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14篇)

发布时间:2020-01-01 07:39: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14篇)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14篇)

(篇一)

脱贫攻坚挑重担精准脱贫显作为

**镇位于**县的东北部,距县城31公里,全镇总面积138.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99人(其中五保贫困户67户68人,一般贫困户3户9人,低保贫困户10户22人)。

今年46岁的**镇党委书记**,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横下一条心,勇啃硬骨头,带领全镇广大干群沉下身子,走村入户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群策群力想方法、集思广益定措施,真情实意、真抓实干推进脱贫攻坚任务,为全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脱贫攻坚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政治领导核心和一线指挥部。作为镇党委书记,他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了脱贫攻坚堡垒。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在桃山等贫困村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一体化发展模式,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链条中,形成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的党建促脱贫新格局。二是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对因撤村并支、矛盾突出等原因导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出现空缺的桃山、西王寨等村,通过重新选举、指派班子成员任支部书记、选派第一书记等措施实现班子全覆盖,为持续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扎实开展星级创建工作。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星级创建、追赶超越”活动,根据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等标准对党组织和党员评定星级,星级与支村级办公经费和村“两委”干部报酬挂钩,极大提高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的工作动力。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镇村广泛开展党员“三亮”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星级),指导全镇广大党员结合实际,确定自身职责和承诺事项。同时,以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党员活动日为抓手,引导党员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走访慰问贫困户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过硬队伍强化脱贫攻坚力量

面对**镇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以及上级脱贫攻坚考核压力,**同志深刻地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因此,他十分注重抓班子、带队伍,着力打造一直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扶贫铁军。一是充实扶贫工作力量。为了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同志制定了党委班子成员“四联一创”扶贫帮扶机制,明确每名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包抓1个行政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小分工大合作,形成合力。针对2个贫困村,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力量,选派了2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安排4名优秀干部到村任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二是严格“四支队伍”管理。制定出台《**镇四支队伍管理考核办法》,强化对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纪实、驻村考勤、定期汇报等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坐值班、去向公示、民事代办等制度,创新将“三项机制”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将村干部工资总额的80%纳入党建促脱贫绩效考核,按月定等发放绩效工资,并对思想僵化、不作为、慢作为的1名村支书、2名支委委员进行了改选,激励村干部追赶超越、积极作为。三是全面转变工作作风。一年多来,他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带领扶贫办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逐户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核查致贫原因,掌握第一手资料。在他的带动下,全体镇、村干部埋头苦干,进一步明确了全镇扶贫开发思路,找准问题症结,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完善了党委中心组“123”、机关干部“五学五看五读五记”、村组干部“5+5”学习教育制度,创新推行“五五五”机关干部培教机制,定期召开党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第一书记等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暨业务培训会,帮助各村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帮助镇村干部提升熟练掌握和运用扶贫政策的能力素质。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举办各类扶贫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扶贫专干、村“两委”负责人600多人次。通过严抓干部队伍,全镇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内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落实到位,**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在省、市、县多次检查中也没有出现任何大的问题,为全县脱贫工作考核顺利过关作出了贡献。

创新工作思路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镇属纯农业乡镇,基础条件差,贫困村发展产业的挑战多、出路少、步子慢。作为全镇脱贫攻坚总舵手,他根据镇村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激发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活力。一是创新扶贫帮扶模式。完成全镇10个行政村电信宽带网络全覆盖工程,采用“支部+电商+贫困户”模式,利用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拓宽了群众脱贫致富渠道。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心里很明白,要想帮助群众彻底脱贫,产业扶贫才是拔掉‘穷根’最为关键的一招。为此,他积极打造“桃山千亩林果粮基地”等四个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累计种植核桃500亩,酸枣接大枣300亩、小杂粮200亩,成果初现,效益可观。完成了“黄河奇观—段寨龙舌湾”景区的总体规划和招商宣传,并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帮助当地贫困户销售西瓜、花生等特色农产品10万多斤。三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深化省级文明镇创建成果,利用“两堂”(道德文化大讲堂、法律大讲堂)引导教育群众学文化、除陋习、扬新风;全面开展“致富示范户”、“脱贫光荣户”评选活动,树立了李鸡混等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唤起了群众想脱贫致富的愿望,激发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办法和路径,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同时,改变直接捐款捐物等简单扶贫方式,从政策措施上进行调节,把脱困户嵌入到公益性管护岗位等生产中来,建立“以奖代补”“爱心超市”等机制,扶勤不扶懒,形成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奖惩导向,让贫困户感到了压力,增强了脱贫的内生动力。四是全力做好民生保障。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筹建成立了**镇慈善教育关爱基金会,并拿出6.2万元对全镇45名贫困大学新生进行了资助。新建庄则、西王寨2个老年幸福院,认真做好困难群众民政救助工作,全力编织民生保障“兜底网”。加强黄糜咀、桃山等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墙体粉刷工作,新修通村公路13.9公里,全镇通村水泥路实现通达率91.6%,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灌溉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整村推进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目前,全镇已实现6户18人贫困人口脱贫,2个重点贫困村实现整村出列。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篇二)

三十一年扎根山区汗水洒遍扶贫项目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西北部,是省市知名革命老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系省级重点贫困乡镇。**同志扎根山区工作31年,担任**扶贫办主任6年以来,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精准扶贫政策,三十年如一日,工作认真负责,清正廉洁,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尽好责,抓到位,见实效,为**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不忘农民苦,心系贫困户

精准扶贫战役打响后,**同志和街扶贫办工作人员一道在交通干道、活动广场、办公场所等重点区域的醒目位置,制作精准扶贫宣传栏、公示牌等67个,悬挂、刷写横幅标语50余条,张贴公开信3万余张,发放相关政策宣传资料、印刷品、手册、书刊等近10万余份(本),编发街道扶贫工作简报16期,在街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建立了**脱贫攻坚群,营造了声势浩大的浓厚工作氛围。**同志带领扶贫办工作人员,坚持统一的政策、口径和标准,运用“实地看、表上查、当面问、统计算、会议评”等方式,通过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对全街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锁定2126户4684人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为了“不落一人”,**同志常常工作到深夜,和村民座谈,宣传扶贫政策,劝导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用勤劳实现致富梦想。今年汛期,**同志到港口村,逐户查看贫困户受灾情况,主动联系对口帮扶单位解决实际困难。

二、实施大建设,夯实大平台

**同志坚定执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英明决策,坚持“一条原则”(造血和输血相结合),紧扣“六个精准”,打响“三大战役“(基建仗、城建仗、产业仗),实施“六项工程”,计划“六个一批”脱贫。**同志抢抓机遇,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大舞台,实施大建设。先后制定精准脱贫方案、“十三五”规划、贫困村脱贫计划、贫困户脱贫措施,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同志带领扶贫办干部深入基层,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一起讨论扶贫项目计划,贫困村按三年1000万元左右做规划,建成**扶贫项目库,全街79个项目,计划投资9.3亿元。郭河村党支部书记曾宪胜说“全街每个项目从计划、申报、实施到完工,处处都有**主任洒下的汗水。”

三、做民心工程树廉洁典范

今年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如下:一是发展光伏发电项目5个,实现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二是做好**年新农合退款33.8万元。三是积极申报危房改造39户。四是新建公共服务项目45个。五是培训农民工50人。六是申报助学489人。七是帮助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申报低保户5户15人。

**同志严于利己,廉洁自律,处处以身作则。他经常说“扶贫款是救命钱,是高压线,不能碰,钱要用在刀刃上”。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中,他不优亲厚友,坚持不侵占、不挪用扶贫资金,不接受建筑公司宴请。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到村,经村民代表表决、公示,报批后实施。项目完工后,组织部分村民代表、街直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因为程序规范,项目安排精准,所以质量过硬。

**同志担任街扶贫办主任6年来,每年接受省、市、区各项扶贫工作检查,扶贫工作成效始终排在全区前列,没有发生一例违法违纪案件。他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各级领导、群众一致好评!

(篇三)

**,出生于1981年,是一位标准的“80后”,原**村田家组村民,退伍军人,现任**街道办事处**村支书。**支书看上去非常年轻,在部队服役过的他有着一股军人的精气神,“我青春年华都奉献给国家了,这是我最骄傲的事,现在村里的乡亲们需要我,我当然是义不容辞的再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领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是说。

放弃事业回乡不忘军人本色

**于1999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西藏昌都军分区服役,在服役期间荣获过优秀士兵称号、军事比武优秀士兵1次、二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等,并在部队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部队他是一名保家卫国、守卫边疆,敢打敢拼的优秀士兵;**退伍回到家乡后,在外从事餐饮事业,在事业上同样做得风生水起,收入不菲,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在**年家乡进入脱贫攻坚战进入大决战的关键时期,他又一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与父老乡亲的期望,在**街道党工委领导的沟通和村委会的劝导下,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到**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并于**年换届选举中担任**村副支书,2017年8月担任**村支书。

**刚刚上任村支书期间,由于之前村干部、村里的党员等对脱贫攻坚的认识不够深刻,根据上级党工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他多次召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召开培训会、座谈会等,加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凝聚力、战斗力。“要把村支两委和党员凝聚起来,建设成一支“敢打敢拼”的脱贫攻坚队伍,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影响和引导村民们加入到脱贫攻坚的大决战中来。”不忘军人本色的**说道。

积极发展产业扶贫带动村民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加快产业脱贫攻坚发展步伐,针对本村产业发展方面进行规划,**和村支两委成员多次会议商议后,成立村级合作社,以“村社合一”的模式流转本村土地,向村民宣传发展产业扶贫的优势。“**村要脱贫致富,产业扶贫是关键,扶志与扶智是前提。”为带动大家一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共同脱贫致富,**等村干部积极走访群众,经常与村民拉家常,交流想法,开村民代表大会,宣传引导村民正确认识产业致富,同时引导精准扶贫户入股村级合作社,成立以贫困户为主的村级劳务队,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我回到家乡任职村支书,就是想尽我所能,创新思想,奋力实干,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如是说。以合作社为基础,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合作社3月种植的140亩饲料玉米已经在销售,预计产量10万斤,能够收入2万5千元;去年12月栽种的200亩中草药黄金长势喜人,也早与**玉盛堂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保底价每斤3元,就等着黄金的成熟;100亩蔬菜已经开始种植;3000亩荒山种植刺梨也将在年底落地,并与**云上刺梨花科技公司签订了每斤3元的协议,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

交流学习激发内在动力

“以前当兵的时候,部队里经常开展军事大比武和部队交流活动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和上进心,我觉得在脱贫攻坚战里也应该这样,出去看看产业发展得好的村和他们比一比,才能让贫困户们更好的理解我们工作,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只是“说”显然没有说服力,为此,**村用办公经费组织一部分村民外出参观考察,到**镇养牛场看五户联保模式,到永宁镇指山村观“村社合一”模式;今年8月中旬,在**县机关事务局的组织下,全村精准扶贫户及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到平坝塘约村学习借鉴村集体经济方面的经验,结合实际,认真总结,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带头致富的实践中去,为**村打造成“一村一品”打下了基础。

今年9月初,**组织村支两委干部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购买5万株蔬菜幼苗免费发放给50户贫困农户栽种,并到大桥村蔬菜基地学习有关种植技术后,手把手地向农户进行传授,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待蔬菜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实现农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扩大合作社的助农发展覆盖面。

投身脱贫攻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上任村支书以后,一心一意扑在村子里,积极发展产业,争取相关惠农项目,比如:“五户联保”模式种植蔬菜、黄精种植、机耕道、通组路、庭院硬化、串户路等项目,本村基础设施方面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倡导移风易俗,开展禁办酒席工作,为脱贫攻坚战减少障碍,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支持与鼓励,

但是由于村里的事务实在繁忙,自己很少陪家人,这也让家里人有些怨言,但他无悔当初的选择,并坦言希望更多在外工作多年、有技术有资金经济头脑的人才回乡,带领村民致富。**说道“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共产党员,投身脱贫攻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拔出**村的穷根,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自回村工作以来。

与此同时**利用自己在外工作积累的人脉资源,积极联系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回乡创业,抱团发展,共同致富。谈起**村的发展规划,他信心满满,在脱贫攻坚路上,**村在**这个领头羊带路下,必定能筚路蓝缕,走出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篇四)

俯首甘为扶贫人倾心夯筑小康梦

参加工作20多年来,**同志先后在不同乡镇、部门工作过,他时刻铭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要求,勤勉努力,务实为民,在不同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年7月,他担任秦州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更是刻苦钻研学习、认真深入调研、积极衔接联系、扎实安排部署,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争在先、干在前,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按照全区“1+18”精准扶贫意见方案,着力在“补短板”、“破瓶颈”上下功夫,带领扶贫办一班人,发扬“白加黑”、“5+2”的工作精神,坚持一盘棋布局,一条线推进,为推动秦州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密切干群关系搭起了“连心桥”,切实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身先士卒做好本职工作

秦州区地处**省东南部,虽为区的建制,实为贫困县的底子,既非国扶县,也非省扶县。**年纳入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扶贫规划,享受“插花县”扶贫政策扶持。截止**年底,全区有贫困人口8.79万人、贫困村84个,贫困发生率为19.15%,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面对全区异常艰巨的扶贫形势,作为扶贫办的第一责任人,**同志深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的必要性。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扶贫工作的实质就是要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让贫困群众摘“穷帽”、为贫困村拔“穷根”。基于这个认识,他积极带领扶贫办一班人谋划思路,破解难题,统筹协调。白天,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摸清贫困底子,寻找致贫原因,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向群众宣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提供科技和政策信息,拓展致富思路。晚上,伏案撰写全区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分析问题现状、研究解决方法,和他的扶贫团队精心谋划、研讨贫困数据,科学合理制定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工作规划,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意见,也为强力推进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近两年来,他深知重任在肩,征途坎坷,但他还是竭力当好“指挥员”和“作战员”,长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分白天黑夜开展工作,为秦州扶贫工作贡献光和热。

勤勉工作改变贫困面貌

在扶贫办工作以来,**同志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整体部署,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科学的举措,兴产业、强基础、抓培训,着力改善贫困面貌,经过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减贫任务全面完成。到**年底,全区贫困人口减少到5.3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27元,同比增长8.1%,全面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

二是扶贫项目精准落实。**和**两年度争取到专项扶贫资金2.39亿元,是前两年的4倍之多。实施了整村推进、产业培育、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等一大批扶贫项目,全面完成了扶贫项目建设任务,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16乡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成立了村级互助发展资金协会391个,互助协会和“双助贷”资金实现了全区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完成。严格遵守“12345”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及时组织各乡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并组成督查组深入乡村一线严格督查指导,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细化措施,推动全区建档立卡工作全面规范、准确。

四是大数据信息平台管理运行良好。组织各乡镇、部门扎实开展各年度大数据采录工作,严格按照省上要求,层层落实审核签字工作责任制,落实数据采集、审核、录入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把好数据采集录入的各个关口,确保数据录入及时、准确。建立了部门、乡镇联络人制度,做到了全区上下培训学习、责任靠实、协作联络、督查指导“四个到位”,全区扶贫措施精准率达到100%,排名全省第一。

五是社会帮扶工作有序开展。两年来,在**同志的联络协调下,各帮扶单位共帮办实事500多件,争取到社会扶贫资金3.3**亿元;同时,组织16乡镇积极开展“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有效推进了扶贫攻坚工作。

七是脱贫攻坚目标提前达标。通过脱贫攻坚,全区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饮水安全、电力、道路硬化、富民产业、乡村舞台、小额信贷、义务教育、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指标提前达标,实现了全区行政村“10个100%”全覆盖,标准化村卫生室、危房改造、生态环境、电商扶贫、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全面改薄”项目、劳动力培训、固话通达、科技扶贫、互助协会建设等均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率达到100%甚至以上。对照全省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全区贫困村基本实现了通水、电、硬化路、网络,有主导产业、有互助资金、有义务教育、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乡村舞台”、有基本医疗、有养老保险;贫困人口基本实现有增收渠道、有扶贫贷款、有安全饮水,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了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

八是干部作风有新转变。通过加强班子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不但使扶贫中心工作得到有效促进,而且使全办干部职工思想统一,认识明确,队伍团结,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形成了团结、和谐、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塑造了扶贫部门的新形象。

通过努力,秦州区在全省**、**年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区扶贫办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区部门年终考核前三名的好成绩。

主动作为为群众办实事

除了肩负着全区脱贫攻坚任务外,他还承担着双联帮扶工作任务。区扶贫办不仅是关子镇双联组长单位,而且还是孙家坡村的帮扶联系单位。作为单位一把手,**同志以上率下,主动作为,第一时间深入关子镇,联络对接工作,组织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工作推进会,对“双联”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商讨制定了关子镇“双联”行动工作方案及全面小康计划。同时,多方筹措协调项目资金,推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协调,各联系单位尽力而为、帮扶有序,关子镇党委镇政府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各村积极响应、主动作为,一系列惠民实事得以落实。

在“双联”工作中,**同志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指导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扑下身子沉下心,为联系村孙家坡办实事、解难题。先后帮扶发展果树建园1050亩、建立互助发展资金协会1个,修建了村阵围墙,硬化了村阵地院子,并栽植了绿化树种。修筑便桥1座,新修河堤200米、田间道路3条4公里。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处,解决了全村128户622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巷道硬化3.48公里,协调交通部门硬化通村公路8公里,整合国土、农业等部门项目机修梯田1000亩。通过双联帮扶,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改变了孙家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同志常对扶贫干部讲: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空,脱贫攻坚、为民富民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扶贫人来完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俯首甘为扶贫人,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一名领导,他运筹帷幄,把握大局,精心谋划,全力推进秦州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他访贫问苦、倾心为民,改善帮扶村面貌。尤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不甘落后、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带领全区贫困群众摆脱困境,由于工作成绩表现突出,秦州区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年,他被评为**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年获得秦州区双联先进个人。**年度,他又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了省委的表彰奖励。

言必行,行必果。矢志不移,水滴石穿。**同志用辛勤的汗水和鏖战贫困的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回馈着秦州广大人民群众。

(篇五)

**年4月入驻**街道办事处许土村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和践行党的宗旨,全身心投入到为民谋福利、谋发展的事业中,强化帮扶意识、落实帮扶责任、健全帮扶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落实责任,制定计划

入村后,一方面,及时下组入户,了解村风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另一方面,刻苦专研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将帮村工作与许土村贫困实际相结合,制定了帮扶规划,将精准扶贫工作与至贫原因(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因学等)相结合,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计划。

二、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在对许土村的党建帮扶工作上,一是真蹲实守,协助许土村村支两委抓党建工作;二是争取资金,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帮助制定各种工作制度10余项,强化服务方式、方法、流出,协调到资金**0元,为村支两委购置办公家具设备,加强村委服务窗口建设,促进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效率的提高;三是加强党员教育,打造过硬基层党组织。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组织党员召开专题学习会议、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入户宣讲,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质,有效推进过硬党员队伍、坚强战斗堡垒和廉洁型党组织的建设;四是坚持原则,强化班子建设。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做好指导和监督,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群众信任、文化底蕴高的同志员推选为“两委”成员,为党建工作的创新争优、工作水平的提升及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党建帮扶,新增成员2人,班子得到健全,许土村党建工作更上新的阶梯,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许土村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夯实脱贫发展基础

在许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上,整合资源,帮助协调、争取项目及资金,加强交通、水利、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2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许土村实施了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项目、建成了排洪沟1条、平整生产道路1条,新建了卫生室1所及开挖在建机耕道7条。许土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脱贫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四、实施产业发展帮扶,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一)发挥科技优势,引导产业发展。一是以科技项目实施为抓手,带动产业发展。**年,为许土村争取到科技项目3个,项目资金5万余元。

(二)引荐企业,搭建产业化发展平台。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等问题,引荐养殖企业1家,成功搭建起“公司+农户”合作发展模式,切实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

(三)培养自主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村两委成员组建,贫困户参与,指导组建村社一体经济组织3个(农民合作社2个,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1个),并建立起贫困户(农户)、合作社(公司)、村集体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引导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发展后劲。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后,帮助凝练技和争取专利申报资金,**年截至目前,合作社提交申报《优质生态肉牛养殖饲料配方》、《蔬菜高产种植技术》发明专利两项。通过产业发展帮扶,许土村产业化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生姜种植面积突破1000余亩、精品水果种植面积新增500余亩、中草药种植面积300余亩,新增规模以上鸡养殖户3户,引进实施淡水小龙虾实验养殖项目1个,贫困户产业化发展参与率大幅提高,产业脱贫取得成效。

五、帮助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

通过技能培训、创新帮扶、成果推广扶持等方式,以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培育一批创业致富能手、农业生产能手、技术创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截至目前,组织群众开展了10余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贫困户、致富能人等群众300余人次,成功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为推进自主创业脱贫发展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六、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帮扶,促进精神脱贫

在精神文明建设帮扶上,一是充分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参政议政作用,积极帮助和引导许土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不断健和完善全村规民约等社会管理、民主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管理制,实现党务、村务规范运行。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身先垂范,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等不文明现象,改变村容村貌和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四是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贫困户、老党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积极倡导扶贫济困、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道德风尚。五是发挥科技优势,开展科技宣传,向群众普及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帮助推进文明村寨、村容整洁、文明家庭等创建工作,促进许土精神文明和谐发展。入村以来,指导许土村村支两委制定了《规范整治滥办酒席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村务管理制度10余项、协助组建护林环卫队1只6人、协调建成幸福园1所(并添置了相关设施)、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七、落实扶贫各项政策,实现全面发展

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在精准扶贫工作上,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好教育、医疗、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位的扶贫政策,将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促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发展。

(篇六)

求创新重实干全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

**市**区位于**盆地北部边缘,是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全区贫困人口达2.9万人,其中因病致贫人数达1.3万,需及时医疗救助达6000人左右。如何有效发挥健康扶贫作用,助力贫困患者如期脱贫奔康,成了**区卫计局局长**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年11月全省卫生计生扶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后,**同志作为基层卫计局局长认真贯彻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瞄准贫困群众“看病远、看病贵、乱投医”等突出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带领**区卫计局一班人创新推出健康扶贫家门口诊疗、政策兜底、劳动力恢复、结对帮扶“四大工程”,有效破解了贫困患者“看不上病、看不准病、看不好病、看不起病”等健康扶贫重大难题,在全省率先探索走出了一条健康扶贫的新路子,有力地助推了**区脱贫攻坚事业的顺利开展。其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计委充分肯定,列为全国健康扶贫经典案例,先后在国家卫计委、省委省政府、省卫计委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其经验在新华社内参刊发。健康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为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精准处方——实施家门口诊疗工程

**市**区地处**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地区,属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是典型的财力弱小县区,全区医疗服务能力较其他县区有很大的差距,群众看病就医经常需要跑远路、花时间,耽误了医疗救治的最佳时间和机会。针对以上问题,**同志深思熟虑,通过改善医疗硬件、提升医务人员能力、开展知名专家下基层“三大行动”为突破口,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医难的问题。一是实施医疗硬件提升行动。一年来,**同志多方筹措、积极争取财政资金3000多万元,对全区28个基层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设备进行添置更新,并购置一台医疗巡诊车深入村社巡诊,让贫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得到B超、DR等辅助检查。改善了医疗机构硬件短缺的问题。二是实施医务人员能力提升行动。为加大专业人才招引力度,**同志多次带领相关领导和股室干部到区人社局、区委组织部衔接、商讨人才招引问题,近两年新招的110余名全日制专科生已正式开展工作。为改变全系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同志多次拜访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市级三甲医院领导,最终达成免费对全区350名乡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6-12个月技能培训,目前已有245人完成进修提升。三是实施知名专家下基层行动。为做好省、市医疗机构知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同志积极对接,邀请到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名联挂医院专家常年坐诊区级医院,5家市级三级医疗机构30多名专家每月定期在区内16个乡镇卫生院坐诊,对贫困患者疑难杂症诊断、患者诊疗方案审定、医院规范化建设等给予科学指导,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医疗人才。

对症下药——实施劳动力恢复工程

**区有贫困人口3.1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达1.35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43.55%,需要及时医疗帮扶的达5200人,疾病是贫困人口脱贫最大的“拦路虎”,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就是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同志把问题导向作为健康扶贫基调,把解决因病致贫家庭造血功能弱作为健康扶贫突破口,对有望恢复劳动能力的患病贫困人群,按照“三步走”策略,帮助其恢复“造血”能力,参与产业发展和就业致富,从根本上帮其脱贫奔康。一是精准摸排。由市、区医疗机构医疗专家,组成卫计精准扶贫医疗普查队,深入贫困患者家庭,找准白内障、结核病、假肢安装、髋关节置换、肢体骨折、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等可恢复病种和可恢复人群作为劳动力恢复的首批专项救助项目,现已完成328名患者劳动能力恢复治疗,预计还将对300余名贫困患者实施劳动能力恢复计划。二是因人施策。根据患者病情、各医院专业优势,选定1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实施劳动能力恢复救治。三是有效救治。同医院达成“打捆限费”协议,通过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赔付、民政救助等现有政策分摊救治后,差额费用由财政全额买单。目前,已为劳动力恢复患者支付救治费用517万元,全部实现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通过劳动力恢复工程,贫困患者不但能生活自理,还能从事养猪、养鸡等生产活动,保证了救助对象如期增收脱贫。

雪中送炭——实施医疗政策兜底工程

**市**区生产力水平低,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历来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大多数群众看不起病、有病靠拖、有病靠捱,**同志积极协调人社、民政、财政等部门,多次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支持,通过三项政策解决贫困患者看不起病的问题,最终实现贫困患者区内住院和区外重大疾病定点救治“零支付”目标。一是农合倾斜。多次同人社部门研究,出台5项贫困患者新农合倾斜保障政策,提高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区、乡两级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的同时分别按总费用的90%、70%报销;确因病情需要转区外治疗的报销比例提高10%,重大疾病给予3000元—5000元救助。二是救助配套。统筹民政救助、残联帮助、帮扶部门资助、医院减免等配套帮扶政策,着力向贫困患者倾斜。民政部门对区、乡两级住院患者按总费用17%、10%给以救助,区级医疗机构按住院总费用3%给予减免。门诊费用实行分类分段救助,最高可达2.5万元;帮扶部门按情况给予爱心资助。目前,已为贫困患者配套救助医疗费用365万元。三是全额“兜底”。全区贫困人口参合(保)费用实行财政全额代缴。**年区财政代缴费用达330万元,确保了贫困人口100%参合。截至11月底,各类医疗救助2163万元。

真情流露——实施结对帮扶工程

贫困群众大多缺少文化知识,看病就医时不能正确应对,经常东问问、西看看,甚至误听医托意见,导致盲目就医花冤枉钱。为此,**同志创新提出“三大团队”,全程结对、长效帮扶,为贫困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确保群众疾病诊治更及时,报销流程更便捷,费用支出更节省。一是“1+N”结对帮扶。坚持“亲情帮扶、回乡结对”的原则,安排全区医护人员回户籍所在乡村至少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的“1+N”帮扶模式,一对一开展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一对一开展慢性病科学用药指导,对需要及时医疗救助对象落实一家诊治医院、一名主治医生、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案、一套合理的康复计划、一系列降低费措施的“五个一”帮扶措施。目前,全区贫困家庭医务人员结对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医生服务团队结对。组建由市、区医疗机构专家领衔,涵盖内、外、妇科,3-5人组成的医疗服务团队结对一个贫困村,畅通服务机制,通过上门服务和互留通讯电话,实现贫困群众健康咨询、医疗求助无缝对接和长效服务。三是“一站式”服务团队。“一站式”服务团队由区、乡两级医院新农合经办人员、结对医务人员及经治医生组成,患者治愈出院,只需在新农合报账窗口办理相关手续即可,“一减免、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均由“一站式”服务团队代为办理。截至目前,共为3306余名贫困住院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余名特殊门诊贫困患者报销费用实现了分阶段提前兑付,有效破解了贫困患者资金垫付压力。

在健康扶贫的道路上,**同志在治已病的同时,更加注重贫困患者观念的转变,以贫困群众“看病远、看病贵、无劳力、乱投医”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根源、源头解决贫困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病交加的问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同志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攻坚破难,善于将实际情况与理论相结合。

截至目前,**区健康扶贫共救助贫困患者7305人次,通过新农合、民政救助、扶贫基金等方式支出救助资金3270余万元。贫困患者区内住院和门诊慢病维持救助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28个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率100%,63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非贫困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区内医疗机构分级诊疗覆盖率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

(篇七)

敢担当乐奉献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

——安定区**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男,汉族,1985年11月出生,在职大专学历,**年9月参加工作,**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安定区**镇扶贫工作站站长。

自担任**镇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同志紧盯全镇8个贫困村和7502人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坚持实的工作标准和严的工作要求,扑下身子摸实情,扎下根来“找药方”,弯下腰去“挖穷根”,持续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实绩。

着眼能力提升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始终坚持把提高自身政策理论素质和个人工作能力作为干好扶贫工作的前提,积极参加市区专题培训班,深入研读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文件,吃透政策精神,正确把握职责定位,第一时间进入工作角色,不折不扣地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统筹推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份,他勇挑重担、吃苦耐劳,连续二十多个昼夜奋战在村社第一线,圆满完成了“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观摩接待工作。

着眼对象精准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坚持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深刻理解,认真实践。一是严把扶贫对象进入关。在建档立卡工作中,他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提出了五类农户必须纳入、六类农户不准纳入的“五进六不准”标准,将扶贫对象认定范围具体化。深入全镇21个村逐村指导工作,亲自入户核查贫困户认定是否符合标准,确保全镇建档立卡程序规范、贫困人口认定准确。二是严把扶贫对象退出关。在**年1月脱贫验收和返贫认定工作中,他先后3次亲自撰写培训材料,4次在镇村干部会议上作业务培训,把工作标准、程序、方法给干部讲清楚,让干部把工作任务听明白、落到实处;派出扶贫工作站人员到各村,并自己亲自到重点村指导参与脱贫验收工作,严格审核脱贫验收资料,使全镇**年脱贫人口5**户1632人、**年脱贫人口846户3426人、**年返贫人口8户28人,顺利通过了验收。他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干部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群众的“点赞”。

着眼脱贫难点精准落实扶贫政策

在推动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脱贫中,他充分发挥自身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区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清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到户到人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在项目落实上突出“实”。紧盯制约贫困的三个关键因素和突出问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镇投入资金1643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2555户、通村水泥路7.3公里和通社砂化路102.4公里、动力电改造9个村37个社、贫困户危房改造61户,实现了4个计划脱贫村通村水泥路全覆盖和动力电自然社全覆盖、所有预脱贫户安全饮水和安全住房全覆盖。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坚持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牛羊联动,整合项目资金185万元为185户贫困农户引进基础母羊2055只,落实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28户2912万元,实现了计划脱贫村贫困户畜牧养殖项目扶持全覆盖。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投入资金120万元,新建学校1所、村卫生室7个、文化活动室2个,接通电信宽带8个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所有贫困村互联网全覆盖、计划脱贫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二是在措施办法上突出“新”。按照“一手抓贫困户脱贫,一手抓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思路,新培育种养大户182户、家庭农场5个、专业合作社28个,将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运营、实现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使其成为精准扶贫的有生力量,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建立多种“合作社+贫困户”帮带模式,完善了双联单位金川公司在**镇探索建立的“投母还羔、滚动发展”机制,形成了合作社向农户平价投放、高于市场价回收良种牛的养牛业带动模式,推行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六优先”,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益。**镇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但一直名列全区前茅,而且为全区乃至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探索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着眼精准管理有序推进挂图作战

**把贯彻落实好省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任务,下大力气来抓,用挂图作业的精细化管理,倒逼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抓好大数据平台采录,按照平台建设“八个准”要求,全面准确采集贫困人口数据,及时无误录入平台数据,为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管理提供了依据。挂好村级作战五张图,严格图表质量要求,明确挂图工作责任,并在数据采集、版面制作、数据填写各环节亲自把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挂图任务。填好贫困农户三本账,逐项解读台账填写方法并做好培训,整合多重力量到户填写,做到台账与建档立卡数据、大数据平台对口统一、相互印证。同时,加强培训指导和督促检查,认真完善村级五类工作档案,反映贫困人口管理的进出动态变化,支撑精准管理。在他的精心谋划和全力推动下,**镇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挂图作业成为了全区的样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同志充分发扬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精神,敢想会干,务实创新,在攻坚克难中勇于负责、敢于碰硬,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是能力强、作风硬、敢担当、群众认可的脱贫攻坚“排头兵”。

(篇八)

投身扶贫攻坚彰显青春无悔

立足镇情实际,深入研究“理思路”

**同志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后,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白天下乡回来,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时而摘抄、时而打印,不到半个月时间,有关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和经验竟然积累了厚厚的五、六本,而且每一本都被他翻看的破旧不堪。

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他在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乡调研。

**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就要发挥全体扶贫干部的力量,集合所有扶贫力量。他与镇主要领导协商后,带领全镇干部,深入23个村社,对农村产业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发展愿望、主要致贫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摸底。贫困户的道路、住房、用水、用电、教育、医疗、富民产业……解决贫困户在发展富民产业方面的资金、技术、产销等问题……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致贫原因、农户需求等方面摸清底数,“找准”思路、“精准”施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努力,能人引领带动发展和培育富民产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成了该镇扶贫的两大主动力;“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的扶贫模式也在该镇全面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该镇贫困人口由6570人减至4115人,贫困面下降到11.8%。

立足本职工作,勤于研究“精指导”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站站长,**同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性部署和延展性规划的重要性。在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和录入省上精准扶贫大数据工作中,他通过对照流程、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制作出了《**镇“853”挂图作业分解图》和《**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点》,为全镇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确定了路线图。

在具体工作中,**特别看重让每一个帮扶干部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急先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他将上级政策和该镇实际结合,对驻村干部进行精细化指导,让每位干部把政策吃透把准,更好更准确地开展工作。

三益村是一个地处山坪交界处的行政村,村民收入一直难以有较大提升。该村村主任龚志荣致富不忘家乡,组建了**省跃雅森现代农庄和跃雅森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万余亩荒山进行农业开发。看到这一点,**意识到要将工作方法从“指导”改变到“服务”。政策、技术、人脉和信息……只要是有利于能人引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息,他都积极搜集提供。

现在,该合作社已经吸纳220余群众务工并优先选拔贫困户进农庄务工。农庄通过与村民协商种养殖项目建成后以承包,转让等形式经营,经营收益用于合作社贫困户分红,并已于**年9月中旬将前期收益以每户1000元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能人引领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了干好扶贫工作,**同志毫无怨言地贡献着自己青春和力量。同事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你头上的头发本来就少,这个扶贫站站长当下来,估计就秃了。扶贫工作是艰辛的,而基层扶贫站站长更是艰辛。这种艰辛在同事的玩笑中体现的淋漓精致。

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发展“求实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认为,“鱼”和“渔”是以往大水漫灌扶贫模式和现在精准滴灌扶贫模式最本质的区别。他认为,只有抓好富民增收产业,才能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穷困境。

该镇全镇1588户6570名扶贫对象,大到一个村发展什么产业,小到一户人如何通过富民产业脱贫致富,这是精准扶贫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他通过逐村研究、统筹资源,实现了扶贫措施精准到村到户。

**年,该镇水泉村实施精准扶贫钢架大棚建设示范项目,但由于贫困户地块面积小达不到集中连片项目要求,致使该项目搁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衔接,按照水泉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了调整,并第一时间带领干部深入农户,引导和动员贫困户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经过入户动员,共搭建钢架大棚256座,户均补助1300元,目前每座钢架大棚为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左右。

在**身上,像这样为贫困群众培育扶贫产业而奔波的事迹还有很多。三益村通过跃雅森园区集中流转土地,通过项目补贴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双层钢架大棚92座;大庄村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依托财政厅帮扶的100万元现代肉羊养殖项目,采取分散养殖和寄养相结合,每户发放2只基础母羊的办法,对有圈舍、有能力的群众由企业每户发放基础母羊2只,对没圈舍、没能力的群众将2只羊寄养给企业,企业年底每户分红500元。同时,依托整体村推进项目,实施好万元的养殖项目,重点向贫困户倾斜,通过公开采购,给贫困户每户5只羊,其他户每户3只羊。

电商,是精准扶贫中崛起的新力量。意识到这一点的**,马上将电商和农产品产销问题以及产业培育联系了起来。他根据**县商务局安排,在全镇实施“一镇三村”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让村民们慢慢“触电”。

但是项目的推进在具体实施中却遇到多数农民不会操作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又将所有的帮扶干部召集在一起,通过商量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人包一点,一点育一人,不熟不脱钩”的工作方式,让群众从简单的网上代购农资产品、家电、日用品开始,再到通过网络将农特产品、民俗工艺品销售,逐渐掌握电商的运作。

对很多贫困群众而言,资金是发展产业的拦路虎。所以,**同志尤为重视发放精准扶贫贷款的工作。在确保精准发放贷款的同时,对那些对还贷有顾虑的农户,他抽调业务能力强的扶贫干部入户动员。在他的积极动员下,23个村成立富民产业合作社,帮助有发展意愿和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得到资金支持,为877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4214万元,进一步扶持贫困户发展各项产业,从而实现脱贫。

自从担任了扶贫站站长的职务,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个周末。不是下乡调研,就是研究政策;不是为协调扶贫工作四处奔波,就是解决农户实际问题……。但从来没听到他叫苦或者抱怨。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正是在这个“扶贫站长”岗位上最大的意义和快乐所在!

(篇十)

出好致富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党员,**市**区**镇党委副书记、经济技术开区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年4月担任**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开区农办副主任以来,主要负责整个经开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特别是在**年的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

一、经开区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8户,贫困人口2737人,其中有贫困村1个位于西宁工作办联升村,其余户分布在**镇、西宁工作办的19个普通行政村当中。其中**镇有贫困户832户、2168人,西宁工作办有贫困户166户、569人,贫困村联升村计划2018年脱贫摘帽。截至**年底全区已完成脱贫困难群众551户,1555人,尚有447户,1182人困难群众还未脱贫;2017年全区脱贫攻坚任务405人(其中**镇脱贫320人,西宁工作办脱贫85人)。

二、精准识别,出好组合拳助推脱贫攻坚

**年4月该同志任**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办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和**镇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任职以来,一是组织全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实现了从粗到精的转变,通过建档立卡再次“甄别”活动,组织乡处办对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全面的甄别核查,剔除不符合条件和新增困难群众100余人,实现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员精准。二是由于**经开区行政身份限制,部分业务部门设置不齐全,部分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地滞后;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了解和学习脱贫攻坚相关各类政策,积极联系我区相关业务部学习研究制定富有经开区特色的脱贫攻坚政策地。通过委属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经开区脱贫政策实现了从少到全的转变,各业务部门均出台了针对性强、可操作强的配套政策。如民政与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政策兜底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55.6%,提供340个的针对全区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和五个班350人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通过“走基层,送温暖”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棉被和大衣;交运部门加大贫困村和其他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扩建道路18.3公里,(特别是联升村到纵二路的致富路修建工程);党群部落实了“五个一”帮扶力量并对委属各部门都结对帮扶有脱贫任务的贫困村,并完成了村级征地建设别的是贫困村联升村办公室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局完成了我区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杂费”的全部减免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保入院报销比例达到90%。财政局完成了全区贫困人口199户,400余万小额金融扶贫贷款,推动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脱贫解困。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完成了938人脱贫攻坚任务。

三、找准路子,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西宁工作办联升村是开发区唯一的贫困村,该村拟定2018年脱贫摘帽,怎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让贫困村脱贫摘帽,摆在了他的眼前。**同志多次到该村现场实地考察,通过与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座谈了解困难群众主要致贫原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年的7月骄阳似火,35度的高温和酷暑炙烤着大地,他组织西宁工作办、联升村第一书记在田间小道规划了联升村水系的整治方案,并督导相关部门及时落实了整治行动,通过联升村的水系整治,现联升水环境得到了大力的提升,以前的黑臭水体再也没有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多次与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召开联席会,研究贫困村产业发展如何找出路;最后大家研究决定发展集体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川椒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20余万元整理贫困村土地100余亩用于发展川椒,现联升村川椒长势喜人,一片片火红的辣椒挂满地头,群众见了是嬉笑颜开,预计联升村今年可以实现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全村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发展川椒预计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实行了贫困户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篇十)

勇担当讲奉献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严把政策找准贫困对象

**乡地处**西南方向,属偏远乡镇,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全乡6个行政村1**余人中,有4个省定贫困村贫困人口1159人,占总人口9.6%以上,**年2月刚上任党委书记,她就立志改变该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后,**同志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党委书记的重要职责,明确把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推动落实。她认真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她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召开贫困户座谈交流会,广泛宣讲脱贫政策,全面了解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逐一细化帮扶措施,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引导贫困户落实脱贫措施。她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牵头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细化到分管领导、细化到村、细化到责任人、细化到贫困户,列出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在贫困户识别、复核工作中,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她带头,深入各村社农户家中查看房屋、核实收入,把关评议,足迹遍布了全乡6个村,通过比对,原下达的2063个贫困人口中有不符合政策的对象,及时召开群众会公开评议出365户1159人,清退了904人,经过公示群众无异议。

心系脱贫时刻关爱贫困群众

作为党委书记,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她常说要让最困难的群众优先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年8月的一天,在查看中心村土地整理现场时,她了解到该村贫困学生邓肖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庭贫困无钱上学,听到这个消息,她立即到邓肖家中看望,鼓励邓肖要保持信心,乐观生活,并将邓肖家确定为个人帮扶联系对象,对其资助了4000元钱,在空闲时经常关心邓肖的学习情况,在她的帮助下,邓肖顺利考上了大学。

攻坚破难,加快发展早脱贫

面对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她带领党委一班人抢抓扶贫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近几年来,**乡建成了**—天宫快速通道,完成村道建设40公里,完成了4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了200余户C、D级危房维修加固工程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全乡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全面提升了**的交通通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精准脱贫重在思路清晰,措施精准,规划到位。**同志始终围绕贫困户“一超一有一无”减贫目标和贫困村“一低七有”脱贫摘帽标准定规划、明措施,确保精准脱贫不离心、不偏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她转变“抓扶贫就是给资金”的观念,瞄准致贫根源,更加注重源头治贫,坚持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路子,扎实抓好小微园区建设,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和持续发展。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她创新探索建立了“支部+专合社+产业周转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在天**楼村和**连山寺村等村建成3个小微园区,种植油用牡丹350亩,韩国辣椒海椒200亩,订单蔬菜300亩,肉牛养殖200余头,带动贫困户300余人积极参与,每年人均持续增收600余元。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同志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攻坚破难,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取得了阶段工作实绩,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篇十一)

**村脱贫路上的“急先锋”

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却坚守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默默付出,坚定无私地践行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就是屈毅,一名普通农村党员,又是**镇**村支书。

画面中的这个人正是屈毅,此时的他正在走家串户了解贫困户们红心柚的种植情况。据悉,红心柚是**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的重要产业之一。

但红心柚的发展并不是一番风顺,在屈毅引进红心柚时,许多来考察的专家认为**村不适合红心柚的种植。但屈毅的不甘心,成就红心柚在**村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红心柚正适合**村的海拔高度。通过一年的培育,红心柚现已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在**村除了红心柚精品水果产业,还有村社合一的灰鹅养殖业。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屈毅深切体会到,要想改变**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找准致富路子。要想富,先修路。脱贫攻坚,交通优先。目前,已完成**村串户路硬化2.5公里,通村通组路硬化3.3公里,协调实施乡村公路提等改造柏油路5.3公里。路修通了,也有村集体经济了。但是屈毅觉得距离**村脱贫还远远不够,群众要富,人居环境也要美。屈毅抓住“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机会,实施路灯亮化工程,安装太阳灯路灯49灯,庭院硬化25户。村庄环境美了,群众幸福指数也提升了。屈毅一心为民,不务空名的工作态度同事们都看在眼里。

对于**村未来的发展,屈毅也是侃侃而谈,满怀信心,积极在**村脱贫路上做实事。

(篇十二)

仰头愿做领头羊,俯首甘为孺子牛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一句童叟皆知的民谚,它用通俗幽默的话语道出了为政之根本就是为民。但有一个人不仅一心为民做主,还带着全村人一起种“红薯”,不过此“红薯”非彼红薯。他就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街道办**村副支书**同志。

在岗尽本职,仰头愿做领头羊。

说起**村脱贫的故事,**无比感叹地说道:“我们村的底子实在太‘薄’了。”

**村位于**街道办西北面,耕地面积1884亩,荒山4900亩,山地多耕地少,产业基础薄弱,这里的农民世世代代靠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为生。以往的**村因交通差、坡地多、观念旧等主客观因素,除了种植传统的玉米、稻谷外,一直没发展起效益农业。生活在海拔1400米到**米绵阳大山的村民也从未想过在家门前就有钱赚。“贫困地区的农民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加上耕地少,很难脱贫。”**分析**村的致贫因素,他认为贫困农户既无技术,又缺资金,靠单打独斗很难脱贫,“要致富,必须抱团发展。”**补充说道。

**年以来,**街道办事处大力扶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抓住这一机会,带领当地群众种下了适宜当地发展且高收益的猕猴桃。他不仅为村里发展选好了产业,也为群众收益算好了经济账,流转土地是600元一亩,上班是70元一天,比种玉米强好几倍。“逼着群众干,不如做给群众看”,这是**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何种产业,**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先自己干,让群众看见效益后带动群众一起干。

如今的**村,在**的带动下,种养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截止目前,**村实现了猕猴桃种植500亩、竹荪种植10万坪,30多户群众养起了**牛。在**年短短一年的时间,全村有51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发展养殖的村民陈忠友谈到:“从**年开始,村干部带动我们搞养殖喂牛,第一年我们才养3头牛,第一年的收入达到2万多点,到**年,收入是3万左右,经过发展**年就达到6头牛,基本上每年不会少下3万的收入,现在一头牛能管一万元左右,8头牛大概是8万左右吧,在农村来说,按农村的发展养牛基本还是可以的”。竹荪种植户也高兴的谈起了近年来的收入:“我们一瓶(竹荪)收入有7块钱,我们两个人种得有3万瓶,大概一年能挣十几万,我们就靠这个生活。”

**支书是**村脱贫攻坚“领头羊”,这样的村支书是**自治县每个贫困村的“标配”。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立足村级发展实际,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带领广大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他们是老百姓最信任的人,是脱贫攻坚道路上最离不开的人。

离职不离岗,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1996年起,**就开始担任原二坝村村长、支书职务;**年二坝与**村合并,他再次当选为**村副主任、副支书。21年里,他先后历经七次村级组织换届,几乎每次都是满票当选,深受村民信任。

如果要用一句是向大家介绍王支书的话,我想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当益壮是他的代名词,宝刀未老是他的形象牌,虽已60多岁,但王支书却有一颗不服老的心。若是能作诗的话,他也会学着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吧!

2017年7月5日,安顺市委宣传部以“喜迎党的十九大·脱贫攻坚大比武”为主题的采访活动第一站来到了**自治县**街道办事处**村,记者刚下车看到的就是村党支部副书记**正带领群众给猕猴桃施肥。已是60多岁的**干起活来依旧毫不含糊,干劲十足。**高兴的说到:“我们栽的总共有500多亩,现在已经全部成活,今天我带领40多户贫困户给猕猴桃施肥。”

从1996年任村干部以来,村级产业发展、早日让群众脱贫致富就一直是**心头事。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建成给贫困户带来了较大的收益,参加务工的贫困户每天在合作社可以领到70元报酬,预计每户可以增收6000到8000元,年人均可增收1500元到**元,农户发展积极性很高。经济的增收让贫困户喜笑颜开,可他们不曾注意到王支书的头上已经渐现花白。如今,老支书在他们心中依旧是当年带领他们风风火火搞发展的王支书,依旧是那个满脸笑容、只做少说的王支书。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提到“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台词,叫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共产党干部的境界和责任感,总不能连一个封建社会的七品官还不如。王支书,无论是“领头羊”的冲劲,还是“孺子牛”的默默奉献,你都无愧于模仿党员的称号。

(篇十三)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记**自治县**街道办角寨村养牛大户**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发布时间:2017年**月24日【字体:大中小】在**自治县**街道办事处角寨村,提起**,四村八寨都竖起大拇指。这位身材不高、皮肤黧黑、眼睛不大却透着精明的汉子,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经过两年的打拼,从一位贫困户变成致富带头人,附近部分未脱贫的村民已跟着他搞起了养殖和种植业。

**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有着和别人不同的经历。早年他与妻子孩子一直在外省打拼,每月微薄的工资还是无法满足生活所需,发财的梦想几经破灭,靠在外打工根本无法实现。远在家乡的亲人经常告诉他,当地政府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寨上好多村民因养殖走上了致富路。经过思前想后,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省外的工作,回到家乡寻找发财致富之路。

角寨村位于**自治县**街道办事处,距离**县城有11公里,是一个布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民族村寨。全村有5个自然村寨,531户2585人,现有贫困户144户431人。这个村因位于连绵百里的冒寨林场,被誉为**的“森林之村”,是发展养殖的天然场所。

由于村子地理环境特殊,森林植被好,这几年,当地村民在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从事养殖业挣了钱。**看在眼里,听在心中,尤其是近年来,牛的价格一路飙升,养牛的利润空间很大,于是决定建养殖场。**把想发展养牛的事告诉村委会和街道办,得到了街道办、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一个小的养牛场很快就建起来了。凭着他的精明和执着,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确实挣了点钱,也算小富了。

在他家的院子里,**说,在**年,怀揣着打工发财的梦想,跟着打工大军到了浙江富阳,在这里找到了一份给建筑工地挑砂的工作,又苦又累,而且一到发工资,也没有几个钱。在外省的13年里,前后换了好几个工作,但还是挣不到钱。

“最近两年,家里人经常来电话告诉我,说村里办起了合作社,搞起了养殖场,好多人家都入股合作社赚了钱,从那时起,我就有回乡发展的念头,在**年底就辞去省外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如是说。

“说实在的,当时我回来心里也没有底,”**说,因为这十几年在外省打工根本就没有挣到钱,回到家后基本上是身无分文,去搞养殖,钱从哪来,家乡的老房子破烂不堪,又无法去银行做抵押贷款。当村委会知道这事后,就向街道办反映,没过几天,政府帮助解决了首批买牛的2万元钱,同时还给我家解决了3万元的危房补助款。

**年2月,**修好500平米的圈舍,购进3头“**牛”进行试养。

**说,这养牛致富的路子选对了,但问题出来了:养牛要懂得预防牛生病,如何搭配饲料,什么酒糟育肥啦,什么微生物发酵啦,什么纤维、氨基酸、蛋白质的比例啦,黄牛适合生长的温度等这些知识如何来解决。此时,**就买书来自学养牛知识,还走出去到育肥牛成功的地方参观考察请教,学会了养牛常见的疾病和预防知识。

养牛离不开包谷草、玉米和酒糟等饲料。因为刚起步,又没有很多的钱去买饲料,**就想到上山去割野草来喂,虽然长得慢一些,但为他节约了不少钱。同时,为了解决养牛带来的污染,他就与村子里没有养牛村民协调,用他们家的玉米桔和养牛场的牛粪交换,既解决了牛的草料问题,又处理了牛粪。

现在,养殖场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由创业之初的3头发展到7头,闲时又去周边跑点运输,每年他家的纯收入达6万元左右。

**成功了,从当初的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今年又盖起了200多平米的三层洋房。他不仅创造了财富,更主要的是为当地贫困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将与周围农户一起共同致富。

(篇十四)

怀抱热情肩挑责任

曾经,我以为最宽广的,是蓝天,因为它一碧万顷无边无际;曾经,我以为最高大的,是山峰,因为它巍然矗立不可动摇;曾经,我以为最深邃的,是大海,因为它汪洋恣肆引人遐思。后来,我才明白,世间最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最高大的,是心灵的崇高;最深邃的,是无私的奉献。

今天我所讲述的人物是一位高龄的年轻人,谷目村支书**。为什么说他既高龄又年轻呢!因为他本是快接近60岁的老年人了,但是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年轻人,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超出了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劳动范畴。无论是天气炎热还是雨天都坚持挨家挨户的走访,谷目有9个村民组,村落分散。走访量大。每天步行2公里坚持到岗。做不完的资料,有时一忙起来就是晚上八、九点。还要步行到家。可想而知那种疲惫不堪是一个老年人所经受得住的吗?有着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说服能力带领所有村干部、驻村干部坚持走访,最后顺利完成了谷目村的走访摸底情况,然后多方反映,联系上级有关部门,使得谷目村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得到安全住房保障和就业保障。

在村委工作,我看到他带领其他村干部以一种即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的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据本村村民反映本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杨支书多次联系水利部门,目前已引起水利部门的重视,有望在今年年内实施饮水项目。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对工作的热爱、负责。怎能做到甘于忙碌和繁琐,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民?如果没有崇高的心灵,怎能践行三严三实,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又怎能守得住平凡,真正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扶贫期间杨支书利用区扶贫办项目投资1000万元因地制宜引进精品水果种植1000亩,推进精准扶贫中的产业帮扶,结合本村精准扶贫大扶贫大数据的发展及精准扶贫大比武的要求,抓好谷目村基础建设及产业的发展,实现贫困户增收、使贫困户早日脱贫、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及幸福感、提前过上小康生活。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工作者,今年年初,我光荣的走上了这个岗位,那一刻,我知道我选择了平凡,做一个平凡的人、那一刻,我知道我选择了为民,选择了无私奉献。

6个月的时光飞逝而过,坚持到现在我很感谢谷目村所以村干部,把我当做家人一样教育,重视。是他们的虚心教导才有了现在的从容成熟的我。是他们用行动影响我并启发我在工作要肯勤劳肯学习、不怕苦、不怕艰辛、不管扶贫道路有多难走,扶贫任务有多重。克服一切难题把政策落实好完成精准扶贫这一重任。我也越来越明白“爱岗敬业,不畏辛劳,踏实奉献”。这是每一个村干部心中的铮铮誓言。

我的青春因为爱岗和奉献而意义非凡,我的人生因为践行誓言而丰富多彩。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无比的激动。无比的骄傲、因为这正是我一个平凡人想做的事,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无数个奋斗的身影,无数个感动而无奈的画面。

忘不了的画面太多太多,忘不了刁蛮不讲理的村民,他们有的恶语相向,有的无理取闹,但是无论何时,他们都将委屈吞进肚子,耐心讲解之间的误解。用巧妙的语言表达与技巧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这一群人都立足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一颗默默的心,有的只是为村民做实事的心,做到公平公正,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到村到户落实政策。让村名不质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0f0e30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9.html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材料范文大全(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