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17 07:37: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

校园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

一、现状分析

1.项目背景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天津市重点发展的高校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实情况下,高等学校面临着全面培养对城市发展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全新城市经营思想和掌握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和综合人文科学素质的城市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拥有独特个性的大学,具备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大学”的优越条件,随着学校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必将在为天津、以至全国培养城市建设所需各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现状条件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外环线外津静公路北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天津市第三高教区内。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与天津农学院之间的规划路、南至津静公路、西至滨渠路、北至大学道延长线,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100,000平方米(约110公顷)。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规定,可以满足规划15,000在校学生的使用要求。

规划用地周围有津静公路、大学道延长线、城市外环线等交通干道,与城市中心和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校园东、西侧分别与农学院、宝德学院相比邻,西侧与南侧与华苑产业园区(环外)相临,东侧紧邻城市外环绿化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用地范围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650米,基地地势较为平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现有老校区位于规划范围的南端,占地约20公顷;本次规划扩大的校园用地位于规划范围的北部,现状为农田和鱼塘、沟渠,进行适当的平整后适于校园建设。校园西侧现有的水渠和校园用地内部的水塘为新校区的水景规划和水系整合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条件。

现有老校区的主要入口位于南侧的津静公路一侧,校园南部为教学、办公区,北部为学生宿舍区,中部为服务设施及水塘、球场等。校园内现状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可以满足未来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本轮规划中建议保留,并可以对部分建筑进行功能调整。现有一个400米标准运动场,条件较好,建议保留,作为未来南部老校区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南侧老校区内部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有一条12米和6米宽的现状道路,通过适当的改造后可以与北侧的新校区联系。根据未来整个校园的使用要求,本规划建议对南部老校区的中部、现状保留运动场西侧的道路进行适当的改造、拆除部分建筑,以打通与新校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3.现状用地情况一览表

二、规划设计构思及特点

根据建设单位对本轮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要求,本规划设计方案的构思原则与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创造“天津城市大学”的独特规划理念

1.1.体现“城市大学”的特点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它一般的校园规划设计,如何体现“城市大学”的特点,始终是我们进行本规划设计工作的第一出发点。我们通过具有鲜明“城市”特征的路网体系和规划布局结构,使本规划设计方案具有独特的“城市肌理”,赋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鲜明的“城市”特性和面貌,进而发掘“城市大学”所应具有的深层内涵;

1.2.突出“天津的”地域文化特点

如何使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校园具有鲜明的“天津的”地域特色、以区别其它城市的“城市大学”,是我们从事本规划设计工作所始终坚持的一条核心原则,也是本规划设计方案的灵魂所在。

本规划设计方案将天津的城市结构特征——包括城市路网结构、水系、城市形态个性等,通过“大地雕塑(Land Art”的形式、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抽象处理,使之有机地融会到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之中,成为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

1.3.天津的城市大学”理念的完整体现

体现“城市”形态特征的城市肌理网格与体现“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地雕塑(Land Art及其系统的共生,塑造了“天津城市大学”自身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内涵;上述两个系统的叠合,形成了校园规划的总体框架,同时创造了不同性格的空间场所,突出了“天津的城市大学”这一主题,彰显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所应具有的独特定位和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2.统一的校园规划布局

体现“城市”形态特征的城市肌理网格与体现“天津”文化内涵的大地雕塑(Land Art及其系统形成了校园的总体规划框架,整个校园的建筑布局、广场系统、道路系统、步行系统、水系和绿化系统等均依此展开,进而构成了校园统一完整的规划布局。

3.适度超前、有机生态、持续发展

校园的整体规划布局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前提,并适度超前,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现实要求。目前阶段以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为主,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整体开放的可能,以进一步体现“城市大学”的特性;

校园的景观、绿化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原有的水体资源,有机地组织水体景观和水网体系,并与绿化系统密切结合,形成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

考虑到学校未来远期发展的切实需要,在建筑馆的东侧留有整块的发展预留用地;另外,教学组团的规划设计也考虑了未来加建和扩建的可能性;结合市政设施规划,设立中水处理系统,加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规划布局、建筑空间组织

校园中心广场——“城市建设广场”以充分体现天津城市特征的三维大地雕塑(Land Art为主体,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大地雕塑(Land Art以天津的城市建设为主题,实时地、发展地展现天津城市面貌的变迁,真实而艺术地体现天津城市建设的巨大成果。立足这个主题广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莘莘学子便能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历程中时刻关注天津的城市建设、时刻体会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使自己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全身心地融入到天津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生活之中,为日后切实投身到天津的城市建设工作打下全面而坚实的基础;

结合“城市建设广场”的建设,在广场周边东、北、南三个方向分别布置“城市建设博物馆”、“综合行政办公楼”和“图书馆”,形成校园主体建筑群。与中心广场上的大地雕塑(Land Art相互补,广场东侧的“城市建设博物馆”则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为主来展示天津城市建设的全面成果。使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前来参观的市民群众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体验天津的城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结合“城市建设广场”的建设,在广场北侧综合行政办公楼的南端布置典礼空间,为学校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式等项活动提供礼仪场所;

以“城市建设广场”为原始出发点,结合天津的主要路网走向来组织从广场中心向整个校园发散延伸的步行专用道路系统,以体现天津的城市道路特征;

从“城市建设广场”出发,结合天津的主要水系走向来组织校园的整体水景系统,并在广场的东南侧汇集成湖,以寓意天津“九河下梢”、汇集渤海的独特城市水系结构;

结合广场东南侧寓意渤海的“湖面”,布置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校园主题公园,可游可憩,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丰富的室外学习交往空间;公园内高坡之上结合通讯设施设有专门的观景塔,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提供眺望天津城市发展、关注城市总体面貌变迁的学习场所;

结合校园北侧入口,在综合行政办公楼的北侧规划设计专门的“礼仪广场”,作为礼仪接待、外事活动的场所;

结合校园西侧入口,规划设计以学生校园生活为主题的“未来广场”,寓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立足天津、放眼全国的宏大志向;

广场周围以模块式布局结构所安排的“城市街区”,为各个学院教学科研设施的组织提供了有机灵活的场地条件;

在校园规划用地东侧安排布置体育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既与中心区有所分隔,又便于使用;主要体育场馆的布局结合体育系馆的位置安排在校园的东北侧,既方便校内体育课的教学组织,也可以在非上课时段面向社会开放,以降低运行费用;

学生宿舍区及配套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安排在新校区南侧,与现有的宿舍区共同形成学校未来整体的生活区。

四、交通系统组织

校园与城市的交通组织以方便学校生活为前提。

根据周边道路交通规划的具体情况,在新校区的北侧临大学道延长线设置北门,主要供学校与城市之间来往机动车辆出入使用;在新校区西侧开设西门,主要供学校与华苑产业园区之间的机动车辆出入使用;在新校区西侧南端临城市公交站场设置辅助出入口,满足学生生活区的使用要求,并方便学生与设在华苑产业园区的城市轻轨车站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之间的联系;在新校区东侧南端设置辅助出入口,主要供校园东侧市政配套设施等辅助服务车辆的出入。

学校内部的交通组织遵循人车分流的原则。

沿教学区外围和学生生活区周边分别设置12米宽的机动车环形道路,并在其一侧分别设置若干个机动车停车场(新校区地面停车场总停车量为285辆)。机动车的行驶范围严格限定在环形机动车道路,其内部均为步行区,实行交通管制;必要时,个别车辆可以在非上下课高峰时间有组织地到达位于教学区中央区域的个别建筑。外单位来校车辆均停放在北门、西门附近的停车场和底层车库,严禁穿行校园;教职工的车辆可以选择环形机动车道路旁的停车场和停车库就近停放。

机动车环路内部的路网全部由8米宽的道路构成,主要供自行车和步行人流使用。在紧急情况下,抢险和救护车辆均可通行,满足消防、救灾等要求。

以天津的城市放射状道路为原形、从“城市建设广场”延伸到整个校园主要区域的步行专用道路(2-4米宽)仅供步行使用。

在校园主要建筑和学生宿舍的底层设置架空层或半地下层,供学生和教职员工停放自行车和机动车。在教学楼的附近,结合小品和绿化景观设计,可以设置少量的地上自行车棚,供临时停放之用。

新旧校区之间的交通主要通过位于老校区东(12米宽)、西侧(6米宽)和中间(6-12米宽)的三条道路来组织。其中,位于中间的道路以步行为主。

五、绿化系统及环境景观设计

绿化系统及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力求创造出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两种不同的校园空间氛围。

位于校园中央的“城市建设广场”着力表现广场作为校园精神中心的象征性,通过大地雕塑(Land Art”来塑造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所特有的地域文化个性;

北门内“礼仪广场”以严整的绿化布置和景观设计为主,体现礼仪广场的庄严与肃穆;

西门内“未来广场”则以装饰性的绿化与建筑小品的有机配合为主,结合水池、休憩设施,创造生活性广场的宜人气息;

校园东南侧的主题公园以自然起伏的地貌、自由布置的绿化和大片的水面为主,表现自然、生态、和谐的景观特性;公园内的观景塔是整个校园的制高点,一方面作为校园的地标,同时也是从西校门进入学校的主要对景。

穿插在各教学组团和宿舍区的景观绿化设计结合各自的地形和建筑布局,或绿地、或池塘、或小品,形成亲切、恬静的环境氛围;

绿化隔离带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辅以灌木、草坪,形成立体的绿化景观效果,达到隔绝城市交通噪声、净化校园环境质量的效果;

校园内部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以观赏性的树木为主,作为联系各主要景观空间的线性景观绿化,使整个校园景观形成有机的整体。

校园水系的形态组织源自天津特有的“九河下梢”、汇集渤海的城市水网体系。通过对天津主要河道走向的抽象概括,提炼出校园的水体结构。通过校园西侧现有干渠的改造使校园水系连成一体,可以有效地组织水流在校园内的自然流动,同时也可以与周边的城市水系有机相连,使校园水系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贯穿整个校园的南北向轴线从老校区西侧的道路出发,延伸至北校门,把整个校园的主要建筑和广场贯穿成完整的空间序列。从西校门到城市建设博物馆的东西向轴线,主要作为一种象征,一方面寓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立足天津、放眼全国的宏伟志趣;另一方面则寓意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九河下梢”、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

六、重要节点的处理和主要建筑设计

位于校园中心的“城市建设广场”是校园的主题广场,也是整个校园空间结构的核心。广场上反映天津城市建设面貌的大地雕塑(Land Art”,通过经过修剪加工的模块型灌木绿化、水流、小广场、石材和金属材质的抽象雕塑等载体来艺术地再现天津的城市结构特征、主要河道的走向以及城市建设的面貌、并通过及时更换模块的方法实时地反映天津城市面貌的最新变化,使之真正成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广大学生关注天津的城市建设、体验天津的城市变化、品评城市建设得失的一个大课堂,成为整个校园生活的中心。

“城市建设广场”周围的建筑以及绿化景观设计均应烘托广场的主题,并通过柱廊、树阵、铺地等处理来取得空间尺度上的协调统一。广场东侧膜结构的城市建设博物馆,其自由活泼的造型,一方面活跃了广场的气氛,同时也作为一个过渡,将校园空间引向广场东南侧的主题公园。广场北侧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着力体现庄重大方的建筑性格;广场南侧图书馆的设计主要表现书斋特有的宁静致远的气氛。

位于图书馆南侧的建筑馆则追求造型的雅致和艺术氛围的塑造,与位于其南侧的学生活动中心一道,成为校园建筑中的活跃因子,丰富校园的建筑形象。

校园内部其它教学科研设施的建设,据各自的建筑特点和使用功能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塑造具有各自独特性格的建筑形象。

七、绿化及小品

绿化的规划设计主要遵从以下两个原则进行:

从绿化形态上讲,注意片状绿化(草坪、绿篱等)、点状绿化(装饰性、观赏性树木的组合等)和线性绿化(行道树、绿篱等)的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各种绿化形式的优势,创造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效果;

从绿化种类上讲,注意高大乔木、观赏性乔木、各种灌木、花卉、草坪等的综合利用,有机搭配不同品种,既做到四季常绿、四时有花、又做到时移景异、情态万千。

小品的规划设计坚持烘托气氛、活跃环境、方便实用的原则。因时、因地而异,避免千篇一律。充分发挥建筑小品在校园环境中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优势,使之成为建筑空间环境中的一个个亮点。

八、实施步骤、措施

由于本规划设计方案采用了模块化的空间组织结构,每一个地块的建设与其它地块的建设没有直接的干扰,因而可以极大地方便分期建设的组织实施。

生活区的建设可以分三组进行,每一组都配合宿舍布置了相应的食堂、浴室等服务设施,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的使用要求。

教学区的建设在完成道路体系、市政管线的建设以后,可以根据需要,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建设,互相没有干扰。但考虑到施工车辆与部分建成区之间的交叉,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建议整个新校区按照由南至北、先东后西的顺序进行教学组团的建设。

九、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规划用地平衡表

2.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3. 配套项目一览表

一十、道路交通规划

校园内道路规划为以下三种形式:

1. 机动车路:路宽12米,分别设在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外围,呈环形布置,主要供机动车通行使用,道路断面为3-12-3

2. 普通道路:路宽8米,分布在教学区和生活区内,呈方格网状布局,平时主要供自行车、行人使用,机动车管制通行;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行消防车、救护车等特征车辆,道路断面为3-8-3

3. 步行专用道:路宽2-4米,以天津的城市放射状道路为原形、从“城市建设广场”延伸到整个校园主要景观区域,步石铺面,仅供行人步行使用。

环形机动车路与普通道路之间呈丁字形交叉,普通道路之间均为十字交叉,转弯半径按道路宽度相应设置。

停车场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地面停车场:主要分布在环形机动车路的外侧,相对分散布局,共设车位285个;

2.底层停车库:分别设置在主要教学、办公、科研、体育设施及学生宿舍的底层,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计成架空底层停车库、或半地下层停车库,主要用来停放学生和教工的自行车与汽车。

根据招标文件中关于停车数量的规定,学生公寓按1.0辆机动车/10人、3.0辆非机动车/10人考虑,据此,按照新区安排12,000名学生考虑,共需机动车停车面积36,000平方米,非机动车5,400平方米,总计需要41,400平方米的停车面积。根据宿舍区的具体情况,规划建议在3个居住组团采取“满堂红”式半地下车库的设置方式,共可提供41,800平方米的停车面积,可以满足以上的停车需要。

教学区行政办公楼为14,000平方米,根据指标按照0.4辆机动车/百平方米、2.0辆非机动车/百平方米考虑,共需2,100平方米的停车面积,可以安排在建筑的底层半地下车库加以解决。

教学区其它教学楼的停车,根据每幢建筑的具体情况设置底层半地下或架空层停车库解决。其中,在游泳馆、体育馆和国际教育学院设置半地下车库,分别提供1800平方米、18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的停车面积;在能源机电学院、环境生态学院和综合实验楼设置架空层停车库,分别提供1800平方米、1800平方米和1200平方米的停车面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停车需求。

一十一、市政工程规划

市政工程设施除了“数据通讯中心”布置在校园西北侧的“现代教育中心”(与网络中心的有关设施合并设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外,其余设施均布置在校园东侧(参见市政工程规划图)。

其中:

污水及中水处理站,占地1000平方米;

35KV室内变电站两座,占地1500平方米/座;

煤气调压站,占地700平方米;

燃气式集中供热锅炉房(5X40T/h):占地2500平方米(附设燃气调压站一座);

换热站两座,占地200平方米/座。

市政工程管网主要埋设在环形机动车和普通道路的下方;

校园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规划要求设置的公交车站场(占地4000平方米)位置有所调整,改设在新校区西南侧辅助出入口的南侧,避免了原来规划位置对学校新旧校区之间联系的阻断,并方便了学生的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63cb0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9.html

《最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城市大学校园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