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荧红烛,巍巍师魂 - 缘师德而忆曾经的恩师

发布时间:2013-05-05 11:19: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荧荧红烛,巍巍师魂

——师德忆曾经的恩师

正安县流渡中学:严庄坤

谁一辈子不曾遇到过几位对自己影响颇大的老师,谁一辈子不曾遇见过几个自己不以为然的教者,这个话题在人们口中并不鲜见;而对于终身从教的人,他也必将终身受到老师的影响。荧荧红烛,巍巍师魂,感念师恩,传承师德,守护教育这方净土,让内化的师德价值转变为外化的教育价值,不正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神圣的职责吗?

我自1990年南白师范毕业后踏上教育岗位,做了一名教师。这是从小在边贫中长大的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然而我的少年时代就犹如荒漠中的小花,所接受的知识除了老师传授的那点之外,就来源于去同学家翻箱倒柜借阅的几本书籍。无法评说当年的教育,但渴望学习的我,仍然觉得在学校里感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尤其是其中的几位授业恩师,其亲和朴素、严谨敬业的形象永存我心,成为了我踏上讲台为人师表后潜意识里的楷模!

谢老师——敬业爱生,终身育人

物质条件极为贫乏的七十年代,我懵懵懂懂的踏进学校的门槛,混沌初开般的启蒙了。那时上我们课的老师姓谢,叫谢启秀。回家一告诉父亲,父亲高兴地说,这也是他读书时的老师,人称“谢老花”,是一位很受学生爱戴的老师。那时我并不懂,只是第二天上课时把他仔细地打量了一番。

“谢老花”果然好老啊!他矮矮的个子,小小的头,瘦瘦的脸,戴着一副老花镜。他穿着一双旧布鞋,一件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服,肩膀上有补丁;上衣左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顶得口袋帽卷着翻起来;他经常带着一顶薄薄的旧得不成形的帽子——就是这顶帽子,在一次事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谢老师一辈子耕耘在小学低段的讲台上,他的特点就是耐心一流,拼音“一流”。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那时会汉语拼音的老师太少,他是最权威的一个;但又毕竟受到时代的限制,和现在无法比拟。我估计是谢老师在长期教授的过程中自学的(他读书的年代应该在民国时期,汉语拼音方案尚未出炉),这该是比我们今天学习英语还困难啊!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太穷太怯懦,“机关上的娃儿”就张扬跋扈得多。有一次谢老师曾狠狠地批评了一个仗势凌我学生,保护了我。事情虽小,但却令我小小的心灵感受到了谢老师的公平、正义和关怀。

我在家里放牛时,不小心掉下陡坎,被随即而下的石头砸伤了右小腿。当母亲背着我走进教室时,谢老师一句夸赞,让我挣足了“面子”,让我从此养成了不缺勤的好习惯,直至如今。

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就听同桌说“苗子”要来报复“追苗赶汉”,向汉人小孩打针,快回家躲起来。我没有走。结果,苗子没有来打针,跑回家中的同学也被批评了。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还因为叫我跑的同桌严重口吃),也坚定了我不轻信谣言的信心。

那一天,天气阴冷,寒风呼啸。谢老师坐在讲桌前,正在耐心的讲课。忽然“哐当”一声,木架上的黑板被窗风吹翻了,重重的落在谢老师头上,我们被惊醒时,看不见黑板下矮小的谢老师,几个大同学赶忙扑上去抬起黑板——谢老师帽子都被砸歪了,眼镜也被砸掉了。全班同学都哭了,可谢老师竟然没事人似的招呼好我们,又开始上课了。这一幕,经常让我想起今天那些娇气的老师们,哎,无言了。

谢老师只上了我们两年,就因老退休了。后来听说他家乡的学校又请他回去继续教了好几年,他用自己的生命真正践行了“春蚕到死”和“蜡炬成灰

汤老师——传承文明,大爱无声

谢老师走了,我们迎来了汤启碧汤老师。

这是一位与谢老师截然不同老师——当然他们姓名中都有一个字。她是女性,体型偏胖,样样都那么大气,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她是遥远的城里人,穿着相对时髦,给我们带来了外界新奇的文明气息。汤老师那时还是大姑娘,性格豪爽,做事干脆,却又不缺乏活泼和幽默。她的家乡话和我们地方话有区别(那时还没要求普通话),她也因此经常打趣被提问的学生,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我们都喜欢她。

汤老师来了之后,我们才知道音乐的魅力。原以为音乐就是革命歌曲,殊不知还有更美妙让我们听得懂的歌儿。至今仍然记得她教我们的许多儿歌,哼起时就仿佛回到了那个灰色却又幸运的年代

汤老师不反对我们玩,而当我们玩过了把作业拿去她改时,随到随改,从不推诿。她还故意”我们去给她做一些提水买东西的小事,把补回的零钱或买的糖果之类赏给我们,我们和她很快就拉近了距离,觉得她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母亲。现在想来,汤老师是故意这样的吧!比起我们今天那些只有走上讲台才和学生说几句话的老师,我再一次无语

可惜,汤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就调走了。我们虽然不舍,但又不能留她在穷乡僻壤。后来一别三十年,竟然没能再见。或许汤老师已经忘记了我们,但她却成了我们记忆乐园里一株永远盛开的奇葩。

郑老师——宽严相济,德才并重

我的求学生涯虽然艰苦,但又何其

正当汤老师调走,我们心情低落的时候,新学年开始了。走进教室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相貌威严的老人。他大平头,满头白发根根上竖,一脸的络腮短须,加上炯炯双眼,确实令得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而我当时想不到的是这个看似凶恶的老人,竟用一年时间教醒了我。

父亲又说,郑传江老师也是的老师!

在教学中,郑老师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非常严格。他不允许学生迟到,而我却经常迟到。不是故意的,是家庭原因。那时还是半日制小学,我每天早上去放牛,到时间了就牵牛回家,准备吃饭上学;但回家后我母亲往往下地劳碌灶膛里连烟都没起!要么迟到,要么饿着肚子上学。我从小很自尊,迟到被训了就会委屈的哭泣。老师看出了我的处境,就又温和地询问,有时知道我没吃饭,就带我去他宿舍随便吃点。天雨无伞,我落汤鸡似的,他也会拿锦衣给我穿上。这份温暖,对于贫苦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奢侈,多么感动

那天傍晚,我放牛回家,发现郑老师竟然坐在我家门前,正和父亲说着话。我走过去,他拉着我对父亲说,这么优秀的娃儿,你不打算培养一下吗,你连让他不迟到都做不到吗?面对他的老学生,他的语气有些重。而父亲其实也很重视教育,只是囿于家境而已,听老师说我的成绩,自然高兴得诺诺连声。

还记得上写字课,郑老师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示范、讲解,一丝不苟。他的旧学功底一点点感染我,启悟着我。而今想来,当初这些书法课,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我小时的生活几乎与牛为伴,是不折不扣的牛郎,长期的观察使我写出了一篇名为《斗牛》的习作。郑老师对这篇文章十分欣赏,甚至不止一次当着我背着我夸赞我的写作天份,说我完全可以向文学的道路发展。这对于当时读书目的十分模糊的我来说,不啻于灯塔之对于迷途的航船。

郑老师对待不听话的学生“凶相毕露请原谅我使用这个不雅的词语,因为单是这个“凶相”就足以达到震慑人心的效果,他甚至咬着牙齿,提着拳头威胁,但拳头却始终没有落到“实处”!

郑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就退休了,退休后他仍然关心着我,关心着整个教育。2006年,他以80岁的高龄辞世,但它却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

那一代的老师,值得书写的还很多。若论待遇,他们怎能与今天的老师们相比,我至今还记得在学校蒸饭都掺杂粮的徐忠祥老师——他们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终身以教书育人为业,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就是这一群光辉的红烛形象,使我从业以来不敢对教师形象稍有亵渎!

师德是教师的人格,首先要求的是教师作为人的人品。而人品反映在教师的职业上,则是教、育、学、爱、勤、束……当教师胸怀天下时,当教师育以德范时,当教师学而不厌时,当教师爱生如子时,当教师勤于探索时,当教师束己修身时,我们便能传承师德价值,彰显师德美丽,铸一代师魂,净一代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2f98b17fad6195f312ba61e.html

《荧荧红烛,巍巍师魂 - 缘师德而忆曾经的恩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