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谭嗣同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发布时间:2020-05-25 19:37: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潼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

原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舒服、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

1谭嗣同《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2谭嗣同《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3下列对谭嗣同《潼关》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D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赏析选择题:

1谭嗣同《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解析】 D全诗豪迈奔放

2谭嗣同《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解析】B 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3下列对谭嗣同《潼关》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D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D,是拟人的修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72282d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e.html

《《潼关》谭嗣同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