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概论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民族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戏曲: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以文学剧本为主体,是集音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同剧种的标志。戏曲发展概况:
(一)宋以前——戏曲艺术的孕育期
(二)宋元年间——戏曲艺术的形成期(戏曲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三)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的繁荣期(戏曲艺术的第二个繁盛期)
戏曲声腔的剧种根据各地方言,音乐曲调的异同、流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中国戏曲的艺术总称。戏曲的特点:
1综合性: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念:是对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和独白的总称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打:指戏曲中对点头场面的表演手段,也叫‘开打’
2写意性: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3程式性:一切自然状态的喜剧材料,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规整的戏剧(起霸趟马走边自报家门跑龙套对子刷下场抬轿跑圆场)。
4虚拟性:对时间的虚拟对空间的虚拟戏曲中的主要声腔和代表剧种
一、昆腔:又名昆曲、昆山腔,为百戏之祖。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省昆山一带,是南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衍变而成。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梁辰鱼等艺术家改革昆山腔,创立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月琴等的伴奏乐队,曲调柔婉优美、圆润舒缓、表情细腻,人称‘水磨腔’。两人合作的《浣纱记》誉为昆腔传奇,代表着昆腔的改良。
昆腔的套曲结构:引子+正曲+尾声。
节拍形式: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散板和加赠板的四八拍

代表作——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传统剧目——《十五贯》、《钟馗嫁妹》、《雷峰塔》
一、高腔:即明代的弋阳腔,产生在江西省弋阳一代。弋阳腔以不用丝竹乐,仅用锣鼓铙钹等打击乐伴奏和运用人声帮腔而区别于其他声腔。行腔灵活自由、通俗、纯朴等特点。属高腔的剧种有川剧、湘剧、赣剧、滇剧、辰河戏、腔调等。
高腔的特点:1滚唱——即在唱词之前加叙,或唱词之后加以补明,使唱词通俗易懂。2帮腔——帮腔源于民间秧歌中的‘一领众和’形式。3仅用打击乐伴奏。4高腔的唱腔结构属曲牌体。
川剧高腔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代表作有《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喷火》《变脸》。
二、梆子腔:清代产生于陕西民间音乐基础上的一种戏曲声腔,初见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故名同州梆子,又名秦腔或陕西梆子。是中国戏曲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腔体。结构严谨,较规整。唱词属诗赞体系的整齐句式,以对偶性的七字句,十字句为主。
音乐分为‘欢音’(花音、硬音)和‘苦音’(哭音、软音)二者属不同的音阶组织。
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枣木梆
剧种: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豫剧)、山西梆子(晋剧)、山东梆子等。
传统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现代剧《朝阳沟》三、皮黄腔:是西皮腔和二黄腔的总称。西皮起源于秦腔,二黄起源于吹腔,高拨子演变而成。西皮和二黄是两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声腔都是板腔体结构,但音乐性格不同。
西皮腔曲调跳动较大,各板式多采取眼起板落,节奏活跃,具有北方音乐的性格,宜表现愉快活泼或慷慨之情。《反西皮腔》高弦低唱,宜表现凄凉悲怆之情。二黄腔曲调以级进为多,流畅平和,各板式多采取板起板落,节奏较平稳,速度较慢,具有南方音乐性格,宜表现悲伤感叹之情。《反二黄腔》移调变化,宜表现哀怨或悲愤之情。
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北京,在乾隆五十五年已有安徽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演出,使用的二黄腔,吸收了昆曲、弋阳腔和梆子腔。道光八年湖北的“楚班”进京,带去了由秦腔演变的西皮腔。徽班和楚班经常同台演出,久之合流,渐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收其他声腔、剧种之精华,形成京剧。

京剧表演中的行当:生行:老生、小生、武生
旦行: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净行:正净、副净、武净、毛净丑行:文丑、武丑、女丑
京剧唱腔丰富,除以皮黄腔、二黄腔为主以外,还有昆腔、吹腔、高拨子、四平调、南梆子等。
京剧发展的鼎盛期:第一个鼎盛期:同治光绪年间——同光十三绝
第二个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四大名旦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四大名旦:梅兰芳——《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
程砚秋——《锁麟囊》《英台抗战》
荀慧生——《红娘》《钗头凤》《卓文君》尚小云——《昭君出塞》《湘江会》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四、其他地方剧种
1越剧:产生于浙江嵊县农村,代表演员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徐玉兰(徐派)、毕春芳(毕派)、陆锦花(陆派)、傅全香(傅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张桂凤(张派老生)、张云霞(张派花旦)、竺水招(竺派)等。代表剧目有《楼台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红楼梦》、《西厢记》。
2评剧:产生于河北省东部是流行在北京、天津、华北、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剧种。代表演员有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新凤霞。代表剧目有《刘巧团圆》、《花为媒》。
3黄梅戏:原是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歌,因水旱大灾流传到安徽江西一带,经过吸收当地艺术特色和其他声腔,形成独特风格。代表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韩再芬等。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对花》、《女驸马》、《牛郎织女》、《失刑斩》等。
戏曲音乐的音乐特征: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这种结合了戏剧、音乐、表演、杂技、舞美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集中的表现戏剧的内容,也是区分不同剧种的主要标志。
戏曲音乐的组成:声乐部分:念白、唱腔;器乐部分:文场、武场。戏曲音乐的唱腔体式:曲牌(连缀)体、板腔(变化)体、综合体。

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的分类: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打击乐器
一、吹管乐器:大部分属木管性质,具有色彩鲜明,个性突出、声音响亮、善于演奏流畅旋律,充当独奏乐器,或在合奏中主奏旋律。按不同构造分为三类:
无簧哨的吹管乐器,即吹孔气鸣乐器,如笛子、箫。带哨的吹管乐器,即哨嘴气鸣乐器,如管、唢呐。
簧管乐器,利用管端的簧片和管子配合发声,如笙、芦笙。
1笛: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笛的音色清脆明亮,有丰富的吹奏技巧,常用于独奏。其高音区高亢明亮的音色常用来演奏悠长宽阔的旋律,表现了辽阔无际的意境,中音区甜美圆润的音色常用来演奏具有田园风味或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旋律。富于色彩的滑奏、快速的断奏、历音、波音、顿音、垛音等丰富的技巧,能演奏快速活泼的旋律,表现热烈欢快之情。
传统笛子有梆笛和曲笛之分。
梆笛以伴奏梆子戏而得名。形体较短小。音色刚健明亮。演奏上重于舌上的技巧运用,如急促雀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色彩的花舌音。代表曲目冯子存改编的梆笛独奏曲《喜相逢》
曲笛以伴奏昆曲而得名,音色较圆润柔和,形体较长。演奏上重气息的控制,讲究运气的连绵不断和声音的悠扬曲折,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和连奏等技法润饰曲调。力度变化细致,表现气质柔婉深情。代表曲目陆春龄改编的曲笛独奏曲《鹧鸪飞》。
2唢呐:又名喇叭,属哨嘴气鸣乐器,音色突出,粗犷高亢,音量极大,能与整个乐队抗衡,强奏时能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或宏伟的气魄,弱奏时能吹奏出箫一般轻柔优美的音色,其丰富的吹奏技法还能模拟鸟叫、人声等,是表现力极强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担任主奏。代表曲目《百鸟朝凤》。
3笙:簧管乐器,历史悠久,音色甜美、柔润、明亮,既能吹奏甜美的旋律,又能吹奏四度、五度、八度的双音和三和弦、七和弦等也能运用吐音技巧发出近似弹拨乐器的音响,模拟军鼓声、马蹄声、锣鼓声等。是表现力极强的独奏乐器,在合奏中又以其柔润的音色起着调和的作用。代表曲目胡天泉的《凤凰展翅》、《草原骑兵》。

二、拉弦乐器:我国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拉弦乐器的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种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细腻的表现力。
1二胡:是我国民间流传极广的拉弦乐器,又称南胡、嗡子等。有琴筒、琴杆、弦轴、两根琴弦、千斤、弦马构成,琴弓夹在弦间擦弦发声。二胡一般是五度定弦,内弦音色柔和、丰满,外弦音色较明亮、刚健。二胡适宜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性旋律,通过一些特殊演奏技巧也能演奏刚健有力或活泼欢快的旋律,还能模拟锣鼓声、马嘶、鸟鸣、马蹄声等。是一件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独奏乐器。代表曲目华彦钧(阿炳)的《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刘天华十大二胡曲《光明行》《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独弦操》《烛影摇红》。
2京胡:又名胡琴,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琴杆和琴桶均为竹制,筒口蒙蛇皮,琴身较短,用马尾拉奏。早期用软弓,后改用硬弓,音色高亢嘹亮,五度定弦,代表作《霸王别姬》中【夜深沉】。
3高胡:又名粤胡、南胡是广东音乐中的主奏乐器之一,也常作为民族乐队中的拉弦乐器的高音声部,或用作伴奏和重奏。代表曲《双声恨》。
4板胡:因琴筒蒙以木板而名,又称‘梆胡’‘秦胡’,板胡音色高亢,明朗,滑奏等技巧别具一格。代表曲《秦腔牌子曲》等。
三、弹弦乐器:又称弹拨乐器,包括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和用琴扦击发声的弦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弹弦乐器的音色清脆明亮,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表现力丰富,是民族乐队中极有特色不可缺少的乐器。
按不同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分三类:抱握弹奏类:以琵琶为代表,有月琴、柳琴、阮、秦琴、三弦等;平直弹奏类:古琴、筝等;打弦乐器:用琴扦击弦发声的扬琴。
1古琴又名七弦琴,古代别称绿绮、丝桐等。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已用于宫廷乐队和声乐伴奏,春秋战国已是表现力较强的独奏乐器。音色柔和、细腻、清亮。代表作十大古琴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兰》代表名家伯牙、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
2筝:又称古筝、秦筝,筝是平置弹奏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筝低音区音色浑厚、结实;中音区明亮优美,是演奏旋律的主要音区;高音区清脆、纤细。演奏技巧丰富擅长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和抒情委婉的情调,是表现力丰富

的独奏乐器也用于重奏、伴奏和合奏。代表作品十大名曲:娄树华《渔舟唱晚》;《战台风》《高山流水》《寒鸦戏水》《出水莲》《侗族舞曲》《林冲夜奔》《汉宫秋月》《东海渔歌》《香山射鼓》。
3琵琶:抱握弹奏的乐器。琵琶演奏技巧多样,表现力丰富。传统琵琶曲按结构有大曲、小曲之分,按内容有文曲、武曲之分。文曲以表现文静细腻的意境和情趣为主,如《夕阳箫鼓》《塞上曲》等;武曲则以威武雄健、豪放爽朗的气概见长,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
五、打击乐:是指通过敲击发声的乐器,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是民间歌舞、说唱、戏曲中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
根据制作材料、乐器形成和音响效果分为:鼓类:大鼓、小鼓、排鼓、定音鼓、板鼓等
锣类:大锣、小锣、狮锣、汤锣、包锣、云锣、定音锣等钹类:大钹、小钹、中钹、水钗、大小铙等板类:拍板、竹板、梆子、木鱼、手梆
打击乐器按音高可分定音(云锣、定音鼓、排鼓、方响、编钟、编磐等)和不定音两类。不定音又可按音区分高音(木鱼、拍板、梆子、板鼓、碰铃等)、中音(中钹、京锣、水钗、编鼓等)和低音(大鼓、大钹、低音锣等)三种。打击乐器的音量宏大、音色丰富、节奏性强,在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构成色彩力度和紧张度的对比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表现作用。
江南丝竹(流行地区、乐器组成、艺术特点、曲式结构、八大乐曲、著名音乐家)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最初是农村的业余爱好者在节日或庆典中为群众演奏,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称为“清客串”。鸦片战争后渐由农村进入城市,宣统三年上海出现第一个丝竹乐组织——文明雅集。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
江南丝竹以笛或箫和二胡为主奏乐器,其他常用乐器有小三弦、琵琶、扬琴、笙、鼓板、木鱼、碰铃等,乐器组合灵活多变,演奏时每种乐器只有一件,演奏者可根据该乐器性能做即兴发挥,在同一首曲调基础上奏出不同曲调,各乐器在配合中,常采取“你进我出,我进你出;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花音八法)的方法,互相配合默契,在节奏与曲调上有一定对比,造成即统一又有差异的支声复调的丰满效果。并采用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和由慢渐快的速度变化,使乐曲由恬静趋向热烈。

特点:演奏风格精细,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富有个性又相互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艺术内容,乐曲多来自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所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曲式结构:曲牌套曲、变奏、循环式结构。
八大乐曲:《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著名音乐家:周慧、金祖礼、陈重、项祖英、林石城。
广东音乐(产生和发展、主要乐器、音乐内容特点、主要作品)
广东音乐原意泛指广东的民歌、说唱、戏曲和民间音乐等,后仅指流行在广东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也称广东小曲。
产生和发展:清末,广东农村、城镇已有演奏小曲的形式;1860年后,严老烈改编了《旱天雷》《倒垂廉》《连环扣》等乐曲,何博众创作创作《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乐曲;至19世纪20年代后,广东音乐趋于成熟,涌现了以吕文成为代表的大批人才及作品,形成本乐种的独特风格。
主要乐器:广东音乐的乐器组合随时代变化而异,早期是“五架头”:二弦、提琴、竹笛、三弦、月琴;后由吕文成首创,改为“三件头”:以高胡(粤胡)为主加扬琴和秦琴。之后再“三件头”基础上加其他的丝竹乐器:琵琶、椰胡、笛、箫、唢呐、笙、木鱼、碰铃等
音乐内容特点:传统曲目约四五百首,有的以写景为主的(雨打芭蕉)、(鸟头林)、(午夜遥闻铁马声)等,也有以抒情为主的,如抒欢快喜悦之情的(旱天雷)(步步高)等抒凄苦哀怨之情的(昭君怨)(双声恨)(小桃红)等,多数乐曲结构短小,形象鲜明,一气呵成。
主要作品:《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30年代何柳堂创作。乐曲描绘了端午节人们欢度节日时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洋溢着朝气蓬勃、努力奋进的精神。乐曲由唢呐奏雄壮、响亮的引子开始,接着乐队奏出节奏明快、富于动感的音调,将人们引向热闹的竞赛场景。首句旋律采用了种子材料的重复、加花、展开等手法,然后以此旋律为基础作模进、变形、展衍等。全曲节奏变化多端,前半部中速,之后逐渐加快,至后部再次响起唢呐的号召声,速度加快,音乐更紧凑,锣鼓声、音乐声交织成片,造成“赛”与“夺”的紧张气氛。民族管弦乐合奏
常用乐器:吹管乐组,笛、箫、笙、唢呐、管等
弹拨乐组,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等
拉弦乐组,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使用的乐器有二胡、琵琶、阮、笛、唢呐、锣鼓、木鱼等。在改编中,聂耳运用了传统的“隔凡”“螺蛳结顶”、等手法,形成了对答呼应的特点,加强了锣鼓欢快的节奏,速度加快,突出了欢快热烈的气氛,使全曲充满了勃勃生机。
简述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早期的器乐形式,歌舞乐的三位一体
周代,“门歌”是竹与歌的相间表演。“琴歌”是古琴与歌的相伴表演。汉代,“相和歌”是丝竹乐器为歌唱伴奏的表演形式。先秦,筝瑟合奏。
汉魏,“唐大曲”是器乐、声乐、舞蹈的三种艺术连续表演的综合形式。明清,“弦索乐”是几件弹弦乐器和拉弦乐器合奏形式;“十番鼓”是吹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民族器乐的音乐特征
1、传统民族器乐曲的类型:强烈的实用性、写实性、以写景、写情为主。2、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标题:标明性标题、标意性标题。
3、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曲式结构:传统的分为散曲和套曲。常见的有单排曲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套曲体)、综合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453d4a9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html

《民族音乐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