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论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24 18:03: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霍姆林斯基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的第一篇章,而在家庭中,母亲是最细致的、最有才干的雕塑家。母亲对儿童的训练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任何幼儿园,哪怕是最理想的幼儿园,都不能取代母亲的训练,或者弥补母亲和父亲在精神生活最敏感的领域即个性培养方面,由于疏忽给孩子造成的缺陷。

首先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要使孩子感到是生活在人们当中,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考虑他人的利益。要使孩子怜悯、爱护、保护、关心某人某事,使他为某事焦虑,为某人悲伤。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以后接受学校教育打好情感基础。如果在家里不打好这个基础,只是在上学以后才由教师去从头培养情感,孩子就不可能用心灵去认识世界和听取教师的话。对于教师的话,他只了解其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母亲不要溺爱孩子,要使孩子去亲自开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如果孩子只享受父母为他创造的幸福,如果这是他快乐的唯一源泉,那他就会变成无情义的人。应当让他也为父母和家庭创造快乐和幸福。

母亲要教孩子关心周围人的疾苦,特别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尊敬人的最明显的表现。对老人不尊重,甚至冷漠无情,是对社会的一种激烈的“报复行为”。要让孩子为老人做些好事,关怀和同情老人。只有这样,他才会成为对周围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母亲要教孩子关心社会公益劳动,对他进行劳动教育。儿童从会用手拿汤勺并把它送到嘴里的时候起,就应从事劳动,这是民间教育传统的结晶。不要怕这样做是过早地迫使儿童劳动。如果怕这个,说:“哎呀,太早了!”你有朝一日会懊恼地确信:已经太晚了!只有尝到过劳动快乐的儿童,才能用温暖和良言来教育,才能避免用叫喊和处罚来教育。

母亲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热爱文化、科学和书籍。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儿童的教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的智力取决于父母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中占什么地位,家庭要有自己的藏书。孩子一上学,就要给他留出书架。要培养他热爱书,尊重文化珍宝。在孩子上学前,要培养他对语言的运用和领会能力。学龄前的教育,能为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母亲对孩子的要求要跟父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只要孩子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当”、“不应当”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最合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暴力、强制,是对他的自由、欲望的践踏,这就会养成任性、蛮不讲理的恶习。 母亲(包括父亲)不可对儿童采用体罚教育。体罚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暴行,而且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皮带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心灵和情感麻木不仁,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里会对好言好语也置若罔闻。有的孩子由于遭到毒打而冷酷无情,挨打的人,自己也想打人,童年就打人的人,成年以后就想杀人——犯罪,杀人、残暴的根子产生于童年。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乌克兰教育家,苏联时期曾对我国教育思想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受到了六个方面的影响:家庭、教师、集体、自我教育、书籍和社会环境。本篇选取的是他论家庭教育的部分。

苏氏认为,在以上六个方面,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可谓是其他教育的根本与基础。学校教育想要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苏氏强调,“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又是绝对不可替代的。苏氏有句名言,“如果没有时间教育儿女——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苏氏比喻母亲为孩子的“最细致的、最有才干的雕塑家”,也就是说,将来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母亲就是他品德、性格、兴趣、爱好的塑造者。

家庭教育中,苏氏尤其强调孩子的情感与精神方面的教育。情感教育尤其要重视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这包括爱自己、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和爱祖国。这也就是本节选文中苏氏所说的家庭中为孩子“打好情感基础”,不要让他成为一个无情无义、冷漠无情的人,如果养成这样的性格,那将来无论是对孩子个人、家庭还是团队、社会都会是一个“大麻烦”。总之,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应当注意孩子情感、精神等“软性目标”的养成,能够为孩子打下一个精神、心灵健康的底子,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家庭教育中,苏氏还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培养一个人的义务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苏氏曾研究过200例年轻家庭离婚案,发现有189个是因为当事人之前从未受到过家庭义务感、责任感的教育,所以才会草率地离婚。所以苏氏在本节选文中才劝告母亲“要教孩子关心社会公益劳动,对他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品尝到劳动的快乐。

苏氏还认为家庭应养成读书的氛围和习惯。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文中的一处细节,就是孩子一上学,就要给他留出一个书架来。这是在无形中培养孩子尊重文化、热爱书籍,同时也是在培养他的自我思考能力,“孩子应当尽可能早些学会思考、领会和判断,这种思想越成熟,儿童情感就会越深刻。”

我一向坚信,真正的教育是洗去人心中后天习染的无明、烦恼等污秽的东西,让人性中本有的善良、智慧、仁慈的光辉慢慢散发出来。苏氏以上论家庭教育之片段,自然也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其真知灼见,予人启发之处良多。

(撰稿:王玉环,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高级讲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031e5d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4.html

《苏霍姆林斯基论家庭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