某种层面上讲,它一点儿也不现代,因为它深深地根植于传统之中。

这个建筑告诉我们,对传统建筑的尊重不一定局限于立面形似,新建筑的形体、细部、色彩、质感等各方面都可以与老建筑神似。

玛丽科家具制作工作室及住宅——部分保留法

如果前面两个建筑分属国家和地区级,那么下面这个十分平凡的住宅加工作室的新旧建筑共存方式的处理就更值得我们关注了。

这是一座位于伦敦市中心伊斯顿区运河北岸的普通住宅。场地原为一个被废弃的工厂及两个小屋,西侧有一个区域级花园。四周建筑以住宅为主,多为传统的英国式砖石建筑,暗红色的砖墙是这一区域的特征。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非常重要的大运河在基地一旁静静地流淌。

为了与环境协调,在重建时,设计人有意将沿运河的拖船路上的红砖墙下部保留下来,原有两层高的小屋的南、西立面砖墙也一同保留下来,被用作新建筑的外墙以保留与周围建筑的一致性,同时留下过去的某些记忆。这些墙体不再具有承重功能,在工作室及住宅中都使用了新屋顶和新墙板。新屋顶和新墙板与这些老墙的交界处都是玻璃采光带,从而使老墙体传统符号意味更加显著。与保留了大部分传统氛围的建筑室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建筑的室内极其现代化。

新的结构重量是由插入老砖墙中的钢框架承担。在住宅中,由穿孔金属管和钢架组成的内凹式屋顶主要由两对钢柱承载。从外表看,屋顶使人联想起传统的伊斯灵顿内凹式屋顶;而从内部看,它象一把把独立的雨伞,与围护墙脱离。工作室部分的内凹式屋顶也支撑在钢柱上,只是在平面上旋转了90°。

住宅部分的第一层主要分布着起居空间,餐厅兼会议室布置在工作室和居住区域的连接处。第二层包含两个体块,一个是由乳白色玻璃包绕的浴室、更衣室,另一个是主卧室,主卧室设置在悬浮于下部起居室之上的围护体内,贯穿一、二层的中心部分使室内空间上下流通。

工作室维持沿运河一边相邻建筑的高度。沿运河一侧围护墙的下部为老砖墙,上部为金属墙板,中间为玻璃采光带。从运河一侧射入的光线使工作室室内生机勃勃。正是这些被精心保留的老砖墙,使这个平凡的建筑不再普通。

在处理新老建筑关系时,以上几个建筑,有的将老建筑的结构主体完好地保留下来,有的以抽象的建筑造型隐喻传统建筑,有的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部分墙体。它们设计的出发点都是让老建筑服务于社会,完善现存环境。那些被保留下来的部分,创造了一种保持这部分城市肌理平衡的组织,所以它们没有新建筑的唐突感,却具有一种全然自在的优美。部分老建筑的存在或尊重原有建筑的意识,能使新建筑获得它存在的秩序。

以上几个英国的建筑告诉我们,把重点放在老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上,将帮助我们走出对老建筑的“过分尊重”或无视其存在的怪圈。总之,巧妙地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恰恰是建筑创作灵感的源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fc7f49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0.html

《新老建筑的共存 - 英国老建筑改造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