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如何修身

发布时间:2018-06-27 20:24: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大学生如何修身

修身,即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儒家的伦理学说当中,修身思想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须本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学习和借鉴儒家学说中的修身理论和思想,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具有完美人格特征的“四有”新人。

儒家认为:修身的第一要务是志存高远。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仅是使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和亲睦族、安邦治国、教化天下,也如孟子所言的“修其身而天下平”。
  孔子曰:“苟志于仁,无恶也。”“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与理想,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他立志于仁,笃守勿失,即使面以挫折、贫困,也要做到“君子穷固”,在贫穷的时候也要坚守自己的志向,由此做到“无恶”,成为集“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仁、智、勇”等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一代宗师,万世师表。所以,只有先立志,确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才能把修身变成一种主体的自觉行动,不断鞭策自己,激发起修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自我修养的锤炼。
  学思结合,是儒家加强修身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立志是修身的前提和基础,但仅有立志而不学习,终将一无所获。“君子学以致其道。”刻苦求学、博览群书,既是实现个人宏图大志的途径,也是培养君子人格的前提和基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在博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慎思”,即对所学内容的伦理思考和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检查,这是加强自我修养的重要一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恩而不学则殆。”学思二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学习必须以“思”为中心,抱着思考的态度去学习,用学去养思,才能自造为圣人。正是基于此,孔子提出“君子九思”的主张:“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如何“思”,那就要不断进行“自省”,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自觉地进行道德监督,尽量减少缺点,努力改正错误。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现实生活中,从不犯错误的圣贤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对错误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孔子曰:“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过而能改,则善莫大焉。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加强自省自律,知过必改,有过即改,这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但要博学,还要时刻反省自己,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犯什么过错。
  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自己,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断给以修正,才能塑造至善至美的人格。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有学、思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行”的问题。“行”,即道德实践,只有努力进行道德实践才能达到儒家所追求的“仁”的理想境界。任何远大目标、理想必须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只有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尚空谈,把对道德的认知落实到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去,不断深化对道德情感的积淀,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君子。
  当代大学生人格修养的主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不少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事件,以及一些大学校园频频出现的凶杀、跳楼等案件都为大学生人格培养问题敲响了警钟。
  首先是道德修养缺失;在道德标准面前,不少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状态。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知道尊老爱幼、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遵纪守法、爱护公物等基本社会道德规范。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考试作弊、弄虚作假、骗贷逃贷、学术抄袭、不遵守课堂纪律、随地吐痰、打架斗殴、抽烟酗酒、不爱惜公物、奇装异服、衣冠不整,以及一些厕所文学、课桌文学、墙壁文学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内容低级下流,不堪入目。未婚同居、轻浮放荡,甚至傍大歙、嫖娼卖淫等现象也屡见不鲜,道德沦丧,且毫无羞耻之心。所有这些,与人们想象中的大学生“语言文明、知书达礼、举止得当、品德高尚”等天之骄子的形象大相径庭,相去甚远,也与社会主义道德格格不入。

其次是价值观念扭曲;一些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信条。人生价值取向已明显地向实惠化和功利化倾斜,更加注重自我的个人本位倾向,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片面追求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需要,缺乏社会责任感。
  最后是心理素质脆弱;大学生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社会和家庭期望值较高,就业压力较大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人际交往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行为出格。在学习、恋爱、求职中一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就感到迷茫、困惑、焦躁不安。轻者破 罐子破摔,不思进取,失去自信,无所适从;重者万念俱灰,甚至是轻生自杀。
  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而关键的阶段,也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最佳时期。而以塑造理想人格为中心的儒家修身教育思想,非常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富有理想、目光远大、善于学习、敢于面对挫折、适用市场经济环境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儒家修身思想的核心是立志。古代凡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皆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无不是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在现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为此拼搏努力,无私奉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身价值。
  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决定着其人生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只有具有崇高道德的要求,才可以克服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当前社会需要的是把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与个人奋斗目示结合起来,在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实现的人,而绝不是完全强调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大学生,只要秉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世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崇高精神境界,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在苦干实干中成长的辉煌之路。
  儒家修身的途径是学思结合。学思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所以,“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彼岸”。
  大学阶段是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不仅要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广泛涉猎各种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要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待人接物,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借鉴儒家“自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加强对自身道德行为的检查、反省。要常怀律己之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的行为表现。积极主动地做自我检查,经常反躬解剖,省察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对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要敢于面对,并经常自觉地与之作斗争,进而克制它,使自己的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勇于面对挫折和困境,增强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德修养是一个在社会实践中反复磨炼,逐步完善的过程。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挫折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是成功的铺垫和阶梯。只要正确地面对挫折,采取积极的态度,学会用挫折来磨炼、激发自己的意志,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就一定能振奋精神,战胜困难。
  孟子曰:“夭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大多是在逆境和坎坷中磨炼出来的,正如司马迁在《史记·报任安书》中所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他们都处于困境之中,却依然都成就了大事。所以遇到逆境挫折不一定都是坏事,把它当做对自己的历练,努力克服各类困难,终将会有一番作为。
  作为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艰巨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只有认真加强自身修养,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逐步形成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和优良品质,才能成为人格健全、灵魂高尚、意志坚定、具有强烈使命感和民族文化之根的新一代大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2f43ab856a561252d36f4e.html

《浅谈大学生如何修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