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概况

发布时间:2011-0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年上半年,新疆机电行业实现多项增长,其中工业销售产值涨幅超过 60%.上半年,新疆机电行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22.5%;工业销售产值 112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行业科技水平和销售产值同步增长。重点发展的输变电、可再生能源、汽车,还有矿山机械等主要六大类的企业总体发展保持了好的势头。机电行业12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首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新产品鉴定8项,验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项,时,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带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昌吉州取“昌盛吉祥”之意,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现今是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率先发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吉州成立于1954年,是以回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另一个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总面积7.39万平方公里,生活着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2个民族,总人口157万(其中兵团人口38.47万),其中,少数民族35.68万人,占23.16%;非农业人口82.02万人,占53.24%。行政区下辖五县二市一区,即玛纳斯县、呼图壁县、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两个全国少数民族乡(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和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州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全部和农八师部分共计24个团场及一批中央、自治区企事业单位。
从历史的角度讲,昌吉州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和地位重要三大特点。 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昌吉州一带就有原始人类狩猎。三千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塞族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文化底蕴深厚。昌吉州历史之悠久、文化种类之丰富、文化内涵之厚重和文化体现之多元,在全国都不多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史前文化。最具代表性而且已经在国内国际有很大影响的就是奇台恐龙沟恐龙化石、奇台硅化木群和阜康“九龙壁”化石,这些都是研究史前文化的重要依据。二是岩刻文化。具研究价值的是距今3000多年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三是丝路文化。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境内的千佛洞从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来讲,可与敦煌的千佛洞相媲美,敦煌千佛洞是藏经洞,吉木萨尔的千佛洞是藏佛洞,北京故宫珍宝馆现存有九尊出自吉木萨尔千佛洞的铜佛像,是该馆镇馆之宝。四是天山天池文化。由西王母文化、道教文化和诗词文化组成。五是民族风俗文化。昌吉是新疆的“美食之乡”和“花儿之乡”。六是当代艺术。昌吉创办了全国唯一一家以回族命名的国家级文学刊物《回族文学》,面向国内外发行。
地位重要。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素有“门牌要冲、黄金通衢”之美誉。昌吉州境内的奇台县有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素有“五路要冲”和“旱码头”、“金奇台”之称,光绪年间商铺多达700多家,经商人员4300多人,在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当时影响远大于乌鲁木齐。

从现代角度讲,昌吉州在新疆具有区位、资源、经济、文化、人才和环境等六个方面的优势。
区位优势突出。昌吉州从东、西、北三面环抱首府乌鲁木齐市,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市中心35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312国道、216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都从州内通过,是东联内地、西出中亚、欧洲的桥头堡和黄金通道。
资源优势明显。昌吉州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平原区年均气温67℃,最高气温40~42℃,最低-38~-43℃,年均日照时数2700小时、无霜155天、降水量200mm、蒸发量2000mm。有天然草场9981万亩,森林575.7万亩,森林覆盖率8.99%。有大小河流57条,年均径流量25.1亿立方,地下水可开采量14.5亿立方。境内有野生动物360多种,野生植物1000余种。昌吉州是新疆最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可耕地1057万亩,盛产棉花、小麦、水稻、番茄、酿酒葡萄等50多种优质高效作物,其中棉花色白绒长,是国家免检产品;番茄固形物含量全国最高;大麦品质可与澳麦媲美;酿酒葡萄与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品质相当,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和番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富集,达50余种,特别是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已初步探明煤炭储量4300亿吨,分别占全国和新疆总储量的8.8%22%,目前已有华电、神华、鲁能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入驻开发,昌吉州还拥有全国陆地第一个整装沙漠油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高山、湖泊、草原、大漠四个景观带,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于一体。最负盛名的当属国家5A级景区——天山天池,还有堪称世界之最的古森林化石群、恐龙化石沟、世界普氏野马繁育中心、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全国最大最响的鸣沙山和原始古老的胡杨林等等。昌吉州还是新疆乡村游的发祥地,是新疆的“休闲之都”。
经济基础增强。已经形成了以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下游产品精深加工、色金属冶炼、高新技术及制造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优势支柱产业为主体,以特变电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以粮食、棉花、茄、乳品等12个优势产业区、产业带、产业群为基地,166家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以旅游、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目前,昌吉州拥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1家,其中特变电工已成为全国机电制造业的龙头和世界最大的变压器制造企业;拥有国家级、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培育了1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和11个国家免检产品,占新疆的三分之二,是新疆拥有品牌产品数量最多的地州。主要经济指标在新疆各地州及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处于靠前位置,四个县市(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新疆前十强,农牧民人均纯收7334元,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玛纳斯县是国家棉花基地县,奇台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2006年,昌吉市、玛纳斯县、阜康市三个县市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呼图壁县成为新疆唯一的“全国奶牛百强县”。 文化底蕴厚重。以奇台恐龙化石和硅化木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为代表的岩刻画文化;以千佛洞、车师古道、北庭古城和西
大寺等为代表的丝路文化;以回族“花儿”、新疆曲子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等,构成了昌吉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人才优势凸显。州域内有昌吉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大中专院校,是全疆重要的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基地,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于全疆平均水平,文明开放诚信氛围浓厚。与国内外36家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与中科院联手成功打造了“科洽会”品牌,成为与“乌洽会”同等规格的科技经贸洽谈盛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科洽会(两年一届);建有新疆地方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西甜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3家国家级、23家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家企业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换和承载大项目的能力较强。
环境优势显著。已基本形成以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以昌吉市、阜康市、五家渠市等卫星城市为骨架,以众多小城镇为基点的1小时大都市经济圈。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阜康重化工工业园、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工业园等“八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七县市全部建立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施行“一站式”办公。昌吉市创建为全国卫生城市。昌吉州已与国内25个省区市和100多个地州市达成协作关系,与7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往来关系,落户的世500强、中国500强和区内外上市公司达到57家。 一、 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昌吉州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围绕工业集聚增效、农牧民持续大幅度增收和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三大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加快旅游、现代物流、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发展,全州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9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亿元,增长2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亿元,增长2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6亿元,增长38.4% 1、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昌吉州致力于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狠抓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扶持壮大、园区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一是规模以上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涉及34个大类行业,占到全疆90%以上。已培育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及下游产品加工、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纺织、机电和新型建材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二是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效显著。通过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选商引资,已引进美国蓝山、中粮集团、德国西门子、神华集团、华电集团、中石化集团、大唐电力等60余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57家区内外上市,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群落。三是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作为我州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逐步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巨大引擎。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内拥有全国最大的整装煤田,已探明资源量2136亿吨,预测储量3900多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疆储量(2.19
亿吨)的17.8%、全国储量(5.56万亿吨)的7%,铁路、公路、供水、供电和通讯五大基础设施全部投入使用。今年2月,准东煤田五彩湾、大井、西黑山3《矿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产业带具备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条件。2009年,仅进驻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的大企业大集团就达到44家,总投资350多亿元。四是以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阜康重化工等一批工业园区的打造,使得昌吉州在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等方面占据优势,实现了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2、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2009年,全州人均GDP达到2881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334元,昌吉州农业已跨入现代农业的基本实现阶段,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具备。形成了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化种种植、产业化发展的番茄、葡萄、小麦、棉花、乳业等主导产业,涌现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规模农场示范引领型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雏形。全州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自治区级28家,带动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96个,辐射12万农户,农产品订单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5.3%以上。依托天山面粉、中粮屯河、益海粮油、华西种业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优质粮食、棉花、加工番茄、酿酒葡萄、制种等优势农业产业区、产业带。农机总动力163.4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9%,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在全疆排名第一,建成各类水库78座,控制灌溉面积386万亩,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全州小麦平均单产389.5公斤,玉米平均单产729公斤,皮棉平均单产128公斤,加工番茄平均单产5620公斤,产量和效益创历史新高。
3、现代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昌吉州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打造“天山牛、新澳羊、天康猪、泰昆鸡”四大品牌,不断促进牛羊猪禽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州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99个,生猪养殖小155个,家禽养殖小区75个,牛羊育肥养殖小区97个。2009年末全州牲畜出栏750万头只,同比增长9.7%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17.2万头,生猪出栏207万口,家禽出栏6400万羽,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41.2万吨、55.18万吨和6.4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85.22亿元,占大农业产值比重超过50%,农牧民来自畜牧业收入达到2529元。
4、现代服务业平衡较快发展。昌吉州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资源景观具有垂直距离短,立体层次丰富的特点,是新疆旅游资源的缩影。经过多年的发展,昌吉州现有天山天池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风景名胜区1家、国家地质公园1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农家乐旅游区(点)591家,旅游星级宾馆28家,有两个县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新疆第五届国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美食之乡、休闲之都、旅游胜地、丝路明珠”旅游整体形象基本确立。全州旅游收入连续六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速度。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繁荣交通运输经济。立足乌昌、面向全疆,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大力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新引进乌鲁木齐商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在昌吉设立分支机构,组建小额贷款公司3家,融资环境不断优化。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先后承办了“科洽会”、“种交会”和昌吉第三届美食文化节,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5、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昌吉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城乡解困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城乡解困工程,累计帮扶群众达4万余人,使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认真实施抗震安居和廉租房建设等工程。
6、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发展。现有少数民族干部1.1万人,占干部总数的30%;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8473人,占总数的30%。深入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兴边富民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等,85.6%以上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半定居。全州已建成已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4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374个,州级文明单位768个,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7个,5个县市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其中昌吉市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8个县市均跨入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军民团结双模县”行列。昌吉市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7、十年援疆工作成果丰硕。19977月至今,福建省共派出4156名优秀干部到昌吉州支援工作。援疆工作紧紧围绕人才培训、经济协作、科技文化交流、招商引资、援建项目、扶贫帮困等项工作重点,在开展智力、人才、资金、项目、技术并重的综合援助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备、实现两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促进了昌吉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十年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近1.7亿元。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州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昌吉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受经济发展起步慢、基础设施薄弱、财力投入不足、人才保障缺乏等因素影响,整体发展速度较慢,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日趋拉大。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平均增速只有12.86%,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显著的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主要表现为:
1、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与所处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策机遇不对等、不匹配。GDP总量占全疆十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7%,比全国(20.4%)低13.4个百分点,比全疆(10.73.7个百分点。
2、民生问题依然突出,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困难、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现有城市低保户8638户,人均月最低生活标准139元;农村低保户9049户,人均年最低生活标准806元;有3.3万户城市棚户区急需改造,有6.5万户农村居民未完成抗震安居改造。城镇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供暖、供气、供水等标准较低,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育、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历史欠帐多,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薄弱,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人员、设备短缺,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仍然存在。群众性公益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部分县市没有影剧院、体育场、图书馆等公益设施,现有
的设施也大多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功能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产比重过大,二三产比重小。三次产业中,一产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业亩均效益较低;二产中,工业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高,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少,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特变电工1家;三产中,以旅游、现代物流、信息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增加非农收入的作用还不明显。
4、教育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教育事业投入不足,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双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需进一步加强。受自然条件制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难留住的问题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渠道窄、成本高,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四县市(阜康市、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与东三县(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发展不平衡。2009年,全州最高的昌吉市完成GDP154.2亿元,最低的木垒县仅完成GDP12.4亿元。农区和牧区的发展不平衡。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玛纳斯县达到9678元,而最低的木到只有4602元。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医疗、饮水、文化体育基础条件相对落后与城镇,部分偏远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农村60%以上的房屋仍为土木结构。
三、2010年工作重点、具体举措
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州党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工业聚集增效、农牧民持续大幅度增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三大目标”,继续把新型工业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加速推进资源大州向工业强州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深入推进以乌昌经济一体化为重点的区域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0年预期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521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9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增产投资204.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375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以上,增加500元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工作重点: 1 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树立产业集群发展的理念,更加有效合理地引导和配置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推动工业经济调整、优化、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工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增长24%,其中,州属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30%
加速推进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开发建设。继续举全州之力加快推进产业带项目开工建设,以煤电和煤制天然气项目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协调解决好输出通道和入网价格等关键问题,力争开工一批项目。 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做实“六大支柱产业”。 服务石油、发展石油,培育壮大石油石化产业。依托阜康重化工业园区,加快推进一批冶金项目建设,加大东天山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壮大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产业。依托优质小麦、番茄、酿酒葡萄、奶业等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强食品加工产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香港溢达纺织加快发展,支持澳洋科技、舜泉化纤等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开拓市场,积极推进天山纺织集团战略重组,加快振兴纺织产业。依托特变电工、蓝山屯河等企业,壮大提升机电和新型建材制造产业。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为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总结研究推动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长效机制,鼓励并引导企业在配套产业、产品上逐步提高本地化水平,催生一批配套的中小企业。在大力引进关联企业的同时,切实做好现有中小企业的改造提升,增强为骨干企业延伸配套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发展一批特色中小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鼓励矿产资源加工型企业走挂靠联合的发展道路。加速构建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中心,大、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企业群、产业群,培育出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企业,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统筹做好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业集群化”的思路,加大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阜康重化工等一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使其成为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强势载体。大力实施企业创新工程,重点加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的力度,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持企业积极争创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融资发展基础。支持蓝山屯河、天山畜牧、麦趣尔、泰昆等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好上市前期工作,加快上市步伐。 2、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农牧民增收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切实提高产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装备机械化、生产科技化、经营市场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由传统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农产品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型转变。一产增加值达到144亿元,增长8%

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坚持不懈地把已形成的小麦、番茄、酒葡萄、棉花、油料、乳业、猪禽等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做强龙头、做优基地、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全面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用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畜牧业、优化提升种植业、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继续抓好奶牛、生猪、家禽三个产业发展规划的推进实施,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和特色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业对农牧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扩大制种、蔬菜等优质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引导向专业村、专业乡(镇)规模化发展。稳步扩大规模,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林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努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突出抓好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推进温棚瓜菜、林果、养殖和贮藏保鲜等设施农业发展,着力解决好基地供水、供电、技术服务、产品保鲜和销售等问题,着力在品种选择、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收益。继续利用好农机补贴政策,着力在提升适应于规模化种植、殖的大型机械综合配套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着力实施一批水、路、林、田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开展“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为载体,整体推进示范县、乡、村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覆盖率。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网络、科技特派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特别是注重精量播种、测土配方、高效节水、机械化采收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综合集成运用,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新增面积80万亩。积极推进棉花、番茄机采模式化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15万亩。深入开展“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分别增加30万亩和1500座。加大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昌吉农业园区高新技术示范作用。
加速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宣传推介、示范带动和政策激励,加快实施“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点是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能力、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转岗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切实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

以“改善环境、增强服务、促进消费”为主线,做大旅游产业、做强物流产业、做响餐饮产业、做旺房地产业、做优新兴产业,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三产增加值达到154亿元,增长16%
大力发展面向人民生活的服务业。重点发展旅游、餐饮、文化、体育、通信等产业以及社区、家政、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继续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州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抓好天山天池景区软硬件建设,加快江布拉克、古海温泉、胡杨林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天山天池为龙头,环东天山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经济圈。围绕假日经济,继续办好“美食文化节、冰雪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打响“休闲之都,美食之乡”品牌,吸引游客,拉动消费。实现旅游收入32亿元,增长30%。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依托区位优势,立足乌昌,面向全疆,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化气息浓厚、功能配套完善、物业管理先进、安全舒适的精品房产。加快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家政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农村网点建设。全面落实“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繁荣农村消费市场。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加快发展会计、审计、工程咨询、法律、会展、监理等专业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创作、印刷复制、演艺、广告等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乌鲁木齐航空、铁路和乌昌都市圈大通道建设等,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配送、中转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加快昌吉火车站仓储物流园、亚中商城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做强交通运输业。完成《昌吉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加大城乡运输资源整合,发展专业化运输队伍,扶持骨干运输企业做大做强。完成道路运输增加值28.7亿元,增长16%
4、以乌昌经济一体化为重点推动区域融合发展要深入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
立足构建乌昌城市群“半小时和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加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乌昌大道二期西延工程、吐乌大高速公路东延工程、乌鲁木齐市苏州路经八钢西延至昌吉工程、昌吉—五家渠—甘泉堡工业园工程建设工作。推动东西线调水及南部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缓解资源性缺水问题。积极推进乌昌财政一致,加快推进乌昌社保统一。加快头屯河两岸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加强乌昌两地在节能环保、大气污水垃圾治理等方面的协作配合。 要奋力推进东三县加快发展。继续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东三县的扶持力度。以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核心,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优势企业,促进特色农业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其自身发展的能力。
要进一步做好援疆工作。要在巩固十年援疆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寻求福建省的支持帮助,把国家政策机遇转变成拓展工作的机遇,进一步深化闽昌两地
交流与合作,力争在招商引资、项目支持、产业合作、市场拓展、园区建设、智力援助以及互访交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5、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昌吉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突出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激发创造活力,构建和谐昌吉。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州”战略。切实巩固“两基”成果,积极争取中央“强基育人”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双语”教学,覆盖面达到70%以上。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打造全疆职业教育基地为目标,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一步健全和完善事业留人、产业留人、待遇留人的长效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到我州发展创业。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继续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推进“五大”保险扩面工作,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新一轮就业扶持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政策,着力解决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积极引导就业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年内实现2.5万人就业再就业。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打造回族花儿剧、现代新疆曲子剧等一批精品剧目,繁荣地方文学艺术创作。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和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6、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大局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方针,始终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牢牢把握对敌斗争主动权。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建立和谐团结的坊民关系、居民关系、社区关系,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合力。加强对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监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和传播。加强各类学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课堂、讲坛成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
7、坚持以人为本,办好八件惠民实事
一是继续实施通达通畅工程,新改建重要农村公路230公里,新建通村油路、通达工程200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二是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完成玛纳斯县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楼、昌吉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和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38个村卫生室建设。三是新建饮水安全项目7个,解决8万名农村居
民饮水安全。四是全力抓好保障性住房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完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656套、抗震安居房3.25万户。继续抓好机关干部统建房工程。五是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六是继续实施城乡解困工程,帮扶城乡困难群众1万人。七是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00户。八是完成800户牧民定居任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2cd302bed5b9f3f90f1c3d.html

《昌吉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