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全)

发布时间:2018-11-29 20:11: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水,交流图画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课前画水,不管画的画简单还是复杂,那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某些孩子思维没有拓宽,学完课文之后,他可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果某些孩子画的水比较复杂,思维很独特,学习课文时他就会更加自信,学完之后再去画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多的想象。

  二、猜谜,认识水

  1、范读,猜谜。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云     雹子  

  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温和  暴躁

  (2)动动脑

  师: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

  例:“我会变”

  “我的家”

  “我的活动”

  “我的脾气”

  【说明】这是对整篇文章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文章,简单了解水的多种表现形式。“动动脑”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朗读,赞美水

  1、自选题目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

  2、自主合作学习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

  (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

  (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提示:以下是预设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的,以下的顺序可以改变。

  “我会变”

  (1)“我学会了字词”

  “漂浮”、“碰到”、“雹子”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填空:

  云在天空中         

  一只小船在水上           着。

  师:请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飘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飘浮“有什么区别?

  指名回答。

  师出示雹子的图片,让学生对雹子有直观的认识。

  (2)“我是小小朗诵家“

  指导读第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很活泼。第二自然段,“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雪花飘下来”这三句话的感觉是不同的,应读出“落”、“打”、“飘”的不同意思。

  指名读,评价,练读,再指名读。

  (3)师:想一想,我还会变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冰  霜……

  “我的家”、“我的活动”重点指导朗读

  师:现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

  师:好,该“起床”了!刚才,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

  生:安静。

  师:对!叫安静。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好吗?

  生:好!

  师:(出示池水的图片)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

  生:安静。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

  生:读课文。

  师: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

  生:慢慢地散步。

  师:对呀!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出示“在小溪里散步”)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想想,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读课文,要读得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谁能?

  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师:课文第三段有个词语写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谁能找到这个词语,而且要说说为什么。

  生:这个词语是“开大会”。因为开大会时人很多。

  师:你真会动脑筋!请你把这句话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水在大海里开大会的样子。

  生读课文。

  师:读得真好!老师也得向你学习!好,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把第三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的家还在哪里?我还有哪些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飞舞  慢跑……

  【说明】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点放在朗读上,用较短的时间把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指导和识记字词。第12自然段比较活泼,也比较容易读。难点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不同、气势不同,所以读的感觉也不同。通过出示图片和练习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感悟,慢慢提高朗读能力,形成语感。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体会和比较中,慢慢感受到朗读的技巧,学会阅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内容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评价。

  二、了解“我的脾气”

  1、“我学会了字词”

  (1)出示词语:

  温和  暴躁 灌溉  机器  帮助 淹没  庄稼  冲毁  灾害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引导学生联系水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理解“温和” “暴躁”两个词语。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灌溉”“淹没”“冲毁”。

  (3)填空:有时候,我很         ,有时候,我很         。我既给人们带来         ,又给人们带来了         

  引导学生从以上词语中选择填空,理解“帮助”与“灾害”。

  2、“我是小小朗诵家”

  由以上对词语和图片的感受,直接过渡到读。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水的温和和暴躁。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3、“展开想象的翅膀”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的脾气还会怎样?

  学生回答。

  【说明】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词特别多,所以,运用联系前后文,看图片来直观感受,理解记忆字词。当对词语理解到位了,对水的“温和”和“暴躁”直接感受到了,读好这一段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我自信,我能背

  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来评一评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指名回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

  3、“展示我自己”

  (1)自由背诵。

  (2)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3)教师选择背诵的部分,邀请学生帮忙一起背。

  【说明】由读通课文,到读好课文,再到朗诵课文,这是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优美的文字应该靠背诵积累下来,日积月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四、我要写好字

  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两点水(冲)的写法,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写“提”要起笔向下,再回锋向上。

  “三点水”(池)的指导可以边示范边引导观察: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位置低。另外,“池”字右边的“也”,“横折钩”的“横”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竖”刚好写在竖中线上,“竖弯钩”尽量往右边伸展,钩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笔。

  五、小小作家

  师:请同学们模仿“我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样东西。写好以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让别人猜猜你写的是什么。

  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说明】文中的语言很美,句式很整齐,如:“有时候……有时候……”“我会变,变成……变成……”“我在……在……在……”这样的句子,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仿写在低年级是训练写话能力的很好方式。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就会对写话产生兴趣,慢慢养成写的习惯。

  板书设计:

30、我是什么

  我会变:云   雹子    霜……

  我的家:池子里  小溪里   江河里  海洋里  稻田里  水杯里 水管里 天上……

  我的活动: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舞 唱歌 开大会  飞舞  慢跑……

  我的脾气:温和  暴躁……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射、卫、填、嫦、娥”等9个生字;会写“卫、宇、航”等6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特色字词卡(如“卫星”的样子),图片(或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生字学习卡片,向长辈了解嫦娥奔月等传说和人造卫星等现代科技成就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神话故事或现代科技图片,调动学习热情。

   师:小朋友们在课前收到了神话故事,找到了不少科技图片,现在向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展示展示,好不好?

   例:我收集到了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据说后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

       我听爸爸讲过女娲补天的故事,我知道女娲是中国造福人类的女神……。

     我收集到的是“神舟五号”上天的图片,请大家看……。

   2、教师向学生展示神舟五号的相关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神舟五号视频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或大屏幕,想想、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知道得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更多的神话故事,了解更多的现代科学成就。大家喜不喜欢?!

   生:喜欢!

 【说明】学生对课文中写到的古代神话故事和现代科技成就,可以说是既生疏又熟悉,只要注重引导他们就会知古又知今,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向课前延伸,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图片(课件)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汉字

  1、读通课文,创造识字情境。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着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画上“△”,稍后提出来一起解决。

  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难题。谁先来说?

  生反馈。

  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可以看拼音,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别人,还可以先大胆猜一猜。下面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帮助,把不会认识的字认过去,然后把课文读几遍,争取读通顺。

  生合作解决不会认的字,并把课文读通顺,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

  2、认读字词,识记生字。

  师:刚才,同学们在试读课文的过程中,把不会认的字都想办法认识了。现在老师要把其中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和生词单独拿出来,让大家认读。看看小朋友的眼睛能不能搬家。好不好?

  老师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生认读生字生词。老师边听边适时重点点拨指导:“射、嫦、宙、载”是翘舌音,“载”还是多音字。点拨后再指导学生反复认读,并抽查强化。

  师: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都记住。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想的办法,让全班同学都学一学。好吗!

  例:我们已经学过“真、常、我”字,利用加偏旁的办法我记住了“填、嫦、娥”字;

  通过把“栽与载、前与箭”进行比较,我就记牢了“箭、载”两个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的办法非常有效。今后我们遇到生字生词,都可以自己想办法来认读、识记。

  【说明】本步骤的教学重点是认读、识记生字生词,但生字生词的认读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因此,本设计首先通过引导试读课文感知汉字,为学习生字生词营造生动的语言环境(创设语境);其次注重引领学生在独立试认。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中解决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神话故事,理解第一组词语所讲的内容。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师: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现在老师给大家时间,在4人小组内互相讲神话故事,然后每组推一个“故事大王”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讲得最好!

   生分4人小组互相讲故事,并推选“故事大王”,师巡视收集反馈信息。

  师:现在请“故事大王”上台讲神话故事,大家欢迎!

  每组推荐的“故事大王”讲故事。

  师:这几位“故事大王”讲的故事很精彩。像这样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平时还可以多读一些。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词语。

  生读第一组词语,要求读熟、读出韵味、读出理解和感悟来。

  2、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图片,理解第二组词语所讲的内容。

  师:请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讨论自己找到的卫星、飞船、火箭等图片,然后请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知识。

  例:我知道人造卫星是什么,它是环绕地球在天上运行的机器……

  我在画册上看到过“航空母舰“,它在大海里航行,比大船还要大……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宇宙飞船“,还看到杨利伟叔叔上了天……

  师:看来,小朋友们平常很爱学习观察,知道这么多的现代科技知识。现在老师也有一组图片想展示给小朋友们看看。请大家边看边想,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大家听听。

  出示媒体资源中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的图片:

  

  生看图片,然后交流,并朗读本组词语,教师适时作些点拨指导,帮助理解,拓展知识。

  3、引导学生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成就进行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说明】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如果孤立地从词语上来理解古代神话的意思和现代科技成就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设计本步骤时,注重了将讲故事图片展示与教师适当点拨结合起来,将朗读感悟与引领拓展结合起来。

  二、指导书写,引领拓展

  1、指导观察,掌握要领,进行书写练习。

  师:出示本课要学会书写的6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指名回答,师提示:(1)“舟”字旁和“舟”字在写法上有不同点,通过示范让学生发现要领。(2)宝盖头第三笔不能写成横折钩,是横钩。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学生随课件书空,掌握笔顺。

  

  

  师:现在请大家试着写几遍,争取写正确、端正、漂亮。

  生试写,师巡回观察,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2、引领拓展,丰富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再请长辈讲神话故事和现代科学成就或自已买一些神话故事书和反映现代科技成就的书(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看一看,两周后开一次交流会。

  【说明】写字教学不是叫学生机械抄写,而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也需要课内外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生:“声”。
  师: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例:河水流动的声音。
       鸟的叫声。
      小提琴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学的课文题目又是什么呢?(板书“回”)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例:我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想知道回声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在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发音。
  师: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小青蛙跟着妈妈到桥洞里听到回声的事。
  师: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自读第一段。指名回答。
  2、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师:哪位同学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个大月亮?
    生指图说,师强调多音字“倒”的读音。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生: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学习第23自然段
  1、师: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第2自然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并讨论,这些声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生:在桥洞底下发现的。
  2、师:我们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好吗?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
  指名读。
  师:大家想一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他说的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问的语气。
  师: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标点符号看出来的,是感叹号。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
  生:第一次心里高兴,而第二次话是问号说明他心里很奇怪。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注意语气的不同。
  3、师: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生1: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
  生2: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啊?
  师:对,所以书上用了个什么词?
  生:奇怪极了。
  师:(板书“奇怪”)大家想一想:“奇怪极了”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奇怪。
  4、师:那他是怎样做的?
    生:他去问妈妈。
    师:谁读一下他问妈妈的话?
    指名读。
    师:妈妈怎么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指导书写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重点指导:
1)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提示: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纹”的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
  2、学生临写。
  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3遍,并组词。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200310月,中国航天事业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回想一下是件什么事?
  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杨利伟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
  师:杨利伟在太空中生活了二十多个小时,那么在太空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说明】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激趣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的画面。

  师:这位就是杨利伟叔叔,你们认识他吗?他从太空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说明】发挥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学文的自然过渡。
  二、自读课文
  1、师:请大家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吧。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办法解决,再不会可以画下来,我们一起解决。
  2、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学生通过自己查拼音、问同桌、问老师等各种方式尝试解决识字读音。
  3、指名六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4、师:现在,请大家再自由的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5、读后交流在太空生活的有趣。
  【说明】识字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生字障碍,最后用听读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加上教师有意识的表扬和点拨,学生一定在为自己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学会了自己识字而自豪。
  三、识字写字
  1、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舒服  必须  绑住 通过 水杯 塑料 咳嗽  钩住  一件事  喷头 设计 淋浴
  指名读,齐读。
  2、师:同学们,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会拼读吗?能组几个词呢?请大家先练练,不会的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

  (1)请学生自己选字拼读、组词。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现在请大家仔细看一下田字格中的这8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师生评议。
  【说明】在通过整体认字之后,本环节我们把生词生字从具体的语言环境汇总剥离开来,先词再字,分别让学生认读。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此外,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重点体现写字的指导过程,由师生合作完成写字,既体现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地积极性。
  四、巩固识字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选一选部分,巩固识字。

  五、朗读
  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向同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这一段内容的原因。
  【说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丰富对“趣事”的感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生字卡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二、朗读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的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三、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课文,然后再小组讨论讨论,太空生活怎么有趣?与我们地面上生活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例:绑在睡袋里、只能用吸管吸、穿带钩的鞋,走网格地板。
  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4、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5、指名说:“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6、师:这就叫“失重”,那么到底什么是失重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太空吃饭讲究多

  太空餐桌是特别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千万不能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要夹准、夹住,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生活环境的污染。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这样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1)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失重。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小知识部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失重。

   引导学生“失重”现象。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太空中的趣事,并进一步弄清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教师展示课本之外的资料,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认知,又暗示了学生生活处处皆学问,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四、扩展
  (1)师: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还有哪些趣事吗?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引导学生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热情。
  (2)以“我要向杨叔叔学习”为题,想象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事?并说说自己将来想在太空中做点什么?
  (3)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说明】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借助字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例子写数量词。

  2、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现在现存的三种动植物“活化石”,增长学生知识,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参观、学习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工整板书:化石。

  师:同学们,谁说说什么是化石?

  生:化石就是石头。

  生:化石就是动物的遗体。

  师:化石就是古代动物的遗体,埋在地下变成和石头一样的东西。

  2、师: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化石?

  生:我在博物馆里见过许多化石标本,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化石。

  生:我读课外书时读到过介绍化石的文章,里面也列举了大量的古代生物化石。

  师:不管是我们见到过的许许多多的化石,还是我们从书中了解的化石,他们对生物学家做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师在“化石”前面加上一个“活”字。

  (1)师:你们见过活化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化石》一课,看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朗读全文,要求:通顺、流利,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内检查朗读情况。

  (4)交流阅读成果,教师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大熊猫、银杏树的视频,中华鲟的图片。

  

  【说明】上课伊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去思考。在导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了什么是化石,学生相互补充,同时又养成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听说训练相得益彰。由化石导入了《活化石》一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二、初步感知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再次认读。

   教学时注意“珍”、”肉“、“史”、“鳞“等字的读音。

  3、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4、情境识字。

  师:刚才小朋友都能准确的读准字音,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读通下面的一段话。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公孙树、中华鲟、大熊猫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公孙树还有两个名字,它又叫银杏树、白果树、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种。和大熊猫同时代生活的动物许多已经灭绝了,可是它却顽强的活了下来。看似文雅的大熊猫以前不是吃竹子的,而是食肉动物,想不到吧。

  身披大片的硬鳞,眼睛亮晶晶的,有核桃般大小,加上又尖又长的大嘴,样子怪怪的。这个可爱的家伙就是生活在长江的中华鲟。

  (1)师:小朋友们,能读下来吗?

  (2)师:有一个词语和“宝贵”是近义词,它是?生答。

  (3)师:尽管大熊猫现在顽强的生活下来了,但是它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它吃肉,现在?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指名答。

   5、初步概括全文。

  (1)口头填空

  (      )、(      )、(      )三种古生物都是(      )。银杏树因为(      ),又叫公孙树,它的叶子像(      )。大熊猫爱吃竹子,祖先却是(      )动物。中华鲟样子怪怪的,身披(      ),眼睛(      ),一张(      )的大嘴。

  (2)教师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  珍贵 生长慢(这里要学生理解公孙树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

  大熊猫——古生物  爱吃竹子 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 有一亿多年的历史    

  (3       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里话。

  ①珍贵  ②稀有   ③保护   ④缺乏

  例: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啊!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我们缺乏保护一时,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说明】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和珍惜动物的意识。这一段话实现了让学生在浓缩的语境中集中识字的功能,并让学生快速在语境中自悟词语意思,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了全文。

  三、指导书写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2、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在上节课简单了解了三种“活化石”。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2、学生用心读课文。
  3、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感觉怎样?
  例:我感到高兴,经过了几亿年时间,它们还能存活下来,真的很令我高兴。
  我说不出什么,但是我觉得种公孙树的人都是好人,自己种树,给子孙们吃。
  我感到悲伤,中华鲟这样可爱,可是现在成了稀有物种,希望以后中华鲟越来越多。
  【说明】整体感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内容层面,二是情感层面。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第二学年应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子,推动学生穿透内容,触及精神。通过不断的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要悟出言外之意。这样的阅读才能不断使学生充实体验,积累言语材料。
  二、分段学文
  第二自然段
  1 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  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或实物)
  师:“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指名回答。
  师:像这样的词语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   一条条(   )一棵棵(   )一只只(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
  出示银杏王图片,师讲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此树高41.9,胸围8,直径2.6,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种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师朗诵:
  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季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果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扇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得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得来临。它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的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颗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你喜欢银杏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课文吧!
  齐读第2自然段。
  第34自然段
  1、师: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老师刚才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
  补充课外资料: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身长大约1.5。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说明】此处安排两处资料,目的分别为:银杏惹人喜爱之处,丰富学生对这一“活化石”的表象认识;熊猫的体貌特征,暗示其物种减少的自身原因。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这样的说明文教学时,资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两者必须兼顾。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化石陈列在博物馆有讲解员讲解,“活化石”生活在大自然里,如果有人来参观,你愿意为他们提供讲解服务吗?
  2、讲解结构提示
  师: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讲解?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你知道银杏树吗?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下吧!银杏的果子是白色的,所以也叫白果树。你小时候种下白果树,等你老了才能吃果实,所以也叫它公孙树。公孙树也有男女,可是它们是植物,应该说是雌的和雄的。雄的叶子不凹进去,雌的叶子是凹进去的。
  我这里有一片银杏叶,很像扇子,你们猜一猜是雌的还是雄的?对了,我还要告诉你们,这些都是活化石。
  3、互动对话:游客与讲解员的问答。
  【说明】学生讲解和提问来自对文本的理解,介绍是一家之言。从所提问题看,提问者从文本中提炼问题,没有停留在字面,是对一家之言的补充。这样模拟现实的交际,较好的形成了对抗性、建设性交往的状态。在这里,介绍和提问都可以达到整合信息、内化表达的目的。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课前组织学生参观蔬菜大棚或请农业专家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反映农业变化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大棚及彩棉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
板书课题:农业的变化真大。
  【说明】配图解说,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师生评议。
  【说明】初读课文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的要求,不能要求过高,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是否把字读准确、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上。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字词。

  3、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同学们非常想了解农业有哪些变化,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明白的,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吧!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2、课堂讨论交流,师板书: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彩色棉花、无土栽培。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上画了些什么?(2)“兴致勃勃”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语境理解)(3)谁能把“我”当时的心情读出来?(4)谁能用“兴致勃勃”说一句完整的话?
  4、出示袁隆平爷爷培育水稻良种的照片:

     

  师:同学们,这位爷爷你们认识吗?他是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他培育出来的水稻良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袁隆平爷爷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
  学生读文,指名回答。
  师:假如你是讲解员,会用怎样的语气给参观的人介绍袁隆平爷爷的科技成果?
  学生扮演讲解员介绍。
  5、学生自学第35
  (1)师: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第35段,想一想,假如你是讲解员,会怎样向参观的人介绍温室大棚、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的技术?
  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彩色棉花: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经过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出红、绿、黄、蓝等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药,只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因而又叫有机棉或生态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消毒和染色的残留物质,且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纺部门的青睐。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也称为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与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等优点。
  (2)小组交流,评选组内最佳讲解员。
  (3)班级交流展示。
  【说明】看图与课文结合读课文,可以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讲解员,可以促使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指导书写,展示交流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2、范写“纺”“织”,指导写好“绞丝旁”,写好两个“撇折”。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议,学习别人的优点。
  【说明】集体评议,可以增强学生写好字的自信心。
  六、拓展延伸,鼓励想象
  1、师:小朋友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知道哪些?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
  指名学生回答。
  2、师:假如你是农业科学家,你将会怎样做?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先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听。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417d6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d.html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