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及相关试题

发布时间:2020-0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及相关试题
地球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表面积:5.1亿Km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Km平均半径:6371Km (2 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
(1 地轴: 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 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② 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E表示;西经度0向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③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④ 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⑤ 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 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短成点;③
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30S=30N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4纬度
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② 赤道为0纬线,自赤道开始向南、北各划分为90,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北纬度的度数越往北越大,北极点为90N,南纬度的度数越往南越大,南极点为90S 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⑤ 南、北回归线及南、半极圈:2326N2326S6634N6634S (5.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①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L=111千米×纬度差(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1110千米) 距离的计算
A.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故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1千米×相隔经度数。 B.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S=111千米×相隔经度数×COSα(α表示该点的纬度)

1
线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①.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A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图中I点到J点) B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图中的K点到H点)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选择劣弧路线部分即可(如I点到H点——先往南,后往北)
②.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若同在北半球,则先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CD b.若同在南半球,则先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GF c.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HC B、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若同在北半球,则先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DC b.若同在南半球,则先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FG
c.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 CH
7.移动后,出发点与终点的位置问题
解题关键点——纬度越高,相邻的两根经线之间的纬线距离越短。 A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
1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超过100千米;(出发点以西) 2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小于100千米;(出发点以东) 3A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刚好等于100千米;(出发点)
4A地位于南半球,除南极点以外的任何位置结果均相同。(出发点以东)
点, 附:两地间最近航线问题

1)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经过北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经过南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要讨论经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根据劣弧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果过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正北,后向正南;反之则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2)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
,

2

地球与地图知识模块复习
(一)地图知识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 B.< C.> D.=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3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4)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b.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注意: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通过识坡线区别山地和盆地。 c.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似马鞍
d.山谷和山脊:等高线弯曲时,高为谷,凸低为脊 e. 陡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n-1d≤ΔH<(n+1d (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例:如图所示
崖顶的海拔:250 H < 300 崖底的海拔: 100 < H 150 陡崖的相对高度: 100 H < 200 2、地形剖面图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步骤简介
A.确定水平和垂直比例尺

B.确定基线高程

C.作基线的平行线

D.量出交点的距离并标出并做基线垂线。

E.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



2)地形剖面图判读方法:
a.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b.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c.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4

例如:读沿我国北回归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 1)下列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的水能、铁矿及太阳能资源丰富 两处是我国重要的油菜、天然橡胶、 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Cc所在的山脉蕴藏丰富的金、铜等金属矿 Db处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修建的穿过该剖面的 线 ②南昆线 ③京九线 ④京广线 A.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水电站建设
大坝:选址在峡谷处。水库:选址在盆地处。
关键点:大坝建设后,应和有关等高线形成闭合的区域作为库区范围。
1、下图中干流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上流段四大支流画法错误的 是: 理由
3、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的坝址;AB两个村庄需要搬迁的 (2交通干线的建设
一般要求与等高线平行(好处:坡度缓,工程难度小,而且安全)
3)与河流的关系 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形处,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 4)通视情况 人的视线为一直线,要求在视线以上无地形障碍。
方法: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剖面线,先作地势高低起伏的简单判断,再以地
形剖面图示意,可作精确判断。
例如:EFG三个地点中,能目 测到公路上经过H___
Bab线 处车辆的

4、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上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上褐色、浅褐色、浅绿 色,海洋部分按深度的增加由浅到深的蓝色。 课后训练:
1.若下列四幅地图图幅面积相同,那么比例尺最大的是 A.亚洲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江苏省政区图 D.学校平面图 读下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2-4题:
色、绿
5

2.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关于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
4.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 D、丙丁甲乙
5.读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 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 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该图是我国某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 6.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读下面“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8-9小题。

8.图中abcd四点中,可能形成小溪的是: Aa Bb Cc Dd 9.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对应的点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的类型及其判断——两个条件:在大气层之外、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不一定是圆的) 2.天体系统的判别方法、划分以及层次性(从低到高)

6 A.

3. 能够熟练画出太阳系模式图; 4.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含义、能量来源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含义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光球层)和耀斑(色球层)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11 注意:1)太阳黑子周期是十一年,与地震、气候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能说地震就是由太阳黑子引起的; 2)耀斑影响大气层中的电离层扰动,从而影响了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讯。周期也是十一年;黑子和耀斑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注意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4.太阳大气层结构、理解太阳活动的整体性(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5.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气候或者天气因素,参考三维设计,说明中国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参考三维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 参照三维设计p10表格复习地球自转公转的一般特点;(重点是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2. 地球自转判定图:侧视图、俯视图、局部图共三幅,参考三维设计; 3. 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年和回归年的时间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4. 课本P141.16地球自转线速度;注意不同半球度数相同的纬线自转线速度相同,具有对称性,如南北纬30度都是837km/h;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记住几个数字:1670km/h,1447km/h,837km/h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和什么有关?_维度和海拔高度(参照三维设计 5. 北半球冬半年为什么少于夏半年(15页思考题,北极的极昼天数长于还是短于南极? 6. P15页按照下列要求画出二分二至图: 1 二分二至图(标出赤道、黄道面、公转方向、连接地心和日新,画出晨昏线),判读方法是什么; 2.二分二之日图的判读:用连线法判断冬夏至日的位置; 2.根据地球公转判读春秋分日的位置;
3.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1月份至12月份的位置,然后标出远日点和近日点;最后连接两点,判断1月至7,7月到次年1月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特点;
4.判断黄道平面赤道平面的交线和太阳光线的关系;
7.黄赤交角:一轴两面三角度,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仅作了解)
8.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如何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反正法:如果没有了黄赤交角,太阳将会永远直射赤道,就没有了直射点的移动,也没有了四季)——画图说明;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移动规律图) 9. 理解记忆黄赤交角的影响(p11三维设计)
第二课时 昼夜交替
1. 晨昏线的特征:a. 晨昏线是大圆,平分地球,同时也平分赤道;b. 太阳光线和晨昏线永远垂直; c. 晨昏线在二分日和经线圈重合,和纬线圈垂直;二至日时,晨昏线和南北极圈相切;一年中除了二分日二至日外的其他时候晨昏线和经线圈相交,和极圈以内的一条纬线圈重合(用图表示出晨昏线的特征)d.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 晨昏线的判读:侧视图、俯视图、局部图、地球展开图;
第三课时 时区、区时、地方时

7

1.
熟练画出经纬线图,特别是经线图。经纬线知识点补充: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含义。各自特性:经线指示正南正北,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纬线指示正东正西,同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纬度:连接地表上任意一地和地心的直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纬度;180度经线以西是东经,以东是西经,两边经度数值是大值;0°经线以西是西经以东是东经,两边经度是小数值;东西半球的界线:W20°至E160°是东半球,另一半伟西半球; 2. 时差产生的原因(用图表示),例如洛阳市和乌鲁木齐为什么地方时不同; 3. 画时区图,中央经线和时区的关系;
4. 区时、地方时的区别,如何计算?(1.原则:时间东早西晚,时间计算是东加西减;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1度的经度差等于4分钟的时间差 2.四个例题 3.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时差 时差计算:同为东时区,同位西时区时时差相减,一地位于东时区,一地位于西时区时差相加——一定要画图表示 5. 能够熟练画出时区图_带状图,饼状图(重要注意西经度数自西向东减小,东经度数自西向东增大。 6. 日界线知识:——参考三维设计知识点
1.人为日界线:记住为什么不和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含义? 0时经线在哪儿(演示)——画出侧视图、俯视图(已经在课堂上画的不用再画了) 2. 今天和昨天——日界线是日期分界线
参考三维设计——画图(重在画图,其次要在图附近加上注释)——时区式的带状图和地球的俯视图标出两条日界线和昨天今天的范围;
第四课时 地转偏向力
1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的判读(标准:见书上p18 方法:面向物体运动方向)——画图(两幅图:第一个参照三维设计,第二个图为越过赤道的物体运动 2 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状况:,北半球向右偏,河流流向有向右岸偏转的趋势,所以V
>V ,左岸淤积、右岸冲刷; 3. 台风——北半球做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偏转,赤道没有偏转,所以在赤道地区没有台风或者飓风现象,台风(太平洋西岸地区叫做台风)飓风(在大西洋地区,尤其是墨西哥湾地区)往往发源于低纬地区然后向北移动,风力逐渐增强,到中低纬地区形成强大的台风或者飓风。
第五课时 昼夜长短变化
4.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原因(直接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根本原因:地球公转)影响?如何表示? 5. p19活动题 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的比较;
6.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注意务必画图并由图得出相应结论; 7. 昼长、夜长的计算:两种方法:1.数经度差;2. 由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和夜长;
第六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四季、五带
8.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9.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画图得出结论;
1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冬至日、二分日)注意务必画图并由图得出相应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以及应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能热水器支架的安放,楼间距的计算; 11. 同一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北半球、南半球、赤道上。例如孟津县一年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2.
正午太阳高度的基本计算方法——公式、计算原则(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经度同在一个半球,纬度差相减;一个北半球,一个南半球,计算纬差要相加) 13. 四季五代产生的原因,黄赤交角对五带、四季的影响;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8

1. 地震波的性质和特点(纵波和横波) 2. 地球的两个分界面以及划分依据;
3. 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把外部圈层和内部画在一个图上(记忆各深度 4. 外部各圈层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5.能够描述图1.25中纵波和横波随深度的变化以及所形成的分界面。



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N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或1/ N)倍。
2
23、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2.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3.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如图所示: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ef4a8a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e.html

《(完整版)高中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及相关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