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发布时间:2018-07-02 04:42: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弟子神秀所要表达的含义是:心灵是神圣的,不可有丝毫的私心杂念,要时时刻刻地发现检讨自己。慧能的意思是:大脑的功能不是理想的东西,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所能想的,能感受到的都是正常的反应,有些是痛苦的,但绝不能像尘埃那样去扫掸。企图去扫的结果必然是失望以及绝望。

神秀的诗身如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时惹尘埃 ,是说修行要时刻自省,时刻摒除心中的杂念。慧能则是讲万事皆空,不住于法,所谓一事无成,万法俱了,就是这个意思,他是禅宗六祖,主张顿悟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这首《见性偈》,在浩瀚的禅宗诗偈中,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了。这是 慧能顿悟说的集中体现,顿悟成佛,突然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六祖慧能倡导的生活禅”——在生活中修禅,在修禅中生活。六祖做为不识一字的樵夫,得以顿悟成为禅宗之宗师。看来知识多寡与佛性开悟并无多大关系,反而知识往往还会影响灵性,谦卑的人一般才容易接纳无上的法门。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这是神秀渐悟观,他认为必须通过长期修行才能逐步掌握佛法而觉悟成佛。 慧能神秀均是绝代宗师,顿悟渐悟尽显禅门风流。心平何劳持戒,根直何须参禅,人生的结局和结果如何并不重要,而其生命的过程中人们所持的心态十分重要。

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 又传 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禅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 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 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慧能称为六祖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与我们一直以来对相濡以沫的理解相反,整句话的重点在于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意是指: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真正体现了庄子的豁达思想。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相濡以沫长久以来当做了爱情美好的代名词,人们总是只看见了美好的开头,广为赞扬逆境中的互助,却很少有人看完故事后面。两条鱼最终也各自东西,它们相别于江湖,一条鱼是否还怀念另一条,已经无从考证。它们是不是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时候,困在车辙里面。

不知道故事后面的,或者说,不愿意读故事后面的,都只是对美好的向往罢了。善良的人。

看来庄子并不喜欢相濡以沫,相濡以沫不过是特殊场景下的特殊事件。 注意 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长久以来,相濡以沫已是美好爱情的代名词。“相濡以沫”也演化成了专门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相依为命和相互救助的夫妻。而“相忘于江湖”则被人用来对不能长相守的爱情放弃一个借口,还冠以“坦荡、淡泊”的境界,美言之能够忘记,能够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要正确的理解“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首先要了解庄子其人,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再者要通读全文,不能断章取义。

庄子是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他的所有著作都没有阐述过爱情,他要阐述的是如何活得更好,更自由,怎样是真实的活。

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

无论是从庄子的哲学思想还是原文的阐述,都体现了庄子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庄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而为自由,人须遵从自然,不为名利所累,提倡无为而作。一个不如的转折,表达了他在名、利、情与自由矛盾时的取舍态度。体现了他对生命本源的认识,生命是真实,质朴的,生命的本源是生,如果生都不够,无从谈及其它。

庄子的这种思想,在他其它论述中多次提及。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在《秋水》篇神龟“死为留骨而贵”还是“生而曳尾涂中”的设问中,都很好的表达了他对生命的遵命,对自由的向往。名利于他乃身外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体现了庄子的实用主义,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思想。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虚伪地要追求高尚的英雄主义。

据记载,战国时期,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了。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如果只能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话,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泪,领取休书。不久,就嫁给阔佬,然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追求江湖中的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的爱为何不能存在于江湖中?为何一定要非此即彼呢?我们不要相忘于江湖,要相望于江湖,相思于江湖,要相濡以沫在江湖。这才是完整的人生,才是丰盛的人生。

相濡以沫的表达形式和内涵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相濡以沫更深层的应该体现在双方思想上的相濡以沫,互相鼓励,互相期待,互相守望。克服眼前的困难,坚守双方的期盼,会有拥有江湖的那一日。

如果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一定只能选择一种,那我选择相濡以沫,我选择有真爱的生活。

通过这段时间的选修课程学会了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了解了更多唐代诗歌文化,发掘了唐代诗歌的深层美感。以下就是我对唐代诗歌的赏析:

唐代的诗歌风格鲜明独特。社会由盛到衰的大转变,也决定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人的个人境遇及生活仕途的多变。张九龄由位极人臣到被贬流放,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王勃等人的怀才不遇,等等,这也决定了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的多样性。而唐代诗人又生活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受同一种社会教育、文化的熏陶,风格相似的诗人就形成了流派。

唐代诗歌按流派风格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民生诗、宫廷诗等体裁。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浩然、王维、等。其次是边塞诗,唐代的边塞诗是纵贯初、盛、中、晚整个过程的。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从亲历的见闻和经验来进行边塞诗创作,另一些诗人则利用间接的材料,用一些乐府旧题进行旧调翻新的创作,这类乐府诗题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也各不相同。唐朝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等。唐朝民生诗主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的不平与黑暗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唐朝民生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白居易、戴叔伦等。唐朝的宫怨诗抒情主人公是女性,又叫闺怨诗、思妇诗,思征夫词,怨商人语。感情多为闲愁,也有对游子的思念。唐朝宫怨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杜牧、李商隐等。

当然提到唐朝诗歌肯定不能忘了诗歌界的泰斗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李白是我国诗坛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人性格豪迈,蔑视权贵,诗歌风格雄见奔放,飘逸不群,想 象丰富奇 特,色 彩,语 然。其 相结合的风格,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我国历代史坛影响深远。他的诗深刻尖锐地揭露朝廷黑暗和统治者的荒淫,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痛苦,表现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刚正不屈的斗争精神。充满火一样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主观感情强烈,个性特征鲜明,想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往往给人开阔壮美的意境,给人一种积极奋进的勇气,也给人激动心胸的鼓舞。广泛采用民间神话传说,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诗歌洋溢着浓厚的浪漫情调,构成奇幻无穷、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冲口而出,真率自然。天然、天成。清新飘逸。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艺术上,他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中唐以后的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却受他的影响。他的诗真实反映人民疾苦,表达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揭露批判统治集团的腐败、昏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描写和表现个人亲情以及朋友情谊,往往和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紧紧结合在一起;描写祖国河山和自然景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一些寄情写景诗,有的渗透着诗人的爱国之情,是内在情感的折射。语言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善于学习前人和民间语言而锤炼出优美的诗歌语言。自然而平易。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和提炼典型事件,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现实,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质;善于把个人和家庭的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现实而深刻;在描写事物时体察事物特征非常细微,能鲜明地展示事物特征。沉郁顿挫。

总之,唐代诗歌不同的流派风格斗妍争奇,百花齐放,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唐代诗歌的风格对唐朝及其以后历代诗歌发展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一直到今日,我们还从这伟大的文化中汲取着营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诗歌风格有着不可名状的巨大的力量和永恒的艺术魅力,至今一些诗篇仍为妇孺老幼传诵。倘使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0edb2fc5da50e2524d7f8f.html

《国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