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总结

发布时间:2020-06-25 22:07: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我介绍:面试官您好,我叫XXX,XX年毕业于XX学校,XX专业。今天想面试的岗位是XX。之所以感觉自己适合这个职位,有以下三点原因:本科专业是XX专业,大学期间也考通过了XX考试(相关专业的证书),目前正在备考(岗位相关)考试。而且因为我对(跟岗位相关的,最好自己也正在学习,起码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然容易翻车)比较感兴趣,目前也正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我的自学能力很强,专业知识扎实。第二:毕业之后从事XX份跟人力(你应聘的岗位)相关的工作,人力资源六大模块都有涉及,已经为这份工作做好了准备。我喜欢收纳整理,会经常逛相关的专业网站去学习大咖对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理解和总结,工作和生活都会保持井井有条的好习惯,减少出错。最后对于这个岗位我已经了解的很多了,我非常喜欢这个岗位和公司,希望得到这个机会,谢谢。

一、怎么理解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并不简单是选育用留裁了,还是员工呼叫中心、流程事务处理中心,战略伙伴、变革推动者,设计者、管控着、技术专家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1、服务于部门和公司,是一个服务共享中心

企业各业务单位中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如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人事信息服务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咨询服务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理。

2、专业支持业务部门,是业务的支撑力和合作伙伴

需要熟悉各个职能领域了解业务需求,帮助业务单元更好的维护员工关系,处理各业务单元中日常出现的较简单的HR问题,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员工。同时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并用专业和有效地方法更好的解决问题或设计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完善所在业务单元的运营流程

战略伙伴:在组织和人才战略核心价值观传承方面推动战略的执行

解决方案集成者:集成COE的设计,形成业务导向的解决方案

HR流程执行者:推行HR流程,支持人员管理决策

变革推动者:扮演变革的催化剂角色

关系管理者:有效管理员工队伍关系

3、技术战略引导公司,管理公司。

运用领域知识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管控政策、流程的合规性,控制风险提供本领域的技术支持

二、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的六个思路

1、实施规划,诊断先行

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盘点,了解现有的人员数量,结构,以及人员质量。根据日常监管得出有哪些岗位是做得好的,的,哪些结构是不合理的,有哪些人员是优秀的,有哪些人员是一般的,有哪些部门人员配置是不合理的……等等,其次、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立足于公司当前现状和以后发展,对满足公司未来发展和战略目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诊断和布局,形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纲要。

2、规划目的,价值为王

在进行规划前要明确三点:

(1)是否与公司战略匹配?是否为公司总战略服务?

(2)是否为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服务?是否帮助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

(3)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结果达成后是否可为公司创造价值?

3、把握方向,做好五定(战略、目标、组织、业务、流程)

(1)定战略:公司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企业愿景和使命

(2)定目标:公司管理人员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评估分析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目标。

(3)定组织:在确定公司总目标以后,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公司各个部门,确定单元部门的责任、职能、层级等,保证组织与组织之间为达成总目标的必要支持和协调。

(4)定业务:当知道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后,同时明确目标承担的部门组织,再确定未来公司将要涉及进入哪些领域发展,明确了公司及各个组织之间的努力方向做铺垫。

(5)定流程:为达成公司战略目标,必须保证各个环节及价值链的有效衔接,所以在实施业务开展中必须确定明确、清晰、合理的价值流程,只有各个业务节点高效衔接才能保证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即定流程。

4、建好根基,营造人和

(1)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和氛围(激励的、正向的、有活力的(即人和),而不是管控的、懈怠的);

(2)把握人才的输入关,让新进来的人员快速融入公司的文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软实力;

(3)是做好“定岗、定编、定员、定薪和定标准”工作。

①定岗:设计清晰的岗位名称、明确的岗位职责、科学合理的任职资格、明确职级,让员工知道该岗位应该做好哪些事,同时切记不可因人设岗。

②定编: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工作的特殊性,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岗位数量的定编工作。

③定员:根据工作量和生产规模,按照岗位不同和员工承担的职责不同,工作由谁去做,匹配度如何?做好定员工作。

④定薪:是根据公司的业务结构、岗位不同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并且根据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多少应该拿到合理、满意的酬劳,做好定薪工作。

⑤定标准:这里的标准是指岗位任职标准、胜任力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工作职责标准等,这是根据员工从输入到输出的业务链条所涉及的相关的行为、操作标准确定,即做好定标准工作。

5、追求卓越,干好人事

干好人事(人力资源)通俗理解是把人力资源的事干好,如何才能干好人力资源管理呢?在这里我们以规划为中心来进行阐述。干好人事即可理解为做好人力资源“选、用、育、留、出”五大职能的各项具体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有效衔接和互助,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供优质、匹配、良性、可持续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在这里各个模块的具体规划和计划就不做建议和阐述,大家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阶段进行设计即可)。

6目标实现,保障路径

要保障目标的实现首先得知道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路径,除了清晰理解公司战略以外,还需要人力资源负责人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同时掌握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其次做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和诊断,找到根源所在,然后在规划过程中设计可行性的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并且建立可以支撑公司战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实际预算,在实施推行过程中保障推行的有效性。

三、HR如何开展招聘工作才能“面面俱到”?

1、进行岗位需求分析,做好找人第一步

HR部门接到用人部门的用人需求表,首先要分析招聘需求是否合理,比如,需求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部门工作安排不合理,是人员工作能力跟不上,还是业务增加导致人手不够,再根据公司的人员编制和人力成本,判断出岗位是否确实需要招聘。

  其次深度理解招聘岗位,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任职员工的要去,这些可以通过和用人部门做细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到用人部门的真实需求。

  2、设计岗位胜任模型,勾勒出候选人画像

  进行岗位分析之后,再与用人部门沟通,明确岗位需要的胜任力,如知识、专业技能、价值观、自我认知、个性品质、动机等,再给岗位的匹配人选做个画像,用这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合适的候选人形象展示出来,如教育经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有了非常明确的标准,会给接下来的面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做候选人画像时,一定要先进行岗位分析,并和用人部门沟通清楚岗位需求。

  3、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应用多种招聘方式,满足各部门用人之需

对于各部门人才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实行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并用。在组织内部进行招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降低新员工入职培训等一些招聘的直接成本,而且在部门急需用人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填补岗位的空缺,内部招聘的员工与公司文化匹配度高,对公司的规章制度了解熟悉,度过了适应公司工作环境的阶段,因此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内部招聘服务体系对于组织的人力选聘具有非常积极的优势,但是同样也要注意不透明、不合理的内部招聘服务往往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的绩效。

  当内部招聘没有适宜的人选时可采用外部招聘,尤其是在补充初级职位和获取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员工时更适宜采用。外部招聘的人员来源有职业学校、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内的其他组织、社会失业和下岗人员等,选用适宜的人员来源要考虑用人部门的具体需求,在组织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使对相同的职位要求,人员的来源也是不同的,对于外部招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采用,因此在选用招聘方法是要考虑结果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并且招聘方法的采用还要和企业文化和形象相适宜,目前校园招聘和网络化招聘使用最为常见。

  4、明确责任,招聘是HR更是用人部门的事

  作为HR人,身上贴的最大的标签恐怕就是招聘了吧!一提到招聘,大家普遍觉得都是HR的事,招不来人是HR的问题,招来的人不合适是HR的问题,招来后离职了也是HR的事,反正不管任何招聘问题,都是HR背黑锅。在这里,真心想替广大的HR朋友们说一句,这个黑锅有时真不该我们背。

  如果把招聘当做一个项目来做,整个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团队的成员除了HR,还应该有用人部门的负责人。说起分工,HR承担的是整个招聘体系的搭建、招聘流程的把控,而在选人这块用人部门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用人需求的确定、面试和提出录用决策的重要意见等。

  只有分工合作,才能避免用人部门抱怨人力资源部招的人不合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招聘。

  因此要搞清楚用人部门总说简历不合适,为什么不合适,他们到底想要招什么样的人,这样做也能省掉很多无用之功。

  5、梳理和改进招聘流程,节省各用人部门的面试时间,提高招聘效率

  由于公司平时的招聘流程中一般会有两次甚至三次面试,人力资源部的面试,所属部门直接上级的面试或所属部门负责人的面试,针对不同岗位等级的人员,需要相应的人员参与面试,如果部门所需人才增多,那么在需要招聘的人员较多的情况下,用人部门每天都忙于面试,连日常的工作都顾不上,影响了该部门的运行,也大大影响了其招人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对现有的招聘面试流程进行改进。

  根据所招人员的情况,尽量安排统一的面试时间,对简历合格的人才或是初次面试合格的人员组织大规模的集体面试,安排最终通过的人员集体**相关手续,从而避免了个体面试的内容和程序的重复性,也有利于用人部门集中安排工作时间,不影响各部门的正常运营,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员招聘到岗。

  想要招聘做的有效,必须理顺整个面试的流程。个人建议的做法是,某些专业性强的岗位,HR可先筛选出心目中合适的简历,先电话做个简单沟通,了解基本的信息后整理一并发给用人部门,待用人部门通过简历确定可以安排面试后,再邀约候选人来公司做进一步的面谈。这种做法节省了双方的时间,也有邀约的质量更高。

  6、建立临时招聘小组,再次提高面试效率

  有时为了招聘的需要,在没有人才储备的情况下,且希望从外部引进人才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临时招聘小组开展招聘工作。临时招聘小组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组成具有5-7个人的团队,一般由用人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主管、招聘公司相关领导组成。

  招聘开始前,由项目负责人召开会议,并制定招聘计划,一份完善的招聘计划应该包括:各部门所报的人员需求清单、招聘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间和渠道、招聘小组人员、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招聘的截止日期、费用的预算、招聘所需资料清单。根据制定的计划,由项目负责人召开会议,小组成员间讨论并分工。然后通过“车轮战术”,每个面试官考察的侧重点都不一样,在面试结束后做会议总结,对候选人做出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

  7、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实时人才需求反馈机制

  由于部门间的界限,人力资源部门对各业务或职能部门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当各部门由于业务需求,需要招聘员工,人力资源部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不了解,因此需要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建立实时人才需求反馈机制,达到及时补充人员空缺,不影响各部门正常运营。

  因此当某个部门出现人才空缺时,由部门主管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或是行政人事部提出招聘申请和招聘计划,并在招聘计划中详细注明需要招聘人员的原因、招聘人员数量、招聘条件等,明确所招聘人才的专业要求、性别、工作经历、工作年限等相关的信息以及注意事项等,人力资源部门在接到申请后,根据各部门招聘申请,结合该部门人员编制和实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该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做出是否招聘的决定并上报总经理或总裁办其他负责人审批,获准后人力资源部门才能执行招聘,在整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人才需求部门以及总裁办要通力合作,以确保招聘工作能及时开展。

  总之,人力资源部门要想有效地开展招聘工作,除了开辟各种招聘渠道,利用各方资源招募人才以外,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人力资源规划下所进行的招聘工作事先进行了沟通并得到了总经理或是总裁办的批准,而对于用人部门的人才急招申请,人力资源部门除了做好招聘流程的梳理,提高招聘效率外,还要善于调动其他部门通力合作,使得招聘需求能及时得到沟通和反馈,招人的“救火”工作能及时开展,还可以通过组成临时招聘小组,进行集体面试,采用“车轮战术”,各角度考核人才,从而保证了所招聘到的人才的质量,减少后期人员流失率。

四、培训与开发流程

1、确定培训课程目的

进行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因为只有明确培训课程的目的,才能确定课程的目标、范围、对象和内容。

2、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者开发培训课程的第一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以满足组织和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出发点,从组织环境、个人和职务各个层面上进行调也和分析,从而判断组织和个人是否存在培训需求以及存在哪些培训需求。

3、确定培训课程目标

培训课程的目标是说明员工培训应达到的标准。它根据培训的目的,结合上述需求分析的情况,形成培训课程目标。

4、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是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类人的培训需求所开发的课程架构。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任务包括确定费用、划分课程单元、安排课程进度以及选定培训场所等。

5、进行课程单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是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确定每一单元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授课材料的过程。 课程单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好坏和学员对课程的评估。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不应在时间上被分割开。

6、阶段性评价与修订

在完成课程的单元设计后,需要对需求分析、课程目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进行阶段性评价和修订,以便为课程培训的实施奠定基础。

7、实施培训课程

即使设计了好的培训课程,也并不意味着培训就能成功。如果在培训实施阶段缺乏适当的准备工作,也是难以达成培训目标的。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场所的选定、培训技巧的利用以及适当地进行课程控制等方面。 在实施培训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培洲技巧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进行课程总体评价

培训课程评估是在课程实施完毕斤对课程全过程进行的总结和判断,重点在于确定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受训学员对培训效果的满意程度。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定义:

五、如何让企业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一)诊断现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管理的定位模糊

绩效管理的定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其实质就是通过绩效管理要解决什么问题。企业对绩效管理缺乏明确的目的,往往是工资分配、职务变动的依据,因而造成绩效管理仅仅对部门工作进行月度打分用以发放奖金,或者在年底对干部进行测评,作为干部调整的依据。绩效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不能有效利用,耗费了时间和人力物力,结果不了了之。

2、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不合理

企业的绩效指标设置主要从经营指标分解(KPI)、岗位重点工作和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定性、定量绩效指标设置的不均衡,造成部门绩效考核的不公平。比如生产、销售等部门工作量化指标相对较多,考核容易量化,而一般管理性部门工作弹性大,定性指标较多,考核难以量化,考核难以落到实处。造成考核的平均主义,甚至会产生量化指标越多,考核越严、扣分越多等现象,导致企业无法对不同部门之问进行横向对比,丧失了考核的意义与作用,使绩效考核发挥不了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

3、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

绩效考核除了一些能够量化的指标外,其他一些定性的考核指标往往受考核者自身素质影响,随意性大,主观性太强,考核者的个人偏见严重影响考核结果。同时由于被考核者之间的个人差异,也会影响到考核者对他们的评价,甚至导致他们得到的评价大大偏离实际的工作,使得考核结果缺乏客观、公正。

4、绩效考核缺乏沟通和结果反馈。

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与员工的沟通,企业得不到真实的信息反馈,被考核者也无从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吻合程度。其结果是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些行为是企业所期望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组织目标的,更不用说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这样,绩效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改善员工绩效这个最重要的作用。缺乏绩效信息的沟通、反馈,考核就是不完整的,也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二)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1、进行广泛的宣传

取得最高层管理者和员工的支持、认同。绩效管理仅凭哪一个部门不足以推动整个企业的绩效考核的实施。因此,取得高层管理者、员工的认同和支持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宣传,在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下,实施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让每个员工认识到,考核的目的并不是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对于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进行探讨,扬长避短。

2、确定合适的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设置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将绩效指标具体化、个性化,符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指标要由粗到细,由少到多,逐步进行完善;要注意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之间的平衡,争取做到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企业研发技术、市场营销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一直是我们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他们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相比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在考核实施上有一定的难度。确定绩效指标应遵循的思路有三点:

一是通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加强与各主管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编制岗位说明书,让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流程与职责有明确的认识;二是考核的指标应尽量以可量化的、可衡量的指标为主,同时,绩效指标应尽量简洁;三是在确定绩效指标时,要考虑公司的实际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

3、建立适合公司实际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方法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员工素质、行业领域等多方面因素。设计考核方法时应该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使员工真正了解绩效考核,减少戒备心理。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考核机制,确保人人接受考核,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为了深入开展绩效考核,避免绩效果考核流于形式。建立起一套层层考核的绩效考核体系,采取纵向的考核体系,由企业指定相关部门对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而部门负责人对部门内所有人员设置一定的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4、重视绩效考核的沟通与反馈。

绩效考核目的不应终止于考核结果,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新的绩效管理的开始。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综合性绩效改进意见,帮助员工从客观的角度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正确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目标。另外,通过绩效沟通,使考核过程透明化。在考核之前,主管人员要认真的与员工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的日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考核结束后,主管人员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让员工了解自身现阶段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应该如何改进,并且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

5、注重绩效结果的应用。

将员工绩效结果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决策、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培训、薪酬以及其他企业管理活动,丰富激励手段,以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效率。

六、让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好感

1、请最高领导亲自关注和参与

公司最高领导亲自挂帅,作为公司领导小组组长推动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最高领导往往对企业文化影响极深,因而当公司领导亲自推动时,意味着文化价值观的导向。

2、在内部做好“铺天盖地”的培训和宣传

之所以员工对员工产生烦感,往往由于公司从上而下对绩效认识存在误区和偏差而造成,因而在推行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培训,并通过各种渠道让员工理解和认识绩效管理。

3、将绩效管理方案的整个过程分解

让考核与被考核者熟悉各个阶段的操作方法编制绩效方案操作指导书,进行方案培训、模拟、实施与调整,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方案“知-会-用”。

4、初步拟定一个试行考核周期,

在某个层级或某个部门进行试推行试推行过程中,听取不同层级人员或员工的意见,针对问题做出适度调整和应对方案;一般来讲,考核周期应当适当,层级越高的人员,考核周期越长。试推行部门或人员应该作为内部宣传员,跟其他部门分享经验和心得。

5、先奖不罚,让员工看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帮助

试行过程中,最好多鼓励少处罚。对于绩效行为差的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以鼓励为主。组织各个部门定出阶段目标,看到绩效改变的过程,增强全体人员的信心。

6、总结心得,全体员工共识,形成企业绩效文化价值观

绩效成功的根本是文化的成功,因而通过提炼形成绩效文化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并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七、民营企业如何进行分层分类考核?

(一)分层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企业是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这个概念,可从两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方面,它既然是个组织,就必然涉及组织架构的问题;一方面,它是个要赚钱的组织,就必然涉及人工成本控制的问题。这两点,都和我们要谈的考核有关系。企业的组织架构,有层次之分,这是稍具规模企业都需具备的基本组织形态。也就是说,任何组织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譬如我们平常说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这是我们考核要关注的分层的问题。企业不仅有层次之分,还有岗位之分,又因为岗位性质不同,就出现了岗位类别的问题。如

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操作岗位、勤务岗位等等。岗位类别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知识、能力、体力的人与之相匹配,另外还会涉及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因此,企业中的员工也就有了不同的类别。

1、分层是由企业的组织架构所决定的,不同层次的员工所担负的职责和任务是不同的;

2、分类是由岗位性质所决定的,不同岗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同的。

(二)分层分类考核应如何进行?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类别和岗位,分别制定差别化的绩效考核措施。下面谈谈民营工业企业的一般做法。

1、从分层考核方面来讲,可以分别制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三种不同考核方案:

①是对决策层,可以采取年薪制的办法

除常规管理事项考核外,更应该加大对效益指标的考核。过程很重要,但结果更重要,对决策层必须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将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②是对管理层,过程考核。

也就是企业中的中层,包括部门的负责人,分支机构的负责人,也可以包括车间主任,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应加强对他们的过程考核,将主要的生产经营指标进行量化,并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要降低效益指标的权重,以发挥他们把控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是对执行层,岗位责任制和员工行为规范。

也就是各个系统中的普通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考核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并制定具体详细的节能降耗激励措施,让大家看得见、够得着、做得到;二是以员工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也就是企业制度执行与落实情况的检查,这有利于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2、从分类考核方面来讲,可以结合薪酬制度设计,分别制定管理类、生产类、销售类人员的三种不同考核方案:

①是对管理类岗位,实行岗绩工资制。

岗绩工资制是岗位工资加绩效奖金的方案,考核的对象是部门,考核的内容是主要任务和经济指标。岗位工资是留人的,绩效奖金是激励的。岗位工资可结合当地同类岗位水平进行确定,绩效奖金应根据企业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确定。

②是对生产类岗位,实行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个人付出与回报的紧密关系,并且体现在当月兑现,起到适时激励的目的。考核的对象是每一个的生产单元,考核的主要指标是产量,辅助指标是能耗、物耗、质量、安全、环保等。计件工资水平也必须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价位进行确定。

③是对销售类岗位,实行提成工资制。

提成工资制一般是底薪加提成的方案,底薪的比例不易过高,可按照当地生活费的水平来确定。考核的对象是销售业务人员,考核的主要指标就是销售量,也可以按照销售量和销售额两个指标进行复合考核。

(三)考核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很多企业,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不好,或者考核干脆无法进行,分析起来,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是清楚考核目的。

作为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其目的就是怎么把“钱”分好,分的上下左右没有太大意见,这样才能起到考核的激励作用。企业层面的绩效考核,其考核对象是团队,而不是员工个体,这也是很多企业把考核针对员工个人而导致考核失败的原因。

2、是把握好系统平衡。

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要把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收入差别,另方面要把握各个系统和业务板块的综合平衡。尤其在计件工资考核方面,正常生产情况下,如果业务板块之间出现较大的收入差别,肯定是方案本身出了问题。

3、是关注上下一体。

所谓的上下一体,也就是无论管理系统,还是供销系统,还是勤务系统,都必须与生产系统紧密联系。作为生产性的企业,只有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才是其他各项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才有各个系统存在的理由。因此,非计件人员的绩效奖金,必须和企业的整体计件工资水平进行硬性挂钩。

4、是指标确定合理。

考核指标定的低了,失去了考核的激励意义;考核指标定的太高而无法实现,也同样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指标确定有三点原则可以考虑,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企业过去一个时期的平均水平,同行业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以此来保证考核指标的合理性。

以上是对传统制造企业绩效考核的一些思路。对有的企业来讲,子斫更建议大家学习借鉴华为以奋斗者为区分的考核做法。华为将员工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劳动者,一类是一般奋斗者,一类是有价值的奋斗者,据此对三类人采取不同的考核激励措施。

八、绩效考核实施应具备的七大条件

1、有效的沟通和培训  

不管是考核前还是考核后,沟通都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起到绩效考核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员工清楚自己的绩效为什么是那样,今后该如何改进或发扬。绩效考核本身也是需要培训的,不管是绩效考核的理念还是具体的考核技术.都需要让相关人员明白。  

2、考核方法的客观性 

3、考核指标尽量量化,做到客观公正。  

要与企业的战略相连接目前提得较多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战略相联系,作为其中的衔接环节不管是人才储备、  其核心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选拔、培训等,都要符合企业战略,绩效考核也要紧扣企业战略。  

4、高层主管的全力支持  

高层主管的全力支持对考核能起到促进作用,如果高层主管不支持,好的结果得不到落实,考核实际上还是会流于形式。况且高层主管不支持也很难取得合理的考核结果。  

5、员工的主动参与  

各种指标的制定都离不开各层次员工的积极参与.否则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只能是一句空话。  

6、结果和绩效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结果的达成是与很多因素相关的。为了更全面地进行考核。一般都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既要看最后的结果.也要看其努力的程度。  

7、绩效考核要与薪酬调整相结合  

也许员工更关心的是考核结果对他们会产生什么影响.薪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考核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员工才会真正重视考核。

九、薪酬管理的定义

薪酬管理的定义:根据企业优化设计薪酬体系,比如人才梯度建设,岗位薪酬等,优化薪酬结构,从企业和员工角度看,考虑薪酬宽带是否合理。

十、薪酬管理的内容

1、薪酬的目标管理

即薪酬应该怎样支持企业的战略,又该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

2、薪酬的水平管理

即薪酬要满足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要求,并根据员工绩效、能力特征和行为态度进行动态调整,包括确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薪酬水平,确定稀缺人才的薪酬水平以及确定与竞争对手相比的薪酬水平;

3、薪酬的体系管理

这不仅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期权期股的管理,还包括如何给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工作成就感、良好的职业预期和就业能力的管理;

4、薪酬的结构管理

即正确划分合理的薪级和薪等,正确确定合理的级差和等差,还包括如何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员工岗位大规模轮换的需要,合理地确定工资宽带;

5、薪酬的制度管理

薪酬决策应在多大程度上向所有员工公开和透明化,谁负责设计和管理薪酬制度,薪酬管理的预算审计和控制体系又该如何建立和设计。

十一、薪酬体系建立的过程

1、做好职位分析

对职位进行工作分析,可从岗位说明书中获取其的岗位职责等

2、做好职位评价

就是根据各职位对组织目标的贡献,通过专门的技术和程序对组织中的各个职位的价值进行综合比较,确定组织中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差异。根据价值差异和岗位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然后根据职位等级序列确定职工的薪酬水平。

3、做好薪酬调查

薪酬调查重在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一个组织在确定自己的薪酬水平之前要进行薪酬调查,调查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组织或同行业的类似企业。下面列举几个薪酬调查方法:

①面试谈薪调查:发布岗位招聘信息,从应聘人员中获取相同岗位同行业和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要注意样本数量及对于应聘人员口中的数据打相应折扣。

②招聘信息调查:各大网站以及现场招聘中获取想要的岗位薪酬水平。

③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价表: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一年一度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但要注意这个指导价其调查样本一般以国家企事业单位或大中型企业为多,这些单位的薪酬数据普遍较高,参考时要适当砍掉一些高出的水份。中小企业,一般应以岗位平均数或中低位数为参考依据更为合理。

④专业网站:现在很多网站开展了专业的薪资调查版块,只要我们参与了,就能共享调查结果,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人和网,还有中国薪酬网(http://www.xinchou.cn/xinchoubaogao.asp)、中国薪酬调查网(http://www.xinchou114.com)等等。

⑤权威信息参考:参考国家GDP/GPI增幅,以做调薪的指导,还有可以咨询劳动部门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薪资调整信息的提取。

4、做好薪酬定位

企业在薪酬设计的过程中,用来确定企业的薪酬水平在市场中所处地位的决策过程。

①从岗位的角度

从岗位的角度就是根据岗位的不同而进行岗位评估,确定岗位的重要度,然后依据市场行情来确定有竞争力的薪酬。这种定位的原则是只有当重要的岗位由完全胜任的人才来担任时,才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否则,极容易导致企业薪酬体系内部公平的缺失。

②从技能的角度

从技能的角度就是根据员工的技能与岗位的要求吻合度来确定薪酬。这是一种颇为合理的定薪方式,然而,在实践中此种定薪方略十分困难,最常见的情况便是员工出工不出力,本身有能力、有水平的员工就是不发挥,于是出现了价格定位与实际价值的背离,从而导致员工的价格大于价值的现象,继而引发雇主的不满。

③从绩效的角度

从绩效的角度就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来支付薪酬。理论上来说,这种薪酬定位模式远比前两种合理,但在实施此种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这包括绩效考核的指标设定、绩效考核的方法和绩效考核的力度等。

5、薪酬结构设计

薪酬结构设计是指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各项工作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酬之间保持何种关系。目的是确保企业合理控制成本,帮助有效激励员工。薪酬结构设计步骤:

1 根据工作评价点数(可采用要素计点法),对职位进行排序

2 对职位进行初步分组,确定工作等级

3 确定每一职位等级的点数变动范围

4 职位市场薪酬水平与评价点值结合分析

5 对问题职位的区间中值进行调整

6 根据职位等级的区间中值建立薪酬结构

6、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在确定薪酬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为准确起见,总经理办应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在制定和实施薪酬体系过程中,及时的沟通、必要的宣传和培训是保证薪酬改革成功的因素之一。从本质意义上讲,劳动报酬是对人力资源成本与员工需求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方式,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总经理办可以利用薪酬制度问答、员工座谈会、满意率调查等形式,充分介绍企业的薪酬制定依据。在实施薪酬制度前后,应进行民意测验,对薪酬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同时,为发挥薪酬制度的更能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需要,应保证其强动态性。

十二、薪酬体系的定义

薪酬体系是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向员工传达了在组织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并且为向员工支付报酬建立起了政策和程序。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直接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组织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

十三、薪酬体系的设计思路

首先运用工作分析法对所有岗位逐一打分,确定不同岗位对公司的相对贡献,解决部分岗位定级不准的问题。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工作环境以及胜任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将相近工作性质的岗位划入同一个职种,同一性质的职种归入同一职类,综合考虑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定级,指出什么级别应当获得多少工资。对岗位的评估主要包含反映职位价值的评估因素,如知识技能、岗位复杂程度、岗位责任、人际关系管理幅度、操作技能、精力集中程度、体力消耗和工作环境等。

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制定要体现“宽带可变”理念,根据通过薪资分析后的得分将高层、中层、员工分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适当缩小经理层与员工层的薪酬差距。根据相对贡献及个体差异将高层、中层固定工资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绩效得分对应不同的奖金。划分的层级较少,差距不是很大,同级职位较多,强调对管理者绩效管理(而不是等级管理)为主。

员工薪酬的制定要体现“小步慢跑”理念,具体表现为薪酬设置上要提高频率,降低幅度。一成不变的薪酬体系对人员是没有吸引力的,小幅度、多频次的提高绩优员工的薪酬才能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要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从而增加前行的动力。即将员工层划分成不同的层级,层级之间的差距减小,每个岗位的员工都提高了加薪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同一职位上的员工等级的升迁。同时企业应该多实施奖励措施,避免少奖多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十四、新手如何开展员工关系管理工作

1、劳动关系管理:

其中包含劳动争议处理,员工入职、离职的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等内容。

入职面谈是员工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能让员工快速进入角色,其中可包含新员工对自己工作未来的规划,以及需要提供的帮助;离职面谈内容很多,不仅仅要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还要做好企业的形象维护,维系好离职员工关系,给离职员工更好的印象,为后期离开公司后能为公司多说好话做铺垫,更有可能推荐合适的人来公司就职。

2、员工纪律管理:

引导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行为规范起约束作用。

首先制度的制定是个难题,但也是引导员工遵守制度的关键,制度制定应该遵循几点原则:1、严谨性,制度制定要符合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每一句不能有漏洞、歧义;2、可操作性,虽然是制度,不能假大空的罗列一些无用的问题;3、贴近公司情况,每一个制度都要贴近公司,贴近员工情况,接地气,大家接受、执行起来也会容易一些;4、奖惩对等,光罚不奖的制度很常见,但执行起来也哀声载道。

3、是员工人际关系管理:

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利于员工建立正式人际关系的环境。员工入职时,HR部门应当带员工熟悉公司环境,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当及时把部门人员介绍给新同事,利于新员工快速熟悉新鲜环境,也为打造好的工作关系氛围做铺垫。

4、是沟通管理:

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

沟通渠道建立很重要,方法也很多,首先,可以定期开展员工座谈会,听取员工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员工的呼声和意愿;其次,通过一些员工活动来达到各部门沟通的目的,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形成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例如文艺晚会、拔河、篮球、足球比赛等,为领导和员工构筑轻轻松松交流沟通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办企业内部的刊物、公司公众号进行公司员工征文活动。

5、是员工绩效管理:

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考评工作既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有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6、是员工情况管理:

组织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

很多公司会在网站上设置匿名意见箱,让员工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也帮助企业一起成长,同时员工提出可以改进的问题,也要落地解决,这样才能让员工有认同感以及成就感。

7、是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公司提倡爱生活,业余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学习生活技能,烹饪课、花艺课、茶艺课等,例如,公司提倡爱社会,炎热天气下,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饮用水,抗震救灾等,例如,公司提倡爱家庭,经常会搞一些家庭运动会、家庭开放日、家人生日礼品等活动。

8、是服务与支持:

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员工不仅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也可能经常遇到日常纠纷、心理困惑方面的问题,常常会影响员工正常工作的开展,这是,公司配备法律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尤为重要,这种服务可以全职员工担任,也可以是外部合作律所、心理咨询中心。

9、是员工关系管理培训:

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员工培训不仅仅是员工与公司管理层交流的渠道之一,也能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尤其员工关系管理培训,开展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的培训,促进员工关系和谐,更有利公司的发展。

十五、如何规避人力风险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类型

1、简单可以说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六大风险。也可说是人力资源获取、使用和保护风险。

①人力资源获取风险

由人为的或者制度上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其在进行招聘时伴有决策上的事务风险。

②人力资源使用风险

指企业在用人选择上存在的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经营者在人事管理上决策出现失误,特别是重大人事任用上用人不当很可能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③人力资源保护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保护是其留住人才吸纳人才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员工各种合法权益的保护及对员工健康的保护,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可能与员工发生权利、义务和责任方面纠纷和争议,企业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引发诉讼案件、罢工事件等等,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二、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措施

1、 法律防范 

  企业和员工之间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依附关系,只有从法律上对相关权利和义务加以规范界定才能减少各种劳动纠纷和法律案件的出现。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时要认真对待自身和劳动者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学习利用各种法律法规,以期降低自身风险。法律在规范和保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同时也要求企业勇于承担自身责任、规范用人方式。企业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相关法律的培训,通过法律培训不仅提高的员工的法律意识也提高了企业自身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能力。 

 2、制度防范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制度建设中,企业一要加强岗位管理工作,二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三要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化体系。 

  ①加强岗位管理工作:企业在招聘时要详细了解招聘员工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并对相关上岗工作任务、工作能力要求做科学分析。确保上岗员工可以胜任岗位工作。同时,企业要对结合自身管理控制模式和情况确定各种岗位工作流程,形成详细的工作说明书,为招聘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依据。在人员招聘或者内部调配人员时,企业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招聘和员工晋升制度,严格采用各种人事测评方法和绩效考核方法对上岗人员知识、技能、个性进行合适性评估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②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要认真总结管理风险,从预防风险发生的角度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加强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投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科学合理的员工奖惩、薪酬激励制度等。合理协调员工个人个和组织发展特点,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 

  ③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化体系:努力从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要对员工建立职业信用评估体系,例如从收集个人信用信息、从大数据的科技角度建立员工的信用档案,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大批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带来长足发展潜力。企业应该从招聘阶段就着手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同时,完善的企业培训机制能够企业应该科学人才培训培养机制,从实际出发,结合员工自身需求和特点提高其工作技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0e7ed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81.html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