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0-05-12 23:00: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铁杵成针》精品教案

一、导入新课

1.诵读李白诗词

预设: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人物解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一起走进课文《铁杵成针》。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听读文章,解决生字问题,规范断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根据课本上的读音和注释,自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把课文读两遍。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3.听老师范读

预设: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正音: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读一遍朗读,分别对同学的断句提出评价。

注意:读古文语速要慢,把握好停顿和语调,把文章读熟。

、感知课文,想象情节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读一读他们的做法,并尝试表演读。

预设:李白、老媪

2.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读一遍朗读,分别对同学的断句提出评价。

预设:读古文语速要慢,把握好停顿和语调,把文章读熟。

3.疏通全文,理解大意。

(1)边读边看注释,把课文读懂。

(2)合作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3)不懂的地方组内交流。

4.试着借助注释,说说句子的含义。

(1)字词注释: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2)解释句意: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带着问题读课文:

问题:

(1)文中的李白为什么弃去?

(2)李白在途中遇到了什么?

(3)李白“感其意”的“意”是什么?

6.句意理解:

(1)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说句意:磨针溪,坐落在眉州的象牙山下。

预设: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磨针溪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说句意: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提问:你觉得学习时的李白是怎样的?

预设:我觉得他可能很淘气。

(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说句意: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说句意的环节。

提问:同学们李白在山下磨针溪遇到了一个“老媪”,他看到了什么?

预设:老奶奶要将铁杵磨成针

你怎样想这件事情呢?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提问:

太白感的什么“意”呢

他为什么“还”呢?猜想读音。

他会怎样“学习”到卒业呢

合作交流,感知坚持。

课堂展示。

1.李白在山上学习时,没有学成就放弃了,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讲给大家说。

2.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3.交流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

预设:

(1)借助课后注释。

(2)反复认真阅读。

(3)研究交流道理。

4.练讲故事:

不看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花说一说故事的内容,讲这个故事给同学听。

要求:

(1)故事的内容要符合原文的意思。

(2)不要遗漏故事情节。

(3)可以添加自己的合理想象。

(4)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语调。

(5)讲的故事要流利完整。

5.排练课本剧《铁杵成针》:一个放弃学业的小男孩在磨针溪边遇到了一个老奶奶……

、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

逢 卒

2.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利用形近字识字法,认识这两个生字。

、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的道理说给家人,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2ae855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9.html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