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品析

发布时间:2019-07-31 13:51: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键词品析

作者:李敏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2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题型中较难的一项,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准确或是不全面不深入。如何读懂诗歌是摆在高三诗歌鉴赏复习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以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为例,通过对诗歌关键词的课堂分析案例,展示诗歌解读的路径:题目关键词、诗歌中的虚词、诗歌中的物象及物象的修饰语。

        关键词:解读诗歌;关键词品析;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诗歌鉴赏对于高中生来说向来是难事,也是高考的失分重灾区。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失分的关键在于读不懂。而要想读懂诗歌,就离不开对关键词的品析。通过对诗中关键词的品味鉴赏,能化朦胧为具体,将学生模糊的感知变为具体的感受,能知道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从而进一步形象地体会诗歌中所传达的神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答题准确度。下面以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的诗歌鉴赏课堂部分分析为例,来探讨解读诗歌的路径。

        二、案例分析

        201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选取的张籍《寄和州刘使君》是一篇寄赠诗,诗歌与考题如下: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问题: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2.尾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这首诗紧紧围绕字展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却含蓄蕴藉,委婉地表达对朋友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但是从哪里能看出同情,刘禹锡的境况究竟怎样,学生只有模糊不清的猜测,并不明确和具体。因此,在作答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道题的时候,学生的得分并不高,主要原因是对尾联的理解还不到位。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设置从关键词品析的角度来赏析诗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a41be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04.html

《关键词品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