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思想特征

发布时间:2014-04-14 09:12: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儒

道对李白思想的影响

代治洁

摘要李白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却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并试图用老庄的自然之道来认识天地万物、指导人生,从而形成了豪放不羁、孤傲的性情。他恃才自傲,与黑暗的朝政势力毫不相融,所以空有一身抱负,却被权贵扼杀。一生周游名山大川,深受各地人情民风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实状况影响,用诗歌抒发对现实朝政的不满和抨击,表达对老百姓压迫的悲愤,讴歌对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关键词李白  诗歌 思想特征

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是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可当发现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是那么迷茫时,就会产生悲天自悯的心底感触。转而远眺大好河山,人民却在权贵的压迫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不感叹世势的黑暗,人的渺小,只能用行云流水的诗歌来表达出内心无比的悲愤,抒发自己对正在受着无比痛苦煎熬的老百姓的同情。正是在这种现实的生活驱使下,基于自身的豪放性格,李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思想也随之开始变化。

    一、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3]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天马来出月支窟……神行电迈蹑恍惚。(《天马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其二)渴望建立惊世骇俗的功业。他要仿效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希望像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的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驰骋才能,然后追踪鲁仲连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赠张卫尉卿》)但那时的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李白报国无门,理想破灭。他强烈抗议社会的不公: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2);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15);愤怒地控诉奸邪当道: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劳(《古风》其37)。《行路难》其一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交织着失望和自信,既有愤怒的抗争,又有执着的追求,是他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发出的电闪雷鸣,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二、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榆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邵元参军》)他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12)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或学道求仙: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归来广成子,去人无穷门。(《古风》其25)他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峨嵋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赵少府粉图山水歌》)西岳峥嵘何壮哉……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庐山谣》)那是诗人凌云壮志的象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庐山谣》)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三、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李白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玄宗: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古风》其51)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古风》其14)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同上)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古风》其24)”
   虽然宦官擅权迟至中唐才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而其祸根则是玄宗天宝年间种下的,李白则是最早予以揭露、讽刺的。玄宗晚年服食求仙,废弛政务。李白在《古风》其34348及《登高丘而望远海》中,以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为例,借古讽今,予以针砭规谏。

 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如在《远别离》中,他提出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警告。在《古风》其53中,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这一史实,隐喻现实。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云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草莱,豺狼尽冠缨。(《古风》其19
  他愤怒谴责战乱造成的浩劫: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扶风豪士歌》)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表达了他报国杀敌的志向: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2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在水军宴》)这使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李白对王侯权贵傲岸不屈,对他们的骄奢淫逸,予以揭露抨击,而他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则深表关心同情。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丁都护歌》)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宿五松山下苟媪家》)他用诗歌表现他们的劳动生活: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14)。歌颂他们深明大义,勇赴国难: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精诚石没羽,岂云惮险艰。(《豫章行》)在饱尝了官场的世态炎凉之后,他深为劳动人民粗茶淡饭相待所表现的真挚淳朴所感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对于广大妇女的命运李白寄予极大关注和同情。他在诗中成功塑造了许多身分、性格各异的妇女,有宫女、使女、织衣女、采莲女、当垆女、商妇、思妇、怨妇、女冠、村姑等。诗人描绘她们的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赞美她们的纯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其3)歌颂她们的刚勇: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东海有勇妇》)同情她们的悲苦: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肠断亦绝,悲心夜忡忡。(《怨歌行》)揭露和谴责统治者对她们的玩弄和摧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妾薄命》)对朋友,李白任真纯情,《沙丘城下寄杜甫》、《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等诗,都写得情真意挚,深切感人。

四、儒家、道家对李白思想的影响

李白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就不是严格正统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极其驳杂矛盾:“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1](龚自珍《最录李白集》)这在历代诗人中,也是极为突出的。
的确,年少时的博学,导致了他思想的复杂,但儒家思想对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安社稷”、“济苍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政治抱负,并为这理想而奋斗一生,最终未能实现这一抱负。这在他早年的诗歌可看出这一理想:“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怒无所搏,雄无所争” [2](《大鹏赋》),“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送外甥郑灌从军》)。他被放还山后,他仍高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二)。直至临终绝笔,他虽已如大鹏“中天摧兮力不济”,却还坚信其“余风激兮万世”。可见他的抱负气概,老而不衰。儒家思想造就了李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当他直面现实的人生和生活现实时 “俯视洛阳川”,看到“茫茫走胡兵,流血涂草莱,豺狼尽冠缨”(《西上莲花山》)的情景,痛心疾首地呵问:“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并怒斥公卿将帅的无能“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党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赠江夏韦太守》)他再也无法逍遥世外,也早已捐弃了个人的恩怨得失。安史之乱升化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而且给了他几十年等待寻觅而不得的施展抱负才能的机会,可以断言,即使不参加永王麟的兵马,也会参加别的平叛队伍。在参加平叛军队后所写的诗歌都充满着昂扬的爱国激情:“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这些诗歌既有高昂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又有李白豪迈自信的个性特征。

李白的儒家思想,经自身变形走样,已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他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对不世之功的渴求以及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游说干谒方式,都有纵横家的印记。为了讨好玄宗,他曾做了《清平调》三首来夸赞杨贵妃,这也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而走的一条捷径。可高力士曲解此诗,引来了杨贵妃的憎恨,她向玄宗进谗言,让玄宗疏远了李白。他所向往的儒家至治境界“宽猛相济,弦韦适中,……然后青衿向训,黄发覆礼。耒耜就役,农无游手之夫;杼轴和鸣,机罕颦哦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春。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任城县厅壁记》),也杂有道家无为而治的成分。他尊孔,却是借以自许自慰:“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而他的嘲圣讥儒似乎更多,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名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嘲鲁儒》),这些离经叛道之处,是他对儒家传统束缚的突破。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对李白自然有不小的影响。他的“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的人生价值观念就来自儒家用世济时的思想。为实现“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理想,李白“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书》)。他实现理想的努力虽屡遭挫折,却矢志不渝:“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二首》之二)直至晚年他还壮志不衰,希望为平叛靖乱效力。所以刘熙载认为:“太白云‘日为苍生忧’,即少陵‘穷年思黎元’之志也。”(《艺概·诗概》)                        
可以这样说,儒家思想造就了李白,让李白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也是他继承了先秦时“忧国忧民”的传统和屈原的风范。爱国和爱民都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不同点在于屈原是为忠君而爱国,而李白则是为爱国而爱国。正是这一点,才让李白敢于讥讽玄宗、肃宗二位皇帝,才敢于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

李白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并试图用老庄的自然之道来认识天地万物、指导人生。
《月下独酌》诗义谓:天上既有酒星,地下复有酒泉,是天地亦爱酒,故人之爱酒无愧于天,与天地相通,饮酒既合于自然,与道相通。
    在李白使用自然的诗里,《日出入行》一诗最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此诗反映出李白十分重要的自然观此诗首言天地,次言万物,贯穿了天地万物以自然运行的思想。 这种理论以自然之道否定了自然界外还有任何超自然的神力的存在。此诗深受庄子思想影响,在描绘了日出日落、终古不息的天象之后,对六龙载日的传说提出了质疑:所谓六龙载日的说法,不过是妄语而已,哪里有什么六龙停留的地方?诗的第二段由天体运行而及自然界的四时变化。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是互文。此段意谓:花草树木,每当春风吹来,就会生长,就会繁荣;每逢秋天降临,就会凋落,就会枯萎。它们自生自衰,并非外力,既无须因新生而感谢春风,亦不应衰落而怨恨秋天。这是因为时序的变迁,草木的荣歇,非由某超自然的外力主宰,它们与天体运行一样,皆乃自然之道,即万物兴歇皆自然也。

李白对道教的兴趣终生不衰。他不仅早年在蜀中即开始学道,出川后周流四方,先后居于嵩山,剡溪学道,表现出一派仙风道骨,并已经和一代道教宗师司马承桢有所接触;天宝初他和吴筠同隐会稽,吴筠当时已以道术著名于时,他们在学道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初盛唐士人满怀政治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也是有这种梦想的。要澄清天下,拯救苍生,必然要步入仕途。李白没有选择科举一途,而是希望通过漫游博名,借隐而求名,投诗干谒等方式以求得不平常的重用。后来吴筠被征召,他随后也被特征,即与吴筠的推荐有关。李白后来被玄宗所器重,他有好道的名声也应是原因之一。到他被朝廷斥逐出京,求仙访道的活动也更进入高峰期。他曾于青州紫极宫从北海高天师受道篆,又访道安陵,遇盖寰,为造真篆。就是说,他这时通过入道门的形式已成了真正的道士。出京后他漫游四方,给人的印象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宛如神仙”[1]。他晚年所作的《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说:……吾希风广成,荡漾浮也,素受宝泱,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遗老贺知章呼余为谪仙人,盖实录耳。而尝采姹女于江华,收河车于清溪,与天水权昭夷,服勤炉火之业久矣……这里姹女”“河东是道宗炼丹术中时对汞、铅的称呼,是说自己曾以铅、汞合炼金丹。文章的最后自称酒仙翁李白。他对谪仙人的称呼十分满意,在诗里一再提到,如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等。他的友人如杜甫、魏颢、李阳冰等也都这样称呼他,他的诗风更是飘逸不群,被后人称为诗仙,作品则被称赞为天仙之词。道教的神仙思想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影响确实是十分巨大的。但另一方面,在李白的神仙观念中,还寄托着诗人追求超越、追求理想和幻想,蕴含着要求积极发扬个性、发挥精神自由的意念。

追求精神自由、不拘礼法正是道法自然的体现。他的不慕名利、不屈权贵正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体现。他的作品中神奇的意象、虚幻的物镜,又是道教神话世界的艺术再现。他的抒情方法的宣泄式、爆发式和感情的强烈性、随意性、也是道家张扬个性、突出主体地位精神的具体反映。这些特征都可以看成是道教文化对诗人的积极影响

李白的思想极为复杂,情绪起伏宕荡。他的诗歌也充满着矛盾,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当然这不是主要方面):一忤容色,终身厚颜,敢昧负荆,请罪门下(《上安州李长史书》)。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龚自珍. 最录李白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李太白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

[3]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中国李白研究.1990.
[5]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   齐鲁学刊. 1992  05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623269453610661ed9f48d.html

《李白诗歌的思想特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