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两小儿辩日》说课设计
一、品读文本说教材
读着《两小儿辩日》,天真可爱的两小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见两小儿为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细细品读,课文语言简洁,巧用两段风趣幽默的对话描写让我感受到两小儿是那样天真可爱,于观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我敬佩,同时也让我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学习积淀学法,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4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1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其中“去”“孰”“为”“知”“及”“探汤”等词语的理解是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又一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快乐学习,为此,我将采用“质疑探究法”“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链接生活法”等学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四、 读为主线说流程
(一) 趣设疑,导入课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却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因此,开课伊始,我便用链接资料导入,用资料丰满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与后文“孔子不能决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上课,我便出示图片,(点击)用敬佩的语气叙说: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72位,目前全世界建立了322所孔子学院,369个孔子课堂,分布在96个国家和地区,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中,名列第5。在学生的惊讶声中,继续让
2
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当孔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时,我又抛出悬念:这样一个伟大的圣人,却被两个小儿笑曰:(课件出示)孰为汝多知乎?其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这句话并断句,预设这一句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为”“知”,因为孩子接触文言文有限,在这里我采用讲解法,直接告诉学生“为”“知”通“谓”“智”,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断句,读出反问的语气。而后设下悬疑,导入课题,面对学识渊博的孔子,两小儿为何出此狂言呢?就让我们走进《两小儿辩日》,去探个究竟。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二)初读古文 读通读顺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为了让孩子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读。根据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文言文朗读已有一定技巧,所以第一步我让孩子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古文。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步,试读指导。我先指名读,根据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相机指导。在此过程中,我预设了(课件出示)这四句是断句朗读的难点,一是因为这几个句子比较长,二是因为这四句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段落。为解决这一朗读重点,我首先采用范读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其后又采用师生合作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达到把古文读通、读顺这一目的。

3
(三) 读古文 读明文意
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并不难懂,六年级学生已接触过几篇文言文,掌握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可以让学生对照文后的几个注释,后采用自查自阅,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古文的理解,进而全班交流。
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应努力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在这一环节中,我预设了学生难理解的地方为“车盖”“盘盂”“车盖”“盘盂”学生没见过,书上的解释很笼统,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车盖”“盘盂”,学生一看既明,图为文服务,这是一个比喻句,在学生认识盘盂,车盖后,我又让学生带上动作比划这两个物件进行对比朗读,调动多种感官,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读一读,动一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沧沧凉凉”“如探汤”的感觉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早晨与中午的不同感觉,从中体会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四)三读古文,品“辩”品“决”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关键的字、词、句、段处细细揣摩体会,引领学生从肤浅到深刻,从简单到丰富。这篇课文中两小儿的“辩”与孔子的“决”言语简洁,只有简短的对话和“孔子不能决也”六个字,透过这简单的句子却有极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间,对悟理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这也正是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为此,我把这两次对话与孔子的“不能决也”作为品味的重点。一品小儿辩趣,二品孔子不能决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阅读,总得读,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我采用反复吟诵、
4
朗读的教学方法,对一品小儿辩趣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品读。
1 品读对话解内容
我先抛出话题:孔子东游时,他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两次对话,这两次对话都 以“一儿曰”为提示语,一些中下学生对这两次对话容易混淆,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借助多媒体,用两个小儿人头区分出两小儿辩斗的语言,分成AB两组朗读,再让学生默读。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一儿观点是 理由是 ,另一儿观点是 ,理由是 。现在的孩子能说会道,但浮躁无耐心。而学习不仅需要乐学,更要静学。这一练习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孩子在安静的氛围中与文本交流,透过文字弄懂隐藏着的文意。
2 想象画面品辩趣
古文简洁,但不详细,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测。古文教学中,我们要就古文中的字、词、句生发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一一浮现文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再现逼真的情景,从而进入古文的意境,如这篇课文中两小儿辩斗是一个非常可爱、有趣的画面,可是古文却用“一儿曰”概而说之,对辩斗这一形象刻画得不够细致。教学中,我用“想象画面品辩趣”的方法进行教学,我会这样入问:读着他们的对话,你的脑海中会想象出两个怎样的小儿,说说他们当时的动作表情?孩子想象画面后,设置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情景创设朗读,语言引领朗读,回旋朗读,让孩子发挥想象,体会辩趣。如:师生合作,分角色分别重复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
5
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着凉乎?”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词语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逐渐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教师请学生评价。又如引领朗读,“一儿坚持曰“、一儿不服曰”“一儿争辩曰”“一儿反驳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跺着脚曰”等等,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的辩斗越来越激烈,最后发展到指手跺脚,互不相让,场面热烈,使得这种形象感不断地立体化、生动化、细节化,两个可爱的古代“小儿”形象就这样被还原到了现代的课堂。
3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反映到古文课,就是文言共生。待学生从表情到动作到语言读到酣畅淋漓时,放慢教学的进度,让学生从激情澎湃,诙谐逗趣中平静下来,抛出话题:从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已进入角色,他们一定会说:我能感受到两小儿的天真可爱,我能感受到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决”“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非常简短,给予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学中,要利用空白,找准引发想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为此,我设计让孩子穿越时空,回到孔子时代,让学生分别从“现代小儿”“古代小儿”的身份,请教孔子,这一设计,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对古文活学活用,有的孩子说:老师,您能说说我俩到底谁对呢?有的孩子一边作揖,一边说:先生,孰是
6
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决也。理解“决”“也”的意思,并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中带“也”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一读,体会古文的节奏和韵律。而后,让孩子说上几句带“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齐天大圣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这一笑耐人寻味,或天真或讥讽或失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这一教学中,我让孩子自由体味这一声笑,这一声问,孔子心里会在想什么?又会说什么呢?让孩子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孔子内心,从而悟出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时空。
从这“辩”和“不能决”里,我们悟出了什么道理?孩子汇报以后,我相机导出学生要积累的名言,再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课文的感悟。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名言既是学习课文所悟出的道理,又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五、 四读课文 积累运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积累,为此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背诵,通过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等方式,从而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让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我设计分组练笔,丰满文本这一环节,让孩子想象孔子外貌,两小儿外貌及他们辩斗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
7
的形式物化出来,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六、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总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服务的,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e2f8cf4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7.html

《两小儿辩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