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师生收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 2)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说出来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谈

1

师:老师也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旅游途中拍下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想看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这是峰峦雄伟的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称。
这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
这是重庆酉阳的桃花源,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得名,
这是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这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这是三亚的天涯海角,蓝天、白云、大海、沙滩,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云南的大理古城
这是苍山脚下的洱海,旁边这位是洱海里驯养鸬鹚的白族老人,
这是云南的石林,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卡斯特地质风貌的奇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这是美丽的玉龙雪山及山脚下的蓝月湖。
这是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这是武汉的黄鹤楼,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2

广陵》
这是江西九江的庐山瀑布,看到这个画面,你会想到什么?()看来你们跟老师的心意是相通的,老师当年站在这个地方,也是情不自禁的吟诵这首诗。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齐读。老师希望你们有机会多出去走走,这不但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看到的庐山,是个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再次走进庐山,来欣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播放课件
2、九百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了诗的题目。抽生说,相机板书,故意写错:“题”“壁”,学生指正,相机告诉学生,在学习上要做一个细心的人。
3、齐读课题,指导读。
4、借助注释理解意思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你能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吗?抽生说,相机出示课件。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3

二、初学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请孩子们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要把字念得字正腔圆,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吧,学生读。
2、指名读,你觉得读得怎么样?相机评价,出示三个生字:侧、岭、缘。指导书写缘。
3、读古诗很有讲究,一般来说,一句七言古诗读的时候是二二一二式,课件出示划有节奏的诗,孩子们试着读一读。
4、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也想读一读,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吗?谢谢,师读,孩子们,读得咋样?谢谢。我相信你们也能读得很美,谁来试试?抽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你们对诗的意思已经有一定的理解了,你们还可以借助注释,遇到不理解的字可以查字典,总之,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学习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先同桌相互说,再指名说。
三、诵读悟情
1、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带着你的理解,再读,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生读
2、谁能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画面?
根据学生所回答,相机板书:横、岭,侧、峰。注意这

4

俩字,他们的偏旁都是什么?说明跟什么有关?你心目中的岭是什么样的?峰是什么样的?指名到黑板上画出来,出示岭和峰的图片。
3、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看到的是岭,一会看到的是峰呢?
4、诗人还从哪些角度去看庐山的?出示课件远、近、高、低的画面,他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庐山是一样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各不同。
5、假如此刻你就是苏轼,你亲临庐山,放飞你的想象,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诗人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来看庐山,这是按什么顺序来看的?(方位),我们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引导学生回答:季节、时间、天气、心情
7、是啊,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的————————————————————————引导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当苏轼看到如此迥然不同的美景,他不禁发出怎样的感叹:出示诗中后两句。
9、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吗?出

5

示课件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10、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作者身处庐山之中,那你觉得要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相机引出:全面、客观的了解,并板书)
11、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师: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生:有,我们下象棋,自己下的时候,走错了也不知道,在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
师:这叫做当……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机板书当局之迷,旁观者清。
像老师开始写题目的时候没发现自己写错了字,而你们却一眼就发现了,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我们想看清地球的真面目应站哪看?生:太空。师:对,航天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杨利伟他们就看到了地球的真面目而我们却不能看清地球的真面目。真是不识……
生: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四、总结

6

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看庐山,看人生,其实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研究,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庐山之巅,看着这变幻莫测的景象,抒发心中的情感吧。吟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出示《画杨桃》《盲人摸象》,学生课外阅读。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2705f6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d8.html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