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豪侠小说的侠义精神

发布时间:2014-10-26 18:14: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唐代豪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

摘要:“豪侠”是唐传奇三大表现题材之一①,与神怪小说和恋爱小说相比,豪侠小说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侠客形象,向我们阐释了重义轻生、匡正扶弱、为国为民、鄙弃财禄、独立不羁的侠义精神,这样一种风骨、气度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千古文人侠客梦的世界,还被后来武侠小说所继承发扬,奠定和开拓了武侠小说新的发展。

关键词豪侠小说 侠义精神

从司马迁为游侠作传,到借侠客形象抒发情感的游侠诗,再到唐传奇中豪侠小说的有意虚构,千古文人笔下的侠客形象在不断演变,“侠”的内涵和意蕴也在不断扩展和加深。正如唐人李德的《豪侠论》所阐述的“义非侠不立,侠非以不成”,侠客们仗义行侠,同时侠客践行“义”的行为方式也让“侠”充满了独特的精神风度,“侠”和“义”相辅相成。

一、侠义双全

唐传奇中的豪侠“侠”与“义”双全,首先“侠”的基本表现如《史记》的《游侠列传》所记载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而“义”则表现在“赴公义”,如锄强扶弱、爱打抱不平、伸张社会正义与公道,以及“报私恩”,如报知遇之恩、知己知恩、主仆之恩。

在唐传奇的舞台上,侠客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主角,更多的充当的是解救他人于危难之中的配角,例如《霍小玉传》中“怒生之薄行”将李益绑到霍小玉面前的黄衫客和《柳氏传》中从武将沙吒利手中抢回柳氏让其与韩翊团聚的义士许俊,他们激于义愤,打抱世间不平,利用自己的侠义胆识与智谋来伸张社会的正义,解救弱小受难人士。当豪侠小说开始崛起,侠客真正成为小说主人公时,小说中的侠客继续将前期侠客们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精神发扬光大,而且侠客行侠情节也开始丰富多样,侠客身份不同,但是都以直接、本真的行为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心中的道义。

侠客仗义行侠,重诺言,讲信用,誓志不舍,更可以为他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哪怕牺牲也义无反顾,这样的一种“侠”行径在豪侠小说的报恩情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聂隐娘》里的魏帅派聂隐娘刺杀刘昌裔时,刘昌裔算到聂隐娘的到来,并说:“各亲其人,人之常情。”面对聂隐娘的刺杀,刘昌裔从容应对。聂隐娘却是“愿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被贫尼教得一身武功的聂隐娘回家后,家父对她许多怪异的举动不再多询问,甚至因害怕不予以怜爱,只是给予优渥的生活条件。聂隐娘被刘昌裔的神算、遇事冷静所折服,更认为可以被赏识、被重用、被理解,为报知遇之恩,她与精精儿、空空儿斗智斗勇,直到解决刘昌裔的危机,确保其安全才离开。再如《虬髯客传》所展现的知己知恩,“风尘三侠”初次会面时,虬髯客毫无顾忌地斜躺在床看红拂女梳头,红拂女没有羞涩胆怯反而冷静从容应对;而当虬髯客向李靖要求吃食,且吃酒煮肝时,李靖镇定、大方接待,豪爽、真性情的虬髯客以非凡的眼力欣赏并结交这两位值得结交的朋友,仗义疏财,助李靖、红拂女追随李世民完成霸业。还有像《昆仑奴》和《红线》所展现的甚似养育之恩的主仆之恩,磨勒解隐语,帮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红线为主排忧解,深入敌营来报身穿罗绮,尝尽甘鲜,深受宠荣的恩情。大都侠客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生报主,感恩尽命,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表现,这样的报恩行为更显得他们重情重义,侠义并重。

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韩非子的《五蠹》说道:“儒以文犯法,侠以武犯禁。”这说明,侠客在一定程度上是游离于法之外的不稳定因素,但同样,侠客活跃的舞台是建立在“制度不立,纲纪废弛”的社会背景之上的。唐传奇中豪侠之士的侠义精神能为世间所接受和提倡是百姓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对社会安定的渴望。他们不仅重诺言,轻生死,抑恶扬善,轻财好施,更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风范。《虬髯客传》里的虬髯客有建功立业,一展身手的宏图伟业,他见明主,则退而举贤,面对太平盛世的到来,他做出了预见,甚至仗义疏财,将大量财宝赠与未来的贤臣,帮助英主匡扶天下。虬髯客这番气度和慧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清明盛世的到来。而到了晚唐,藩镇割据加剧,急需大量的能人异士,侠客逐渐刺客化,成为藩镇之间斗争的有力武器,与之同时,百姓却成为藩镇割据的牺牲品。这里的侠客不仅以武行侠,还掺杂神仙道教方术,具有神秘莫测的生活和超凡绝俗的武功,唐传奇中的豪侠如此神秘,如此多的能耐,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人们希望有能之士充当英雄的角色,侠客无疑成为百姓眼中安邦定国、无畏强权、力挽狂澜的能者,侠客不再单单是除恶扬善、打抱不平,而是开始介入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成为安定国家,解救人们于水生火热之中的救世者。红线辞别薛崇时,说:“今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列士谋安,在某一妇人,功亦不小。”比起虬髯客的退而举贤,成就太平盛世,红线则是身处乱世,凭借自己高超的武艺来避免无辜的牺牲,让百姓安居。为国为民的侠客担当着重大的责任,援助的对象不再是一个或者是几个人,帮助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人,比起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来惩恶扬善,投身定国安邦大计的侠客们却是以更彻底、更广泛的手段来消除社会的动荡不安,铲除黑暗还一个公道人间。

三、侠隐

在唐代的豪侠小说中,许多侠义之士在救助他人,平世间之不平,为国为民奔波劳苦之后便飘然无踪迹,不知去向,继续自己浪迹天涯的生活。这类侠客隐身于市,平时不显露山水,例如武艺超群身为奴婢的红线、身形矫健识破盗枕贼的小仆、腰缠万贯化身风尘客人骑跛驴的虬髯客,他们直到关键时刻才显露本事,在除恶扬善、建功立业之后就功成身退,隐身于江湖。这样的侠客出手相救只因萍水相逢,情义并重,不图回报,出自真心,他们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不随波逐流,不陷于功名追求之中。《义侠》里的床下士本是被县令派去杀人,得知县令忘恩负义杀害贤士后立马回头砍下县令的头,而最后的结局是“剑客辞决,不知所知”。红线则“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聂隐娘“自此寻山水,访至人”。这些侠士事成之后选择隐遁江湖,独来独往,浪迹天涯,而这一“不知所踪”的现象又与当时的佛道盛行有关。红线曾前世为男子,因使所救之人丧命今世为女子,她独探敌军,不损一兵一卒避免了战事的触发,保全众人的性命,如此功劳在红线看来是“可赎其前罪”,赎罪后的她便还其本形,遁迹尘中,这与佛教的因果轮回有相通之处,今世来赎前世的罪,赎罪后便可真正解脱。再如《谢小娥》和《贾人妻》,两位侠女不惜一切报血海深仇,复仇后的谢小娥拒绝再嫁,刻苦修行,云游南方,贾人妻则是回到家中杀死自己的亲子以断日后的想念和牵挂。两人都在复仇后放下执念,尝尽爱恨情仇后超脱于世,了无牵挂,过起笑傲江湖的生活。而道教的影响不仅在于使武功神秘化,神仙方术盛行,还在于天人合一,以自然之性陶冶人之性,回归自然。聂隐娘从小被尼姑抱走,吃药粒,学攀缘,后身轻如风,与猿、猱、虎豹、鹰隼为伍,利用自然条件习得上乘武功,而在她与精精儿打斗中两人化身成二幡子,一黑一白的纸在她的手中可以幻化成物,在这里人与自然之物可以相互幻化,展现人与世间万物共生共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侠隐的生活掺入佛家的忘我和道家的无我,受佛道影响的侠客们所展现的侠义精神更多了份自由、独立、洒脱,社会道德因为侠士为民除害,伸张正义,可以安邦定国而对侠义精神给予肯定和认同,但在对百姓、对国家的基础上,侠客自身寻求独立,不为世俗道德法律所束缚,有既存于世又超脱于世的道德风范,遨游于江湖之中,具有潇洒不羁的人生情怀。侠隐不仅仅是豪侠侠义精神的延续,更是升华和再一次的开始,它为世人提供了现实迷茫的精神选择,豪侠们不单单是为他人行侠,为社会国家行侠,而是回归本身,回到个人对独立自由之精神的追求,超越善恶,超越公私,让人“纵隐犹闻侠骨香”。

唐代豪侠小说所阐释的侠义精神向我们展示了特定时期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风貌,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给后世武侠小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侠义精神仍稳固多元发展,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在继续。

注释

1 谭正璧《中国小说发达史》第四章把唐传奇分为神怪、恋爱、豪侠三类。光明书局,1935

参考文献

【1】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2】 鲁迅辑录 程小铭、袁政谦、邱瑞祥译注. 唐宋传奇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a56cb5683c4bb4cf6ecd158.html

《浅谈唐代豪侠小说的侠义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