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最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 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 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

,课后根据
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 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 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 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 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 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
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 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
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 交文字记录。
3.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 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

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 学科年级:
潘家文
工作单位:
八年级
湖北省来凤县大河中学
教材版本:
数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
重要性)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13.3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 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技能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 ASAAAS”条件。2.能初步应用ASAAA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
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在探索三角形
全等条件及其运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情感态度
1•通过探索和实际的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
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
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 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初一基础上初二学生有一 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进行简单说理能力。生产生活中的全等形,激发了学生探究三角 形全等的热情。教师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节课特点、挖掘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全等概念基础上,如何用 较少的条件来判断三角形全等,并且把推理过程正确书写出来。通过“角边角”“角角边’条 件探究和运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思考能力;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 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
四、 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 略)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讨论法、讲授法为辅助。
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
使数学课上得有趣、 生动、高效,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入手, 采取提问、猜测、探索、归纳等教学手段总结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判定,采用启发式教学
与分层训练法,2、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穿插小组讨论,增
学效率。
3、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产生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 加深对“边边边”条件的理解。
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 形全等的证明。
4、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归纳的方法,培 5、让学生自己尝试证明变式题,培养学生会思考,会推理,会书写三角
五、 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 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 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使学生快速 中精力,调整听课 状态②知识的呈现 过程与学生已有的生
活密切联教师通过(Flash课件)展示视频内容, 提出情境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 见解
系起来,学 有用的数学,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③使 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 突,从而引入本课课 题,明确本节课的 究方向,激发学习欲 望。



问题1、如图,△ 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 A1B1C1 ,使 A1B1=AB, / A1= / A, /
B1= / B把画得△ A1B1C1剪下来放在△

ABC 进行比较,它们是否重合? 问题2、如图,

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 A1B1C1, 使
A1CAC, / A1= / A, / B1 = / B,请你猜测 A1B1C1
与厶ABC是否全 ?若它们全等你能用 "ASA"来证明你猜 测结
论成立吗
教师通过动 画演示作图 过程。得出结论:有两角和它 们的夹
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

以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1 如图已知点DAB上,点EAC

上,BECD相交于点 O, AB=AC, / B= / C,求证:


BE=CD
C

B 2 2、如图,海岸上有 AB两个


观测点,点B在点A的正东方,海 C
在观测点A的正北方,海岛 D 在观测点
B的正北方,从观测点A CD的视角 / CAD与从观测点 B看海岛CD的视 / CBD相等, 那么点A到海岛C的距 离与点B 海岛D的距离相等,为什
么?
学生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小 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 中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探究 三角形全等的条培养学生分 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养学生的 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会合作 交流的重要性。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互相讨 论、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设中 已知条件,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 还需要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全 等的过
对于问题1, 为学生已经在
学习Sss”条件有
了一定的作图和
探究图形的基 础。所以这里就直 接提出问题让 生动手操作,教
适时引导。对于 2,学生在问题 1的基础上通过类
思想可以得出 论。(即:可以 通过"角边角 "(ASA来证明。
培养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独 立思考能力,会用
ASAAAS “判断
三角形全等,规范 书写证明过程培养学生合情合 理的逻辑推理能 力,语言表达能 力,规范地书写证 过程培养学生 的符号感,体会数 学知识的严谨性.





1、如图1,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 了三
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 的玻璃,那
A 么最省事的办法(
选①去,B、选② C、选③去
2


如图2,0AB的中点,要使通过角边角

一个条件ASA )来判定△ 0AC◎△ 0BD 下列条件正确的是 ,需要添加


.

B C/ C= / D 3 AC=BD
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 AB的距 离, 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
BC=CD ,再定出BF 垂线DE,使A, C, E
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度就 AB的长
度,为什么? 4、如图,AB

BC, AD DC, / BAC= / CAD,求证: AB=AD

学生思考、交流,解答问题。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使学生正确 地理解定理,并能 用它来解决实际 题。巩固知识, 时了解学生掌 握定理的情况。
ASA/AAS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对练习可以通过让学生来演示结 果,形成共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
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 价)
下面在细节方面,四个方面来评价。 一、 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三维教学目标确立的比较明确,而且整堂课都是围绕教 学目标进行,并且能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教学手段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本节课主要 让学生学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会用
SA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同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 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探索能力。
二、评教材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很精心,由于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新教材,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学素 材,是一个纲,知识点比新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要求的高了,所以需要我们老师要对教材重 新进行整合,使之符合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己的教学特点,刘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并不是就教材讲教材,同时,在教学中能结合具体问题使重点得到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三、评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比较齐全,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而且有创新意识,课堂结构安排比较严谨, 环环相扣,知识点过度比较自然,时间分配合理,特别是在重点内容上能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去探究。
四、 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根据知识的内容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敢于向新
教学方法挑战,同时也体现了有书就得让学生读,方法要让学生归纳、结论要让学生去发现, 符合新的课程标准,这是刘老师这一节课的亮点。同时,刘老师能亲自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 互动,启发,引导,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的心理。刘老师在授课当中能运用现代化教 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通过图形的动画,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形 象、直观。也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点,
我认为应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放在主板书的位置,因为,主板
书体现的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归纳总结的时候,从板书上看一目了然, 并能明确这一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所以不应省略。
第二点,
导入这一环节,使用的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和平钻石矿坑”, 这一教学素材,形式上 很好,能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现实生活,数学在我们身边 无处不在,但是,这一素材,离我们生活实际太远,学生对此问题会有疑问,另外, 此素材实际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我认为还是选取我们身边的素材比较好。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板书设计:《全等三角形》
一、 义: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二、 表示方法: 笑”----全等于”
记作:△ ABC也△ DEF
三、 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推理格式:••• 也
••• AB=CD,AC=DF,BC=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四、 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
1 公共边 ----- 对应边; 2 公共角—— 对应角 3 对顶角 ----- 对应角 4 最长(短)边 ------ 对应边 5 最大(小)角 ------ 对应角
6 对应角(边)所对的边(角)——对应边(角)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 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中教学或学习亮点;
2 •有哪些精彩的瞬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 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
决?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5 •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反应?
6 •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 学思想。数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摒弃了直接给出“ 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教学探索活动为主线,采用了“引导一一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以探索三角 形全等的条件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SSS”条
注重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将教师
的“引”与学生的“探”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观察,归纳,交流等确 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资助 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的驰骋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 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利用分类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比较、推理、交流, 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逐步探索出结论。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媒体演示等多种方式来突破重点与难点,师生共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活动中随时关注
学生,注重运用姿势、语言对学生 进行即时评价。
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而不是使合作交流于形式。要把 合作交流的空间真正的还给学生。如果把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当成 一种形式,那学生不可能真正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获取分析问题的经验。因此让学生花
费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全过程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不能省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教师在课堂还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让全体学生都 动起来。在把他们的结论相互比较之前,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 能完成画图的活动,不恩能够以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完成时间为标准,剥夺了其他学 生的操作时间。教师还应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做到让知识动起来,让学生 动起来,让情感动起来。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探索一个条件和两个条件时,每一种情
况都让同学画一次有些繁琐,可以一个条件的两种情况让同学去画,而两种条件的三种 情况时可以分为三组,同时进行,这样就节省了时间,不至于太过繁琐。在讨论三个条 件的三个角的情况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和两个角的情况是一样的,而是启发学生,让 学生自己去总结这个结论。 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做到了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活 动探究,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 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和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cc0c5f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a4.html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最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