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类别与试题类型

发布时间:2020-04-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考试类别与试题类型 考试类别:开卷 试题类型:
一、辨析题:4个小题,共40 二、论述题:1个小题,共20 三、分析题:2个小题,共40 考试要求:
进入考场可带指定教材和学习笔记,不得携带笔记本电脑,不可利用手机上网。
各类试题解答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辨析题:
首先判别论断是否正确,有三种情况:正确,错误,片面或不完全正确(4分)
然后简要叙述理由,说明为何正确或错误,片面或不完全正确则需要补充缺失的内容(6分)
辨析题不宜充分展开,过度发挥,一般只需要100字左右解答 二、论述题:
首先简要叙述相关原理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68分) 然后运用基本原理分层论述相关问题,在论述过程中,要设法联系题中指定的社会生活实际(1214分)

本次考试要求论述题的解答内容要在500字左右,联系实际论述部分约占解答内容的60% 三、分析题:
首先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归纳材料中涉及到的现实问题 然后按照题意要求,简明叙述相关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原理分析材料中涉及到的现实问题(10分)
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在尊重官方基本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个人的合理建议(10分) 严禁在解答中发牢骚,泄义愤 期末复习总体要求
考前通读教材一至两遍,重点理解教材正文中所引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名言名句,重点关注每章最后的思考题
考前熟悉教材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在考场中快捷检索到相关原理的主要内容 重点内容简明提要 一、哲学原理部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3、辩证思维方法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5、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6、真理观与价值观

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8、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 1、劳动价值论 2、剩余价值论 3、经济危机论 4、经济全球化
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部分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民主
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现实热点问题关注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其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 党的创新理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性学习探索,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
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讲真话 察实情
今天和大家座谈,我仍旧要强调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有听真话的条件。我早在给已逝的老参事吕德润先生写信时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名言。在上次座谈会上,我
又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今天还想讲,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古语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府的政策要做到清明,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就必须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这就需要有持久不断的“活水” 对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我想提几点要求供大家一起研究。 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是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
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同时,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希望,参事室、文史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消费领域相继发生了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严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所以,笔者认为,当前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
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能,如果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惩处力度不大,部分商人就难免会以牺牲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通过违法犯罪途径牟取暴利。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0%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所以,有效扼制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发生,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另一方面还需政府部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通过严密监管与严刑峻法严惩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使实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人员付出代价。令人遗憾的是,在近年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部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现象,由于部分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乃至渎职、腐败,使部分不法商人肆无忌惮地从事食品安全犯罪,有肆无恐地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显而易见,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积极作为,部分商人即便想通过违法犯罪方式谋取更大利润,也难得手;反之,就会纵容部分不法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法制建设必需跟进及时,否则难免出现包括部分商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内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道德风险。这就要求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在市场以外诸如维护消费者权
益、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等领域,切实履行社会守夜人的职责,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唯有政府不越位也不缺位,对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实行积极干预,再辅之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等,双管齐下,两手都硬,才能有效减少各类食品安全犯罪现象发生,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分不法商人通过违法犯罪行为牟取暴利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风险才能降至最低。
3.从总理的谈话中看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从总理的谈话中看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消费领域相继发生了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总理所称的道德滑坡严重,绝非危言耸听,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中求得共鸣。当然,总理所谈到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引申而来。
“食”字,是人字下面一个良字,换言之,制售食品是个良心活,从业者要有所敬畏,必须坚守道德、法律底线。如果食品制售者不讲良心或良心打折扣,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必然频频发生。从总理的谈话可知,他对问题食品频仍十分焦虑,对修复诚信缺失、遏制道德滑坡十分急切。

那么,如何有效地遏制道德滑坡呢?总理已给出了答案: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在近年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部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现象,由于部分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乃至渎职、腐败,使部分不法商人肆无忌惮地从事食品安全犯罪,有肆无恐地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显而易见,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积极作为,部分商人即便想通过违法犯罪方式谋取更大利润,也难得手;反之,就会纵容部分不法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具体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从整顿官风、加强官德建设入手。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官德决定着民德。遗憾的是,如今少数领导干部失德问题突出。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毛主席说,治国就是治吏。官德不彰,民风难淳。从古至今,概莫如此。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就曾说:“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信的支柱……政府失去公信力,就会产生治理危机,导致社会无序混乱、国家祸患丛生。中国历史上失信亡国、立信强国的例子并不鲜见”
二、严明法纪,强化监管者职责。严明法纪分为两方面,一是对
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行为触及法律的,要依法惩处,更要构建食品安全高压线,严格依法行事。二是对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严惩不贷,老鼠猖獗与猫打盹或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有关系。 三、提升人们从善的信心,降低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风险。现实中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反被诬的事不少,如此一来,谁还敢做好事?谁还会做好事?且在食品行业还存在一种现象:如果我不造假,我就不能谋利;大家都在生产问题食品,如果我不生产,我就亏了。因此,必须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既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对遵守社会公德者进行激励。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单靠道德教化,苦口婆心换不来道德。归根到底,需要从破除体制缺陷开始。正如总理所言,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其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 二、网络时代的超验性与“自由人”的新状态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显现出以人为本是现代文明不可逆转的趋向,同时,也鲜明地标示出他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特征,即强调社会经济过程和关系的首要性。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 从马克思当年作出论述到今天,人类已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变革。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使整个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及网络文化对日常“生活一文化”空间的开拓,网络生活的超验性正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它意味着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从哲学命题进入了“日常生活文化”的命题。
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人”是可以定义的,是诉诸于特有的经济关系与价值尺度的,是宏观结构的未来社会理想;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自由人”状态却包含着不可能完全清晰定义的界面,是个人化、多元化的,它延伸于不确定性的网络生活、“虚拟世界”中。
网络生活的“超验性”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现实生活它是超验的。网络生活不完全属于现实生活,它可以远离现实生活,“自由”就意味着“在线上”二是相对于既有的文化标准来说,网络也是超验的。网络生活有其非标准化的一面,它使人超越了自己现实的社会角色身份。网络的影像世界打开了普通人多元的审美视界,你不能否认其间的审美价值,但它的许多内容却是非标准的、非现实的。网络的这种“超验性”,意味着“社会人”与“社会现实”、与“自我内心”的某种不完全统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很个人化的“自由人”选择。

首先是虚拟空间的享用。网络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虚拟文化空间。互联网的技术安排不是中央控制式的,而是分列式的,它的终端是个人。这种技术特性带来了天然的平等性、个人性,以及选择性、多样性、虚拟性。在这种虚拟空间中,你是老板还是雇员并不重要,你身处哪种经济所有制成分也不重要。尔·盖茨所谓“在互联网面前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网络虚拟性的存在,意味着技术手段对“个人自由空间”的再设置。所谓“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顽童”“没有尽头的青春期”,就是尼葛洛庞蒂对这种“个人自由空间”的褒扬。网络小说、动画、音乐、性感影像、消费时尚、短信、影碟、网络聊天等,打开了一个个创造力、想像力的世界;“我点击,我快乐”;网络的虚拟空间可以与现实社会关系脱节,成为社会关系的某种情境、边缘、延伸。当前,日本青年中出现了拒绝进入成人社会、以网络游戏为生的“宅人”;在中国,也出了一茬茬网络玩家、网络写手,甚至是少年写手,他们是虚拟世界的选择者、依赖者或收获者。中国虽然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网络的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目前,中国的上网人数已达7800万人,居世界第二位。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化、成人的社会化过程,都与网络文化相关。 当我们说现在的青年人是@一代、e一代、打口的一代时,不要忘记他们都是享受虚拟世界的一代。“虚拟人”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远离其现实的社会角色,包括虚拟发财、虚拟爱情、虚拟成
功……总之虚拟那些人们在现实中想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一切。

其次是跨文化互动中的个人化游离。“自由人”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主体感受:“我”感受到自由,才是自由。跨文化体验常常也表现为一种网络时代的超验性及自由人状态。在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与大学生中,许多文化经验不是真实生活中获得的,而是媒体网络的跨文化体验。如国内一些语言学校,在英语训练中把《毕业生》《六人行》等美国描写青春期大学生的影片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背景教材。这些影片涉及到美国青年在青春期的苦闷与性社会化过程,其内容并不完全适合当下中国,但却为中国的高中生、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跨文化比较的超验性体验。类似的超验性体验还有很多,凡是人们没亲身经历过的感受、事件,都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下载”这个网络动作,就是一个获得超验性的、跨文化体验的路径。经由这个路径获得的体验,同样起着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参照作用。
跨文化体验的实质是多元社会性标准的存在及反思性视角。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早期,人们的文化经验都是与本土文化(本民族的、社区的相联系的,文化体验是与确定地点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如语言、历史、习俗等;所有的文化体验都可以由好与坏、美与丑、是与非等价值标准来评判。而今,全球化、网络化提供了一种跨文化风景,“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被大量、快速分享的巨大的全球网络中”[4],图像、观念、商品和时尚,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更快地散布到世界各地,甚至很小的决策——穿什么、如何打发空闲时间、如何认同自己,都受到跨国文化信息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感受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及文化生活方式,而这些并非是在本国、本地区所亲身体验的。
在中国,即使在主流意识形态十分强大的情形下,游离于本土文化现实感受与跨文化情境之间的新“个人主义”状态也在网络上自足自乐地发展起来,它反映了“由不同文化源素所组成的‘混血式认同’的新形式”正在取代本土性的文化认同。[5]它刺激了当代中国青年人的创造力与想像力,也增加了这个时代个人与社会的道德风险。当代中国青年教育的难点正在于此,其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网络上的“上海宝贝”现象、“木子美”现象。 在新型媒体所提供的跨文化经验背景下,自我认同成了一种反思性的活动。“依据于地方性与全球性的交互影响的日常生活愈被重构,个体也就愈会被迫在多样性的选择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进行讨价还价”[6]“反思性”“讨价还价”的选择,就是跨文化互动中的个人化游离的写照。

再次是后现代的、身体的感受。网络文化提供的“自由人”的感受,也是一种后现代的、身体的感受。这些感受的基础不再是较为传统的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而多为大众文化的影像内容。感受的生命状态”,包括种族互动、社会性别意识、对身体的理解、情爱表达、生活格调细节,以及通过数码技术处理与复制过
的色彩、姿态、情色、人的美体等。这些感受不像早期现代性那样有清晰的边界,它是零碎的、无中心的、私向化的,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世界。
由于网络的视听文化、虚拟文化特性,带来了更直接的人的感官刺激、影像冲击,提供了过去时代所没有的“超验性消费”的技术手段,人们尽可以在网络上让身体在“感受的河流中漂浮,将自我沉浸在不进行思考的快乐体验中”[7],而不必顾忌别人如何看你。它扩张了人们的审美直觉,扩张了与理性相对立的“生命冲动”和“人性感受”
因此,齐格蒙·鲍曼说:“后现代身体首要的是一个感觉的接受者。它接受并吸收体验,接受刺激的能力使它变成一种乐趣的工具。[8]这句话听起来似乎离中国的现实很远,但在中国,难以计数的光盘影碟,包括各种类型的海外片进入普通百姓人家的电脑、、机屏幕,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场非正式的“文化革命”。其后果之一,就是在持续性的 影像冲击下,“后现代身体意识”普及,即与自我满足、快乐、自我实现相联系的身体性认同的扩展。 中国正在经历向市场社会、城市社会、消费社会的转变。与之相联系的消费意识、休闲意识也诱导着人们通过越来越丰富的需求来增加自身的开放性与适应性。鲍曼说:“情不自禁、持续不断和无法阻止的渴望,包括身体的渴望,因快乐身体的缘故而追求自由,已上升到常规的文化层次。[9]这是理解当代中国心理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活方式中的“自由感受”已不再是以往“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模式,很多就是后现代的、更自我的身体的感受。与此同时,与网络等媒介手段有关,色情产品泛滥也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网络为个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方面,怎样定义“自由”“不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个人的事;另一方面,网络的“自由人”状态也表现为短暂的、瞬间的,表现为无序、偏离与欲望。正像鲍曼所说,“液化了的、流动的,凌乱、松散、违反常规的现代性”来到了。
在当今中国城镇,花15元钱就可上1小时的网,花五六元钱就可买l张光盘,1角钱就能发1条手机短信。不管你是哪个阶层,享受一下网络上的“自由”已不是什么昂贵的消费,这已成为“流动的现代性”在中国之景象。因此,赵汀阳先生说:20世纪各种事情的发展速度这样快,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生活一文化空间的膨胀。[11]网络成为一种“生活~文化”的大时空存在,这是20世纪末留给人的发展的最大的精神财富,但也是带21世纪的最突出的问题。 三、结语:“自由人”发展的反思
当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成为网络时代的日常生活文化的命题时,便显现出其多元性、复合性、不平衡性。
首先,“自由人”的发展进程是从一种进步状态到另一种状态。马克思把人的发展描述为一个线性的、理性的进步过程。他认为,
消灭了私有制,使商品和财富充分涌流时,人就可以获得全面自由,获得完美。马克思假设在共产主义这样一个固定的时段上有一个完美的阶段,但他没有涉及人的感性的和非理性的因素在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中的多重性后果。而网络时代则显现出,人类理性世界的进步时,人的非理性的一面,包括丰富、失序与无序,也在发展。反思而论,“自由人”是什么?“自由人”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充分享有主体性选择,是人们具有主动选择与创造性权利的过程与状态,是主体面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选择度、自由度。正因为如此,现代人的自由状态与主体的丰富性、生命的丰富性、人性的丰富性、社会生活的丰富性相联系,同时又与来自他人的、社会结构的受制性相关联。由此产生出关于“现代性”的悖论:现代文化的独特之处就是文化的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之间的距离(齐美尔现代性既是一场噩梦,同时也有可能走向一种乌托邦(本雅明[12]网络时代并没有改变这些特性。德国学者尼古·施特尔说:“知识社会的未来肯定是充满了大量的不可靠性,出乎意料的倒退和惊人的效应。日益增长的社会脆弱性,将会提出新的道德问题。[13]因而,“自由”及“自由人”是相对的。“自由人”的发展只是从一种进步状态到另一种状态。 其次,“自由人”的发展意味着“使人成为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种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变成人的。[14]
网络时代的发展再次证明,人的“自由”的实现程度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20世纪,家居照明电的普及,小汽车走进家庭,远洋客轮与民航业的发展,电报、无线电收音机、电话的出现,新型邮政、商业超市的发展等,不断提供着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自由”;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医药革命、生命革命,使现代人的身高提高了50%,寿命提高了l00%;这个世纪的人“上网”将像上个世纪的人开电灯一样自然,这些本身就是人的自由度提高的生活方式标志。它们说明,人的自由发展并不只为了满足一种社会的道德价值,而且是为了提高个人对幸福的满足感。它意味着对个人限制的最小化,使大多数人幸福的最大化,使人成为人。
文化的核心含义原本是代表了一种价值世界、意义世界。在今天,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兴起,使“文化”行为大量地走进了消费领域,走进了人的欲求领域。[15]S·康诺尔认为,以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手段,既使“文化化的交往方式”发挥到极致,又使“无文化的文化”贯彻到极致,以至于一大批文化批评家不仅转向分析科学对社会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后果,且转向分析“没文化的文化”[16]这种趋向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认同?回答应该是:凡是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美好、富足、发展、快乐的感受,能促进人性丰富而不是萎缩、健康而不是病态、发展而不是倒退的东西,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最后,要关注当代的“自由人”发展问题。“以人为本”“人
的全面发展”“给人以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些都是当今世界普遍的发展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1972年的主题报告中就提出,人的完整实现( 是人作为个体、庭成员、社区成员、国家公民、生产者、发明者、创造性梦想者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个性的完整实现,是人在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18]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已成为当今“自由人”的尺度与素质。在应对全球化的竞争中,人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与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相联系,包括自身的学习力、创造力、想像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因素。“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涉及必备的知识与道德素质,还包括适合个人和社会所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合作、审美、体能、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包括在全球化环境中所需要的人格修养。
在当代,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与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已经从一个以生活必需品为中心的社会走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中心的社会,具有了消费社会的诸多特征。随之,社会成员的耐用消费品、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生活方式将更加多元。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消费社会,“形象消费、娱乐消费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私人观念的发展,其中情色占的比重增大就是一种必然。因为向内心世界求索,包括发现和接受
自我、心灵和情色”[19],而这些都涉及到网络时代个人的选择与成长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网络也是一个色情、粗鄙文化产品的全球供给站,因此,人的自由发展问题已经必然地与学会选择与学会成长联系在了一起。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结构。网络生活的超验性并不能取代人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阶层地位、社会角色。中国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但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巨大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是当代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至今还是金字塔型的;同时,中国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初级卫生院,还存在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体面的生存环境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可以偶然上上网,一下,发发短信的城市弱势群体和贫困大学生们,依然面临着基本生活费的困窘和就业的艰难。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在中国还远没有完成。我们将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立一个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同时,由于中国已经进入全球社会的共时态中,也在积极迎接“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世界潮流,我们将积极探讨、回答网络时代人的自由发展与终身成长的新课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3f08523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9.html

《考试类别与试题类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