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大事年表

发布时间:2020-03-30 10:08: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1840-1895-1912-1919
   1840-1895,晚清
   1895-1912,清末
   1912-1919,民初
   1839,虎门销烟(林则徐),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840,鸦片战争(英军;道光、林则徐)
   1842,《南京条约》
   内容: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关税协定权。(商品输出)
   《南京条约》附件
   内容:领事裁判权,租赁土地(演变成租界),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沾)。
   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1830、40s,新思想萌发
   性质:地主阶级开明士绅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学习技术)
   代表: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置译馆(翻译《各国律例》),组织编写《四洲志》(地理志)。
   魏源:《海国图志》(地理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拜上帝教)
   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
   经过:(抓三点:起点、拐点、终点)
   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1853定都天京(南京)
   北伐(失败)与西征(胜利),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1856天京变乱
   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干王洪仁玕,重建领导核心。
   1864天京陷落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1853,积极性:两千年来封建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提出明确的纲领);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以修约为名;咸丰;火烧圆明园)
   1858,《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
   内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英法各800万两白银,开十一个通商口岸(十口+天津)……(商品输出)(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
   19C60s-90s洋务运动(30年)
   性质: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挽救清政府统治的自救运动。(学习技术)
   思想:“中体西用”
   内容:
   自强:前期,军事工业(官营),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求富:后期,民用工业(官督商办,为军事工业提供资金),李鸿章开平煤矿。
   海军: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教育:京师同文馆,留学生。
   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近代民族工业、近代教育);一定程度上抵制外资侵略,刺激民资发展;客观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19C60、70s,民资诞生
   背景:受到外资、洋务运动的共同刺激。
   企业: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
   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商战。
   1894,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朝鲜东学党起义;光绪;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1895,《马关条约》
   内容:割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法德俄三国干涉还辽,3000万两赎辽费),赔2亿两白银,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口岸设立工厂、免收内地税(资本输出)。(二工革后,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瓜分中国的狂潮)。
   19C末20C初,民资初步发展
   背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思潮。
   1895,公车上书
   1898,戊戌变法
   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发起的改良运动。
   背景:民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传播、民族危机
   代表人物: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图存,开设议院);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宣传社会进化思想);谭嗣同(《仁学》,最激进)。
   意义:爱国性(救亡图存)、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启蒙性(思想解放)。
   19C末,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不反封建,盲目排外)
   直接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1900,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光绪;占领北京;庚子年)
   1901,《辛丑条约》
   内容:赔4.5亿(万万)两(本息合计9.8亿两),(清政府)禁止(中国人)反帝(帝国主义),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设使馆区(东交民巷),允许列强驻兵(北京至天津大沽炮台、北京至山海关)。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C初,清末新政(1901开始)、预备立宪(1905考察、1908实行)
   1911,辛亥革命
   性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和制)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894,檀香山,兴中会,团体。
   1905,东京,中国同盟会,政党。
   《民报•发刊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标志辛亥革命爆发)。
   1912,创立民国、颁布约法、清帝退位、袁氏窃果
   1912年元旦(公历),南京(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五色旗(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政令须内阁总理副署),借鉴美国三权分立。
   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意义:
   总: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
   反封建: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获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权利);逐渐深入(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
   反帝: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推翻“洋人的朝廷”),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资短暂春天)。
   1912-1918,民资短暂春天
   1912(民国创立)-1914(一战爆发)-1918(一战结束)
   背景:中华民国奖励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的思潮;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行业:纺织业、面粉业。
   1915-1919,新文化运动
   性质: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背景:民国创立;民资发展;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导火线)
   开端:1915,陈独秀,《青年杂志》
   阵地:《新青年》
   基地:北大(蔡元培:兼容并包)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封建纲常礼教);
   提倡新文学(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文言文)。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
   影响:冲击了封建势力,传播了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局限性:全盘西化,过于极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a8bf3b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4.html

《旧民主主义革命史 大事年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