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9-08-26 00:48: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
  ——鲍照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鲍照的一首诗作。鲍照这位诗人我们可能觉得很陌生,但是杜甫、李白我们很熟悉了吧。我们来看一首诗——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其中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用鲍照诗作的成就来赞扬李白,可见对鲍照诗作评价之高。
  那么,鲍照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何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青史留名、为人们所熟知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鲍照的《拟行路难》,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诵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 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学习过程】
  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掌握相关资料
  预习检测 1. 给下列重点字注音:
  鲍 踯躅 2. 解题:
  《行路难》是,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首,歌咏。是第四首。
  3. 了解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认真阅读“资料链接”,用一句话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鲍照一生虽然才华横溢、诗文有盛名,且少有壮志,思求报国,但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所谓“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
  4.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大意。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的命运也是既定的,怎么能总是这样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一曲《行路难》,歌唱声又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多说什么了。
  二、精读,披文入情,咀嚼文字,体悟情感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前面,我们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初步把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揣摩诗歌的语言,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自诵读诗文,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情感:
  “愁”
  ·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愁”字。 研读诗文,解读一个“愁”字
  1.齐读前四句诗,思考:
  哪句诗直言诗人之“愁”? “安能行叹复坐愁” “愁”的表现是什么? “行、坐”“叹、愁”。
  ③ 通过诗人的外在行为,想象一下诗人愁到了何种程度?  
   这愁绪如此浓重,令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却又挥之不去、排解不开。
  诗人为何如此愁苦?  “人生亦有命”
  “命”?这和愁苦有何联系?
  我们来学习一种诗歌解读的方法——知人论世。
  ①首先,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说说他看到了怎样的“命”。  
  面对这一现实,诗人也只能承认“人生有命”。那么,怎么又说“亦”?  
  ②“亦”字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  “泻”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比喻。  
  如何理解“安能”?
  诗人真的能看开了吗?
  强加在身上的不公平,你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能看开呢? ·读这四句,读出诗中情感的细微变化。
  2.齐读后四句,思考:
  作者借助哪些方式来“自宽”,诗人内心得到宽慰了吗?
  ①“酌酒”  ②“歌唱《行路难》”
  ·此情此境,让诗人何以堪? ·诗人情感郁积到极点,不禁悲愤地大吼一声:
  “心”
  这一句是作者情感的总爆发?
  这是什么句式?和前面哪一句句式相同?情感有何变化?
  
  ·读这三句,读出情感变化。
  然而最后一句,诗人的情感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
  有门第等级的存在,纵你才高八斗,纵你有满腔报国热忱,只是不得施展。诗人的万千悲愤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这四句,读出情感从激愤到隐忍的变化。
  3. 结合全诗,想象勾画诗人形象,说一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控诉,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苦痛。
  、诵读诗文,体悟一个“愁”字
  三、再读,反观自我,读出人生感悟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总是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
  、古诗文中抒发怀才不遇的诗词很多,请搜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诗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诗人对待人生之路的艰难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并思考为何不同。
  王勃《滕王阁序》 ——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李白《行路难》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为何不同?时代使然。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但是同样的时代,同样的条件,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却不一样。
  同样是双臂残疾,有人沿街乞讨,有人刻苦自励终成“钢琴王子”;同样身家过亿,有人吸毒入狱,有人公而忘私裸捐为民。同样身在二中,有人奋起直追,努力成为一个“ 德美才秀 的人;有人浑浑噩噩,甘心沉沦。反观自我,生活在同样的时代,面对同一片蓝天,我们将选择怎样的人生?
  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题,写一段的短文,发表我的人生宣言。
  【资料链接】
  1. 鲍照生平
  鲍照 ( 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山东。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 (444) ,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些小官。后卷入王室斗争,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钟嵘《诗品》说鲍照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 18 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点: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所谓的“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不能为国效力。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披文入情”
  语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意思是:作家创作,总是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
  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 主要说明了从创作者如何形成文章,读者如何阅读理解的一个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a98e5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6.html

《配套K12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