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申论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8-06-22 16:35: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幻灯片1

2018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

幻灯片2

幻灯片3

主旨概括题

1、第一轮:1980年前后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土地集体所有,农民有经营权、使用权,不准出租、买卖,建房、烧砖瓦等;1984年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

2、第二轮:提出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确定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

3、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幻灯片4

2

综合分析题

幻灯片5

综合分析题

第一,人口增减变化大,机动地被全部分配,原有土地分配办法难以为继。

第二,土地政策多年未变,使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惹村民争议。

第三,种地费时费力,土地零散、收益低,流转困难;部分农户不想要地,种地,甚至完全脱离农业,导致土地撂荒。

第四,国家土地调整政策限制严格,重视“稳定”的前提。

第五,当地政府持支持态度,但与现有国家政策相冲突。

幻灯片6

3

综合分析题

幻灯片7

综合分析题

城市建设与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原则,不能只注重经济开发和景观建造,忽视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

仅满足经济或美观诉求,易导致:1、生活单调,缺少沟通,心情压抑;2、活动健身空地有限、容量小;文体活动室利用不方便;3、过度商业化破坏古建筑肌理、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气息;4、各色人为不同目的争夺空间,公共服务质量下降,治安差,难以吸引投资。

若兼顾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则能:1、彰显城市价值,带来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2、平衡社会关系,交流传播信息,催生艺术创作。

我们应当平衡历史文化保护、商业发展和居民人居环境三者关系;借城市公共场所“化人”;借助城市设计,恢复城市公共领域的功能,消解市民对立情绪。

幻灯片8

4

应用文写作题

幻灯片9

应用文写作

关于S市地下管廊建设情况的讲解稿

各位观展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展示会,首先介绍我市地下管廊建设情况。地下综合管廊是将自来水管道、供电、通信电缆等管线整体迁入地下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能改善城市环境。我市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自建成以来平稳运行多年,内部管线有序排列且预留管线空间,并容纳夏季集中供冷管道。

我市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并涵盖辖区内单位主要负责人;形成常态化沟通和快速推进机制;编制规划、统筹管理。二是解决资金问题。组建开发公司,借力社会资本,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事务;争取国家试点和省财政支持,通过补贴确保股东的基础收益。三是科学设计施工。前期调研分析,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建设监控、感知系统,预留升级接入口,实施统一综合管理。四是调动入廊积极性。合理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让管线需求者自主选择使用方式;打造利益共同体,让各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

 

幻灯片10

5

大作文

幻灯片11

大作文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给定资料六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言语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幻灯片12

大作文

出自老子 《道德经》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一章讲的是“有、无”意义很深刻的.

幻灯片13

大作文

第一个例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古代的车轮是用木头做的,由四部分组成,轮、辐、毂、轴。这四个字都是“车”字旁,其中“轮”是最外面的部分,“轴”是最里面的部分,就是轴心。 “毂”是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是连接轮毂的木条。《诗经》里面有一首著名的诗叫《伐檀》,很多人都学过吧?里面说:“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就是砍伐檀木,削成辐条,做成轮子。三十根辐条共同凑合到毂上。在“毂”和“轴”中间必须是空的,否则就无法转动了。正因为有中间空的,是“无”,所以这个车轮子才可以转起来,如果中间不空,是实的,那车轮怎么动啊?所以这中间的“无”——空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无”才有了车子的用处,这叫无中生有,无有大用啊。

幻灯片14

大作文

第二个例子,是“埏埴以为器”。“埏埴”这两个字都是土字旁,“埏”是一个动词,和土的意思。“埴”是一个名词,一种黏土。“埏埴”就是糅合黏土。去过“陶吧”玩过的人都知道,制一个陶具,比如说做成一个杯子,要把泥和一和,然后要把中间掏空。杯子的作用在哪里?就在于中间空的部分。否则的话,中间全是实的,那这个东西还有什么用啊?

  第三个例子,是“凿户牖以为室”。盖一个子,四边砌成墙,然后开了门,开了窗,造成一个子了。请问它的作用在哪里?就在于中间是空的。试想如果这个子中间用泥巴石头塞得严严实实的,那这个子还有什么用啊?

幻灯片15

大作文

所以,“无用”才是大用。 曾说过学国学、学哲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无用”。哲学、国学它不能告知你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哲学、国学不是告诉你有形的东西,而是告诉你无形的东西,比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文素质等,这些东西不是一招一式的有形的东西,也不是学了以后就马上可以操作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但是你想一想, 们做的一切事情是不是都是由这些无形的东西在起着主导的、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无用”又是最大的用。

幻灯片16

大作文

对“无”和“有”的关系,老子总结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当然有无是相生的,有无是相对的,两者缺一不可。车、器、室都是“有”——有形的东西,它们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利益。但“无”——无形的东西、无形的部分才是最大的作用,正是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老子借此说明 们每一个人要保持心灵的“无”,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正如材料中的X市,其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目的仅仅在于“有”——经济和某种美的诉求,而不顾其“无”——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传统民俗,所以该市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下跌。

反过来看,如果X市的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目的只在于“无”——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传统民俗,而不顾其“有”——经济和某种美的诉求。那么首先导致的问题就是地方财政紧张,接着便会是市民经济能力落后,城市危房累积严重。这样也同样会制止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传统民俗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又导致本市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下跌。

幻灯片17

大作文

所以说,“有”和“无”两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个道理用在治理国家上,也是无不可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和物产丰富,必然有着其完整的法令、文化和国民素质与之相配。前者就是它的“有”,后者就是它的“无”。

先从“无”说起,法代表的是公平、公正以及国家的权威。国家有着完整而严格执行的法令,才能够树立起国家的威信,有效管理好人民。有文化就会有教育,有教育就会有传承,有传承就会有进步,有进步就会有道德和素质。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

在有“无”的基础上又有着“有”——经济、物质、军事的发展,国家一定会强盛,稳立于世界强林。

幻灯片18

大作文

三聚氰胺事件和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其导致的原因正是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原因正是干部素质的欠缺和国家法纪不够严;与之同时只注重着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只重其“有”而不顾其“无”的原因所致。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一系列反腐倡廉工作再次树立了国家法纪威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升了干部的素质和体制内的环境;在经济方面实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改善且提高了经济产量。这正是“有”“无”同抓的现象,所以开创了当今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经济稳步的复苏。

幻灯片19

大作文

一、审题,分析关键词句

  纵观题目,不仅是题干,还要看要求。我们马上会抓取主要信息:一是给定资料6中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二是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三是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 由此能确定文章写作中心为,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立意角度为“有”与“无”,两者相结合可以明确写作重点为:城市建设的“有”与“无”,文章标题为:试谈‘有’与‘无’。然后会引发一系列思考,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有什么? “有”“无”指定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与城市建设有何种意义?等等。

幻灯片20

大作文

二、立意,提炼中心论点

  带着审题思考梳理材料,涉及城市治理的材料主要是36。其中资料56阐述了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示,地下地上是一对“有”“无”,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潜力倍增。此城市治理理念与老子“有”“无”之用暗合。资料34以国内瑞丽花园、南平巷,国外巴黎新桥、圣保罗城市建设为例,谈到城市建设中存在居民活动空地有限、过度商业开发等问题,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其中城市高楼林立与公共空间是一对“有”“无”,过度商业开发与人居环境、文化保护是一对“有”“无”。

幻灯片21

大作文

好的城市建设要处理好这些“有”“无”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则发挥其作用。从材料中总结可知,当前城市治理理念中存在“重有轻无”的问题。解决之道便是,转变城市治理思路,恢复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不只“造景”,更要“化人”,有无共享互用。

由此总结提炼文章中心论点为,转变城市“重有轻无”的治理理念,“有”“无”互用,才能彰显城市意义,提升群众获得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9125a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30.html

《2018年国考申论真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